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50岁以上中老年人体脂分布、握力及步速特点。方法 以乌鲁木齐市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为调查对象,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乌鲁木齐市随机选取6个社区,共调查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中老年人737例(男性106例,女性631例),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仪等仪器测定相关指标。结果 同一性别不同年龄段中老年人四肢肌肉质量、躯干肌肉质量、体成分各指标(除阻抗外)、握力、步速分布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岁以上年龄段肌肉质量、体成分各指标(除体脂肪率、腰臀比、蛋白质、阻抗外)、握力及步速数值最低;同一年龄段不同性别四肢肌肉质量、躯干肌肉质量、握力、步速分布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男性四肢肌肉质量、躯干肌肉质量、握力、步速数值均大于女性;肌肉质量、身高、体重、腰臀比、身体水分、蛋白质、无机盐、基础代谢量、总能量消耗与握力值呈正相关(P=0.000),体脂肪量、体脂肪率、阻抗与握力呈负相关(P=0.000);身高、基础代谢量、总能量消耗与步速呈正相关(P<0.01),腰臀比、体脂肪率与步速呈弱负相关(P<0.01)。结论 乌鲁木齐中老年人体脂分布、握力及步速存在年龄、性别差异,握力、步速与体成分及肌肉质量存在相关性。关健词中老年人体脂分布握力步速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黄陈  朱文艺  徐静  李利  樊荣  李琦  王建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4):1641-1645
目的 应用多频生物电阻抗技术分析COPD患者人体成分及其与血气分析指标的关系,为COPD患者的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1-6月在新桥医院呼吸科住院并诊断为COPD患者62例,采用多频生物电阻抗法检测患者的人体成分,收集患者入院时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及血气分析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HCO-3、Cl-、K+、Na+、pH值〕,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依据体蛋白质含量、体脂肪量(BFM)、体质指数(BMI)、上臂围(MAC)4种指标评价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营养不足率分别为41.9%、17.7%、19.4%、16.1%。以BMI为分组标准,不同营养状况分组患者身体总水分(TBW)、BFM、体脂率(PBF)、无脂组织(FFM)、无脂肪组织体质量比(PBFF)、体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体质量比(PB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营养不足组PBP高于营养正常组和营养过剩组,营养不足组PBF和FFM低于营养正常组和营养过剩组(P<0.05)。TBW、FFM、体蛋白质含量、骨骼肌(SMM)与PaO2呈负相关(r=-0.311、-0.306、-0.308、-0.306,P<0.05),BMI与SpO2呈负相关(r=-0.304,P<0.05)。结论 依据体蛋白质含量评估COPD患者的营养不足率较高。相对于BMI常规营养评价指标,FFM指标对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更为敏感,并提示增加COPD患者FFM含量可能有益于提高其缺氧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DM)患者身体成分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BMD)检测仪对125例Ⅱ型DM患者进行腰椎(L1~L4)正位、左髋和全身BMD检测及身体成分检测,按体重指数(BMI)将DM患者分为非肥胖(BMI〈25 kg/m2)组(DMNO组)和肥胖(BMI≥25 kg/m2)组(DMO组),分析各组身体成分与BMD的相关性。结果①DMO组所测部位BMD和身体成分质量及脂肪量百分比均显著高于DMNO组,但其所测部位肌肉量百分比显著低于DMNO组。②在DMNO组,左大腿肌肉质量分别与左髋各部(Wards三角除外)BMD,L1、L2、L3BMD等呈显著正相关。全身肌肉质量分别与股骨颈、股骨干、股骨全部、L2 BMD等呈显著正相关。躯干肌肉质量分别与大粗隆和L2 BMD等呈显著正相关。仅全身和躯干脂肪质量均分别与L1 BMD呈显著正相关。③在DMO组,左大腿肌肉质量分别与股骨颈、股骨干和股骨全部BMD等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腰椎BMD无显著正相关。全身脂肪质量分别与L3BMD和L4BMD呈显著正相关,躯干脂肪质量仅与L4BMD呈显著正相关。余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在男性2型DM患者,无论肥胖与否,肌肉质量主要与髋部BMD有明显相关性,脂肪质量只与腰椎BMD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护理学专业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为学校有关部门对护理学专业女大学生的健康干预以及学生的形体美锻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MC-180身体成分测试仪检测395名右江民族医学院护理专业大学生的身体成分,对身体质量指数以及全身、躯干和四肢的肌肉量和脂肪量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学专业女大学生体重过轻人数占总人数的30.13%,肥胖和超重人数占5.31%,四肢肌肉量在21岁达高峰,而脂肪量则在22岁达高峰。肌肉量右上肢明显高于左上肢,脂肪量则左上肢高于右上肢。