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某社区10年高血压防治干预模式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本次调查,比较社区高血压防治干预前后,社区居民关于高血压健康意识的知晓率及治疗率和血压控制率,以评价社区高血压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对四个不同时间横断面的调查,内容包括高血压病知晓率、测压率、知晓自己血压率、治疗情况,并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结果 通过社区高血压干预,与1998年比较,2005年该社区居民高血压病知晓率提高了62.91个百分点;服药率提高了4.69个百分点;测压率提高了34.1个百分点;血压控制率提高了32.61个百分点;脑卒中的发病率由1997年的364.30/10万下降到2005年131.3/10万;死亡率由1997年的168.34/10万下降到2005年37.7/10万。结论 社区高血压干预对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意识和血压控制率,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综合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本社区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家庭医生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收缩压、舒张压、知识知晓率以及干预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血压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家庭医生综合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提高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杨奕  寿晓玲  杨丽 《浙江医学》2020,42(18):1944-1948,1953
目的比较不同血压管理模式对社区血压干预的效果。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通过本项目研发的数据采集管理系统录入杭州市5家社区医疗机构1844例研究对象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一般社区慢病管理模式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医务人员技能培训、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工作。观察12个月后两组血压水平及门诊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基线血压分布构成比:高血压819例(44.4%),正常高值血压287例(15.6%),正常血压603例(32.7%),低血压135例(7.3%)。男性舒张压、收缩压、体重、身高、腰围、BMI均明显高于女性(均P<0.01)。随访12个月后发现:观察组、对照组数据基线可比;高血压者:对照组舒张压下降幅度较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高值血压者:观察组舒张压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血压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出现血压升高,对照组收缩压升高幅度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1年内5个随访时间点重复测量血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高血压者收缩压下降明显,正常高值血压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明显改善,正常血压者血压升高,低血压者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有明显升高。结论观察组血压改善优于对照组,其血压管理模式可以在社区血压管理工作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远程动态血压监测下综合干预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5年1月—2016年9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在广州市抽取41家社区服务中心的1 000例高血压患者。患者与社区全科医生签约,享受“一对一”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具有长传功能的新型高血压远程动态监测管理系统,由健康管理员、家庭医生、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综合干预。比较患者干预期间的血压控制情况、健康行为和BM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954例高血压患者完成了18个月的随访。干预6个月后患者收缩压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舒张压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干预6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8个月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干预12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患者的血压控制率逐渐升高(P<0.05)。干预18个月后患者缺乏运动的比例和BMI低于干预前,每次锻炼时间长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吸烟、饮酒的比例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症情况、吸烟情况、BMI是患者血压是否得到有效控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远程动态血压监测下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年龄、合并症情况、吸烟情况、BMI是该模式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管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行为模式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的16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P<0.05);研究组患者血压控制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行为模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综合管理可有效控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指数及行为模式,总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失眠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医院老年病科住院部及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88例、高血压合并失眠症患者85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检查,比较两组24 h收缩压、昼间收缩压、夜间收缩压、24 h舒张压、昼间舒张压、夜间舒张压、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昼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昼间舒张压标准差差异。结果 高血压合并失眠症组24 h收缩压、昼间收缩压及夜间收缩压水平高于高血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24 h舒张压、昼间舒张压及夜间舒张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血压合并失眠症组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昼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水平高于高血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昼间舒张压标准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失眠症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庭自测血压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256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8例。