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尿毒症患者持续血液透析医院感染血清炎症指标的变化展开研究分析,旨在为临床改善尿毒症患者持续血液透析并发医院感染炎症状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接收治疗的100例尿毒症持续血液透析并发医院感染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照组患者给予低通量血液透析,对两组患者首次血液透析前和治疗6月后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进行比较,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透析6个月后IL-6、IL-8、TNF-α及CRP水平,分别为(21.8±5.1)、(19.1±3.1)、(39.2±7.8)pg/ml及(5.5±2.3)mg/L,显著低于透析前的(33.9±6.5)、(25.9±3.5)、(54.3±8.6)pg/ml及(7.3±1.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透析6个月后IL-6、IL-8、TNF-α及CRP水平与透析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透析6个月后IL-6、IL-8、TNF-α及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持续血液透析并发医院感染患者存在血清炎症状态,临床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可降低血清IL-6、IL-8、TNF-α及CRP水平,积极改善尿毒症持续血液透析并发医院感染患者存在血清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9,(1):89-90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生化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及瘙痒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的BUN、 Scr、 UA、β2-MG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BUN、 Scr、 UA、β2-M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浆hs-CRP、 IL-6、 TNF-α水平及瘙痒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瘙痒症状,改善机体微炎症状态,保护肾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陈佳佳 《医疗装备》2023,(10):80-82
目的 探究自拟益肾排毒方辅助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血液透析治疗,试验组采用自拟益肾排毒方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肾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尿素氮(BUN)、肌酐(Cr)及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UN、Cr及β2-MG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益肾排毒方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定安人民医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按透析通量将其分为高通量组和低通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其中低通量组给予低通量血液透析,高通量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两组透析频次:4 h/次,3次/周,透析时间:6个月。两组患者透析半年后观察透析效果,包括: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FPG)]及炎症指标[血β2-微球蛋白(β2-M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对两组患者实施为期3年随访调查,观察1年、3年生存率。结果透析半年后,高通量组BUN、FPG、2hFPG、β2-MG、hs-CRP水平均低于低通量组,Scr水平高于低通量组(P0.05)。透析1年,高通量组和低通量组生存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3年,高通量组生存率72.50%,高于低通量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提高血液透析效果,改善患者肾功能,同时提高3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左卡尼汀联合尿毒症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血清炎症因子及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给予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Treg/Th17细胞水平、营养指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PR)]、肾功能指标[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变化,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reg细胞、Th17细胞、Treg/Th17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营养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IL-17、TNF-α、hs-CPR、SCr、BUN、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50%(5/40)显著低于对照组32.50%(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补充左卡尼汀可帮助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维持较好的营养状态,改善机体微环境、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减轻肾功能损伤,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不安腿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高通量透析和低通量透析,每周3次,每次4小时,持续透析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β2-MG、iPTH以及不安腿综合征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β2-MG、iPTH以及不安腿综合征评分变化都比较明显,证明两种透析方式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证明高通量透析对不安腿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比低通量透析效果更好。结论高通量透析在保证尿毒症小分子毒素充分清除的基础上,加强了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可明显改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安腿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在尿毒症治疗中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展现出来的应用效果。方法 共选择95例尿毒症患者,就诊时间为2019年11月-2021年9月,按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和观察2组。对照组病例数为47例,观察组病例数为48例。对照组行血液透析治疗法,观察组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法。观察两组血液毒素指标、微炎症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BUN、Scr、β2-MG、Pth指标、IL-6、CRP及TNF-α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BUN、Scr、β2-MG、Pth、IL-6、CRP及TNF-α指标低于对照组(P <0.05);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在尿毒症疾病治疗中使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液毒素指标及微炎症指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联合普通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从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102例。其中51例患者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51例患者给予血液透析滤过联合普通透析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磷达标率为88.24%(45/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82%(3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为27.45%(14/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78%(3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与血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治疗后观察组甲状腺与血β2微球蛋白水平分别为(461.4±72.5)pg/ml、(8.5±1.4)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1.6±62.2)pg/ml、(9.6±1.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6,(1):29-30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患者β_2-微球蛋白(β_2-MG)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6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采用单纯血液透析治疗(HD组),HA130树脂灌流器串联血液透析器(HP+HD组)治疗,首次透析前后和3个月后检查患者β_2-微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 HP+HD组首次透析后、透析3个月后β_2-MG、hs-CRP水平较透析前明显降低(P<0.05),首次透析后、透析3个月后β_2-MG、hsCRP水平与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降低尿毒症患者β_2-微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对减少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等并发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超 《医疗装备》2020,(5):94-9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症状缓解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SAP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乌司他丁联合醋酸奥曲肽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情况、炎症介质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腹痛消失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IL-6)、Toll样受体(TLRs)、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SAP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患者血清炎症介质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透析患者氧化应激和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维持性透析患者80例,随机分为普通透析组和高通量透析组,每组各40例。普通透析组给予普通血液透析治疗24 w,高通量透析组给予12 w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后改为普通血液透析治疗至24 w。