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医学期刊的微信公众平台建设、运营方法,并寻找良性的盈利模式。【方法】 基于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调查情况,总结其运营方式和盈利手段,分析其优点与不足。【结果】 从微信公众号运营前期准备、公众号内容选择和编排,以及营销手段(微信推广和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可能盈利模式)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为医学期刊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来扩大期刊盈利空间和实现新的盈利增长提供具体措施。【结果】 医学期刊应努力寻求适合本刊的微信公众平台运营方式。  相似文献   

2.
闵甜  孙涛  赖富饶  侯湘 《浙江预防医学》2021,32(12):1549-60
【目的】 研究科技期刊利用参与视角用户画像实现微信公众号精准推送的可行性和实践策略。【方法】 针对不同的用户,结合线上/线下访谈、公众号问卷调查、授权数据公司管理3种方法采集用户的行为数据;利用信息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深度处理和用户标签提取,形成不同的用户领域组,对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用户进行画像;根据画像结果进行精准推送,并通过公众号后台的统计数据对比分析全用户推送和精准推送的效果。【结果】 精准推送对于提升科技期刊内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有显著的、积极的影响,“总阅读次数”和“总分享次数”均有大幅增加,且更容易产生“引导关注”,“分享产生的阅读次数”也显著增加。【结论】 基于参与视角用户画像的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精准推送可操作性强,且精准推送的效果优于全用户推送的效果,有利于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高质量运营。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高校期刊社建设和提升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力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 以4个典型高校期刊社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实践为例,对比分析其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力现状、运营策略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方向。【结果】 通过明确公众号功能和定位,实现资讯、育人和科普功能,完善界面和栏目设计,提升用户体验,多样化、社群化运营,实现合作共赢,加强原创内容策划,实现个性化发展等策略,4个高校期刊社微信公众号均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但与高影响力微信公众号相比,高校期刊社微信公众号还存在传播影响力不高,缺乏专业的新媒体团队,缺少与用户的互动交流,未能充分利用多媒体等问题。【结论】 充分发挥新媒体育人功能,跨高校进行矩阵化运营,与用户实现友好互动,打造专属运营团队,提升微信公众号的盈利能力,充分融入多媒体等形式,将是未来高校期刊社微信公众号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情况,以期了解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规律,为医学期刊更好地利用微信公众号提升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分层系统随机抽样方法从中华医学会主办的109种期刊中抽取30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期刊官网获取其微信公众号信息,并关注公众号,检索推文信息,分析其微信公众号自开通以来的发文情况,将微信公众号整体传播力、篇均传播力、头条传播力、峰值传播力以及微信传播指数作为评估指标,分析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情况。【结果】 各公众号的总推文量、总阅读量、总推送次数、篇均阅读量、总在看数、总评论数均整体呈每年上升趋势(P均<0.05)。其中,文献类型为标准·指南·共识的推送内容的阅读量及点赞数都居前列。通过热词分析发现,出现频次最高的词语均为该专业的主流研究方向及行业热点,聚集性明显。【结论】 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应努力发掘好的文献内容作为传播素材,丰富推文形式,加强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与维护,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助力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5.
【目的】 将图书出版行业中私域流量运营的成功经验运用到学术期刊运营中,为提升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影响力、增强关系强度、提升学术期刊传播力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分析私域流量的发展及其在图书出版领域的应用,结合学术期刊用户的特点以及《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私域流量运营的经验,提出私域流量视域下学术期刊的传播策略。【结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通过在传播媒介、传播关系、传播内容和传播场域4个方面进行改革,实现高效传播,使期刊影响力得到提升。【结论】 在私域流量视域下,学术期刊应利用用户的关系资源,塑造关键意见消费者,并通过布局热点话题以及创新专题,提升与用户的关系强度;重点运营多资源用户,通过维系情感加强用户对期刊的归属感;积极打通“微信视频号+微信公众号”通道,利用视频号推荐算法实现引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家庭医生”微信公众号运营成功的经验,为其他医学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个案研究法,通过定量和定性方法分析“家庭医生”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推送、菜单设置、用户互动、传播方式等方面,总结其成功之道。【结果】 “家庭医生”公众号推文的可读性强、公众号主页设置合理、采用跨媒体方式合作传播信息、开通多种盈利渠道是其影响力领先的主要因素。【结论】 医学科普期刊公众号应构建联盟矩阵、重视服务用户、优化文章页面设计、丰富主页设置、建构多样化的盈利模式,从而增强医学科普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食品类中文核心期刊为例,构建食品类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矩阵,为期刊实现高质量传播和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清博大数据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后台,运用归纳总结法,对21种食品类中文核心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现状进行调查和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结果】 大部分食品类科技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存在定位不清、功能设置不完善、缺乏行业交流与衔接、科普内容不足、国际传播力弱等问题,未能很好地发挥公众号在期刊内容和行业信息传播上的优势。【结论】 食品类科技期刊可以从学术传播、科研资讯、科普推广、国际交流4个方面建立微信公众号,构建微信公众号矩阵,通过明确定位、精准运营,并策划联动专题,实现公众号之间的差异互补、协同运营,以提升期刊的品牌形象,推动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高校学报微信公众平台的问题,提出运营策略,以提高服务效果。【方法】基于高校学报微信公众平台调查情况,总结和分析高校学报微信公众平台存在的问题。【结果】高校学报微信公众平台存在未受重视、功能结构建设不完善、与读者交流几乎为零且推送量少、推送频率低、内容可读性不强等问题。【结论】提出了一系列运营策略,包括差异化微信运营模式,加强微信公众平台的宣传,完善平台建设和突出内容优势,加强与读者间的交流,打破传统纸刊内容的限制,促使传统编校转型等六个方面的建议,旨在为高校学报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胡强 《浙江预防医学》2016,27(8):880-114
