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医瘀血学说与现代医学中的微循环,虽然是在不同时代、不同条件下所产生的两种不同的医学理论,然而在一些基本观点上,却有着相通之处。笔者认为,中医瘀血学说中的某些问题,可以从微循环理论中找到一些理论基础,基於此,现就中医瘀血学说与微循环障碍试作讨论如下。1 瘀血形成的机理和临床表现中医认为,举凡各种致病因素引致全身  相似文献   

2.
略论张仲景对瘀血学说的贡献程维克(安徽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合肥230038)关键词:张仲景;瘀血学说笔者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就张仲景对瘀血学说的贡献略论如下。1创立瘀血证名开启理论先河《黄帝内经》对瘀血证候虽有较丰富的记载,但名称尚不...  相似文献   

3.
活血化瘀法在痔瘘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瘀血学说肇始于《内经》,奠基于仲景。祖国医学对瘀血的含义较广,它既是某些疾病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引起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大凡血液瘀滞不畅或滞于脉中,或溢于脉外都属于瘀血的范畴。活血化瘀是中医的一种特有治法。历来为临床医生所重视,在中医治疗学上很早就占有相当重要地位。本文就活血化瘀法在痔瘘科的应用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瘀血学说肇始于《内经》,奠基于《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经历代的发展至清代而有较大的成就。王清任在《医林改错》得出了“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这个重要结论。使瘀血学说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说,成为祖国医学中的重要理论及具有实践意义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中西医结合工作的蓬勃发展,对瘀血的认识和研究不断深化,活血化瘀治则的  相似文献   

5.
铁道部卫生局委托上海铁路局中心医院举办活血化瘀专题学习班,于1984年5月23日正式开班,为期两个月。学员有来自各铁路局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的骨干40余名。该班教材内容包括:中医的瘀血学说历史沿革、基本理论、瘀血概念、诊断、药物、方剂、科研成果、临床实践等8大部分,以颜德馨编著《活血化瘀疗法临床实践》与《餐芝轩医集》为主要教材。除由该院中医科负责讲授外,并聘请上海中医学院王玉润、顾伯华、钱伯文、庞泮  相似文献   

6.
中医脏腑学说与高脂血症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中医脏腑学说与高脂血症刘彦珠,张侠指导:郭维琴(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关键词脏腑学说;高脂血症;痰湿;瘀血高脂血症指血液中一种或多种脂质成分含量的异常增高。其原因有原发和继发两种,原发性系由于脂质和脂蛋白的代谢发生缺陷(或遗传...  相似文献   

7.
瘀血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在妇科领域中,许多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与瘀血学说皆密切相关,因此长期以来有效地指导着妇科的临床实践。近年来,随着瘀血学说的发展,对宫外孕、盆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妇科肿癌等疾病的治疗也取得了新的进展、进一步扩大了瘀血学说的应用范围,引起了人们的重  相似文献   

