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康平  李奕  汤昱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8):924-929
背景小儿重症肺炎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危重症,准确评估其预后是合理临床决策的关键。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及急性生理学评分(APS)对成人危重症预后意义较高,但对重症肺炎患儿的诊断及预后价值尚不明确。目的探讨HMGB1水平联合APS在重症肺炎患儿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55例重症肺炎患儿(重症肺炎组),根据预后情况将患儿分为转归亚组(n=41)和预后不良亚组(n=14);选取同期在本院治疗的普通肺炎患儿60例(普通肺炎组)及健康体检儿童40例(对照组)。比较各组儿童入院时HMGB1水平及APS,分析HMGB1水平与APS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重症肺炎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MGB1水平、APS及两者联合对重症肺炎患儿诊断及预后的价值。结果重症肺炎组HMGB1水平、APS高于普通肺炎组(P<0.05);预后不良亚组HMGB1水平、APS高于转归亚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重症肺炎组HMGB1水平与APS呈正相关(r=0.54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MGB1水平〔OR=8.411,95%CI(1.411,50.137),P<0.05〕、APS〔OR=5.724,95%CI(1.108,29.572),P<0.05〕是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HMGB1水平及APS联合诊断重症肺炎患儿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5〔95%CI(0.918,0.996)〕,最佳截断值为-0.203,灵敏度为98.18%,特异度为96.67%;HMGB1水平及APS联合诊断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3〔95%CI(0.819,0.978)〕,最佳截断值为-0.030,灵敏度为97.56%,特异度为92.86%。结论HMGB1水平和APS均是重症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两者联合可进一步提高对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增生硬化性IgA肾病(IgAN)伴贫血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肾脏穿刺活检诊断为增生硬化性IgAN的患者26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贫血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贫血组(100例)和非贫血组(161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肾组织病理检查指标,以肾活检日期为起点,随访至2017-06-01。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贫血对增生硬化性IgAN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贫血组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清蛋白、血钙低于非贫血组,尿素、血肌酐、血磷、24 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总硬化比例、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25%发生率高于非贫血组(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11(6,21)个月,两组患者生存曲线比较,贫血组患者肾脏累积生存率低于非贫血组(χ2=30.307,P<0.001)。CKD3期不同贫血程度患者肾脏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66,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贫血〔HR=2.864,95%CI(1.611,5.093)〕、24 h尿蛋白定量〔HR=1.164,95%CI(1.065,1.272)〕、肾小球总硬化比例〔HR=3.858,95%CI(1.120,13.290)〕、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HR=1.902,95%CI(1.070,3.383)〕是增生硬化性IgAN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增生硬化性IgAN伴贫血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相对较严重,肾脏累积生存率较低,且贫血是增生硬化性IgAN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背景 目前客观营养状态评估工具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研究较少,且尚无公认的心力衰竭患者营养评估方法。目的 利用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GNRI)评价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态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93例,根据GNRI评估的营养状态分为有营养不良风险GNRI≤98为GNRI 1组(n=100)和无营养不良风险GNRI>98为GNRI 2组(n=193)。从电子病历中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一般资料、入院时患者心率及血压、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心脏超声检查指标。对研究对象进行电话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9-04-25,终点事件定义为全因死亡。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NRI、体质指数(BMI)、清蛋白分别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事件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不同GNRI对患者的生存影响;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讨GNRI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 随访中位时间是509(253)d。