【目的】为科技期刊提供系统化运营微信的策略参考。【方法】应用扎根理论方法,以4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的科技期刊微信应用研究文献为数据来源,对其中有关运营经验和建议的文本通过编码分析提取运营策略。【结果】科技期刊微信运营包括平台定位、用户分析、信息结构、功能结构、用户体验、推广、商业模式、组织、安全性和评价十种策略,并通过用户识别、平台结构、价值实现、保障优化四个范畴整合为一个运营策略框架。【结论】科技期刊应根据用户识别结果来设计和实施微信平台结构,依赖优良用户体验促进价值目标实现,采取有力保障优化措施为全部运营工作提供持续性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国心血管杂志》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现状和传播能力,为今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依据,也为同行创建专业化和个性化的网络媒体平台提供参考。【方法】借助微信数据统计功能,对2013年7月22日至2015年1月31日《中国心血管杂志》公众号的用户属性和增长、图文群发效果、与用户互动情况等进行详细分析。【结果】截至2015年1月31日,《中国心血管杂志》公众号累积用户数为8452人,男性多于女性,用户数排前5位的省市依次为北京、广东、山东、江苏和上海;每日净增关注人数平均15人,单日净增关注人数最高82人。公众号已向用户发送消息132条,接收用户消息5141条。【结论】创建微信公众号,并规律性、持续性更新,实现与订阅用户有效互动,利于科技期刊内容推广和影响力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医学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对策以增强医学科普效果造福人民。【方法】 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方法,发现医学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再挑选传播力排名前5的公众号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其成功经验;结合存在的问题与可借鉴的经验总结出对策。【结果】 目前医学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整体上存在开通时间较晚、疏于管理,注重传播信息、轻视服务用户,缺乏严谨态度、忽略某些细节等问题。影响力排名前5的公众号传播效果良好,定位精准的内容设置,规律有序的推送,功能实用的导引菜单是运营成功的关键策略。【结论】 医学科普期刊公众号应加大人力资源投入,打造出专业团队;依托互联网优势,注重服务用户;精选传播内容,实现差异化优势;严格遵守时间,形成规律推文模式,从而增强医学科普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高校社科学报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与作用路径,为提高社科学报传播效果与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 以开通微信公众号的16种高校社科学报为分析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和fsQCA 3.1b软件,从传播主体、发布时间、功能设计、阅读量和在看量等方面,对高校社科学报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的核心因素与生成路径展开实证分析。【结果】 高校社科学报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具有“多因并发”特征,传播主体和在看量为核心影响因素,功能设计和阅读量为辅助因素。高校社科学报取得良好传播效果存在客体驱动和母体驱动两条作用路径。【结论】 高校社科学报微信公众号提升传播效果,应从保持内容发布时间固定、充分利用母体资源和做好推送内容质量与形式设计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用户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的需求,为提升用户满意度及优化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在网络调研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提炼出30个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采用Kano模型分析、混合类分析及Better-Worse系数分析方法,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进行需求属性归类及优先级排序。【结果】 在30个服务功能中,6个属于期望型需求,7个属于必备型需求,7个属于魅力型需求,10个属于无差异型需求。【结论】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应根据不同的服务功能需求类型和优先级优化功能设计,并追踪其变化方向,在提升用户满意度的基础上提高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地理资源中文学术期刊宣传推广策略,以促进中文学术期刊的融媒体发展。【方法】以27种地理资源领域高质量中文学术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期刊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等途径获取信息,分析这些期刊对当前主流融媒体平台(官网、微信平台、期刊App、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的应用情况。【结果】有20种期刊在官网提供Rich HTML,为期刊进行多维度宣传推广提供理想的数据基础,但大部分期刊官网依旧是纸刊的电子化,缺乏更多深层次的知识服务内容。24种期刊开通微信公众号,3种期刊借用集群平台发布消息,微信推送内容大体类似,缺乏对内容的深度加工和二次拓展。少数期刊发布短视频(5种)和开展直播(7种)。短视频主要是文章分享、会议直播、期刊宣传等内容,内容的二次开发和扩展还有较大的挖掘空间;直播更多是期刊作为协办单位的会议直播,期刊自主策划和具有特色的内容较为缺乏。总体上,27种期刊虽然都开展不同程度的融媒体宣传推广,但真正实现深度融合的期刊仍在少数。【结论】地理资源学术期刊融媒体宣传推广任重道远。需要重视官网作为主阵地的融媒体建设,选择合适的辅助渠道进行多矩阵布局,并结合用户需求专注做好内容,此外,还需制订周期性计划以保证内容的可持续供给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王涵  方卿  翟红蕾 《浙江预防医学》2021,32(10):1310-81
【目的】 对专业性期刊与综合性学术社交媒体的传播内容与运营策略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学术期刊新媒体运营的建议。 【方法】 以20个专业性期刊公众号与20个综合性学术公众号为分析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其发布的2845篇推文进行质性分析。 【结果】 综合性学术公众号的微信传播指数普遍高于专业性期刊公众号;二者关于论文、学术活动、增值服务3个一级类目的传播内容相似,但二级类目和三级类目的传播内容各有差异;专业性期刊公众号以纸刊论文内容传播为主,服务模式较为单一;综合性学术公众号侧重于目标群体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传播,所提供的增值服务产业链更为完善。 【结论】 借鉴综合性学术公众号深挖社交媒体传播的特性,提出知识重组,打造专业内容传播新模式;利用技术赋能,加强学术知识服务与互动;通过学术媒体深度融合,构建多层联动协同传播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