对照组实施社区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自测血压,比较两组血压水平、治疗依从性、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观察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2)。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采用家庭自测血压,血压控制效果好,治疗依从性好,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踝臂脉搏波速度(baPWV)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11年来我院健康体检的941人为研究对象,全部受检者控制饮食后在清晨空腹安静状态下采静脉血检测UA、血糖(Glu)、血脂,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同时采集既往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病史;采用身高体重电子测量仪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通过肢体动脉检测仪获得踝臂脉搏波速度(baPWV),对该人群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踝臂脉搏波速度(baPWV)、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BMI等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组年龄、BMI、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LDL、血尿酸水平均高于正常血压组,而HDL却低于正常血压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的baPWV均值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男性组与女性组比较收缩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年龄、舒张压无明显差异(P〉0.05)。男性组baPWV值虽稍高于女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的高血压患者的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级别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baPWV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与正常血压组在各项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高血压患者的baPWV值较正常血压组明显增高,PWV可作为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改变的检测指标之一。不同级别的高血压患者baPWV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压水平越高,对动脉弹性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慢性病健康管理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实际效果,为建立合理有效的高血压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提供实践经验。方法 选取2018年参加体检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192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6例,对照组采用基础管理方式,干预组采用慢性病健康管理方式,随访期为2年,对比分析2018—2020年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和干预组的血压水平、2020年不同年龄组(45~、55~、≥65)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结果 2020年对照组和干预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8年对照组收缩压与2019年、2020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8年与2020年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对照组和干预组45~岁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慢性病健康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与否对动态血压的影响及动态血压监测的重要性。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2例。按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螺旋CT(VCT)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4例和非冠心病组88例,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组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昼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和夜间平均收缩及舒张压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率明显小于非冠心病组(P<0.05);冠心病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勺型比例小于非冠心病组(P<0.05);晨峰出现频率大于非冠心病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较客观准确的测出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变化情况,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较未合并者的血压波动性更大。动态血压的监测对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的患者在预防、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伟  蔡尚郎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6):1980-1983
目的 了解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变异性(BPV)特征。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6月在青岛市市北区延安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30例。患者每个月至门诊随访1次,均随访超过3次。以收缩压变异系数(CV)表示BPV,计算患者随访期间的CV,并对不同平均收缩压、合并症、服药情况及是否有并发症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是否有并发症及不同合并症患者的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平均收缩压、服药情况患者的C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平均收缩压为<160 mm Hg患者的CV低于平均收缩压≥160 mm Hg的患者,规律服药患者的CV低于未规律服药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均收缩压和服药情况对长时BPV有影响,提示社区卫生工作者不仅应关注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平均值,也应关注其BPV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社区居民的高血压患病情况、控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确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与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7—9月北京市通州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内的≥18岁的7 008例常住人口,采用《通州区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需求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血压患病率为30.66%(2 149/7 008);男性患病率为34.01%(1 191/3 502),高于女性的27.32%(958/3 506)(χ2=36.820,P<0.001)。高血压确诊率为61.47%(1 321/2 149);男性确诊率为54.58%(650/1 191),低于女性的70.04%(671/958)(χ2=53.620,P<0.001)。