GNRI〔ROC曲线下面积(AUC)=0.702,95%CI(0.633,0.772),最佳截断值为97.87〕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事件能力优于清蛋白〔AUC=0.657,95%CI(0.586,0.728),最佳截断值为35.65 g/L〕及BMI〔AUC=0.645,95%CI(0.572,0.718),最佳截断值为22.88 kg/m2〕。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发现,GNRI 2组生存率高于GNRI 1组(P<0.001)。对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及有可能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风险比(HR)=1.048,95%CI(1.026,1.071)〕、GNRI分组〔HR=3.283,95%CI(2.085,5.171)〕、糖尿病史〔HR=1.955,95%CI(1.245,3.071)〕、陈旧性脑梗死史〔HR=1.779,95%CI(1.131,2.800)〕、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HR=0.470,95%CI(0.300,0.763)〕、住院时间〔HR=1.036,95%CI(1.018,1.054)〕、舒张压〔HR=0.984,95%CI(0.969,0.999)〕、NYHA分级〔HR=1.546,95%CI(1.066,2.240)〕、血红蛋白〔HR=0.987,95%CI(0.979,0.995)〕、肌酐〔HR=1.003,95%CI(1.001,1.005)〕、肾小球滤过率(GFR)〔HR=0.985,95%CI(0.975,0.995)〕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将上述指标进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30,95%CI(1.006,1.054)〕、GNRI分组〔HR=2.821,95%CI(1.727,4.616)〕、糖尿病史〔HR=2.031,95%CI(1.261,3.273)〕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营养不良是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GNRI评估营养状态有助于预测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且其预测价值优于清蛋白、BMI。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常规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评价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符合标准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56例(T3、T4期和/或淋巴结阳性),新辅助放化疗前后各行一次3.0T MRI检查,DWI序列分别取4个b值(0、700、1 400和2 100 s/mm2)。手工画取整个肿瘤的感兴趣区(ROI),避开直肠病灶周围伪影及肉眼可见的囊变坏死区,以T2加权图像为参照在ADC图上画ROI,从而获得治疗前ADC(ADCpre)、治疗后ADC(ADCpost)及ADC比值(ADCratio)。分别采用病理完全缓解(pCR)、肿瘤退缩分级(TRG)及肿瘤降期(T-downstaging)作为评判标准。通过比较治疗前和术后病理分期来确定是否降期,术前分期为T3~4期,术后T分期降至T2期及以下的患者为T降期组;TRG 0~1级患者为TRG缓解组,TRG 2~3级患者为TRG非缓解组;即TRG 0级且无阳性淋巴结存在患者为pCR组。结果 pCR组ADCpost、ADCratio均高于非pCR组(P<0.05);TRG缓解组ADCpost、ADCratio均高于TRG非缓解组(P<0.05);T降期组ADCpost、ADCratio均高于T非降期组(P<0.05)。ADCpre评价pCR最佳截断值≤0.82×10-3 mm2/s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583〔95%CI(0.44,0.71)〕,灵敏度为57.1%(8/14),特异度为69.0%(29/42),正确率为66.1%(37/56)。ADCpost评价pCR最佳截断值>1.17×10-3 mm2/s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23〔95%CI(0.70,0.91)〕,灵敏度为92.9%(13/14),特异度为66.7%(28/42),正确率为73.2%(41/56)。ADCratio评价pCR最佳截断值>0.43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793〔95%CI(0.66,0.89)〕,灵敏度为78.6%(11/14),特异度为73.8%(31/42),正确率为75.0%(42/56)。ADCpre评价TRG最佳截断值≤0.88×10-3 mm2/s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567〔95%CI(0.43,0.70)〕,灵敏度为77.3%(17/22),特异度为50.0%(17/34),正确率为60.7%(34/56)。ADCpost评价TRG最佳截断值>0.20×10-3 mm2/s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773〔95%CI(0.64,0.87)〕,灵敏度为72.7%(16/22),特异度为79.4%(27/34),正确率为76.8%(43/56)。ADCratio评价TRG最佳截断值>0.37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721〔95%CI(0.59,0.83)〕,灵敏度为68.2%(15/22),特异度为70.6%(24/34),正确率为69.6%(39/56)。ADCpre评价T降期最佳截断值≤0.82×10-3 mm2/s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545〔95%CI(0.41,0.68)〕,灵敏度为46.2%(12/26),特异度为70.0%(21/30),正确率为58.9%(33/56)。ADCpost评价T降期最佳截断值>1.23×10-3 mm2/s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747〔95%CI(0.61,0.85)〕,灵敏度为57.7%(15/26),特异度为90.0%(27/30),正确率为75.0%(42/56)。ADCratio评价T降期最佳截断值>0.59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682〔95%CI(0.54,0.80)〕,灵敏度为46.2%(12/26),特异度为90.0%(27/30),正确率为69.6%(39/56)。结论 ADCpost及ADCratio在预测及评价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的疗效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5.