8.
历代医家对阴阳学说的实践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阴阳学说渗透到《内经》,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医独特的阴阳学说.中医阴阳学说不仅包涵哲学的涵义,更重要的是赋于它医学的内容.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的各个方面,历代医家对之非常重视,并作了淋漓尽致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中医“三因学说”探讨冠心病PCI术后的病因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因内有劳损,气阴两虚,外感寒湿,风邪直中,还有瘀血、异物、痰浊等不内外因,可以从中医之"三因学说"出发,探讨冠心病PCI术后的特殊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0.
应用瘀血阻络理论复制家兔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根据中医瘀血学说和经络学说的理论,应用瘀血阻络理论复制家兔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方法采用注射的方法,将经处理后的家兔异体血液注入其左侧颈夹肌及头夹肌内,造成局部瘀血停滞,颈部气血经络运行受到阻碍,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制成椎动脉型颈椎病(VCS)模型.运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经颅骨多普勒(TCD)动态观察模型的形成过程并进行评判;首次运用眼震电图观察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前庭囊斑功能障碍.结果从组织病理学证实该模型引起了颈椎肌肉等软组织改变及小脑浦肯野氏细胞缺血病理变化,从而建立了颈部瘀血阻滞导致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家兔动物模型.结论本实验提供了一种易操作,较符合人类临床发病特征的颈椎病动物模型,为中西医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瘀证是中医学未病、潜病状态的一类病证,可引起中风、痹证、肿瘤等多种疾病,甚至可导致死亡,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对血瘀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逐步加深,活血化瘀作为血瘀证的主要治疗方法.临床上,活血化瘀主要依靠药物、艾灸等方法的运用,治疗各种病因导致的血瘀证.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瘀热"在中医经典论著中并无系统论述,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在前人关于"瘀热"零星阐述的基础上,结合其多年临床经验对"瘀热"病机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周老认为"瘀热"为病,范围宽泛,可见于外感、内伤等诸多疾病中,且多属疑难。在周老"瘀热"理论的指导下,我们通过文献分析结合临床实践,初步论述中医男科学常见疾病—慢性前列腺炎中"瘀热"的病机概念、临床表现、辨治思路、组方用药特点及临床经验,以期更好地丰富"瘀热"病机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3.
探讨盐与血瘀体质形成的相关性。中医体质学认为,血瘀体质的形成主要与先天禀赋和后天的跌扑损伤、久病入络、年老致瘀等因素有关。然而,后天长期的饮食习惯、相对固定的饮食结构可以通过脾胃运化影响脏腑气血功能,形成稳定的功能趋向和体质特征。根据《内经》"盐胜血"理论,"盐"与瘀血的产生关系密切。因此,长期过食"盐"易致血瘀体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石瘕症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石瘕症从理论与临床进行了探讨。石瘕症名出自《黄帝内经》,因寒凝、血瘀留止于宫内形成结块,属妇科疾病,治以消导通下。现代研究无论是病因病机还是治疗都跳出了寒凝血瘀、活血化瘀的单一模式。可以说,石瘕症包括了以子宫肌瘤为主的妇科疒徵瘕病等,按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对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手术率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丹红注射液为例,研究活血化瘀中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以往研究文献的整理复习,从CIRI与炎症反应的相关性及瘀血证与炎症反应的相关性出发,重点分析以丹红注射液为代表的活血化瘀中药防治CIRI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结果]炎症反应在CIRI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基于中医活血化瘀理论的瘀血证与炎症反应的关系密不可分。瘀血证的病理实质包括了多种致炎细胞因子造成组织器官水肿、血栓形成及相关炎症通路激活等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而活血化瘀疗法可以从不同方面通过不同途径调节CIRI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如活血化瘀的代表药物丹红注射液能抑制CIRI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IL-10的分泌,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缓解脑组织损伤,防止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结论]对活血化瘀中药防治CIRI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可以为临床防治CIRI的新药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阐述“痰瘀同源”的理论渊源,结合咳嗽的临证经验,认识到痰饮、瘀血为咳嗽的重要致病因素,痰瘀互结是咳嗽发病的重要病机。对于咳嗽辨治要以“痰瘀同源”理论为基础,重视痰瘀同病、互结、同治,从而提高中医药治疗咳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Qi” and “blood” are two essential concepts in Chinese medicine (CM). As qi is intangible, the concept of qi is still controversial between CM and Western medicine. However, the endogenous hydrogen sulfide (H2S) and other gaseous signaling molecules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for understanding the essence of qi in CM. Blood stasis syndrome is a common syndrome in CM. According to the CM theory, the incidence of blood stasis syndrome is closely correlated to the reckless movement of qi, as qi and blood are inseparable in regulating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evidences suggest a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blood stasis syndrome and microcirculation dysfunction.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dogenous H2S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based on qi-blood theory of CM. We found that endogenous H2S maybe a material basis in concept of qi in CM, while dysfunctional microcirculation is the pathological basis of the blood stasis syndrome. As qi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incidence and progression of blood stasis syndrome, endogenous H2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the blood stasis syndrome by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microcirculation.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认为津与血在生理功能方面互为相关,素有"津血同源"之谓,痰饮和瘀血作为津血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当有"痰瘀同源"之说,进而引发探讨痰瘀相关之理论。笔者现从痰瘀相关之历史形成与发展、病因病机、致病特点以及治疗原则等方面,对这一理论进行尝试性论述,试图以完整其理论体系,方便医家对其认识,进一步发展中医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姚春海教授在传统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结合络病学理论,总结皮肤淀粉样变的病位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及治则治法方药等内容,创造性地提出了从络病学理论论治皮肤淀粉样变一病的观点和看法,将皮肤淀粉样变发病的病机总结为:外邪侵袭、内有脏腑功能失调或物理摩擦等导致的瘀血阻滞皮肤络脉引起皮肤淀粉样变.治疗以"治病求本""祛瘀通络"为原则...  相似文献   

20.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种以累及肺间质为主、以炎性病变和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归属于中医学肺痹、肺痿范畴,而痰瘀贯穿了疾病的始终。津凝为痰,血滞为瘀,痰瘀可谓同源异物,两者相互转化、相互影响的特点直接影响ILD病机演变。本文论述了痰瘀相关理论、肺系疾病与痰瘀密切关系及其病机演变,并将其病机演变过程归纳为津停生痰、由痰及瘀、痰瘀互结三个阶段。临床可通过中医辨证结合现代西医诊断,对痰瘀关系进行辨证判读。体现在ILD治疗原则中,则为早期化痰为主,后期祛瘀为先,以期达到抑制病情进展、促使疾病向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