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加巴喷丁(gabapentin)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32例,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加巴喷丁组,每组16例,均给常规药物治疗,加巴喷丁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加巴喷丁,剂量自300mg/d起,根据服药后患者疼痛的缓解程度以及不良反应予以调整,每2d增加剂量1次,直至VAS≤3,然后以此剂量维持,疗程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估。结合24h疼痛持续时间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定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加巴喷丁组患者VAS评分、24h疼痛持续时间显著降低(P〈0.01),睡眠状况也明显改善(P〈0.01)。镇痛起效最低剂量为300mg,1次/d,80%患者每日有效镇痛剂量在300-900mg,日最大剂量达1200mg。结论带状疱疹急性期应用加巴喷丁可显著缓解疱疹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2.
蔡苗苗 《基层医学论坛》2014,(34):4680-4681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甲钴胺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PHN患者54例,随机分为2组各27例:甲钴胺(A组)、加巴喷丁联合甲钴胺组(B组)。治疗4周后观察各组VAS评分、疗效以及副反应例数。结果治疗后各组VAS评分均改善,B组改善程度优于A组,且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甲钴胺可以有效修复神经,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PHN提供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加巴喷丁胶囊和吲哚美辛片治疗早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106例(病期不超过10 d),随机分为疼痛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基本用药均给予口服泛昔洛韦片0.25 tid,维生素B1片10 mg tid,甲钴胺片0.5mg tid,外涂碘伏,同时治疗组用加巴喷丁胶囊0.3 tid口服;对照组用吲哚美辛片25 mg tid口服.疗程2周,采用痛觉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服药2周疼痛程度,比较两组VAS下降分数.结果 治疗前后VAS疼痛程度评分比较,P<0.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加巴喷丁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较吲哚美辛片疗效明显,早期使用可减少带状疱疹后疼痛的发生,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老年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36例,皮损分布区在T2~8。采用椎旁神经阻滞、口服加巴喷丁等治疗4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睡眠质量评分(QS)评价睡眠质量,用结合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1、2、3及4周VAS和QS均要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经4周治疗,患者VAS均从治疗前〉8分降至〈5分,有效率100%;VAS降至0~3分者32例,显效率占88.89%。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老年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疗效确切,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戈晓东  吴安石 《北京医学》2015,37(8):759-762
目的 观察神经阻滞在临床治疗亚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中的作用.方法 42例亚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A组)和神经阻滞加药物治疗组(B组).A组常规治疗用药:缓释曲马多50 mg,每12h口服1次,甲钴胺0.5 mg,每8h口服1次,腺苷钴胺1 mg,每24 h肌注1次.B组在A组的基础上应用神经阻滞治疗,根据皮肤疱疹和疼痛部位,确定其相应的支配神经给予药物阻滞;配方:2%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腺苷钴胺1mg+倍他米松注射液7 mg+0.9%生理盐水至15 ml,每2周1次.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对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4周及8周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后8周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A组VAS评分下降缓慢,8周时才降至3分以下;而B组在治疗后第1周VAS评分即降至3分以下,且治疗后1~8周B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也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B组治疗后第1周PSQI评分就开始明显改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用神经阻滞可以缩短带状疱疹神经痛和疼痛症状解除的时间,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有助于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对骨转移癌疼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骨转移癌疼痛的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生理盐水安慰剂治疗组6例为A组,加巴喷丁治疗组6例为B组,奥施康定治疗组6例为C组,加巴喷丁+奥施康定治疗组6例为D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uality of sleep,QS)来评估并记录患者给药后第1、2、3、4周的疼痛程度。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药物治疗组患者VAS、QS评分明显下降(P〈0.05).生理盐水安慰剂组也有改善疼痛症状的作用。结论:联合使用奥施康定和加巴喷丁可以显著改善视觉模拟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并且副作用轻微,可作为临床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甲钻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40例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及B组,各20例。A组单服加巴喷丁,B组除口服加巴喷丁外联合甲钴胺星状神经节阻滞。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1、2及3周后两组VAS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1、2及3周后B组VAS明显低于A组(均P〈0.01)。治疗3周后,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B组(P=0.04)。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甲钴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具有安全及效果优良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加巴喷丁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均给予2周更昔洛韦抗病毒及甲钴胺营养神经治疗。