结论护理学专业女大学生体重过轻人数偏高,上肢的肌肉量和脂肪量分布不均衡,有关部门应对护理学专业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干预,有针对性指导女大学生调节饮食结构和进行体育锻炼,让她们获得体质健康和形体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肌肉、脂肪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为绝经妇女肌少-骨质疏松症(OP)、肌少性肥胖的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就诊的152例绝经后妇女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为OP分为OP组(74例)和对照组(非OP,78例),收集所有受检者年龄、身高、体重和体质量指数信息。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受检者腰椎(L1-L4)、髋部骨密度及肌肉、脂肪含量,计算相对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RASMI)。结果 OP组与对照组在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组全身肌肉量、躯干肌肉量、双上肢肌肉量及双下肢肌肉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P组全身脂肪量、体脂率、躯干脂肪量及双下肢脂肪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P组肌肉不足比例为94.59%,对照组肌肉不足比例为29.49%,两组肌肉不足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组体脂率增高比例为70.27%,对照组体脂率增高比例为43.59%...  相似文献   

6.
背景 营养不良作为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之一,长期以来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营养不良、肌肉减少、平衡障碍有可能增加帕金森病患者的骨折风险,目前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分析不同性别帕金森病患者营养状况、身体成分、平衡状况与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的68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31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FRAX)预测未来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MOF)风险、髋部骨折(HF)风险,利用帕金森统一评定量表第三部分运动(UPDRSⅢ)、简易营养评价量表(MNA)、Berg平衡量表(BBS)、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进行调查,并进行股骨颈骨密度T值、身体成分测定。分析骨折风险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并在控制年龄、性别、股骨颈骨密度T值后对骨折风险和各因素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 男性帕金森病患者未来10年MOF风险、UPDRS Ⅲ评分、体脂率(BFR)、三头肌皮褶厚度低于女性,股骨颈骨密度T值、躯干肌肉量、双上肢肌肉量、双下肢肌肉量、BBS评分高于女性(P<0.05)。男性帕金森病患者中,未来10年MOF风险、未来10年HF风险与MNA评分、双下肢肌肉量、BBS评分、ABC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UPDRSⅢ评分呈正相关(P<0.05);股骨颈骨密度T值与双下肢肌肉量呈正相关(P<0.05),与BFR呈负相关(P<0.05)。女性帕金森病患者中,未来10年MOF风险、未来10年HF风险与UPDRS Ⅲ评分呈正相关(P<0.05);未来10年MOF风险与MNA评分、双下肢肌肉量、BBS评分、ABC评分呈负相关,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未来10年HF风险与MNA评分、双上肢肌肉量、双下肢肌肉量、BBS评分、ABC评分呈负相关(P<0.05);股骨颈骨密度T值与双下肢肌肉量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WHR呈负相关(P<0.05)。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未来10年MOF风险、未来10年HF风险与MNA评分、双下肢肌肉量、BBS评分、ABC评分呈负相关(P<0.05),未来10年MOF风险与UPDRS Ⅲ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男性、女性帕金森病患者的身体成分、股骨颈骨密度T值有所不同。营养不良、下肢肌肉量的减少、平衡能力下降、病情严重程度是预测帕金森病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重要因素,重视帕金森病患者的营养状况、肌肉量,尤其关注高龄女性,对帕金森病患者骨质疏松、骨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矽肺对男性患者人体体成分的影响。方法:根据GBZ 70-2015《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标准选择111例男性矽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矽肺Ⅰ期组44例、矽肺Ⅱ期组35例、矽肺Ⅲ期组32例),平均年龄(65.80±6.34)岁。114例男性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63.09±5.93)岁。用生物电阻抗测定人体组成并进行对比。