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被动自杀意念对后续的自杀行为具有一定预测作用,客观的生物学标志物对自杀意念的预测价值日益受到关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被动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但有关该人群被动自杀意念与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尚缺乏。目的 探讨老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被动自杀意念与促甲状腺激素(TSH)及催乳素(PRL)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2018年10月深圳市康宁医院住院的60岁及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48例,按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中文版自杀分量表的第一个条目,将患者分为有被动自杀意念组(n=37)和无被动自杀意念组(n=211)。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总甲状腺素(FT4)和PRL水平。结果 有被动自杀意念组患者的女性、有自杀未遂史比例及PRL水平高于无被动自杀意念组,而TSH水平低于无被动自杀意念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SH水平(OR=0.654)、女性(OR=10.950)、有自杀未遂史(OR=15.917)、PRL水平(OR=1.018)是老年精神分裂...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新城镇居民自杀意念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社会人口学问卷、PHQ-9健康问卷、广泛性焦虑量表(GAO-7)、自编自杀意念等,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516名山东新城镇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新城镇居民过去一年内自杀意念检出率为7.33%,焦虑(OR=11.781,95%CI:4.531~30.633)是过去一年内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与父母关系一般(OR=0.179,95%CI:0.036~0.900)、与父母关系融洽(OR=0.084,95%CI:0.019~0.368)为保护因素.新城镇居民终生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3.88%,亲人有自杀意念(OR=8.653,95%CI:3.323~22.533)、偶尔饮酒(OR=2.579,95%CI:1,180~5.637)、睡眠异常(OR=2.602,95%CI:1.333~5.078)、焦虑(OR=3.680,95%CI:1.412~9.590)是终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60岁及以上(OR=0.232,95%CI:0.100~0.537)、偶尔吸烟(OR=0.099,95%CI:0.014~0.687)为保护因素.结论 亲人有自杀意念、偶尔饮酒、睡眠异常、焦虑的新城镇居民易产生自杀意念,与父母关系融洽或一般、60岁及以上、偶尔吸烟的新城镇居民不易产生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急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照料者自杀意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订科学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的社会人口学问卷调查表、健康状况问卷(SF-36)、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150名海南省某精神病院急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亲属照料者的自杀意念进行调查。结果 急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照料者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5.3%(38/150)。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经济状况、有无慢性病及不同患者病程、有无暴力、住院行为的亲属照料者自杀意念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受教育程度高、家庭人均年收入低及患者病程长的亲属照料者自杀意念强(OR=3.736、8.868、83.333、42.754,均P<0.05)。结论 急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照料者的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针对上述自杀意念风险较高的人群,相关政府部门应给予更多的社会关怀及支持,以最大限度预防自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强迫与分裂症状的相关性及其自知力特点.方法 采用强迫症状评定量表(Y-BOCS)、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52例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Y-BOCS总体严重程度条目得分[(26.7±4.78)分]与PANSS总分[(86.9±13.4)分]之间无显著相关(r=0.191,P>0.05),Y-B0CS第11条自知力得分[(2.65±0.81)分]与PANSS总分[(86.9±13.4)分]呈显著正相关(r=0.416,P<0.01),Y-BOCS第11条自知力得分[(2.65±0.81)分]与Y-BOCS总体严重程度条目得分[(26.7±4.78)分]呈显著正相关(r=0.387,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强迫症状与分裂症状无显著相关,强迫症状并非精神分裂症的固有症状;自知力与强迫及分裂症状均有相关,针对这类患者进行抗强迫及抗精神病治疗应均能有效改善自知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东莞市中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率及产生的相关因素,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东莞市3所中学的2474名在校中学生,以不记名方式进行最近1年内关于自杀行为及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近1年有自杀意念的检出率为14.4%;自杀计划行为的检出率为9.5%;因自杀而接受医疗救治的检出率为1.3%;其中女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行为高于男生(P<0.01),不同学校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检查率不同(P<0.01),有自杀计划行为的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和总分[(201.12±64.74)分]较无自杀计划行为者各因子分和总分[(147.82±43.46)分]高(P<0.01);中学生自杀计划行为与家庭和睦、家庭类型、父母教养方式等;是否独生子女、自评学习成绩等;学校因素:在校与老师的关系、在校受威胁、被偷盗有关.有吸烟、饮酒、参加赌博活动、接受黄色宣传等不良行为的中学生自杀计划行为检出率较高.结论 中学生各种自杀行为不容忽视,应加强预防中学生自杀行为发生并对其影响因素予以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负性生活事件、自杀意念、心理复原力的关系,为自杀预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自杀意念问卷及大学生心理复原力量表,对芜湖市两所高校54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9.5%。有自杀意念大学生在负性生活事件得分高于无自杀意念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复原力得分低于无自杀意念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负性生活事件得分与自杀意念得分呈正相关(r_s=0.438,P<0.05),心理复原力得分与自杀意念得分呈负相关(r_s=-0.507,P<0.05);负性生活事件是影响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心理复原力是影响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P<0.01)。结论: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形成与负性生活事件、心理复原力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提高心理复原力水平可以降低大学生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7.