确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为43.38%(573/1 321)。不同医疗保险、半年内健康体检情况、1年内基层医生提供血压测量的确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0.195、4.319、11.01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总月收入〔OR=1.087,95%CI(1.022,1.157)〕、新农合〔OR=1.775,95%CI(1.185,2.659)〕、1年内基层医生提供血压测量〔OR=1.383,95%CI(1.095,1.745)〕是确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保护因素,城镇职工医保〔OR=0.654,95%CI(0.431,0.993)〕是确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通州区社区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较严重,确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差。应采取提供定期血压测量、改善经济状况等综合措施来加强居民的血压控制,对城镇职工和公费医疗人群应给予高度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传教式”模式指导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测血压的效果。方法 2016年9月—2017年6月,以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居民委员会为单位,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宛南社区自愿入组且签约在管的高血压患者120例为干预组(在高血压药物治疗+常规社区管理基础上应用“传教式”模式进行指导);东二、西木、谨斜社区自愿入组且签约在管的高血压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应用高血压药物治疗+常规社区管理)。采用《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使用电子血压计知晓度问卷》和《电子血压计测定评估表》评估干预前后规范使用电子血压计知晓率和电子血压计测定评分。结果 干预后第8周干预组的诊断阈值、测量前注意事项、测量选用体位、坐位测量手臂位置、袖带正确摆放位置、袖带松紧程度、测量频率、测量时间、电子血压计选用、其他注意事项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第8周的诊断阈值、测量前注意事项、测量选用体位、坐位测量手臂位置、袖带正确摆放位置、袖带松紧程度、测量频率、测量时间、电子血压计选用、其他注意事项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第1、2、4、8周干预组电子血压计测定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第1、2、4、8周电子血压计测定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传教式”模式指导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测血压,使社区高血压患者知晓自测血压的正确方法,可以达到目标人群的全覆盖的目的,提高患者自测血压的准确性、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家庭医生团队高血压管理的有效性,从而使血压监测达标,为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背景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闵行区医疗服务体系,闵行区2015年起启动社区卫生综合改革试点,为逐步实现分级诊疗打下基础。目的 分析闵行区2017-2018年社区卫生综合改革试点实践效果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建立可推广的社区服务评价体系及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实践基础和政策建议。方法 2017-2018年,通过上海市社区卫生综合改革云管理平台(市社区综改平台),收集2018年上海市16个区(县)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全年得分情况,通过闵行区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中心下发的2017-2018年闵行区医疗机构管理核心数据分析报告及闵行区社管平台运行情况周报表收集2017-2018年闵行区社区卫生综合改革签约服务情况、上级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量情况,通过闵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核心数据报表及医联体核心数据报表收集2017-2018年闵行区医联体内双向转诊量及上级医院对社区技术帮扶情况。结果 2018年上海市16个区(县)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全年总得分前3位分别为金山区〔(76.88±3.67)分〕、闵行区〔(76.78±2.50)分〕、松江区〔(76.06±2.16)分〕,后3位分别为杨浦区〔(58.71±3.65)分〕、黄浦区〔(53.68±2.45)分〕、长宁区〔(37.61±17.60)分〕;闵行区主要失分项为签约覆盖、就诊流向、频次费用指标。闵行区2018年“1+1+1”签约率、60岁以上居民签约率高于2017年,签约居民人均就诊次数、签约居民人均门诊费用、签约居民社区就诊率、签约居民组合内就诊率、签约居民组合外就诊开具延处方比例低于2017年(P<0.05)。与2017年相比,2018年闵行区上级医院门急诊人次增加0.99%,住院人次增加6.55%;社区门诊人次下降1.32%,住院人次增加0.25%;社区慢性病长处方量增加7.58%,慢性病长处方量占比增长5.25个百分点,社区延处方量增加33.95%,延处方金额增加86.42%;上转人次增加709.70%,下转人次下降35.34%,区属医疗机构在医联体内上级医院引进专家数增加13.92%,上级医院对社区进行技术指导次数增加4.87%,社区至上级单位进修、学习人次增加16.35%,上级医院对社区影像远程会诊次数增加1.32%,上级医院对社区心电图远程会诊次数增加10.91%。结论 2018年上海市闵行区在市社区综改平台中总得分排名靠前,签约率明显提高,签约居民就诊次数及门诊费用得到有效控制,长处方及延处方量明显增加,社区门诊人次减少,医联体内引进专家量、双向转诊量和上级医院对社区技术帮扶明显增多,总体上社区卫生综合改革试点效果突出,为建立可推广的评价体系及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实践基础。但仍存在就诊流向不足、下转不畅等问题,后续工作需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机制。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心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在高血压患者中应尽早进行诊断和干预。研究发现中心动脉压(CAP)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高于周围动脉压。但目前对于高血压合并ASCVD患者无创CAP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ASCVD患者及不合并ASCVD患者间无创中心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与外周肱动脉压的差异。方法 连续选取2019年8-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239例,根据是否存在ASCVD分为ASCVD组(61例)和非ASCVD组(178例)。比较ASCVD组和非ASCVD组肱动脉及无创中心动脉SBP、DBP、PP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高血压合并ASCVD的影响因素。结果 ASCVD组较非ASCVD组年龄高、心率慢、吸烟患者比例低,ASCVD组肱动脉DBP、无创中心动脉DBP均低于非ASCVD组,无创中心动脉PP高于非ASCVD组(P<0.05)。总人群、ASCVD组、非ASCVD组无创中心动脉SBP、PP分别低于肱动脉SBP、PP,无创中心动脉DBP高于肱动脉DBP(P<0.05)。年龄与高血压合并ASCVD相关〔OR(95%CI)=1.073(1.040,1.108),P<0.05〕。将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亚组(年龄≥65岁,n=99)和非老年亚组(年龄<65岁,n=140),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老年亚组中ASCVD组肱动脉SBP低于非ASCVD组,非老年亚组中ASCVD组年龄大于非ASCVD组、心率慢于非ASCVD组、无创中心动脉PP高于非ASCVD组(P<0.05)。结论 与肱动脉PP相比,无创中心动脉PP与高血压患者合并ASCVD相关;按照年龄分层后,在非老年患者中,无创中心动脉脉压升高与合并ASCVD相关。  相似文献   

16.