结果:男性矽肺患者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去脂体重、全身肌肉量、躯干肌肉量、左下肢肌肉量、右下肢肌肉量、左上肢肌肉量、右上肢肌肉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矽肺患者的全身脂肪量、内脏脂肪量、躯干脂肪量与对照组对比有所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男性矽肺组身体水分、蛋白质、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较对照组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矽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肌肉含量及脂肪含量均有所减少,男性矽肺患者的全身水分、蛋白质、细胞内液及细胞外液也有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新疆农牧区老年自然人群体成分的分布特点,为今后进行健康指导及相关疾病的预防提供资料。方法 采用多级随机抽样方法,在北疆木垒县、南疆洛浦县年龄≥60岁的老年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进行体成分测试(n=1771)。结果 该人群年龄(66.71±6.808)岁,男性803人,女性968人;男性肌肉量、水分量、蛋白质量、无机盐量高于女性(P <0.05),女性BMI、体脂百分比高于男性(P <0.05);男性肌肉量、无机盐量在70岁-79岁年龄段下降明显(P <0.05);女性肌肉量在60岁-69岁,无机盐量在65岁-79岁下降明显(P <0.05);男、女性体脂百分比、BMI、腰臀比70岁以后变化不明显(P> 0.05);南北疆地区体成分有明显差异,木垒县人群去脂体重量、肌肉重、水分量、蛋白质量、四肢肌肉量高于洛浦县人群,洛浦县人群BMI、体脂百分比、腰臀比高于木垒县人群(P <0.05)。结论 新疆农牧区老年男性肌肉量、无机盐量高于女性,女性BMI、体脂百分比高于男性,女性肌肉量、无机盐量降低比男性更早。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T2DM)骨骼肌含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0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中老年T2DM患者共324例,根据亚洲肌少症诊断标准分为肌量减少组(176例)和肌量正常组(148例),测量身体成分和相关临床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骨骼肌含量的影响因素。结果中老年T2DM患者肌量减少组年龄高于肌量正常组(P=0.000),肌量减少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ASMI)、全身骨骼肌含量、上肢和下肢骨骼肌含量、体脂百分比低于肌量正常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SMI与年龄、病程、体脂百分比、促甲状腺激素(TSH)呈负相关(P<0.05),与BMI、骨矿物质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呈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BMC、体脂百分比对中老年T2DM患者ASMI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MI、BMC、体脂百分比是中老年T2DM患者骨骼肌含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常存在包括膈肌在内的全身骨骼肌营养不良和萎缩。膈肌疲劳是此类患者病情进展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但应用超声联合肺功能评估膈肌功能却鲜见报道。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COPD患者膈肌移动度情况,及其与肺功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3月-2019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就诊的COPD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COPD组),按COPD分级标准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另选取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肺功能室做检查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行肺功能检查、超声测量平静呼吸时相膈肌移动度(FRC)及用力呼吸时相膈肌移动度(TLC),采用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估呼吸困难,记录患者的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mMRC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FRC、TLC、不同呼吸时相下膈肌移动度的差值(TLC-FRC)、吸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IC%pred)、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残气量/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RV/TLC%pred)等指标,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膈肌移动度与研究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膈肌移动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COPD组身高、体质量、mMRC评分高于对照组,FEV1%pred、FVC%pred、FEV1/FVC低于对照组(P<0.05)。