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应用万古霉素的新生儿血药监测浓度,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56例新生儿临床资料,对其基本情况、病原学检查、万古霉素的应用情况、合并用药、肝肾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56例患儿中首诊为新生儿肺炎的比例最高,为44.64%(25/56);病原学送检率为98.21%,阳性率72.73%;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范围在5~10μg·ml-1的为56.25%;平均用药时间为(13.0±2.5)d,治疗总有效率为76.78%;治疗期间,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情况。结论: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需根据新生儿的药物浓度和肝肾功能调整用药剂量,实现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2.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血药浓度与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的关系,指导万古霉素在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 RS )等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中的合理用药。方法在有指征应用万古霉素的M RS等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中进行该药药物浓度监测。留取血样时间为万古霉素给药至少4个剂量后,在给药前30 min内采血送检谷浓度,给药结束后30 min至1 h内采血送检峰浓度,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同时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例患者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为3.22-50.79 mg/L ,谷浓度<5 mg/L者3例,5-<10 mg/L者11例,10-15 mg/L者3例,>15 mg/L者8例;峰浓度为13.57-60.47 mg/L ,峰浓度<25 mg/L者14例,25-40 mg/L者7例,>40 mg/L者4例。感染患者临床好转率为80.0%(20/25);细菌清除率为87.5%(21/24)。13例患者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用药剂量,其治疗好转率为92.3%(12/13)。4例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结论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通过监测血药浓度制定的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方案用于治疗M RS等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可提高治愈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药浓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药代动力学,血、脑脊液MTX浓度与不良反应以及指导四氢叶酸钙(CF)的解救。方法ALL患儿20例共接受36例次MTX3g·m^-2·次^-1治疗,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患儿血清、脑脊液MTX浓度,并记录不良反应,同时根据血药浓度指导CF解救。结果不同个体及同一个体不同时问使用同一种给药方案的血药浓度、脑脊液浓度个体差异大;44h、68h与23h血药浓度的相关性无显著性,而44h与68h血药浓度的相关性有显著性(P〈0.01);与低危组比较,中高危组采用3g·m^-2·次^-1剂量不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P〈0.01)。结论低危患儿采用3g·m^-2·次^-1是合理的,经合理水化碱化等保护性治疗措施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而对中高危患儿,需采用5g·m^-2·次^-1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肿瘤患者使用万古霉素治疗时血药浓度的特点,探讨造成其不达标或超标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监测肿瘤患者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采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不同血药浓度水平下的临床特征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分析各伴发因素对血药浓度达标情况的影响。结果 57例患者中,万古霉素的平均谷浓度为(12.08±8.20) mg/L,达标患者仅有17例,占29.82%;不达标患者最多,达29例,占50.88%;超标患者有11例,占19.30%;三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达标组与达标组患者在年龄、肿瘤类型、肿瘤远处转移、用药前1个月治疗方案(手术、放疗、化疗)和肾功能亢进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标组与达标组患者在用药前1个月接受过放疗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功能亢进是影响万古霉素谷浓度不达标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肿瘤患者使用万古霉素的达标概率低,用药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年龄、肿瘤分期、用药前1个月内的治疗情况及肾功能状况,进行万古霉素给药方案的优化,推荐进行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排泄延迟与MTX剂量的关系。方法 30例103例次ALL患儿采用大剂量MTX治疗〔按MTX剂量分为A组(2~3 g/m2)组和B组(3.1~5 g/m2)组〕,后1、24、36、42、48、54、96 h进行药物浓度检测,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四氢叶酸钙(CF)解救次数及剂量,比较其不同时段血药浓度的分布及排泄延迟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及CF的用量。结果①B组较A组MTX稳态血药浓度(24 h血药浓度)高,两组在24 h内浓度下降幅度明显,而24 h以后个体差异很大。