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到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并使用DAAs抗病毒治疗的HIV/HCV共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观察治疗过程中丙型肝炎病毒(HCV) RNA、肝功能、APRI指数(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to-platelet ratio index,APRI)及不良反应。结果 49例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19例,年龄30~54岁,平均(42.29±4.69)岁,丙肝基因分型3b型20例,3a型10例,1b型12例,6 n型4例,6a型2例,2a型1例。HCV RNA载量为4.22×104~1.51×108IU/m L。治疗方案为索非布韦(SOF)+达卡他韦(DCV)+利巴韦林(RBV)患者5例、SOF+DCV治疗患者27例、SOF+雷迪帕韦(LDV)+RBV治疗患者3例、SOF+LDV治疗患者13例、SOF+RBV治疗患者1例。49例患者均完成了治疗,并且均已停药随访12周以上,所有... 更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真实世界中索磷布韦/维帕他韦(SOF/VEL)联合或不联合利巴韦林(RBV)方案治疗云南地区3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219例3型CHC患者,以SOF/VEL联合或不联合RBV方案治疗12周或24周,停药后随访12周。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HCV RNA定量、肝功能、肝硬度测定值等指标。  结果  219例3型CHC患者中,停药12周时异常生化指标和肝硬度值较基线明显降低,持续病毒应答率为95.4%(209/219),共有60例报告轻度不良反应,主要为贫血、乏力和头痛,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SOF/VEL联合或不联合RBV方案治疗无肝硬化或合并代偿期肝硬化的3型丙型肝炎患者可获得较高应答率,但治疗合并慢性肝衰竭的3型丙肝患者应答率较低。患者使用该方案后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可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HCV/HIV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的41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56例HCV/HIV合并感染患者纳入到研究中。观察治疗4周、12周、治疗后随访12周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生化学应答、肝纤维化改善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结果  停药12周后,单纯HCV患者的基因1(genotype,GT1)型的SVR12率为97.56%,GT2型的SVR12率为98.97%,3型的SVR12率为97.54%,6型的SVR12率为97.85%,P = 0.870;对于HCV/HIV合并感染患者(除抗HIV治疗外给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抗HCV治疗)治疗12周后,GT1型患者的SVR12为85.71%,GT3型患者的SVR12为92.11%,GT6型患者的SVR12为90.91%,P = 0.862;单纯HCV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的AST、ALT、ALB生化学指标明显好转,肾功能明显改善;单纯HCV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在治疗后,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的患者中GT3型出现腹泻、恶心、呕吐、乏力,其他基因型别的患者和HCV/HIV合并感染患者以乏力、头痛为主。  结论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对于治疗初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HIV合并感染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有效且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吴慕青  葛军  李昂  吴涛 《中国热带医学》2023,(10):1011-1016
目的 研究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 DAAs)治疗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不同临床转归患者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 TLR)及干扰素α(interferon α, IFN-α)的表达变化情况,探索TLR3及IFN-α的表达水平与HCV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2年8月海南省人民医院门诊149例慢性HCV感染初治患者,分为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 CHC)组129例和肝硬化(liver cirrhosis, LC)组20例,同期选择28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HCV感染患者首次给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治疗12周,分别收集治疗基线0、4、12、24、48周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肝功能指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CR)检测TLR3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王丽旻  张鸿飞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8):1293-1296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epatilis C virus,HCV)的感染率约为3%,每年新发丙型肝炎3.5万例,我国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2004年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出聚乙二醇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临床实验结果表明联合治疗总体的持续病毒应答率(SVR)为54%~56%,但对于非普通型例如同时合并肝硬化、脂肪肝、肝移植后、行血液透析、合并HIV感染或者治疗后复发者及儿童与老年人的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经验仍不足,现就此类慢性丙型肝炎的联合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透析患者的丙型肝炎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智敏  周焕芝  李洋  程圣英  高爽  周伟 《四川医学》2006,27(10):1024-1025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的丙型肝炎感染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75例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抗丙型肝炎病毒(抗HCV)。结果175例血液透析患者中,抗HCV阳性率透析〈2年为6.20%,透析〉2年为47.83%。结论随着透析年限延长,丙型肝炎感染概率加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和病理分析进一步阐明重视急、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肝功能检测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同时调查患者是如何发现慢性丙型肝炎的及可能的感染途径。结果 在急性期因有症状被及时发现者占6.1%(3/49),痛程中因有肝炎相关症状及时检查得以发现者有30.6%(15/49),固体检或其他医疗相关因素偶尔知道者占了大部分,其比例迭63.3%(31/49);慢性丙型肝炎症状轻微,大多仅有轻一中度血清转氨酶的增高,49例患者中临床诊断为轻度38例,中度11例;15例患者接受肝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慢性轻度11例、中度4例。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很少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黄疸,但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和纤雏化,为使丙型肝炎得以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建议:有感染HCV可能的高危人群在体检项目中应增加抗HCV;曾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应定期检查HCV相关标志物(抗HCV及HCVRNA);接受侵入性诊疗操作或滥用毒品等人群也应定期监测HCV相关标志物;对HCV感染者应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8.