四组间FRC、TLC、TLC-FR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FRC高于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TLC、TLC-FRC低于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P<0.05);中度组FRC高于对照组,TLC、TLC-FRC低于对照组、轻度组(P<0.05);轻度组TLC-FRC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COPD组膈肌移动度与BMI(r=0.501,P<0.001)、FEV1%pred(r=0.697,P<0.001)、FVC%pred(r=0.639,P<0.001)、FEV1/FVC(r=0.564,P<0.001)、IC%pred(r=0.438,P<0.001)、MVV%pred(r=0.578,P<0.001)呈正相关,与mMRC评分(r=-0.615,P<0.001)、RV/TLC%pred(r=-0.350,P<0.001)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EV1%pred〔β=0.728,95%CI(0.027,0.042),P=0.001〕是膈肌移动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COPD患者膈肌移动度可以用超声来评价,而膈肌移动度的大小与肺功能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王芳  姜晨宇  罗旭平  陈芳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3):4053-4057
背景 临床上大多将支气管舒张试验作为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的一个重要步骤,但其并不能鉴别所有的COPD和ACO。研究显示,深吸气量(IC)在反映严重COPD患者肺过度充气及呼吸困难程度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因此IC能否作为一个鉴别COPD和ACO患者肺功能的指标尚有待研究。目的 探究IC在鉴别COPD和AC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9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研究标准的COPD患者20例(COPD组)、ACO患者21例(ACO组)。患者均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及支气管舒张试验检查,初次肺通气功能检查结果记为舒张前。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后再行肺通气功能检查记为舒张后。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身高、体质量、BMI、性别、年龄),肺通气相关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IC、最大呼气流量(PEF)、用力呼出25%肺活量位气体的瞬间流量(FEF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位气体的瞬间流量(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位气体的瞬间流量(FEF75)、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舒张前、舒张后、舒张前后的绝对值变化(Δ)及改善率;分析ACO组患者及COPD组患者IC改善率与ΔFEV1、FEV1改善率、ΔFVC、FVC改善率、ΔPEF、PEF改善率的相关性,IC改善率诊断ACO的价值。结果 ACO组患者年龄小于COPD组(P<0.05)。ACO组患者ΔFEV1、FEV1改善率、ΔFVC、FVC改善率、IC改善率、ΔPEF、PEF改善率高于COPD组(P<0.05)。ACO组患者IC改善率与ΔFEV1、FEV1改善率、ΔFVC、FVC改善率、ΔPEF、PEF改善率均无相关关系(P>0.05)。COPD组患者IC改善率与FVC改善率呈正相关(rs=0.501,P=0.021),与ΔFEV1、FEV1改善率、ΔFVC、ΔPEF、PEF改善率无相关关系(P>0.05)。IC改善率诊断ACO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4(P=0.019),最佳截断值为13.11%,灵敏度为61.90%,特异度为85.00%。结论 IC在评价COPD患者对支气管舒张剂的反应上具有一定的价值,但不如FEV1。IC诊断ACO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但其能否作为一个鉴别COPD和ACO的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甘信容  田黎  张志坚 《海南医学》2014,(9):1265-1267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POD)患者营养状况对肺功能的影响,为临床中加强营养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105例肺结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分别接受白蛋白(ALB)、上臂围(MAC)和体质量指数(BMI)等营养指标调查和肺功能评估。按MAC (cm)值分为A1组(≥24)和A2组(〈24),按ALB值(g/L)分为B1组(≥35)和B2组(〈35),按BMI值分为C1组(〉18.5)和C2组(≤18.5),分别比较各组肺功能指标的差异,并将MAC、ALB、BMI与各肺功能指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按MAC、BMI和ALB分别判断总体营养水平。MAC与FEV1%呈正相关(r=0.312,P=0.031),ALB与FEV1%、MVV%呈正相关(r=0.256,0.267;P=0.027,0.015), BMI与FVC%、FEV1%呈正相关(r=0.234,0.215;P=0.027,0.015)。结论肺结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营养状态与肺功能密切相关,营养不良可影响肺的通气功能,提高营养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指标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评估测试(CAT)与肺功能及急性加重的关系。方法 COPD稳定期患者66例,均进行肺容量、肺通气功能检查,并应用CAT中文版评估患者的生命质量,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入组患者随访1年,观察急性加重和因急性加重入院的频率与基线CAT评分的关系。结果 COPD稳定期患者的CAT评分5~37(17.3±5.2)分;肺功能检查结果中FEV_1占预计值%为(52±14)%,深吸气量与预计值%为(72±21)%。深吸气量占预计值%与CAT评分呈负相关(r=-0.563,P<0.01),残气量占与预计值%、残气量/肺总量与CAT评分无相关性(r=0.128,P>0.05;r=0.145,P>0.05);肺通气功能指标中FEV_1占预计值%与CAT评分呈负相关(r=-0.489,P<0.05)。