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雌激素受体(ER)存在α、β两种亚型,两者在结构上虽有相似之处,但功能却不尽相同,且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方式及表达量不尽相同,孕激素受体(PR)也存在A、B两种亚型,对ERα和ERβ,PRA及PRB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分布与及与子宫内膜癌分级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雌激素受体亚型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雌激素受体两种亚型α和β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雌激素受体亚型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RT - PCR法检测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雌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①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比较,子宫内膜癌中ER α mRNA、ER β mRNA表达和ER β/ER α mRNA比值都明显上升;②早期、内膜样子宫内膜癌ER α mRNA明显上升.结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ER α和ER β的表达有关,ER α mRNA表达升高可能提示子宫内膜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生长因子是一类与组织、细胞生长发育有关的细胞因子,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近年来发现子宫内膜癌组织合成的一些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等也参与了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诸多过程,与子宫内膜癌的发展、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雌激素受体β mR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β第5外显子野生型mRNA(ERβWT)及变异型mRNA(ERβE5SV)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取子宫内膜正常者36例及子宫内膜癌患者45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其组织ERβWT和ERβE5SV。将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并计算ERβE5SV/ERβWT比值,用DNA测序仪对ERβE5SV和ERβWT的碱基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无论是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还是子宫内膜癌组织,均有ERβE5SV和ERβWT的表达。ERβE5SV与ERβWT相比,缺少了激素结合区即从812~950bp之间的139个碱基。正常子宫内膜组织ERβE5SV表达均高于ERβWT,ERβE5SV/ERβWT比值平均为2.47±0.99;子宫内膜癌组织ERβE5SV表达均低于ERβWT,ERβE5SV/ERβWT比值平均为0.55±0.1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001)。且随病理分级的增高,ERβE5SV/ERβWT比值逐渐下降(P<0.01)。结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可能与ERβWT相对于ERβE5SV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晚期患者及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患者易发生转移及复发,预后较差,对这些患者的辅助治疗包括化疗、放疗、激素治疗等,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毒性较大。近年来免疫疗法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热点,其中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PD-L1)为靶点的免疫治疗药物在临床实验中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本文将对PD-1/PD-L1的生物学结构、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PD-1/PD-L1抑制剂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和HEC-1A细胞雌激素受体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和HEC-1A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逆转录酶-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Ishikawa和HEC-1A细胞中ERα、ERβ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Ishikawa细胞中,ERα、ERβ蛋白均呈阳性表达,而在HEC-1A细胞中ERα呈弱阳性表达,ERβ阴性表达;Ishikawa细胞中ERα、ERβ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HEC-1A细胞;(P<0.01)。结论Ishikawa细胞是ER阳性子宫内膜癌细胞系,而HEC-1A细胞则为ER低表达细胞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癌不同病理类型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原癌基因(C-erbB-2)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子宫内膜癌组;另选取同期正常子宫内膜30例作为正常子宫内膜组,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30例作为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对比三组PR、ER、C-erbB-2的表达水平及子宫内膜癌患者在不同病理分期、分化程度、病理类型中PR、ER、C-erbB-2表达水平。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正常子宫内膜组的ER阳性率分别为58.75%、80.00%、9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正常子宫内膜组PR阳性率分别为56.25%、76.67%、9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C-erbB-2阳性率高于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病理分期越高,ER、PR的阳性率越低(P<0.05);病理分化程度越高,子宫内膜癌患者ER、PR的阳性率越高(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G蛋白偶联受体5(LGR5)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90例子宫内膜癌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LGR5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LGR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3.3%)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23.3%)(P0.001)。LGR5在1/2肌层浸润组的阳性表达率(72.5%)显著高于≥1/2肌层浸润组(33.3%)(P=0.001)。LGR5的阳性表达率在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宫颈累及、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LGR5是子宫内膜癌有无肌层浸润的独立影响因素(OR=0.163,95%CI 0.034~0.772,P=0.022)。结论:LGR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与肌层浸润深度相关,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1例正常子宫内膜、18例不典型增生及11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R、ER、PR的表达。结果:①子宫内膜细胞普遍存在AR的表达,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4)。②A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随患者FIGO分期、组织病理分级的升高而下降(P=0.011;P=0.047),而与患者发病年龄、是否绝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有无转移、肌层有无浸润无明显关系(P>0.05)。③AR的表达与ER、PR的表达呈正相关(r=0.293,P=0.001;r=0.275,P=0.003)。