垂直传播是儿童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的主要原因,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25%-50%的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患者是由母婴垂直传播导致的。儿童HCV感染的自然病程特点是患者的自发性病毒清除率高,且在儿童时期绝大部分保持无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的肝病。此外,患者感染HCV年龄越小病毒清除率越高,而肝硬化或肝癌绝大多数发生在患者感染HCV后20-30年。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s,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治疗方案可使基因2型或3型的HCV患儿的治疗结束后的12周持续病毒应答率(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 12 weeks post-treatment, SVR12)达到100%,但基因1型或4型的HCV丙肝患儿SVR12仅45-55%。近几年,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s,DAAs)的成功研发,迎来了丙肝治疗的崭新时刻。目前仅有两种DAA方案被FDA批准用于儿童HCV感染的治疗:雷迪帕韦与索非布韦的联合用药(ledipasvir/sofosbuvir,LED/SOF)和索非布韦(sofosbuvir, SOF)单药。本综述旨在阐明DAAs在丙肝儿童治疗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是慢性肾脏病终末期患者一般采用的代替肾脏清除毒素功能、维持患者生命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基础疾病、免疫力降低以及经常与血液接触、输血或血液制品及其他各种医源性因素,使得此类人群丙型肝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是慢性肾衰竭维持性透析患者病死率增高的一个重要因素[1].而这部分患者抗病毒治疗也与普通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治疗不同,本文主要是对慢性肾衰竭长期进行透析治疗患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应用逆转录一多聚酶键反应(RT/PCR)方法,对8例慢性丙型肝炎血清进行了HCV-RNA检测,结果显示7例(87.5%)阳性。认为丙肝病毒(HCV)感染后,病毒血症的长期存在和肝内HCV的活跃复制,是导致任性丙型肝炎持续肝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利用RT/PCR技术检测HCV-KNA,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情及传染性的估计,指导临床治疗、预后判断等方面比抗一HCV检测更具意义。丙型肝炎病毒(HCV)在我国感染率较高,引起丙型肝炎(HC)后易慢性化.近年来随着HCV克隆成功,相继建立了一些HCV$染标志的检测方法。资料表明['J,目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对单个核细胞感染在HCV感染慢性化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HCV高度变异区(HVR)基因的体外扩增后产物的直接测序,比较慢性丙型肝炎和接受肝移植的肝硬化患者血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肝脏相关的单个核细胞(LAMC)和肝脏中HCV准种(quasispecies)的分布。结果(1)3例肝移植和5例慢性肝炎患者PBMC中的主要HCV准种不同于肝脏中的HCV;(2)3例患者的PBMC和LAMC中HVR有不同的基因替代;(3)HVR基因的核苷酸突变主要位于E2基因的前50个氨基酸内。结论(1)单个核细胞中的HCVRNA是由于HCV的感染所致;(2)HCV准种在肝细胞和单个核细胞中的分隔性分布可能与HCV感染的慢性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发生中的作用以及两种病毒的相互关系。方法:168例HCC组和182例正常组的配对对照研究。结果:HCC组中HBV-DNA和HCV-RNA阳性率分别为74.4%及1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4%和3.3%,HBV-DNA或HCV-RNA阳性以及两者均阳性时发生HCC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52.7、30.2和84.0。此外,原发性肝癌还与既往肝硬化史、家族肝癌史有关,且以男性高发。结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HBV和(或)HCV慢性感染是主要危险因素之一。HBV感染除可能有直接致癌作用外,还可与HCV有协同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13.
