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生态防治为主的综合方法控制营区鼠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从根本上控制营区鼠害的方法.方法采用以整治环境、修建并完善防鼠设施为主的生态防治和药物毒杀为辅的综合方法控制鼠害.结果在2000年8月~2003年11月试验的3年里,鼠密度由试前的20.6%持续控制在3%以下,而以前该营区采用药物灭鼠,1997~1999年3年监测,鼠密度存在灭前高、灭后低的迹象,不能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以生态防治为主的方法控制鼠害比单纯药物灭鼠更持久、经济、省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一种安全高效、功能齐全、易于推广的制式毒鼠盒灭鼠技术,以求长期巩固灭鼠效果。方法按照设计,收集废旧塑料,交由厂方加工成集毒饵、毒水、毒粉及诱鼠功能为一体的压塑式多功能毒鼠盒,用于某部营区,进行现场灭鼠及长期巩固灭鼠效果观察。结果压塑式多功能毒鼠盒技术控制部队营区鼠害,3周灭鼠效果为92.12%,巩固灭鼠效果,可使鼠密度长期控制在5%的国家标准以内,对于养殖等特殊行业的鼠害控制,效果尤佳。结论压塑式多功能毒鼠盒灭鼠技术,可以提高灭鼠效果,广泛用于各种场所的鼠害防治。  相似文献   

3.
某部生态防制鼠害的巩固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以生态防制为主的综合方法控制鼠密度后的巩固效果。方法继续采用以整治环境、修建并完善防鼠设施为主的生态防制鼠害巩固措施,每季度用粉迹法检测室内鼠密度,观察室内鼠迹、防鼠设施及外环境鼠迹三项灭鼠考核指标变化。结果在2004~2005年继续观察中,室内鼠密度持续控制在3%以下,三项灭鼠考核指标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用生态防制为主的综合方法控制鼠害效果持久、经济,是灭鼠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驻军某部鼠害严重,多年来该部队灭鼠多采用化学灭鼠,重灭轻防,鼠密度忽高忽低,灭鼠成效难以巩固,且每年要投药2次以上,严重地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为改变这种局面.2004年9月以来该部队采用以整治环境、修建并完善防鼠设施为主的生态防制和药物毒杀为辅的综合防制方法控制鼠害,现将防制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控制营区鼠害。方法采用环境治理、药物灭鼠等综合防制措施。结果有效控制了该营区鼠害,鼠密度由原来的48.52%下降到8.21%。结论综合防制是控制鼠害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我部自1986年3月开始,在所属5个部队的8个营区持续开展反复灭鼠活动,同年10月经全军爱卫会、南京军区及江苏省爱卫会现场考核确认达到国家规定的无鼠害指标,受到了全军爱卫会的表彰奖励,被评为灭鼠先进单位。四年来,继续坚持综合灭鼠措施,使鼠密度  相似文献   

7.
驻京部队某部1986年冬季参加了北京市创建无鼠害城市活动,11月21日全市统一采用杀鼠迷10天5次饱和投饵法突击灭鼠后,某部营区鼠密度由原来的30.53%降到了0.20%,以后又在室外修建毒鼠站650处,室内布放毒饵盒1000个,进行常年灭鼠并定期监测,鼠密度一直保持在2%以下,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基本无鼠害单位”标准。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大型电厂有效的灭鼠方法和技术。方法在了解大型电厂的环境特点及该环境下鼠类的生态特点的基础上,采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态方法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进行鼠害防治。结果防治措施实施4周后,鼠密度从19.8%降至0。结论在大型电厂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鼠害。  相似文献   

9.
部队营区常见的鼠种多为家栖鼠类,主要依赖于人提供的条件而生存.它破坏建筑、损坏军事设施、盗食糟塌粮食,也是人类多种传染病病原体的重要储存宿主和媒介昆虫的寄生宿主.因此,营区鼠害防治是除害灭病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部队营区环境生活质量的改善,对灭鼠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营区环境的变化也给灭鼠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本文就营区鼠害的防治对策及灭效巩固问题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摸清驻山东省部队营区革螨种群分布,评价防治效果。方法收集鼠体革螨,并进行分类鉴定,同时采取以环境治理为主,化学灭鼠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灭革螨。结果驻山东省18个地(市)区的25个部队营区共捕获革螨1293只,隶属于6科13属28种,鼠体带螨率为35.12%,平均鼠体螨指数为1.47只/鼠。各调查点捕获革螨数量相差很大,不同驻地营区的优势革螨种群差异性明显。结论驻山东省部队营区及其周围革螨种群呈多样性分布,通过综合治理结合营区有效灭鼠达到较好的灭革螨效果。  相似文献   

