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背景 全科医生被誉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大力培养全科医生、落实基层首诊和推进分级诊疗是当前医改的重点工作之一。目前,用近期数据对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分析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的现状,探讨其发展趋势及公平性。方法 以2013-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卫生与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为资料来源,描述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的基本情况,运用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泰尔指数,从人口、地理面积、经济3个维度分析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结果 2012-2017年我国全科医生数由109 794人增长至252 712人,年均增长率为18.14%。2012年和2017年我国全科医生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1和0.26,按经济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5和0.18,按地理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74和0.72。泰尔指数分析的结果为组内差异大于组间差异。其中,按人口和经济分布的不公平性主要来源于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组,按地理面积分布的不公平性主要来源于低人均GDP组。结论 我国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发展迅速,但仍存在资源配置总量不足和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全科医生按人口、经济配置的公平性优于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公平性。经济因素对我国全科医生配置公平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背景 全科医生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是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力军,大力发展全科医生队伍是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目的 分析2013-2016年山东省全科医生配置现状及公平性趋势。方法 查阅2014-2017年《山东省卫生计生统计年鉴》和《山东省统计年鉴》,获取全科医生数量、人口、地理面积数据,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全科医生配置进行公平性分析。结果 2013-2016年山东省全科医生数从7 709人增加到11 377人,年均增长率为13.85%。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从0.80人增至1.14人,年均增长率为12.53%。2013-2016年每年全科医生均以取得全科医生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为主。全科医生配置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从0.282 3下降到0.205 8,按地理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从0.290 4下降到0.259 2;按人口分布的泰尔指数从0.125 3下降到0.068 8,按地理面积分布的泰尔指数从0.136 3下降到0.106 9。不论是按人口分布配置还是按地理面积分布配置,组内差异对全科医生配置总差异的贡献率均在94%以上。结论 山东省全科医生队伍逐年壮大,但增速有限,培养模式有待优化;全科医生配置公平性总体良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是公平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背景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和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围绕创新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和健全全科医生培养体系,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多项重大改革举措。目的 分析和评价中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为科学、公平分配全科医生资源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于2022年6月,以2017—2021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作为数据源,提取2016—2020年全国、各省份、各地区(东、中、西部地区)的全科医生数、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人数、取得全科医生培训合格证的人数、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执业(助理)医师数,以及2016—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各省份年末总人口数据;从中国政府网的国情栏目中提取各省份土地总面积数据。使用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分析中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使用泰尔指数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差异性。结果 中国全科医生数由2016年的209 083人增长到2020年的408 820人,2020年中国全科医生数较2016年增长了95.53%。2020年,在执业(助理)医师中,全科医生占比已...  相似文献   

4.
陈小宇  熊季霞  姚育楠 《重庆医学》2022,(20):3590-3593+3600
目的 分析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及公平性状况,为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和省域卫生规划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收集2021年《江苏统计年鉴》中医疗卫生机构数、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5个指标,运用泰尔指数和集聚度对江苏省2020年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评价。结果 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总体较好,总泰尔指数范围为0.001 1~0.009 6,地区内差异贡献率为18.75%~90.91%;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状况在按人口规模分布上优于按地理面积分布。结论 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总体较好,但仍有不足,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失衡是造成卫生资源配置差异的重要因素,卫生人力资源存在明显的虹吸效应,应根据地区实际健康需要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河南省2018—2022年全科医师配置的状况及公平性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政策建议,以促进河南省全科医师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对河南省全科医师资源配置情况进行分析,利用泰尔指数分析河南省全科医师的均衡性。结果 河南省2022年每万人口全科医师数为3.08。2018—2022年全科医师泰尔指数分别为0.051 8、0.047 6、0.035 3、0.036 4、0.029 5。2022年组间差异贡献率达69.83%。结论 河南省全科医师泰尔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整体趋于公平。但组间差异贡献率高,地区间全科医师发展不均衡,应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培养机制、建立帮扶制度、优化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升薄弱地区的全科医师配置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010-2020年中国老年护理人力资源配置量的空间分布变化趋势及公平性差异,探索各省份老年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水平的影响因素,为政府科学合理配置老年人力资源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按照总人口与老年人口分布的护士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变化趋势。构建护士数量增长的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2010-2020年护士总数增长266万人,各省份护士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千老年人口护士数达24.70人,基尼系数由0.14下降至0.11。总泰尔指数下降,但组间泰尔指数略微提升。各省份护士配置数量与老龄化率等多种因素呈正相关。结论:2010-2020年我国老年护理人力资源持续发展,公平性不断改善,建议政府在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时,综合考虑老龄化率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7~2012年安徽省全科医生配置公平性状及发展趋势。方法:采用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对2007~2012年安徽省全科医生按人口及地理分布的公平性进行分析,利用泰尔指数对地域间配置的差异性进行评价。结果:安徽省全科医生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由0.425下降到0.216,按地理分布的基尼系数由0.501下降到0.326,泰尔指数总差异由0.214 2下降到0.080 1。结论:现有全科医生资源总体配置合理,按人口分布公平性优于按地理分布公平性,配置公平性呈现改善趋势。  相似文献   

8.