两组1 h及24 h血药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96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103例次血浆MTX浓度监测显示,61.2%的患儿48 h血浆MTX浓度〈0.25μmol/L,75.8%的患儿〈0.5μmol/L,仅12.6%的患儿≥1μmol/L;约65.8%的患儿CF解救次数不超过3次,需解救6~8次的为11.9%,1.5%的患儿需解救超过8次;③有排泄延迟的患儿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黏膜损害及感染较无排泄延迟时增加(P〈0.05),CF解救剂量明显增加(P〈0.05)。A组和B组排泄延迟发生率分别为4%和2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药浓度监测下使用大剂量MTX安全可行。大剂量较低剂量稳态血药浓度高,但更易出现排泄延迟。大剂量MTX排泄延迟情况下不良反应增加,CF用量增加。MTX个体化用药可以减少排泄延迟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万古霉素治疗时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原因.方法 51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脓毒症患者,初始使用万古霉素2 g/d,分4次给药,5个半衰期后监测万古霉素谷、峰血药浓度,根据血药浓度调整万古霉素使用剂量,记录7d内万古霉素使用总剂量.检查记录使用万古霉素前及治疗7d后C反应蛋白(CRP)、最高体温,记录治疗7d中脑钠肽(BNP)、中心静脉压(CVP)、乳酸平均值.根据血药浓度调整万古霉素每日使用剂量.万古霉素治疗7d中根据48 h SCr增加超过26.4μmol/L确定为AKI,并分组为AKI组(n=28)和非AKI组(n=23),比较两组之间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乳酸、CRP、BNP、CVP、当日最高体温的差异.结果 使用万古霉素5个半衰期后所有患者平均谷浓度(9.18 ±6.15) μg/ml,峰浓度(25.73 ±20.30) μg/ml,调整剂量5d后平均谷浓度(10.26±5.10)μg/ml,峰浓度(23.52±6.83) μg/ml.A组与B组之间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CRP、BNP、CVP、乳酸、最高与最低体温差值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使用适当剂量万古霉素治疗脓毒血症时AKI的发生与否可能与感染控制效果及患者血容量是否充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血药浓度他克莫司对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服用他克莫司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他克莫司全血谷浓度。随访3个月,观察药物疗效,比较患者给药剂量及血药浓度,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完全缓解76例(84.4%),部分缓解9例(10.0%),无效5例(5.6%);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组、无效组给药剂量分别为(0.05±0.01)mg/(kg·d)、(0.06±0.01)mg/(kg·d)、(0.07±0.02)mg/(kg·d),血药浓度为(8.44±3.25)ng/m L、(5.92±1.53)ng/m L、(3.34±0.86)ng/m L;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效组(P0.05)。结论不同血药浓度他克莫司对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有影响,临床上应将他克莫司全血谷浓度控制在5.19~11.69 ng/m L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持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时万古霉素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仪测定万古霉素应用不同阶段的血药浓度,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万古霉素在该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符合开放型二室模型。用药3d主要药代参数:峰浓度(Cmax)=22.18mg/l,谷浓度(Cmin)=5.82mg/L,半衰期(T1/2)=5.75h,总体分布容积(Vd)=21.92,L,总体清除率(CL)=3.49L/h。用药16d主要药代参数;Cmax=38.70mg/L,Cmin=16.50mg/L,T1/2=33.32h,Vd=12.92L,CL=0.38L/h。结论:CVVH可以清除万古霉素,用药时应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并监测血药浓度以提高疗效,减少药物对肾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与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2012-11~2013-12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内科ICU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低谷浓度组(5~10 mg/L)与高谷浓度组(10~20 mg/L),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肾损害发生率,并分析肾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83例患者中低谷浓度组36例,临床有效率77.8%;高谷浓度组47例,临床有效率9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肾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 vs 8.5%,P=0.394);肾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比值比=1.17,95%CI 1.01~1.36)、APACHEⅡ评分(比值比=1.48,95%CI 1.02~2.14)、疗程≥14 d(比值比=1.15,95%CI 1.02~1.31)及合并使用肾损害药物(比值比=1.38,95%CI 1.03~1.85)。结论高谷浓度万古霉素可明显提高疗效,且肾损害发生率未明显增加;危重患者中出现万古霉素相关肾损害可能与年龄、APACHEⅡ评分、疗程≥14 d及合并使用其他肾毒性药物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增大万古霉素剂量治疗血流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入选2013年7月1日—12月31日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并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成人患者,检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并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及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万古霉素给药方案,同时记录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分析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下增大万古霉素剂量,治疗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血流感染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本研究中血流感染病原菌均为MRCNS,除1株人葡萄球菌的万古霉素MIC值为1 mg/L,其余菌株的万古霉素MIC值均为2 mg/L。