心理弹性在军队人员睡眠质量与自杀意念之间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军队人员的睡眠质量、自杀意念与心理弹性水平,探讨心理弹性在睡眠质量和自杀意念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 于2020年5月整群抽取某部官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和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评估官兵的睡眠质量、自杀意念和心理弹性水平.结果 共回收问卷13831份,其中有效问卷10367份,有效率为74.95%.某部官兵的PSQI量表总分为(5.04±3.60)分,睡眠质量差检出率为21.13%(2191/10367);SIOSS总分为(2.84±3.33)分,自杀意念检出率为3.30%(342/10367);心理弹性量表总分为(70.54±15.32)分.不同性别、学历的官兵睡眠质量、自杀意念和心理弹性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控制社会人口学变量后,睡眠质量(β=0.46,P<0.01)、心理弹性(β=-0.31,P<0.01)及两者交互项(β=-0.20,P<0.01)均对自杀意念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 心理弹性在睡眠质量与自杀意念之间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建议开发适合军队的心理弹性训练,通过训练提升官兵的心理弹性来缓冲睡眠质量差等危险性因素对官兵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分析134例青年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并与220例老年脑梗死组比较,探讨其危险因素的暴露特点。结果:青年组男性所占比例高于老年组(χ2=13.67,P<0.001),青年组活动中起病比老年组常见(χ2=35.16,P<0.001);危险因素:青年组吸烟(OR,5.43;95%CI=3.16~9.32;P<0.001)、风湿性心脏病(OR,15.77;95%CI=1.97~125.9;P<0.005)、饮酒(OR,1.89;95%CI=1.07~3.35;P<0.05)、高甘油三脂血症(OR,1.80;95%CI=1.06~3.06;P<0.05)高于老年组,青年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吸烟、脂代谢紊乱、饮酒、心脏病及糖尿病等。结论: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暴露不等同于老年患者,控制其吸烟、饮酒以及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心脏病及糖尿病等常见危险因素及一些少见因素有利于防治青年脑梗死。  相似文献   

9.
马建英  张守康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1972-1973,2034
目的:观察强迫症和伴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情况,以及应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比较两组不同自知力患者临床症状。方法:对30例强迫症患者和32例伴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Y-BOCS和BPRs评估。根据Y-BOCS项目11评估自知力得分。结果:强迫症组与伴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组患者不同自知力得分患者构成比显著不同(P<0.05),其中自知力较差(≥3分)患者分别为7例(23.3%)和20例(62.5%)。强迫症组自知力较差患者的Y-BOCS量表强迫思维、强迫行为和总体严重程度得分以及BPRS量表焦虑抑郁、思维障碍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强迫症组自知力较好患者及伴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组自知力较好和较差患者(P<0.05)。结论:强迫症患者总体自知力强于伴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但强迫症患者中自知力较差者的强迫体验、焦虑和抑郁等临床症状较伴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自知力较差者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团体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健康宣讲,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团体治疗。采用自知力评定量表(SAUMD)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测评。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自知力各项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自知力总分和对目前、过去症状认识的评分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观察组患者上述三项评分下降幅度更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对目前及过去症状的解释和归因上评分基本无变化;而观察组患者对目前及过去症状的解释和归因上评分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团体治疗能促使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长沙市艾滋病患者的自杀意念率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艾滋病患者自杀意念制定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自制的人口学量表、Zung氏抑郁量表、Zung氏焦虑量表及贝克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对长沙市某专科医院 的504名就诊或住院的艾滋病患者进行匿名现场问卷调查。结果:长沙市艾滋病患者最近1周、最严重时及终身自杀 意念率分别为13.9%,26.6%和27.2%。同性恋(OR=4.79,2.66,2.37)及有过自杀未遂史(OR=8.56,5.63,5.56)是最近1 周、最严重、终身3种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焦虑是最严重时(OR=3.28)及终身(OR=3.05)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抑郁 是最近1周有自杀意念(OR=4.97)的危险因素。结论:长沙市同性恋艾滋病患者为存在自杀意念的高危人群,而有过 自杀未遂史则为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自杀意念的临床特征,并筛选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依据有无自杀意念,将93名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自杀意念组(N=32)和无自杀意念组(N=61),比较2组人口社会学和临床特征的组间差异,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自杀意念组的可支配月收入、共病躯体疾病、汉密尔顿抑郁-17项版本量表( HAMD-17)、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 SQLS)和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 APGAR)评分明显高于无自杀意念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 HAMD-17总分(OR=0.897,P=0.005)、 SQLS总分(OR=0.949,P=0.030)和APGAR总分(OR=1.411,P=0.001)与自杀意念独立相关。