莫蕾  钟萍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0):2489-2492
背景 子痫前期病情严重者可进展至子痫并威胁母婴生命安全,而肠道菌群构成变化可能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但尚无明确证据。 目的 探讨孕早中期孕妇肠道菌群差异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产科招募且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孕妇455例。将妊娠20周后确诊为子痫前期的孕妇作为子痫前期组(n=32),未发生子痫前期的孕妇作为非子痫前期组(n=423)。收集孕妇的临床资料,并分别留取孕早期(≤12+6周)、孕中期(13~27+6周)粪便标本进行肠道菌群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 结果 子痫前期组和非子痫前期组年龄、孕早期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周岁〔OR=1.894,95%CI(1.432,2.369)〕、孕早期Shannon指数下降〔OR=0.709,95%CI(0.465,0.921)〕、孕早期Simpson指数下降〔OR=0.612,95%CI(0.354,0.893)〕是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孕早期Shannon指数预测孕妇子痫前期发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45〔95%CI(0.652,0.838)〕,截断值为6.255,灵敏度为76.58%,特异度为60.00%;孕早期Simpson指数预测孕妇子痫前期发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4〔95%CI(0.623,0.826)〕,截断值为0.945,灵敏度为62.90%,特异度为60.61%。 结论 孕早期粪便肠道菌群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降低是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子痫前期发病具有早期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肾脏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所有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包括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及血管疾病以及肾脏移植慢性排斥性病变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最后共同通路。目前研究证明,肾脏纤维化与肾周血管损伤有关,肾周血管新生则可以延缓肾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7.
背景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可引起狼疮性肾炎(LN),从而极大地影响SLE患者的生存率。β2微球蛋白(β2-MG)是存在于人有核细胞膜上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其与SLE疾病活动度及狼疮性肾损害程度的相关性目前还未明确。目的 探讨血清β2-MG水平与SLE疾病活动度及狼疮性肾损害程度的关系,为临床评价SLE疾病活动度及狼疮性肾损害程度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及肾内科就诊的SLE患者260例,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表(SLEDAI)评分。根据SLEDAI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活动组(SLEDAI评分0~9分)118例、中度活动组(SLEDAI评分10~14分)76例、重度活动组(SLEDAI评分≥15分)66例;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177例、肾功能轻度异常组45例、肾功能中度异常组23例、肾功能重度异常组9例及肾功能极重度异常组6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LE患者疾病活动度及肾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疾病活动度组患者年龄、LN检出率、β2-MG、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清蛋白(ALB)、血肌酐(Scr)、eGFR、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阳性率、C3、C4、24 h尿蛋白定量(UT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肾功能组患者年龄、病程、LN检出率、β2-MG、Hb、PLT、ALB、Scr、C3、SLEDA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β2-MG与年龄、LN、Scr、抗dsDNA抗体、UTP、SLEDAI评分呈正相关,与Hb、PLT、ALB、eGFR、C3呈负相关(P<0.05);eGFR与LN、Hb、PLT、ALB、抗RNP抗体、C3呈正相关,与年龄、β2-MG、Scr、BUN、抗dsDNA抗体、SLEDAI评分呈负相关(P<0.05);SLEDAI评分与LN、β2-MG、Scr、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抗RNP抗体、UTP呈正相关,与年龄、Hb、PLT、ALB、eGFR、C3、C4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β2-MG〔OR=1.197,95%CI(1.004,1.427)〕、PLT〔OR=0.992,95%CI(0.984,0.999)〕、eGFR〔OR=0.983,95%CI(0.968,0.998)〕、抗dsDNA抗体〔OR=2.239,95%CI(0.801,6.256)〕为SLE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影响因素(P<0.05);LN〔OR=9.687,95%CI(1.004,93.500)〕、β2-MG〔OR=1.407,95%CI(0.797,2.481)〕、Scr〔OR=1.248,95%CI(1.154,1.351)〕、抗RNP抗体〔OR=5.149,95%CI(1.028,25.785)〕为SLE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清β2-MG水平与SLE疾病活动度及狼疮性肾损害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SLE疾病活动度及狼疮性肾损害程度的血清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背景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以损伤肾脏微血管为主要特征,其早期诊断、积极防治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血液炎性指标可能与DKD存在相关性。 