常规剂量(2 g/d,或1.5 g/d)万古霉素的谷浓度平均值为(3.84±1.42)mg/L,高剂量(3 g/d)万古霉素谷浓度平均值为(9.13±4.88)mg/L。常规剂量时平均万古霉素曲线下面积(AUC)与MIC浓度比值(AUC/MIC)为152±39,高剂量用药时平均AUC/MIC为197±44。6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了肾功能损害。6例患者在使用万古霉素后3例临床和细菌学治愈,3例无效。结论万古霉素治疗肾功能正常的MRCNS血流感染患者时,建议在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下调整患者个体化的给药方案,以达到目标治疗浓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观察去甲万古霉素静脉用药的HSCT住院患者在用药期间发生的任何不良事件,判断不良事件与药物的关系、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观察疗效。结果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共入选病例95例,其中可进行临床和实验室安全性评价者93例。出现不良反应者共1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其中肾功能损害7例(7.5%)、肝功能损害4例(4.3%)、肝肾损害伴血尿者1例(1.1%)、肠道菌群失调1例(1.1%)、耳鸣1例(1.1%)、血栓性静脉炎1例(1.1%)。年龄≥45岁,合并应用其他易造成肾脏损伤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两性霉素B、膦甲酸钠)都是造成肾脏损害的高危因素。而以上因素均不是肝脏损害的高危因素。可评价疗效的81例中,47例有效,总有效率58.0%。结论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在HSCT患者的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疗效,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合并应用其他易造成肾脏损伤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两性霉素B、膦甲酸钠)易发生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ALL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HD-MTX治疗,采用酶放大免疫法(EMIT)测定血药浓度,比较不同给药时间的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结果:B-ALL与T-ALL患儿在给药72 h时MTX浓度均较给药48 h时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L患儿的CF解救次数为(8.21±5.08)次,低于T-ALL患儿的(11.02±5.7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0 5,P0.05;给药48 h时,T-ALL患儿肝功能损害、消化道反应及黏膜炎的发生率较B-ALL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主要不良反应为肝功能损害、消化道反应和黏膜炎,应实时监测患儿的MTX血药浓度,及时调整CF解救剂量,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伏立康唑治疗药物监测与侵袭性真菌病的疗效密切相关。在侵袭性曲霉病的治疗中临床上普遍接受的伏立康唑目标治疗浓度为谷浓度1~2 mg/L,谷浓度≤5.5 mg/L 可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由于不同患者伏立康唑的生物利用度有较大差异,故目标血药浓度较难达到,尤其是谷浓度。  相似文献   

14.
革兰阳性菌是ICU最为重要的致病菌之一,万古霉素作为一线用药对其感染疗效肯定。近期指南推荐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临床医师对增高的谷浓度所面临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肾功能损害)仍十分关注。现就万古霉素及其在急、危重症患者等特殊群体中药代/药效动力学,治疗方案的调整和相关肾损伤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与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100例行腹股沟斜疝手术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D组)和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组(C组),每组50例.D组采用瑞芬太尼(1~2 μg· kg^-1)联合丙泊酚(1~2 mg·kg^-1)静脉全身麻醉,C组采用氯胺酮(1~2 mg·kg^-1)联合丙泊酚(1~2 mg·kg^-1)静脉全身麻醉.观察记录2组患儿T0(诱导时),T1(切皮时),T2(手术10 min),T3(手术20 min),T4(手术结束)时的HR、SBP、RR变化及不良反应(屏气、喉痉挛及精神病状)的发生情况.结果 D组患儿麻醉各时间段的HR、SBP及RR均优于C组(均P<0.05).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优于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接受他克莫司(FK506)治疗后药物浓度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 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测定不同年龄、性别的86例(804例次)患者在肾移植术后口服FK506后的血药浓度.结果 年龄<45岁和≥45岁的女性患者术后第2个月时FK506的血药浓度分别为(9.68±1.21)和(10.55±0.77) μg·L-1;术后>3个月时FK506的血药浓度分别为(5.13±1.54)和(5.19±1.57)μg· L-1.年龄<45和≥45年龄男性患者术后第2个月时FK506的药物浓度分别为(10.03±2.13)和(11.17±3.92)μg· L-1;术后>3个月时FK506的药物浓度分别为(4.94±1.75)和(5.03±1.83) μg· L-1.