结论:AR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AR阳性表达者的生物学行为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ts-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分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内膜癌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ts-1表达,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Ets-1 mRNA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ts-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8.8%,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ts-1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肌层浸润与病理分级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s-1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SDF-1/CXCR4对卵巢上皮性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SDF-1/CXCR4在卵巢癌细胞生物学活性中的作用。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卵巢癌细胞株SW626及Anglne中的SDF-1和CXCR4的表达。细胞经外源性SDF-1或者抗CXCR4单克隆抗体干预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PI测细胞凋亡,Annexin-V/PI法检测细胞早期凋亡,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活性。结果:两株卵巢癌细胞株中,SW626细胞既表达SDF-1又表达CXCR4,Anglne细胞则两者均不表达。在SW626细胞中,SDF-1作用于无血清状态下培养的细胞(吸光度A值为0.911±0.01),与对照组(吸光度A值为0.506±0.0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加入抗CXCR4单克隆抗体作用后(10μg/ml A值为0.725±0.01,20μg/ml A值为0.650±0.02),与SDF-1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和P<0.01);抗CXCR4单克隆抗体作用于无血清状态下培养的细胞(10μg/ml A值为0.655±0.11和20μg/ml A值为0.520±0.04),与对照组(A值为0.724±0.0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外源性SDF-1后,SW626细胞在无血清状态下的早期凋亡数为15.6%,相对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CXCR4单克隆抗体可增加SW626细胞中的PI阳性细胞数(P<0.01)。并且,与对照组相比,SDF-1促进SW626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P<0.01),而此活性可被抗CXCR4单克隆抗体阻断。结论:SDF-1/CXCR4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抑制其凋亡,使卵巢癌细胞获得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ERR)亚型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6例子宫内膜癌及24例正常子宫内膜新鲜组织,采用RT-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ERR亚型α、β、γ在组织中的表达,并根据雌激素受体(ER)α的表达情况将其分为ERα(+)和ERα(-)者.结果 ERRα、β、γ的 mRNA和蛋白表达之间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462, P=0.009; r=0.689, P=0.016 ; r=0.673, P=0.001).内膜癌组织ERα(+)者中,ERRα mRNA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分别为42%,0.24±0.18)均明显低于正常内膜组织ERα(+)者(分别为78%,0.42±0.23;P=0.019,P=0.021);内膜癌组织中ERRβ mRNA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分别为23%,0.21±0.16)与正常内膜组织(分别为22%,0.27±0.1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Rγ mRNA在内膜癌及正常内膜组织中均呈现高表达,ERα(+)的内膜癌组织中ERRγ mRNA的表达水平(0.93±0.24)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织(0.72±0.21,P=0.023).ERRα mRNA表达阳性的内膜癌患者中,手术病理分期为Ⅰ期患者所占百分比(30%)明显低于ERRα mRNA表达阴性者(70%,P=0.017),但其Ⅱ~Ⅳ期患者及深肌层浸润患者所占百分比(分别为70%和78%)均明显高于ERRα mRNA表达阴性者(分别为30%和43%;P=0.017,P=0.033);内膜癌组织中ERRβ mRNA的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ERRγ mRNA表达阳性的内膜癌患者中,淋巴结有转移患者所占百分比(18%)明显低于ERRγ mRNA表达阴性者(58%,P=0.021),但其与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及肌层浸润程度无关(P>0.05).结论 ERR亚型可能是ER以外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关系密切的又一受体.ERRα可能是子宫内膜癌预后不良的指标,而ERRγ高表达可能提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Maspin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关系,探讨Maspin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子宫内膜腺癌、18例不典型增生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中Masp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ER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Maspin阳性表达在正常子宫内膜组最高(9/10,90%),高于内膜不典型增生组(10/18,55.6%)和内膜癌组(17/40,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膜癌中FIGOⅠ期的表达(13/20,65.0%)明显高于Ⅱ~Ⅲ期(4/20,20.0%;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17/34,50.0%)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0/6;P=0.030),但与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程度无关(P>0.05)。ER在正常子宫内膜、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内膜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10,100.0%)、(13/18,72.2%)和(20/40,50.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癌组织中FIGOⅠ期的表达(14/20,70.0%)明显高于Ⅱ~Ⅲ期(6/20,30.0%;P<0.05);内膜癌高、中、低分化组中ER表达率分别为(11/15,73.3%)、(8/18,44.4%)、(1/7,1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20/34,58.8%)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0/6;P=0.020),肌层浸润≤1/2者(16/24,66.7%)明显高于肌层浸润>1/2者(4/16,25.0%;P<0.05)。子宫内膜癌中,Maspin的表达与ER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394,P<0.05)。结论:从正常子宫内膜、内膜不典型增生到内膜癌,Maspin蛋白表达逐渐降低,且其低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晚、淋巴结转移有关,并与ER蛋白表达呈一致性,提示Maspin蛋白的表达可能受雌激素调控,参与了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4.