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24 w时检测两组血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以及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高通量透析组治疗12 w时丙二醛水平为(49.04±9.27) nmol/L,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78.47±14.13) nmol/L及普通透析组治疗12 w时(71.50±13.83) 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改为普通血液透析继续治疗至24 w时丙二醛水平明显上升,与治疗12 w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通量透析组治疗12 w时与本组治疗前、普通透析组治疗12 w相比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改为普通血液透析继续治疗至24 w时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明显下降,与治疗12 w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通量透析组治疗12 w时C反应蛋白、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改为普通血液透析继续治疗至24 w时C反应蛋白、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治疗12 w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对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氧化应激和炎症状态改善效果明显,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辽宁省某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低通量血液透析组(LFHD组)和高通量血液透析组(HFHD组),每组80例,分别采用LFHD和HFHD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相关指标水平及治疗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及急性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HFHD组患者的ALB水平明显高于LFHD组;而β2-MG,hs-CRP,TC,TG,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LF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HD组患者的急性感染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LFHD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0,P0.01);HFHD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LFHD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P0.05)。结论 HFHD能有效改善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和急性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李颖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657-3658,3664
目的观察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β2-微球蛋白和瘦素清除率的影响。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11月,66例行常规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3例采用血液透析滤过,B组33例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分别检测治疗前后β2-微球蛋白和瘦素水平变化。结果 B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β2-微球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B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β2-微球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B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瘦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A组疗后1个月、6个月瘦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B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瘦素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较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够明显清除血清β2-微球蛋白和瘦素水平,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及血液透析滤过对尿毒症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42例尿毒症脑病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组15例和血液透析滤过组27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生化指标和临床缓解率。结果透析2周后,血液透析滤过组血清肌酐、尿素氮及血清β2微球蛋白、PTH水平均明显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血液透析滤过组中24例临床症状消失,疾病缓解率(88.89%)高于血液透析组(48.02%)(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不仅能清除小分子毒素物质,而且显著降低中分子毒素物质水平,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是治疗尿毒症脑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80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炎症因子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接受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及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与结肠透析结合对尿毒症患者相关蛋白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4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就诊顺序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结肠透析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VD相关蛋白指标、肾功能指标及各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对照组患者的Hcy、IS、PCS及β2-MG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Hcy、IS、PCS及β2-MG水平较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Cr、BUN及UA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组内及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与结肠透析结合可有效降低CVD相关蛋白及炎性因子水平,且不影响肾功能,在尿毒症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尿毒症的疗效。方法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联合组行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对照组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前、后观察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PTH)、尿素氮(Bun)、肌酐(Cr)、血红蛋白(Hb)等指标。结果联合组患者的PTH、β2-MG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PTH、β2-MG等中分子物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陈澄 《工企医刊》2014,27(4):914-915
目的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和血液透析滤过(HDF)两种血液透析方式对β2-微球蛋白(β2-MG)清除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近年来规律血透、病情稳定的患者60例,按透析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HFHD组(n=30)和HDF组(n=30)。分别观察首次治疗前后、透析6个月、透析12个月后每组患者β2-MG水平的变化。结果 透析前两组患者β2-M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两组患者β2-MG水平显著下降(P〈0.05);透析6个月后两组患者β2-M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12个月后HDF组β2-MG显著低于HFHD组(P〈0.05)。结论 两种透析方式均可明显降低β2-MG水平,但使用HDF模式长期透析对β2-MG的清除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任珊 《医疗装备》2021,(3):64-65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106例CR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3例。试验组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大分子物质[血尿素氮(BUN)、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中小分子物质[血钾、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TH)]清除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BUN、Cys C及血钾、血磷、P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BUN、Cys C及血钾、血磷、PT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CRF患者,能够有效提高大分子及中小分子物质清除效果,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
周伟 《智慧健康》2022,(13):77-79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依据血液净化方式分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研究组)、低通量血液透析(对照组)两组,各5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骨代谢指标、微炎症状态、营养状态、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Cr、BUN、RR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SCr、BUN、RR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C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iPT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P、C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iPT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β2-M、CRP、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β2-M、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LB、Hb水平、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ALB、Hb水平、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效果较低通量血液透析好,更能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