目的 探究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DKD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区社区医疗部常规体检的老年T2DM患者32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DKD将327例T2DM患者分为非DKD组(n=112)和DKD组(n=215)。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并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老年T2DM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T2DM患者并发DKD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SII对社区老年T2DM患者并发DKD的诊断价值,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CI。 结果 DKD组患者的T2DM病程长于非DKD组,高血压病史比例、空腹葡萄糖(FPG)、低密度脂蛋白(LDL)、尿素氮(BUN)、血肌酐(Scr)、UACR、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NLR、PLR、SII水平高于非DKD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T2DM患者UACR与T2DM病程、FPG、三酰甘油(TG)、LDL、中性粒细胞、血小板、NLR、PLR、SII呈正相关(r=0.716、0.114、0.113、0.144、0.533、0.226、0.538、0.430、0.49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病程〔OR=1.300,95%CI(1.173,1.441),P<0.001〕、LDL〔OR=2.565,95%CI(1.320,4.985),P=0.005〕、Scr〔OR=1.093,95%CI(1.046,1.143),P<0.001〕、NLR〔OR=2.565,95%CI(1.320,4.985),P=0.005〕和SII〔OR=1.011,95%CI(1.007,1.015),P<0.001〕均是老年T2DM患者并发DKD的影响因素。NLR诊断老年T2DM患者并发DKD的AUC为0.755〔95%CI(0.696,0.814)〕,最佳截断值为2.4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1%、70.5%;PLR诊断老年T2DM患者并发DKD的AUC为0.689〔95%CI(0.624,0.754)〕,最佳截断值为112.8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2%、43.8%;SII诊断老年T2DM患者并发DKD的AUC为0.836〔95%CI(0.791,0.881)〕,最佳截断值为492.0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5%、73.2%。 结论 T2DM病程、LDL、Scr、NLR、SII可能是老年T2DM患者并发DKD的影响因素;SII对社区老年T2DM患者并发DKD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背景 IgA肾病(IgAN)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同时也是引起肾实质恶性高血压(MHT)的主要原因之一。既往研究认为伴MHT的IgAN临床病情和肾脏病变程度均比无MHT的IgAN严重,但尚不清楚IgAN患者发生MHT的中医证候特点。 目的 分析原发性IgAN患者发生MHT的中西医相关因素,探索其中医证候特点。 方法 纳入2013年12月至2021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518例原发性IgAN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PASS 15.0软件中的变量相关性检验进行样本量估算,最终纳入伴MHT的IgAN患者17例作为IgAN-MHT组,按照1∶5比例随机抽取同时期85例无MHT的IgAN患者作为IgAN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及中医证候的差异。采用Lasso回归对93个中医证候信息进行筛选降维,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伴MHT的IgAN的中医证候相关因素。 结果 IgAN-MHT组首发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或恶心呕吐比例,临床诊断为肾病综合征比例,入院时平均动脉压、最高收缩压、最高舒张压、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无机磷、血镁、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慢性肾脏病(CKD) 3~5期的比例、血瘀证比例,气虚证中神疲乏力、四肢倦怠、胫酸腿软、头目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症状的比例,阴虚证中视物模糊、飞蚊症症状的比例,血瘀证中爪甲青紫、舌色紫暗症状的比例,肾内动脉硬化比例高于IgAN组;而首发临床表现为尿检异常比例、高血压病史比例、临床诊断为慢性肾炎综合征的比例、血IgM、血IgG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低于IgAN组(P<0.05)。两组伴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病变(T病变)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N-MHT组的常见中医证型为气阴两虚兼血瘀证。