试验组16例服用加巴喷丁胶囊治疗,对照组16例服用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总疗程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且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及塞来昔布均能缓解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加巴喷丁疗效更佳,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皮内注药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胸腰段亚急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57例亚急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皮内注药联合口服加巴喷丁,n=29)和B组(口服加巴喷丁,n=28),共治疗6周?以疼痛评分(VAS评分)及疼痛缓解程度作为评价的主要疗效指标,其他指标包括疼痛对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患者对治疗效果的评价及McGill疼痛问卷简表(SF-MPQ)分值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分别降至(1.10 ± 0.41)分和(4.27 ± 0.89)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A组较B组降低更为明显?A?B组达到50%疼痛缓解程度的比率分别为89.7%和39.3%(P < 0.05)?A组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改善的比率均明显高于B组(P < 0.05)?结论:皮内注药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胸腰段亚急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及生活质量,疗效确切,结果优于口服加巴喷丁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用膦甲酸钠、维生素B1、甲钴胺等治疗,试验组加用加巴喷丁,对照组加用卡马西平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具有较好的疗效,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1.
背景 经皮椎间孔镜术已逐渐成为国内外腰椎间盘突出症(LDH)阶梯治疗的常用术式之一,但目前鲜有研究分析LDH患者微创手术术前不良心理状态发生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目的 调查LDH患者微创手术术前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存在情况及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脊柱病区住院治疗的140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焦虑和抑郁评估,并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焦虑组和非焦虑组、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患者均行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术后采取电话预约门诊随诊的方式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年1月。比较各组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SAS、SD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腰椎功能评分,以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评价标准评估恢复效果。结果 共纳入132例患者,其中焦虑组51例(38.6%):轻度焦虑21例(15.9%),中度焦虑23例(17.4%),重度焦虑7例(5.3%);抑郁组31例(23.5%):轻度抑郁16例(12.1%),中度抑郁12例(9.1%),重度抑郁3例(2.3%)。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VAS与SAS、SD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术前JOA评分与SAS、SDS评分均呈负相关(P<0.001)。焦虑组患者末次随访时SAS评分低于术前(P<0.001)。抑郁组患者末次随访时SDS评分低于术前(P<0.001)。焦虑组和非焦虑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均较术前降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非焦虑组VAS和JOA评分改善程度高于焦虑组(P<0.05)。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均较术前降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非抑郁组VAS和JOA评分改善程度高于抑郁组(P<0.05)。末次随访时,焦虑组优良率为86.3%(44/51);非焦虑组优良率为90.1%(73/81)。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7)。抑郁组患者优良率为74.2%(23/31),低于非抑郁组的93.1%(91/101)(P=0.004)。结论 部分LDH患者术前存在焦虑及抑郁,经皮椎间孔镜术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可得到明显改善,但术前焦虑和抑郁状态会对患者临床疗效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合并抑郁状态。建议术前常规进行不良心理状态调查并对此类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背景 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偏瘫后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较高。而在各种治疗方法中,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EMGBF)其疗效较为确切,然而在诸多研究中,其电刺激的位置和运动方向并未统一。目的 探讨不同刺激部位和运动方向的EMGBF治疗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267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前屈组、后伸组、外展组,每组89例。根据指诊检查法触诊脱位情况,分为Ⅰ度、Ⅱ度、Ⅲ度。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三组均采用EMGBF,分别把电极片置于三角肌前束、中束以及后束,并引导患者分别做前屈、外展和后伸动作。比较三组治疗前及治疗第3、6、9周肌电积分值(iEMG),以及治疗前及治疗第9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Barthel指数、脑卒中特殊生活质量量表(SSQOLS)评分并测量患侧肩峰与肱骨头间距(AHI)和两侧肩胛下角顶点间距。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第3周三组Ⅰ度、Ⅱ度、Ⅲ度患者iEM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9周三组Ⅰ度、Ⅱ度、Ⅲ度患者iE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Ⅰ度、Ⅱ度、Ⅲ度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Ⅰ度、Ⅱ度、Ⅲ度患者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疼痛VAS评分、Barthel指数、SSQOLS评分、AHI和两侧肩胛下角顶点间距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9周后伸组Ⅰ度、Ⅱ度、Ⅲ度患者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较前屈组和外展组升高、疼痛VAS评分较前屈组和外展组降低,外展组Ⅰ度、Ⅱ度患者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较前屈组升高,外展组Ⅰ度、Ⅱ度、Ⅲ度患者Barthel指数较前屈组和后伸组升高,后伸组Ⅰ度、Ⅱ度、Ⅲ度患者AHI较前屈组升高,外展组Ⅰ度、Ⅱ度患者AHI较前屈组和后伸组降低,外展组Ⅲ度患者AHI较后伸组降低,后伸组Ⅰ度、Ⅱ度、Ⅲ度患者肩胛下角顶点间距较前屈组和外展组降低(P<0.05)。