11.
Leptospirosis is an endemic disease in the State of Rio Grande do Sul, Brazil, and presents a broad diversity of exposure routes, reservoirs, etiological agents, and clinical features.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identify transmission areas and possible ecological components of leptospirosis transmission. This was accomplished through the aggregation of epidemiological data into spatial units that represent the State's socio-environmental diversity. The 1,274 confirmed leptospirosis cases that occurred in 2001 were georeferenced in the counties of residence. The county maps were overlaid on environmental units characterizing land use, altitude, and river basins. Incidence rates for each environmental class were calculated, along with their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hrough GIS aggregation operations. The highest incidence rates were verified in coastal sedimentary areas with low altitude and predominantly agricultural land use. In these areas, most of the cases were associated with irrigated farming. The results suggest the existence of favorabl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leptospirosis transmission in places involving proliferation of peri-domiciliary rodents and intensiv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effects of data aggregation into environmental units, as well as strategies to control the endemic in the State.  相似文献   

12.
生态学方法在控制城镇居民区家鼠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继天门城镇居民区采用生态学方法防制家鼠试验后,又在潜江按同一方法进行试验,探讨该方法在家鼠防制中的作用及可行性。方法:比较以生态学方法为主的综合防制与单一药物防制家鼠的效果。结果:试验区鼠密度从1997年6月起一直维持在国家标准3%以下,两年间鼠密度在1%以下的有14个月;药物区每年组织两次灭鼠,鼠密度呈高低波动,两年中仅有8个月在3%以下;空白区两年间有2个月高出试验前鼠密度(7.25%)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型灭鼠药在不同地区、不同生境对不同鼠种的现场杀灭效果。方法室内用粉迹法、室外用鼠夹法调查灭前、灭后鼠密度并进行比较,用毒饵、基饵消耗量对比观察其适口性。结果现场灭效平均达79.53%,灭效略高于溴敌隆,野外摄食系数为0.51。结论该新型灭鼠药现场灭鼠效果及适口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探明黄河口湿地鼠类的群落结构及不同季节、不同生境种群数量和分布,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鼠类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夹夜法捕鼠,运用泊松分布(poisson distribution)分析法探讨鼠类种群的空间分布型。结果 湿地中分布黑线姬鼠(Apodmus agrarius)、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和大仓鼠(Cricetulus triton)3种,构成比分别为67.35%、20.00%和12.65%,黑线姬鼠为优势种群。时间分布上,全年鼠密度以秋季和春季较高,分别为10.07%和6.84%;夏季和冬季密度较低,分别为4.62%和2.43%;年总密度为5.99%。在空间分布上,湿地中心地带鼠密度较边沿地带低;夏季鼠类呈聚集性分布,春季、秋季和冬季均呈随机分布。结论 影响黄河口湿地鼠类种群全年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群的繁殖强度和食物的丰富度;鼠类种群分布具有特殊性;种群密度的季节变化是由种群特性、气候因素和生境条件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某部舰艇鼠害综合防治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对舰艇采取生态防治措施后的灭鼠效果研究.方法采用以治理环境为主的生态防治措施,结合物理和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结果采取生态防治后营区鼠密度由96.77%下降到1.67%;军舰由88.89%下降到1.16%;缉私艇由85.84%下降到0.结论采取生态防治为主的灭鼠措施,是有效的灭鼠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开展有效灭鼠和观察鼠类控制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季度进行一次化学药物灭鼠,并用鼠夹法进行鼠密度监测。结果2003年10月灭鼠前捕鼠48只,平均密度为10.96%,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黑线姬鼠。第一次毒饵灭鼠后鼠平均密度为1.53%,2004年至2005年监测密度控制在1.29%以下。结论化学药物防治能够有效地控制鼠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陕西省鼠疫疫区夜行鼠的生态学特征。方法在不同生境内逐月捕获夜行鼠,并梳检鼠体蚤、解剖观察、细菌培养以及血清学检测。结果捕获夜行鼠类8种192只,以黑线仓鼠为优势种;夜行鼠密度春夏季高于秋冬季;黑线仓鼠主要栖息于成年林地,子午沙鼠主要栖息于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采集夜行鼠鼠体蚤188匹,隶属于4科8属8种,以二齿新蚤和同型客蚤为优势种;夜行鼠繁殖高峰在夏季;主要夜行鼠能自然感染鼠疫。结论陕西省鼠疫疫区夜行鼠生态学指征有别于邻省(自治区),开展连续系统的夜行鼠密度及血清学监测对有效预防鼠疫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