张爱军  郭宏伟  冯琼  杨放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3):2890-2894
背景 处于正常高值血压阶段的患者,随着动脉血压的节律和绝对值的改变,以及受代谢因素的影响,仍然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缺陷与多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有必要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目的 对比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缺陷的正常高值血压患者与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正常者24 h动态血压指标及代谢指标是否存在差异,以探讨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缺陷对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的血压和代谢是否产生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4月在武汉市武昌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200例初诊正常高值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相关代谢指标及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缺陷情况。以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缺陷的正常高值血压患者为观察组,以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正常的正常高值血压患者为对照组。正常高值血压患者CD36基因缺陷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0例初诊正常高值患者共检出31例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缺陷,检出率为15.5%。观察组体质指数(BMI)、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平均动脉压(24 hMAP)、非杓型血压发生率、三酰甘油(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5.649,95%CI(4.235,14.376)〕、24 hMAP〔OR=5.836,95%CI(4.459,15.132)〕、非杓型血压〔OR=6.228,95%CI(5.876,16.812)〕、TG〔OR=4.348,95%CI(2.247,10.168)〕、HOMA-IR〔OR=4.134,95%CI(1.630,5.245)〕是正常高值血压患者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缺陷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正常高值血压患者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缺陷发生率达15.5%,血压和代谢可能对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的清道夫受体CD36基因缺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背景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我国居民健康的首要威胁,也是我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占城市居民的41.8%,占农村居民的44.8%。家庭医生及其团队对社区中年人群相关风险因素的调研评估、干预及综合管理,可尽早预防ASCVD的发生发展。目的 调查上海市徐汇区45~55岁居民ASCVD风险因素,为日后对相关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方法 采集2019年1-5月在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信息平台留存准确个人资料(性别、年龄、联系电话)及在本单位体检留存生理、生化数据〔身高、体质量、BMI、血压和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空腹血糖(FPG)〕的530例居民的信息。采用电话回访或现场面对面调查,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中“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相关章节内容定义ASCVD 风险,同时基于社区实际情况,将评估低危和中危人群归为ASCVD低风险组,高危和极高危人群归为ASCVD高风险组。采用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究居民ASCVD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 发放问卷530份,回收有效问卷502份,有效回收率为94.7%。ASCVD低风险组38例,ASCVD高风险组464例。ASCVD高风险组年龄、TG、FPG、男性比例、心脑血管病史比例、糖尿病史比例、高血压史比例、服用降压药史比例、服用调脂药史比例高于ASCVD低风险组(P<0.05)。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0岁、TG≥1.5 mmol/L、FBG≥6.1 mmol/L、男性是居民ASCVD风险的危险因素(P<0.05);服用调脂药史是居民ASCVD风险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上海市徐汇区45~55岁居民ASCVD风险的主要可控危险因素是血脂(TG)及血糖的异常;不可控危险因素是年龄、性别。对于增龄、男性、合并脂代谢异常的居民更应关注ASCVD的风险并予以生活方式干预和调脂药规范使用指导。社区开展多重风险因素评估及管理对ASCVD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及治疗均非常重要,对家庭医生及其团队开展相关一、二级预防工作有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河南省18~74岁常住居民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现况,探讨高血压与体质指数(BMI)的关系。方法 2012年4—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18~74岁居民为研究对象,设计样本量为18 000名。面对面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居民基本特征(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家庭人均年收入)、生活习惯(吸烟史、饮酒史),以及身体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结果 本研究实际调查18 842名,获得有效样本为16 801名,有效率89.17%。居民高血压患病率27.63%(4 642/16 801),其中男性患病率29.90%(2 218/7 419),女性25.84%(2 424/9 382);高血压知晓率和治疗率分别为42.40%(1 968/4 642),35.95%(1 669/4 642),控制率仅11.44%(531/4 642)。绘制线图发现,不同性别居民收缩压、舒张压总体上随BMI增加而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调整性别、年龄后,BMI与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230、0.325(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对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家庭人均年收入、吸烟史、饮酒史、中心性肥胖患者的血压有影响。结论 河南省高血压患病率较高,患者血压控制率较低,BMI水平与血压密切相关,应重点加强超重、肥胖人群的高血压防控。  相似文献   

19.
背景 近年来由高血压导致的死亡率逐年攀升,并呈现一定的性别差异,研究不同性别高血压患者的求医行为对解决这一问题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寻不同性别老年高血压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更有效地控制社区高血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6年5-8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法选择哈尔滨市南岗区和道里区年龄≥6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67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健康相关认知及求医行为。比较不同性别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求医行为及其他变量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性别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343份(93.5%)。183例(84.7%)女性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求医行为,94例(74.0%)男性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求医行为,女性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求医行为发生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0,P=0.015)。322例(93.9%)老年高血压患者关注健康;>70%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相关认知正确;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药物相关认知正确率不高。月收入、体检行为、是否关注健康、“血压控制不良引发冠心病”“血压高的时候吃药,正常就可以停药”认知是否正确是男性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受教育程度、“高血压病不能完全根治”认知是否正确是女性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城市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求医行为形成的敏感因素存在性别差异,应对不同性别的干预敏感靶点开展更有针对性的高血压求医行为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