424例不同人群血清抗-HCV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EIA法检测424例患者血清抗-HCV.结果表明,云南的肝病和非肝病患者HCV感染率不低.在肝病中以慢活肝、重肝和肝硬化感染率高,肝癌感染率也不低.这提示HCV感染在这几种肝病的发病中有一定作用.本资料也表明在肝病患者中HCV感染似无性别差异,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呈递增趋势,以50岁以上HCV感染率最高。因此云南省丙肝的研究和防治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Fan WM  Zhu WF  Zhang SY  Wang QX  Yin LM  Wan H  Gao Y  Tian XL  Yu M  Jin J  Xu XY  Wei L  Zhuang H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5):392-396
目的 调查我国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的自然史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河北省赵县某农村单采血浆还输血细胞献血员 (简称献浆员 ) ,于 1993年 8月经现场调查及血清学检测被诊断为HCV感染者 172例 ,未进行任何抗病毒治疗 ,2 0 0 2年 7月对其HCV感染 9年后的转归以及影响转归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在 172例HCV感染者中 ,9年后 2例死于晚期肝病 ,4例死于脑出血 ,1例意外死亡 ,9年后实际追踪到 14 2例 ,失访率为 13 9% (2 3/ 16 5 ) ,肝病的病死率为 1 2 % (2 / 172 )。该组HCV感染者的慢性化率为 91 5 % (130 / 14 2 ) ,自然阴转率为 8 4 % (12 /14 2 )。在持续性HCV感染者中 ,经B型超声检查提示 ,肝硬化率为 3 1% (4/ 130 ) ;重度肝炎占 6 9%(9/ 130 ) ;中度肝炎 36 2 % (47/ 130 ) ;轻度 5 3 1% (6 9/ 130 ) ;另有 10 0 % (13/ 130 )诊断为脂肪肝。HCVRNA阳性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γ谷氨酸转肽酶的平均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 (P <0 0 0 1)。HCV/HBV混合感染者肝硬化进程显著快于单独HCV感染 (P <0 0 5 )。结论 输血后HCV感染者的慢性化率远远高于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者 ,HCV/HBV混合感染者较单一感染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鞠伟 《当代医学》2021,27(1):52-54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抗原及HCV RNA检测在慢性丙型肝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本院的140例疑似慢性丙型肝炎行抗HCV抗体检测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患者3 mL空腹静脉血,使用荧光定量检测法HCV RN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HCV-核心抗原,统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CV特异性T淋巴细胞疗法的抗病毒疗效。方法应用此疗法治疗慢性丙型肝炎30例,观察治疗后肝功能、HCV RNA、抗-HCV等的变化,并追踪随访半年。结果经该疗法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HCVRNA阴转率达56.67%,且进一步研究发现治疗前患者体内HCV RNA≤105copies/mL时病毒阴转率显著高于HCVRNA〉105copies/mL时(72.22%vs 33.33%)。结论 HCV特异性T淋巴细胞输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了解天津地区丙型肝炎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52例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基因测序法进行HCV基因型的检测,并对基因型与其他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52例丙型肝炎患者分别感染1b、1a、1c、2a、2i、3a、3b、4a和6a共9种基因亚型,其中1b型占59.9%,其次是3a型,占12.7%。对1型、2型、3型和4型4种基因型进行肝功能、HCVRNA病毒载量比较,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HCV感染的不同肝病程度患者的基因型分布进行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天津地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1b型为主,其次为3a型。HCV基因型与HCVRNA病毒载量、肝脏损伤指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庚型肝炎病毒(HGV)在肝细胞癌(HCC)及慢性肝炎肝组织中的存在状态。方法:分别采用抗HBVS,抗-HBVC,抗HCVNS5及抗-HGVNS5单克隆抗体,以免疫组织化学SPAB法检测27例HCC及37例慢性肝病患者石蜡包埋的肝组织中HBVS抗原(HBsAg)、HBVC抗原(HBcAg)、HCVNS5抗原(HCAg)和HGVNS5抗原(HGAg)。结果:HCC中检出HBsAg18例(66.7%),HCAg13例(48.2%)及HGAg9例(33.3%)。其中HBV/HCV/HGV重叠感染7例,HBV/HCV重叠感染4例,HBV单独感染7例,HCV单独感染2例,HGV单独感染2例;在慢性肝炎中检出HBsAg26例(70.3%),HCAg19例(51.4%)及HGAg12例(32.4%)。其中HBV/HCV/HGV重叠感染10例,HBV/HCV重叠感染5例,HBV单独感染11例,HCV单独感染5例,HGV单独感染2例。HBsAg、HCAg、HGAg均表达于肝细胞或肝癌细胞浆内,呈细颗粒状分布。HBcAg表达于肝细胞或肝癌细胞胞核或胞浆内。结论:慢性肝炎及HCC患者有较高的HBV、HCV及HGV感染率,HBV感染在HCC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CV和HGV的感染可能是HCC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的感染率及其有关因素,探讨其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实验室资料。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乙型肝炎病毒12.50%、丙型肝炎病毒42.67%,HCV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输血次数、透析年限的差异有显著性,而HBV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输血次数、透析年限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病毒性肝炎仍是血液透析(HD)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中以HCV的发生率最高严格消毒措施,血源筛选、减少输血对减少透析中肝炎病毒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对213例老年慢性肝病患者的HBV和HCV血清标志物检测发现:HBV感染占73.24%、HBV和HCV重叠感染占15.49%、HCV感染占7.04%、其它占4.23%;HBV阴性者HCV检出率高于HBV阳性者,肝癌和肝硬化患者较慢性肝炎患者高(P<0.01);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的血清白蛋白下降显著,r—球蛋白升高明显,肝硬化并腹水和上消化道出血者多(P<0.01或<0.05)。结果表明,老年慢性肝病患者以HBV感染为主,其次是HBV和HCV重叠感染。重叠感染患者病情重、并发症多、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