随着年龄增大,FK506的血药浓度也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的患者对FK506的血药浓度均不产生影响.结论 肾移植术后男性及女性不同年龄各时间段的FK506全血浓度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血药浓度亦有所增高;不同性别对FK506的血药浓度均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泊沙康唑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在重型地中海贫血儿童干细胞移植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17年2月-2019年7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的38例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资料。移植过程中中性粒细胞<0.5×10^9/L的第1天开始同步口服泊沙康唑每次4 mg/kg,3次/d,持续服用至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或发生侵袭性真菌病(IFD),或发生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记录并统计泊沙康治疗期间IFD发生率,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肌酐,以及环孢素A的血药浓度水平。结果38例患者中临床诊断IFD 1例,拟诊IFD 1例,真菌感染发生率为5.3%。未发生3级以上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皮疹、肌酐升高。3级肝功能损害事件发生率为7.9%(3/38),停药率5.3%(2/38),不同Pesaro分级之间肝功能损害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泊沙康唑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在该组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中的应用有效而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剂量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新生儿ABO溶血病且达换血指征(但入院时总胆红素<500μmol·L-1)的患儿随机分为单倍剂量组、1.5倍剂量组和双倍剂量组,每组30例。3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换血容量:单倍剂量组为80~100 mL·kg-1,1.5倍剂量组为120~140 mL·kg-1),双倍剂量组为150~180 mL·kg-1。分别测定3组患儿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血糖、血电解质、血气、血常规和CD3、CD4、CD8、NKCD16值,计算各组胆红素换出率;同时选取30例正常新生儿进行CD3、CD4、CD8、NKCD16检测作为免疫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患儿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观察换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儿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均较换血前显著下降(P<0.05)。单倍剂量组胆红素换出率低于双倍剂量组(P<0.05)。3组患儿换血后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血红蛋白升高(P<0.05)。1.5倍剂量组与双倍剂量组患儿换血后pH及HCO-3值较换血前下降,双倍剂量组患儿换血后血钙较换血前明显下降(均P<0.05)。3组溶血病患儿换血前CD3、CD4、CD8、NKCD16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双倍剂量组患儿换血后CD3、CD4、CD8水平较换血前明显升高(P<0.05)。1.5倍剂量组住院时间最短、住院费用最低(P<0.05)。3组患儿换血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不同剂量换血术均能有效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双倍剂量换血可以改善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不同胆红素水平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 选择96例黄疸患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包括非重症黄疸组69例(血胆红素≤342 μmol·L-1),重症黄疸组27例(血胆红素>342 μmo1.L-1),同时选择3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非重症黄疸组Ⅰ、Ⅲ波潜伏期无明显改变,Ⅴ波阈值无明显升高,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Ⅴ波潜伏期延长,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黄疸组Ⅰ、Ⅲ、Ⅴ波潜伏期明显延长,Ⅴ波阈值明显升高,其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在血胆红素水平≤342 μmol·L-1时,BAEP异常主要表现在Ⅴ波潜伏期延长;在血胆红素水平>342 μmol· L-1时,各波潜伏期及听阈明显发生改变,提示开始有听力损害发生,是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口术(PEG)对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2例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采用PEG方案,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吞咽功能。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分别为(20.58±0.96)kg·m-2、(108.72±10.56)g·L-1、(33.12±2.75)g·L-1和(197.26±12.92)mg·L-1,对照组治疗后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分别为(18.86±1.48)kg·m-2、(99.59±15.35)g·L-1、(29.48±3.56)g·L-1、(185.74±14.15)mg·L-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吞咽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5.24%和61.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术治疗吞咽功能障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