结论:抑郁症状、生活质量和家庭功能是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超声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632例创伤患者血栓发生情况,运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超声检查发现DVT阳性患者153例(24.2%),DVT阴性患者479例(75.8%)。经)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超声检查发现DVT阳性患者153例(24.2%),DVT阴性患者479例(75.8%)。经)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创伤后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为高龄(OR=4.099,95%CI 1.576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创伤后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为高龄(OR=4.099,95%CI 1.57610.663,P<0.05)、体内恶性肿瘤(OR=2.475,95%CI 1.07710.663,P<0.05)、体内恶性肿瘤(OR=2.475,95%CI 1.0775.689,P<0.05)、静脉血栓史(OR=2.087,95%CI 1.0085.689,P<0.05)、静脉血栓史(OR=2.087,95%CI 1.0084.320,P<0.05)、吸烟(OR=2.041,95%CI 1.0114.320,P<0.05)、吸烟(OR=2.041,95%CI 1.0118.963,P<0.05)、发热(OR=1.351,95%CI 1.0128.963,P<0.05)、发热(OR=1.351,95%CI 1.0124.642,P<0.05),而少量饮酒(OR=0.471,95%CI 0.2424.642,P<0.05),而少量饮酒(OR=0.471,95%CI 0.2420.941,P<0.05)不会增加DVT的发病风险。结论高龄、体内恶性肿瘤、静脉血栓史、发热均是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针对不同危险因素,应加强对创伤患者的临床监护,以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学生自杀意念者的影响因素,为学校心理危机预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90项症状清单(SCL-90)、核心自我评价问卷(CSES)及社会支持量表(SSS),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755名在校医学生实施问卷调查。结果有无自杀意念组在核心自我评价总分、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90项症状清单总分及各因子分有显著差异(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自杀意念影响因素按OR值大小排列依次为:抑郁(1.139)、其他(1.111)、精神病性(0.914)、核心自我评价总分(0.842)、支持利用度(0.793)。结论建立心理危机早期预警与干预体系,对医学生自杀意念者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教育,建立有效地社会支持系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9,(11):1571-1573
目的:了解影响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的高危因素,分析各因素对该疾病的具体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伴发视网膜微血管异常患者213例作为疾病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215例作为健康组,对所有对象进行危险因素的调查、生化指标的检测和眼底检查。比较两组对象各项指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吸烟、饮酒、肥胖、血脂异常是导致糖尿病伴发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各因素对疾病影响大小依次为:肥胖(OR=17.814)、饮酒(OR=4.664)、吸烟(OR=3.819)、血脂异常(OR=2.611);疾病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上内部黄斑区厚度、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眼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眼动脉阻力指数显著高于健康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增加、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视网膜微血管异常对糖尿病产生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抑郁症患者心理弹性、自杀意念及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探讨抑郁症患者领悟社会支持在心理弹性与自杀意念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196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00例为对照组。采用心理弹性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两组进行评价并比较。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心理弹性、自杀意念及领悟社会支持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中的路径分析检验领悟社会支持在心理弹性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作用。结果:两组其他支持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力量性、坚韧性、乐观性、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绝望、乐观、睡眠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抑郁症患者心理弹性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621,P<0.05),领悟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呈负相关(r=-0.504,P<0.05),心理弹性与自杀意念呈负相关(r=-0.448,P<0.05);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心理弹性对自杀意念的直接效应为-0.31,间接效应为-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男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吸烟与精神病未治疗时间(DUP)及认知功能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7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8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未用药患者,使用SOS量表确定DUP,根据DUP中位值分为短DUP组(39例)和长DUP组(47例),调查患者开始吸烟年龄、吸烟年限、吸烟量,采用尼古丁依赖严重程度量表(FTND)评定吸烟严重程度,WCST、P300测定认知功能,并与40例正常对照比较。