随访1年中共发生急性加重48例次,其中因急性肌重住院12例次。发生急性加重时CAT评分为(23.6±8.3)分,因急性加重住院当天CAT评分为(26.8±4.2)分,二者和基线村比均显著升高(P<0.05和P<0.01)。术发生急性加重者及发生1次、2次、3次、4次急性加重并基线CAT评分分别为(16.2±4.6)分、(17.0±3.8)分、(20.1±6.4)分、(28.5±12.0)分和(21.0±3.2)分,频繁急性加重组基线CAT分值(21.9±7.4)分较不频繁急性加重组(16.5±4.3)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T评分使用方便,与肺功能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同时可作为判断急性加重风险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PTB)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2006年7月-2012年7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老年COPD并发肺结核患者48例,其中活动性PTB(A组)23例,陈旧性PTB(B组)25例,另选择同期住院COPD患者无结核(C组)26例。分析比较上述各组患者各临床相关指标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与C组相比,B组感染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较高,营养学指标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和体重指数(BMI)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感染指标ESR、CRP高于A组,营养学指标Hb、ALB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COPD合并PTB患者住院时间长、住院费用高。结论肺结核影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进程,主要表现为COPD合并PTB病情重以及营养状态较差、住院时间较长及住院费用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胺吸入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右心功能和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COPD 并发肺心病的患者,按随机号码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常规应用利尿剂、扩血管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500μg),每日2次,联合吸入噻托溴胺,每日1次,连续半年。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FEV1、血气、钠脲肽、射血分数、心脏超声(右心室流出道内径,右心室内径,右肺动脉干)和甲状腺功能值,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治疗组FEV1%(36±10)%、FEV1(1036±410)ml、钠脲肽(357±101)ng/L、射血分数(46.2±10.4)%、右心室流出道内径(36.0±5.4)mm、右心室内径(38.1±6.7)mm、右肺动脉干(24.0±3.6)mm、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1.47±0.38) nmol/L、总甲状腺素(TT4)(115±21) nmol/L、游离甲状腺三碘原氨酸(FT3)(4.5±1.4) 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15.6±2.5) pmol/L、促甲状腺激素(2.50±0.91)mU/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FEV1%(58±11)名、FEV1(1706±456)ml,钠脲肽(225±52)ng/L,射血分数(57.1±11.5)%,右心室流出道内径(30.1±4.2)mm,右心室内径(32.0±3.9) mm,右肺动脉干(20.2±2.3) mm,与治疗前相比改善显著( P<0.01);TT3(1.46±0.42) nmol/L、TT4(113±22) nmol/L、FT3(4.5±1.4) pmol/L、FT4(15.4±2.5)pmol/L、促甲状腺激素(2.51±0.82)mU/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钠脲肽、射血分数、右心室流出道内径、右心室内径、右肺动脉干及甲状腺功能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胺吸入能有效改善COPD并发肺心病患者的右心功能,同时对COPD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吸烟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气道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对2007—2011年住院的212例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检查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吸烟组110例,不吸烟组102例,调查吸烟与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和气道炎性反应的关系。结果 (1)肺功能分级:不吸烟组包括轻度68例(66.7%),中度23例(22.5%),重度11例(10.8%);吸烟组包括轻度35例(31.8%),中度20例(18.2%),重度55例(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肺功能指标:与不吸烟组比较,吸烟组FEV1/FVC降低,RV%、RV/TLC、TLC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8.01%±13.71%vs 45.02%±11.98%,2.71%±1.29%vs4.45%±1.62%,60.16%±9.00%vs 66.75%±1 1.47%,4.35L±1.62L vs 6.45L±1.86L,P<0.05,P<0.01)。