细胞周期素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SP法 )检测CyclinD1蛋白在 5 2例子宫内膜癌和 2 6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位于胞核内 ,染色为棕褐色颗粒状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 5 5 8% (2 9/ 5 2 ) ,而正常内膜组阳性表达率为 11 5 % (3/ 2 6 )。内膜癌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者分化程度低且多有肌层浸润 ,二者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别 (P <0 0 5 )。结论 对内膜癌CyclinD1蛋白表达的检测有助于分析其细胞分化程度及其有无肌层浸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IL-8受体CXCR2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子宫内膜腺癌、8例增生过长组织、8例不典型增生组织、16例正常内膜组织中CXCR2的表达,并检测子宫内膜癌中微血管密度。结果:(1)相对于非腺癌组织,CXCR2在子宫内膜癌细胞腔侧表达明显减少(P<0.05),非腔侧表达明显增加(P<0.05),并出现胞浆表达;(2)子宫内膜癌期别越晚,CX-CR2非腔侧及胞浆表达越强,与病理分级无关;(3)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XCR2非腔侧及胞浆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CXCR2在癌细胞非腔侧、胞浆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相关,并在促血管生成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0A(KIF20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方法: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中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样本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和临床数据,比较KIF20 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检测KIF20 A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KIF20 A表达...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亚型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ao QP  Wu C  Zheng H  Yu L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11):752-75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亚型mRNA及孕激素受体(PR)亚型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66例子宫内膜癌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ER、PR亚型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PR亚型蛋白的表达。结果(1)ERαmRNA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是8.00±7.77、3.84±2.57,而ERβ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是4.15±3.55、0.41±0.29,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α、ERβ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两种组织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PR、PRA和PRB蛋白表达及PR mRNA表达的降低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P<0.05),而PRA与PRB蛋白表达的比值和PRB mRNA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值分别为0.550、0.901)。(3)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RB mRNA与ERβ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43,P<0.01)。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亚型mRNA表达上调、PR蛋白和mRNA表达的下调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PRB mRNA与ERβmRN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孕蜕膜及绒毛组织中趋化因子CXC受体(CXCR)3、4及其配体CXCL9、CXCL10和CXCL12的表达变化和意义.方法 体外分离正常早孕蜕膜组织中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分选试剂盒纯化CD+56自然杀伤(NK)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纯度和表型;RT-PCR技术榆测早孕蜕膜NK细胞中CXCR3和CXCR4、早孕蜕膜及绒毛组织中CXCL9、CXCL10、CXCL12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早孕蜕膜组织中CXCL9和CXCL10的表达及CD+56NK细胞的分布情况,分析CXCL9、CXCL10表达量(灰度值)与CD+56NK细胞数的相关性.结果 分离纯化的早孕蜕膜NK细胞中,98.7%的细胞表型为CD56bright;早孕蜕膜NK细胞中有CXCR3和CXCR4表达;早孕蜕膜组织中有CXCL9、CXCL10表达,早孕绒毛组织中有CXCL12的表达.分泌期子宫内膜中CXC19、CXCL10表达最为56±43、59±47,较增生期子宫内膜的16±18、8±14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孕蜕膜组织中CXCL9、CXCL10表达量为143±35、158±29,较分泌期子宫内膜进一步升高(P<0.05);分泌期子宫内膜中NK细胞数量为(60±20)个,增生期子宫内膜中NK细胞数量为(23±4)个,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蜕膜中NK细胞数量为(114 ±15)个,较分泌期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多(P<0.05);子宫内膜和蜕膜组织中CXCL9、CXCL10表达量与组织中CD56+细胞数呈正相关关系(rcxL9=0.88,P<0.05;rcxcL10=0.86,P<0.05).结论 早孕蜕膜及绒毛组织中表达的CXCL9、CXCL10及CXCL12可能通过与CD56+NK细胞表面对应的趋化因子受体CXCR3、CXCR4结合而影响早孕期母-胎界面中CD56+NK细胞的聚集,从而对母-胎间免疫平衡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癌腹腔洗液细胞学检查与预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腔洗液细胞学检查在评价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对1992年1月~2000年1月我院收治临床分期Ⅰ-Ⅱ期的11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及随访。结果 11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腹腔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者23例(20.4%),其中4例(17.4%)死于术后复发;90例阴性的患者中,13例(12.56%)死于术后复发,Cox回归分析显示腹腔洗液细胞学检查结果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无显著性(P=0.9516);23例阳性患者中,6例(26%)为不良病理类型,9例(39%)有深肌层浸润,5例(21.7%)宫颈受累,5例(21.7%)有淋巴结转移,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与腹腔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 腹腔洗液细胞学检查不能独立作为评价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与腹腔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有关的高危因素有不良病理类型、深肌层浸润、宫颈受累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盆腹腔淋巴取样术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手术治疗的21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中,86例行盆腹腔淋巴取样术,127例行淋巴结切除术。手术方式根据手术切除淋巴结的情况分为两组。①取样组:淋巴取样术,筋膜外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次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术86例;②切除组:次广泛/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127例。结果取样组:切除淋巴结中位数18枚,淋巴结的转移10例。切除组:切除淋巴结中位数32枚,淋巴结转移11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94.2%和94.5%。取样组无病发症发生,淋巴结切除组中有9例,分别是1例术中大出血(〉2000ml),淋巴囊肿感染6例,淋巴漏2例。结论在子宫内膜癌中淋巴结取样术可准确了解淋巴结的转移情况,适宜手术分期,并不影响生存率,是避免过度手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