背景 全科医生资源配置是评价卫生公平性的基础性指标之一,目前我国关于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研究多局限于单一年份或区域性数据,缺乏对全国性数据动态变化趋势的研究。目的 对2013-2017年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分析,旨在为优化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加强对全科医生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4-2017年的《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2018年的《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为资料来源,收集2013-2017年全国及各地区全科医生数,并运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对2013-2017年我国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7年,我国全科医生数从145 511人增加到252 717人,增加了107 206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从1.07人增加到1.82人,增加了0.75人。我国全科医生按服务人口分布的洛伦兹曲线比较接近绝对公平线,按服务面积分布的洛伦兹曲线偏离绝对公平线程度较大。2013-2017年按服务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29、0.26、0.25、0.24、0.24,按服务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73、0.72、0.72、0.72、0.73。结论 我国全科医生按服务人口配置公平性优于按服务面积配置公平性,按服务人口配置公平性在正常状态,而按服务面积配置公平性呈高度危险状态,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强不同区域间全科医生资源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中国大陆地区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测量和评价,旨在为区域卫生规划、科学合理配置全科医生资源提供借鉴。方法 以2012年我国大陆境内全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的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数据资料来源于《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13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在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Lorenz曲线和Gini系数来评价我国大陆地区全科医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结果 我国大陆地区全科医生资源按服务人口分布的Lorenz曲线比较接近公平线,而按服务面积分布的Lorenz曲线已远离公平线;按服务人口分布的Gini系数为0.31,按服务面积分布的Gini系数为0.74。结论 我国大陆地区全科医生资源配置人口公平性优于地理公平性,人口公平性在正常状态,而地理公平性呈高度危险状态。我国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提高全科医生资源配置的公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2021年卫生资源现状分析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为促进“十四五”期间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卫生资源集聚度和泰尔指数评价2021年医疗机构、执业医师、注册护士和床位数按人口数量和地理面积配置的公平性。结果:卫生资源按地理面积配置上,HRAD西部<1东、中部,说明西部地区卫生资源配置地理公平性有待提升。按人口数量配置上,3个地区的HRADi/PADi约等于1,表明各地区的卫生资源能够满足该地区人口的需求。各项卫生资源泰尔指数的组内贡献率分别为61.92%、59.31%、65.49%、66.24%,组间贡献率为38.08%、40.69%、34.51%、33.76%。在3个地区中,西部地区泰尔指数贡献率较高,尤其是西部床位数的贡献率高达92.57%。结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存在不公平现象,卫生资源按面积配置的公平性低于按人口配置,在西部地区尤为明显。各区域内部资源配置差异是资源配置不公平的主要原因。在资源配置中应更加注重对西部地区的倾斜,建立新型资源共享机制,加强人才地域性流动,优化卫生资源内部结构配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全国落实《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8〕3号)情况和实施进展,本文系统梳理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18年出台的相关文件和2019年上报的典型案例,同时利用2013—2016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2018—2019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全科医生相关数据,以及上海市、广东省、安徽省、山东省、海南省、陕西等的实地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截至2018年12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出台了实施意见或实施方案,部分地区在全科医生培养、改革完善全科医生薪酬制度、拓展全科医生职业发展等政策上有所创新和突破。2018年,我国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2.22人,40.6%(13/32)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提前达到“2020年每万人口2名合格全科医生”的目标;全科医生注册率从2012年的33.9%上升到2018年的50.8%。从培养培训方面看,近两年各地区在全科医生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培养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从薪酬制度改革方面看,典型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按照不低于县(区)级公立医院水平核定、内部分配设立全科医生津贴、家庭签约服务费的70%及以上用于签约服务团队内部分配,全科医生薪酬得到提高;从聘用管理方面看,典型地区完善编制周转池制度,对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并到农村地区执业的全科医生实施“县聘乡用”政策,并且编制和岗位优先保证全科医生。同时,本文借鉴典型地区经验,针对全科医学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短板”和弱项,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希望能为全科医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背景 全科医生是保障居民健康和控制医疗费用支出的“守门人”,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实施者和提供者,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着我国卫生服务提供的质量和效果。