(3)炎性因子:与不吸烟组比较,吸烟组CRP、IL-8、TNF-α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1.0±3.5)mg/Lvs(7.3±2.9)mg/L,(1.23±0.53)ng/ml vs(0.59±0.16)ng/ml,(2.42±0.98)ng/ml vs(1.92±0.71)ng/ml,P<0.01]。结论吸烟与COPD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吸烟人群中重度COPD比例明显增多,其气道炎性因子水平叫显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源CT检查肺容积和肺密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患者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COPD肺气肿患者102例进行研究,抽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102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在3天内接受双源CT和肺通气功能检测,记录患者全肺容积(V):Vin、Vex,肺容积差(Vin-Vex),肺容积比(Vex/Vin);平均肺密度(MLD):MLDin和MLDex,平均肺密度差(VD);肺总量(TLC)、残气量(RV)、用力肺活量(FVC)、RV/TLC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结果 COPD肺气肿组患者TLC、RV、RV/TLC、Vex、Vin、Vex/Vin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FVC、FEV1/FVC、MLDin、MLDex和MLDex-MLDin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Vin-Vex与RV/TLC、FVC呈显著负相关,与FEV1/FVC呈正相关;Vex/Vin与RV、RV/TLC、FVC呈显著正相关,与FEV1/FVC呈显著负相关;MLDexMLDin与TLC、RV、RV/TLC呈显著负相关,与FVC、FEV1/FVC呈显著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源CT检测肺容积和肺密度与COPD肺气肿患者肺通气功能指标有较好相关性,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多排螺旋CT(MSCT)肺测量指标与肺功能检查(PFT)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因COPD入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且同时行MSCT和PFT检查CT容积重建成功的患者共70例;双肺各选择上、中、下3个层面点值法测量肺CT 值,再利用后处理软件分析全肺容积及肺气肿率,行肺CT值、肺容积、肺气肿率与PFT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双肺上、中、下3个层面肺CT值与FEV1%具有较强的相关性(P<0.05),右侧、左中层面CT值与RV/TLC弱相关(P<0.05),全肺平均CT值与FEV1%、FEV1/FVC和RV/TLC具有较强的相关性(P<0.05).CT测量肺总容积与TLC、MVC、RV和 RV/TLC弱相关(P<0.05).CT测量肺气肿率与PFT各指标均有相关性(P<0.05),其中,与RV/TLC、FEV1%的相关性较强(rs>0.5).结论 MSCT肺部扫描CT值、肺容积及肺气肿率等测量值与PFT部分指标具有相关性,具有辅助评估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背景 行代谢手术的肥胖患者术前普遍存在运动能力降低的问题,影响其术后减重效果。6 min步行试验(6MWT)可用于评估肥胖患者的运动能力。研究表明运动能力与身体成分不同指标之间关系密切,但目前尚缺乏针对代谢术前肥胖患者身体成分对运动能力影响的相关研究。目的 探讨身体成分对代谢术前肥胖患者6MWT行走距离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1月在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减重代谢外科行代谢手术的202例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Inboby77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所有患者进行身体成分测定,测定结束后行6MWT,记录6 min步行距离(6MWD)。6MWD与身体成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代谢术前患者6MWD与身体成分的关系。结果 代谢术前患者6MWD平均为(486.65±52.26) m,相同年龄、身高、体质量健康成人预测平均距离为(520.13±60.56) m,两者6MW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18,P<0.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6MWD与体质量(r=-0.236,P<0.05)、全身体脂率(FM%,r=-0.357,P<0.05)、节段FM%(上肢:r=-0.363,P<0.05;下肢:r=-0.344,P<0.05;躯干:r=-0.240,P<0.05)、体质指数(BMI,r=-0.358,P<0.05)及内脏脂肪面积(VFA,r=-0.258,P<0.05)呈线性负相关;与去脂体质量百分比(FFM%,r=0.357,P<0.05)和节段FFM%(上肢:r=0.363,P<0.05;下肢:r=0.344,P<0.05;躯干:r=0.240,P<0.05)呈线性正相关。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和下肢FFM%是患者6MWD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代谢术前肥胖患者运动能力较健康人群降低,BMI值越低、下肢FFM%越高,患者6MWD越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