三组Ⅰ度、Ⅱ度、Ⅲ度患者治疗第9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SSQOLS评分、肩胛下角顶点间距高于治疗前,疼痛VAS评分、AHI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EMGBF选择对三角肌中束的刺激以及外展运动,优于其他两种方案,通过对核心肌束肌力的提高,能改善患者的肩关节脱位情况,减轻疼痛,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为后续规范化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借鉴意义,值得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静脉注射甲强龙(MP)治疗中央型脊髓损伤(CCS)急性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6年7月-2017年11月患有急性神经痛、视觉模拟评分(VAS)≥6分的中央型脊髓损伤患者3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P治疗1周,随访时间3个月。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时均采用标准的VAS评分、痛觉超敏体表面积和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MP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的随访,VAS评分、痛觉超敏体表面积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所有病例均未见疼痛复发。经MP治疗1周,自发性疼痛VAS评分(0.93±1.32)较治疗前(7.33±0.69)明显降低,第3月随访时,所有患者均实现显著性疼痛缓解(VAS≤2);同时,痛觉超敏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性下降(8.18±0.64 vs 1.70±1.43,P<0.001),第3月随访时,患者实现显著性疼痛缓解(VAS≤2)的比例达到91.18%;痛觉超敏的体表面积在治疗后及治疗后第1月和第3月随访分别为(101.65±205.55)cm2,(82.99±189.67)cm2及(36.77±106.29)cm2,与治疗前(2 791.23±625.20)cm2相比均显著性降低(P<0.001)。麦吉尔疼痛问卷表(MPQSF)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估结果显示患者经MP治疗后生活质量获得明显改善(P<0.001),在MP治疗过程中,共有4例(11.76%)患者出现轻度的不良反应,以头晕和恶心居多,表现为一过性,在治疗后3个月随访中,所有病例未见MP相关性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注射MP能够有效缓解CCS急性神经痛,阻止急性神经痛转变为难治性慢性神经痛,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背景 目前,我国有部分医院在探索药物治疗管理方式并将其应用于癌痛管理中,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但癌痛药物治疗管理模式仍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实证研究较少,运行模式有待构建,模式中药师的工作形式以及癌痛管理效果有待考察。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运用药物治疗管理参与癌痛规范化治疗的效果,探索临床药师如何运用药物治疗管理为癌痛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药学服务。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兴义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22例肿瘤相关性疼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仅由医师及护理人员进行传统癌痛治疗,试验组由临床药师应用药物治疗管理模式全程化服务于癌痛患者。比较两组疼痛评分、疗效、用药依从性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7 d后,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 d后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54.1%(33/61)〕和对照组〔59.0%(36/61)〕爆发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爆发痛的缓解率〔72.7%(24/61)〕高于对照组〔47.2%(17/61)〕(P<0.05)。治疗2周后,试验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1.8%(56/61),高于对照组的63.9%(39/61)(P<0.001)。治疗2周后,试验组用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用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3);试验组治疗2周后用药依从性优于治疗前(P<0.001)。试验组便秘、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药物治疗管理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的应用,使癌痛患者的止痛治疗效果得到了提升,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了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基于临床药师药物治疗管理服务的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可有效促进学科发展,提升癌痛诊疗水平,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进一步增强居民获得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探讨远红外胶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76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8),治疗组给予远红外胶贴外敷,对照组给予麝香解痛膏外敷治疗。记录并统计分析患者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临床证候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①两组经治疗后,第3天与第7天较治疗前疼痛强度均明显减轻,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治疗第3天的VAS评分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两组经治疗后第3天与第7天的临床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01);治疗组治疗第3天、第7天的临床证候评分较对照组亦明显降低(P<0.01)。③治疗组临床显效率为80.00%,对照组临床显效率为55.8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④观察期间,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皮肤刺激反应。结论:远红外胶贴是治疗急性腰扭伤有效且安全的药物,具有起效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规范化运动处方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活动受限、抑郁情绪等相关症状的临床疗效。  