IgAN-MHT和血瘀证呈正相关(P<0.05),IgAN-MHT患者男性比例、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和气虚证呈正相关(P<0.05),无机磷、血钾和阴虚证呈负相关(P<0.05),IgAN-MHT患者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和血瘀证呈正相关(P=0.0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头痛〔OR=7.895,95%CI(1.643,37.935),P=0.010〕、视物模糊〔OR=5.499,95%CI(1.207,25.053),P=0.028〕、口干喜饮〔OR=10.079,95%CI(2.289,44.373),P=0.002〕、爪甲青紫〔OR=18.312,95%CI(2.179,153.884),P=0.007〕是伴MHT的原发性IgAN的影响因素。 结论 (1)伴MHT的原发性IgAN患者肾功能更差,肾脏病理损伤更重。(2)伴MHT的原发性IgAN的常见中医证型为气阴两虚兼血瘀证。(3)伴MHT的原发性IgAN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与中医气虚证、阴虚证和血瘀证具有一定相关性。(4)中医证候中头痛、视物模糊、口干喜饮、爪甲青紫是伴MHT的原发性IgAN相关因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关注并改善患者的气虚、阴虚、血瘀相关症状,有可能减少IgAN患者伴MH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表观遗传学范畴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e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甲基化可能参与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发生、发展的机制,为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健康儿童51例(正常组)、经肾脏穿刺活检术后诊断为慢性肾脏病患儿75例,其中病理诊断为RIF和非RIF分别为33例(RIF组)和42例(非RIF组),取抗凝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重亚硫酸盐扩增子测序的方法分别检测各组PPARγ基因第71、第85、第163、第257位点甲基化状态。结果在第71和85两个位点间,RIF组和非RIF组PPARγ基因甲基化比例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均<0.05),但在RIF组和非RIF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163及257两个位点,3组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ARγ甲基化水平降低可能在RIF出现前已发生,PPARγ低甲基化可能参与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背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的患病率不断上升,而痛风失治、误治则致痛风性肾病。西医治疗本病主张使用别嘌醇等药物,虽可降低血尿酸水平,但无法改善痛风性肾病相关的病理改变。近年来不少医家运用补肾泄浊法治疗该病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疗效,但目前所开展的大多是小样本研究,尚缺乏循证依据证实。目的 系统评价补肾泄浊法对比别嘌醇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手工补充检索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关于补肾泄浊法(干预组)对比别嘌醇(对照组)治疗痛风性肾病的重要会议集和过刊资料,检索截至2017年10月,由两名研究者单独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GRADEprofiler 3.6软件按照GRADE系统对Meta分析结局指标进行证据分级。结果 共纳入11篇随机对照试验,共721例痛风性肾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数差(MD)=-18.24,95%CI(-51.06,14.58),P=0.28〕;干预组肌酐水平〔MD=-27.34,95%CI(-43.10,-11.58),P=0.000 7〕、尿素氮水平〔MD=-1.68,95%CI(-2.15,-1.21),P<0.000 01〕、β2微球蛋白(β2-MG)〔MD=-0.81,95%CI(-1.02,-0.59),P<0.000 01〕、24 h尿蛋白(24 hUTP)〔MD=-0.73,95%CI(-0.80,-0.67),P<0.000 01〕低于对照组;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值比(OR)=0.22,95%CI(0.07,0.67),P=0.008〕。GRADE证据分级,24 hUTP为中等质量,肌酐和β2-MG为低质量,血尿酸、尿素氮和安全性指标为极低质量。结论 基于目前证据,对于痛风性肾病的治疗,补肾泄浊法为主的中药降血尿酸作用与别嘌醇相当,而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尿蛋白及安全性方面优于别嘌醇,且安全性更高。结局指标24 hUTP为中等质量,肌酐和β2-MG为低质量,血尿酸、尿素氮和安全性指标为极低质量,尚需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本结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RIPASA评分、血清总胆红素(TBil)、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50例急性右下腹痛患者,根据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及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急性阑尾炎组(150例)和非急性阑尾炎组(100例),急性阑尾炎组根据病理类型分为A亚组(单纯性阑尾炎18例)、B亚组(化脓性阑尾炎76例)、C亚组(坏疽穿孔性阑尾炎56例)。入院时对患者行RIPASA评分,并检测TBil及CR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急性阑尾炎组RIPASA评分、TBil、CRP水平均高于非急性阑尾炎组(P<0.001)。