目的 调查深圳市2008-2014年开展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情况,总结其成功经验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8年7-8月,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08-2014年已经毕业的深圳市全科专业规范化培训医师638例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影响参加培训的因素、对实际工作帮助程度、效果最好的培训方式、与未参加规范化培训医生相比的优势和机会、培训满意度和需要改进的方面。结果 共发放问卷638份,回收有效问卷523份,有效回收率为82.0%。深圳市开展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数逐年增加,由2008年的54人增长到2014年的131人。调查对象对培训总体情况满意人数所占比例为46.8%(245/523),其中全科医师培训的理论学习(52.0%,272/523)、理论课程师资水平(56.6%,296/523)、临床基地教学师资水平(52.0%,272/523)、社区实践教学(51.4%,269/523)、社区实践教学师资水平(51.2%,268/523)5项满意度超过50.0%。在工作岗位上较未参加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69.2%(362/523)、57.2%(299/523)、38.8%(203/523)的调查对象认为其优势主要在诊疗能力、学习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需要改进的方面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独立实践机会、带教师资的能力、整体轮转科室的安排。结论 深圳市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数量和质量稳步上升,培训取得初步成效。优化集中理论培训课程内容,改进临床和社区实践培训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师资能力培养、加大带教激励力度、加强考核结果反馈等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前正进行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科医生在此次医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探讨全科医生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内的价值,有助于激励各方参与者共同采取措施,促进全科医生服务的发展。本文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覆盖范围、医疗资源使用情况、就医格局、应对慢性病挑战的局限性、卫生费用流向、医患关系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面临的挑战,认为全科医生具有以下6个方面作用:有助于我国“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实现;平衡医患间医疗信息的不对称,降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内过度医疗;有助于形成合理的就医格局,高效使用卫生资源;使医疗服务具有连续性、主动性、互动性,应对慢性病的挑战;注重“疾病预防”,使卫生费用的投入得到较好的产出;提升医患关系的和谐度。同时,本文基于上述分析,对我国如何更好地发挥全科医生的作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伟  孙瑞玲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4):4371-4376
背景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人才数量不足且质量有待提升。全科医生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最主要的医疗卫生人才,以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形式为主,建立一支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全科医生队伍,是目前有效缓解我国基层卫生人才短缺、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成为提升规范化培训质量的重要工具。目的 以柯氏模型为基础,建立一套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为全科医生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7月-2018年7月,先通过文献研究法以柯氏模型为基础筛选并建立初步的评估指标体系,再通过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确定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结果 构建了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28个四级指标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其中4个一级指标包括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权重分别为0.209 0、0.180 5、0.352 2、0.258 3;10个二级指标,按权重排序分别是实践培训(0.164 3)、实践技能(0.140 0)、发展能力(0.133 9)、职业道德与团队协作(0.116 3)、服务对象满意情况(0.116 3)、工作过程(0.102 0)、投诉纠纷情况(0.075 5)、工作计划完成情况(0.066 6)、理论培训(0.044 7)、理论知识(0.040 5)。结论 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还需要进一步进行信效度分析来验证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背景 恶性肿瘤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医疗、经济负担,极易导致部分家庭“因病致贫”或放弃治疗,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单一病种、分散地域的研究,仍缺乏对于全国范围与多病种恶性肿瘤住院费用变化及结构构成的考量。目的 分析2013-2017年我国4种恶性肿瘤住院费用水平以及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项目和结构变动情况,为控制医疗费用上涨、深化新医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4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6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7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以及《2018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样本跨度为2013-2017年。统计“30种疾病人均住院费用”中的胃恶性肿瘤、肺恶性肿瘤、食管恶性肿瘤以及膀胱恶性肿瘤的数据,4种恶性肿瘤的人均住院费用包括药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和手术材料费。