采用χ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比较患者吸烟情况及认知功能的差异,相关分析分析吸烟情况与DUP、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结果 ①长、短DUP患者组吸烟年龄早于对照组(均P<0.001),烟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FTND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短DUP组相比,长DUP组的吸烟量、FTND均较高(均P<0.05);长、短DUP患者吸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长DUP组吸烟率高于短DUP组(P<0.05);②2组患者WCST各因子及P300潜伏期与波幅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短DUP组相比,长DUP组除在分类完成数、P300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认知功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所有患者中,吸烟年龄与DUP、总测验数呈负相关(r=-0.256、-0.224,均P<0.05)、与波幅呈正相关(r=0.274,P=0.011);吸烟年数与潜伏期呈正相关(r=0.225,P=0.037);吸烟量、FTND评分与DUP呈正相关(r=-0.739、0.720,均P<0.001);FTND评分与正确数呈负相关(r=-0.271,P=0.012)。 结论 病前吸烟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有可能延长DUP,并最终引起认知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有自杀意念的7国维和官兵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提高维和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7国维和官兵共1143名,以中国军人心理健康量表(CMMHS)、社会支持量表进行测评.结果 有自杀意念的维和官兵CMMHS总分及抑郁因子分[(61.06 ±3.99)分,(10.11 ±1.67)分]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的维和官兵[(59.97±3.73)分,(8.97±1.81)分](P<0.05);参加维和官兵的CMMH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有自杀意念的维和官兵社会支持总分[(28.50±1.69)分]低于无自杀观念的维和官兵[(28.92±1.78)分](P<0.05);强迫、焦虑、抑郁、恐怖、神经衰弱、躯体化及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是有自杀意念维和官兵发生心理障碍的高危因子,尤其是抑郁因子最为显著(0R=27.00,x2=439.46,P<0.05);维和官兵CMMHS总分及各因子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明显的负相关(r=-0.199 ~0.434,.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水平、性别及社会支持是影响7国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年龄t=2.428,受教年数t=-3.310,社会支持t=1.990,P=0.047 ~0.0l).结论 自杀意念与维和官兵心理障碍关系密切,7国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受年龄、受教育水平、性别及社会支持等多因素影响,社会支持缺乏对7国维和官兵心理健康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背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具有感知、情感、思维、行为等多方面异常的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是评估精神分裂症症状的常用工具,且信度效度俱佳。国外研究已发现饮酒与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评分存在关联,但国内此类研究较为罕见,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前后的饮酒行为对PANSS评分影响的相关研究。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前后饮酒行为与PANS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5-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精神科、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马鞍山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3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病程、体质指数(BMI)、吸烟情况、运动情况、住院时间、高血压、糖尿病、药物治疗情况。调查患者发病前后饮酒行为并将其分为发病前后均不饮酒(Ⅰ组,247例)、发病前饮酒发病后不饮酒(Ⅱ组,32例)、发病前后均饮酒(Ⅲ组,53例)三组。采用PANSS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饮酒行为与PAN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Ⅰ组、Ⅱ组和Ⅲ组患者的性别和吸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病程、BMI、运动情况、住院时间、高血压、糖尿病和药物治疗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前后均饮酒是PANSS阳性症状分量表〔β=4.700,95%CI(2.469,6.931)〕、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量表得分〔β=6.308,95%CI(2.371,10.245)〕和PANSS总分〔β=12.893,95%CI(5.519,20.266)〕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前和发病后的持续饮酒行为与高PANSS评分相关,发病后及时戒酒有利于临床症状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了解集训期新兵心理、睡眠及自杀意念状况。方法 整群抽取在陆军某部2个综合训练基地集训的9485名新兵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自杀意念量表(self-rating idea of suicide scale, SIOSS)、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结合结构式心理访谈,对新兵心理、睡眠及自杀意念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不同性别、户籍、学历、家庭结构新兵心理、睡眠、自杀意念状况。结果 本研究新兵焦虑阳性检出率为2.86%、抑郁阳性检出率为11.01%、匹兹堡睡眠指数阳性检出率为14.97%、自杀意念阳性检出率为1.60%、心理弹性总分为(74.25±16.57)分。不同性别、户籍、学历、家庭结构新兵在心理、睡眠、自杀意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性别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