B亚组RIPASA评分、CRP水平均高于A亚组(P<0.05);C亚组RIPASA评分、TBil、CRP水平均高于A亚组,TBil、CRP水平均高于B亚组(P<0.05)。RIPASA评分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最佳临界值为7.5分,准确率为82.4%,灵敏度为88.7%,特异度为73.0%,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95%CI(0.84,0.93),P<0.001〕;TBil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最佳临界值为14.15 μmol/L,准确率为84.4%,灵敏度为88.7%,特异度为78.0%,AUC为0.86〔95%CI(0.81,0.90),P<0.001〕;CRP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最佳临界值为13.6 mg/L,准确率为84.0%,灵敏度为88.0%,特异度为78.0%,AUC为0.88〔95%CI(0.84,0.92),P<0.001〕。TBil诊断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的最佳临界值为20.28 μmol/L,准确率为80.0%,灵敏度为89.3%,特异度为74.5%,AUC为0.89〔95%CI(0.82,0.93),P<0.001〕;CRP诊断坏疽穿孔性阑尾炎的最佳临界值为34.0 mg/L,准确率为76.0%,灵敏度为82.1%,特异度为72.3%,AUC为0.82〔95%CI(0.75,0.88),P<0.001〕。结论 RIPASA评分、TBil、CRP对急性阑尾炎均有诊断价值;TBil、CRP可以预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  相似文献   

13.
任莉霞  贾旭  王志浩  张薇  钟明  马骁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4):1769-1775
背景 住院期间心力衰竭治疗转归受多种因素影响。既往研究多集中在省市级医院心力衰竭再住院率、死亡率的影响因素方面,而涉及基层医院心力衰竭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目的 研究基层医院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8年7月入住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的CHF患者33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治疗转归情况分为好转组(320例)和恶化组(19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诱发因素、病史、诊断、影像学检查、心脏超声、生化检查、用药情况、治疗转归等信息,并比较两组间有无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治疗转归情况的因素。根据入院时收缩压情况将患者分为≤100 mm Hg组(41例)、100 mm Hg<收缩压<130 mm Hg组(132例)、≥130 mm Hg组(166例),并比较3组CHF患者的临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恶化组中肺部感染比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收缩压水平、谷氨酰胺转移酶水平、尿素氮水平、NT-proBNP水平、多巴酚丁胺的应用比例高于好转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前清蛋白水平、血钠水平、血氯水平、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比例、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比例低于好转组(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OR=0.977,95%CI(0.972,0.981),P<0.001〕、肺部感染情况〔OR=4.799,95%CI(1.156,19.919),P=0.03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OR=1.003,95%CI(1.000,1.006),P=0.039〕、清蛋白水平〔OR=0.910,95%CI(0.891,0.928),P<0.001〕、β-受体阻滞剂应用情况〔OR=0.202,95%CI(0.046,0.898),P=0.036〕、螺内酯应用情况〔OR=0.125,95%CI(0.066,0.235),P<0.001〕、他汀类药物应用情况〔OR=0.307,95%CI(0.121,0.779),P=0.013〕、多巴酚丁胺应用情况〔OR=9.173,95%CI(1.351,62.272),P=0.023〕是CHF患者临床治疗转归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100 mm Hg组中恶化7例(17.1%)、好转34例(82.9%),100 mm Hg<收缩压<130 mm Hg组中恶化5例(3.8%)、好转127例(96.2%),≥130 mm Hg组中恶化7例(4.2%)、好转159例(95.8%)。3组CHF患者临床治疗转归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69,P=0.015);其中≤100 mm Hg组CHF患者临床治疗恶化比例高于100 mm Hg<收缩压<130 mm Hg组、≥130 mm Hg组(χ2=6.619、6.700,P=0.010、0.010)。结论 基层医院CHF临床治疗转归受多种因素影响,并发肺部感染、入院时收缩压≤100 mm Hg、低清蛋白水平、肝功能受损、应用多巴酚丁胺均可导致CHF临床治疗转归不良,而应用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和他汀类药物是CHF临床治疗转归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于春艳  张磊  高照猛  徐建  刘娟  张旗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0):2437-2443