2019年4-8月,采用结构变动度法分析我国2013-2017年4种恶性肿瘤的住院费用的结构变动情况〔结构变动值(VSV)、结构变动度(DSV)、结构变动贡献率〕。结果 2013-2017年,4种恶性肿瘤的人均住院费用逐年上升,其中胃恶性肿瘤的人均住院费用始终最高,且肺恶性肿瘤的人均住院费用上升幅度最大。2013-2017年,在4种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的占比中,药费占比最高且总体逐年下降。从4种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的实际变化来看,药费在2013-2014年有所上升,2014-2017年逐年下降;检查费在2013-2014年下降,2014-2017年缓慢上升;手术费与手术材料费在2013-2017年逐年上升。2013-2017年,在4种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中均是药费的VSV最大;4种恶性肿瘤药费、检查费的VSV均呈负向变化,手术费和手术材料费的VSV均呈正向变化,治疗费的VSV增减均不明显。2013-2017年,4种恶性肿瘤住院费用的DSV从大到小依次为肺恶性肿瘤、胃恶性肿瘤、食管恶性肿瘤、膀胱恶性肿瘤。2013-2017年,4种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中均是药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最大,治疗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最小;除药费外,胃恶性肿瘤、肺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中均是手术材料费和手术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次之,食管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中手术费、检查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次之,膀胱恶性肿瘤住院各项费用中检查费、手术材料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次之。结论 2013-2017年我国4种恶性肿瘤手术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虽然较为理想,但药费、治疗费仍是住院费用结构的重点调整对象;同时为有效降低恶性肿瘤的人均住院费用,应当加强控制手术材料费与检查费;而胃恶性肿瘤与肺恶性肿瘤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严重,若要缓解应加强疾病的早期预防与住院费用管控。  相似文献   

16.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提高基层服务能力、满足居民就医需求、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政策执行过程中履约质量不高、居民认可度不高、家庭医生工作积极性偏低等问题逐渐凸显,如何优化和保障家庭医生政策的实施成为基层改革的焦点问题。目的 探讨我国家庭医生政策执行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消除路径,以期为完善家庭医生制度提供参考。方法 本文检索自2016年以来,由国务院、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发布的有关家庭医生的政策文件,并以“家庭医生”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等数据库,剔除重复、无关等文献,最终纳入合格文献1 393篇。同时以2015-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8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及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相关数据作为定量资料来源。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冲突理论,从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的模糊性、政策参与主体间的冲突性、政策执行中的支配性因素等方面,对家庭医生政策执行困境进行分析。结果 家庭医生政策的模糊性逐步降低,政策参与主体间的冲突性仍较为显著,主要表现为政府的愿景规划与居民的就医模式存在差距、上下级医院存在利益协同困境、家庭医生对政策认可度不高。同时,政策执行过程由象征性执行向政治性执行转变,支配性因素也由联盟强度转变为权力。结论 家庭医生政策执行情况未达到预期效果,政策目标地区差异性较低、基层服务能力不强、利益分配与补偿机制不健全、法律保障缺失和资源配置不充足等影响政策执行效果。应从调整政策目标和手段、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间的利益分配和分工协作机制、改善居民签约服务获得感、完善政策的法律保障、调节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等角度破除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背景 基层医疗资源配置的公平和合理及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情况将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目前,对于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鲜有研究。目的 测算我国东、中、西部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明确两者的协调发展关系,为促进两者间良性互动、实现均衡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查阅2014-2019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收集衡量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和经济水平的相关指标,基于熵值法、综合评价函数等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对我国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水平两者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 我国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不高,全国仅6个省(直辖市)实现协调发展。总体上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并出现倒退现象,东、中、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31%、-1.69%、-0.45%。从地理分布看,东部地区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为0.63,处于初级协调阶段(0.6,1],协调发展等级提升受基层医疗资源配置滞后制约;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45和0.44,均处于勉强协调阶段(0.4,0.6],经济发展落后成为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限制因素。结论 为实现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应缩小地区间发展差异,各地区需结合自身实际,提高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两者间良性互动,达到优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