方法  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加规范运动处方康复训练)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加常规运动训练),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直腿抬高角度。  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直腿抬高角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经对比,实验组的患者VAS、SDS评分在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对照组的患者VAS评分在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而SDS评分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78)。实验组VAS、SDS、直腿抬高角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疼痛、情绪抑郁、直腿抬高角度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01)。  结论  规范化运动处方康复训练具有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提高直腿抬高角度、改善抑郁情绪的临床疗效,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背景 恶性肿瘤骨转移是中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临床上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三阶梯镇痛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由于阿片类药物长期使用可导致成瘾、便秘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目的 评估华蟾素胶囊和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癌痛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6月由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和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各个临床科室收治的经病理学、影像学确诊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298例,采用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147例,对照组151例。观察组予以华蟾素胶囊和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安慰剂和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7、14、30天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24 h艾司唑仑用量、生存质量评分,治疗第7天评价疼痛缓解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第7、14、30天,观察组VAS均低于对照组,艾司唑仑用量均小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7天,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2.1%(106/147),高于对照组的49.7%(75/151)(χ2=15.729,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18/147),对照组为11.9%(18/15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P=0.932)。两组治疗后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异常。结论 华蟾素胶囊和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重度癌痛,较单纯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有更好的止痛效果,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背景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围术期足踝肿胀及切口愈合一直是手术医生关注的重点,临床医生也一直在试图缩短手术等待期并降低切口感染率。目的 探讨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围术期应用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40足)跟骨骨折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康复治疗,包括:正确体位摆放、冰敷消肿、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患肢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跟骨周围皮肤褶皱试验阳性所需时间、术后切口恢复情况、术后肿胀、踝周径差值、疼痛、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跟骨周围皮肤褶皱试验转阳性所需时间为(6.4±0.7)d,短于对照组的(8.2±1.2)d(t=-5.794,P<0.001)。观察组切口治愈率为70%(14/20),高于对照组的35%(7/20)(χ2=4.912,P=0.027)。观察组Ⅱ度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584,P=0.018)。入院第5天、术后第5天,观察组踝周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入院第5天、术后第5天,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围术期应用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有利于消除肿胀,缓解疼痛,促进术后切口愈合,降低患者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皮下注射曲安奈德、利多卡因对急性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及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带状疱疹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传统疗法和传统疗法加皮疹区皮下注射曲安奈德、利多卡因混合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变化、治疗效果、睡眠改善情况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结果早期皮疹区皮下注射曲安奈德、利多卡因组VAS评分变化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皮疹区皮下注射曲安奈德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带状疱疹安全有效,且能够减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联合皮内注射医用三氧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口服普瑞巴林组(P组)和口服普瑞巴林联合皮内注射医用三氧组(PO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QS)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和Qs评分均下降(P〈O.01)。PO组VAS评分和QS评分均低于P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皮内注射医用三氧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显著镇痛和改善睡眠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