目的 探讨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与疾病活动度及骨质疏松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7年3月就诊于胜利油田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女性RA患者240例为病例组,同时收集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女性80例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CCP)、抗核抗体(ANA)等,测定甲襞微循环积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保护素(OPG)水平,运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 RA 患者骨密度。根据DAS 28积分分为低度活动、中度活动、高度活动,采用“田牛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法”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亚组48例、中度亚组136例、重度亚组56例。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骨质疏松发生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者甲襞微循环积分高于对照组〔(6.1±1.9)分与(4.7±1.5)分,t=5.995,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甲襞微循环异常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000,P<0.01)。病例组中度活动患者甲襞微循环积分较低度活动者升高,重度活动患者甲襞微循环积分较低度活动和中度活动者升高(P<0.05)。病例组不同程度甲襞微循环异常患者年龄、病程、RF阳性率、AN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不同程度甲襞微循环异常患者ESR、CRP、CCP阳性率、DAS 28积分、25(OH)D、VEGF、OPG水平、骨量下降及骨质疏松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度亚组患者ESR、CRP、CCP阳性率、DAS 28积分、VEGF水平、骨量下降及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轻度亚组,25(OH)D、OPG水平低于轻度亚组(P<0.01);重度亚组患者ESR、CRP、DAS 28积分、VEGF水平高于轻度亚组和中度亚组,25(OH)D、OPG水平低于轻度亚组和中度亚组,CCP阳性率和骨量下降及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轻度亚组(P<0.01)。病例组患者甲襞微循环积分与DAS 28积分(r=0.575,P<0.05)、ESR(r=0.529,P<0.05)、CRP(r=0.420,P<0.05)、CCP滴度(r=0.413,P<0.05)呈正相关,与25(OH)D(r=-0.595,P<0.05)、OPG(r=-0.538,P<0.05)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SR〔β=0.033,95%CI(0.001,0.065),P=0.043〕、CCP滴度〔β=0.008,95%CI(0,0.068),P=0.044〕、甲襞微循环积分〔β=0.484,95%CI(0.355,0.614),P<0.001〕是女性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甲襞微循环积分是女性RA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1.150,95%CI(1.020,1.291),P=0.025;OR=2.980,95%CI(1.184,7.502),P=0.033〕,而25(OH)D和OPG是女性RA患者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OR=0.005,95%CI(0.003,0.007),P=0.032;OR=0.907,95%CI(0.842,0.977),P<0.001〕。结论 女性RA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与疾病活动度及骨质疏松发生相关;甲襞微循环积分升高是疾病活动度增加及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甲襞微循环检查可作为一种预测RA骨质疏松发生的潜在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15.
陈圣君  李波  陈国柱  杨丹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7):3464-3468
背景 急性脑梗死属于脑血管常见病症,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目前,国内外均有研究显示血清检验指标在脑损伤评估中表现良好,但仍需进一步探寻高特异性与高准确性指标,为诊断急性脑梗死病情进展及预后研究提供新思路。目的 探讨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及抗心磷脂抗体(AC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8月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n=116),以及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者(对照组,n=60)作为研究对象。急性脑梗死组患者根据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分为轻、中、重度损伤亚组(n=36、48、32),根据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的脑梗死面积分为大、中、小面积梗死亚组(n=30、55、31),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预后良好、预后不良亚组(n=70、46)。比较对照组、急性脑梗死组及各亚组血清VILIP-1、CXCL16、ACA水平,绘制血清VILIP-1、CXCL16、ACA预测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血清VILIP-1、CXCL16、AC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损伤亚组血清VILIP-1、CXCL16、ACA水平高于轻度损伤亚组,重度损伤亚组血清VILIP-1、CXCL16、ACA水平高于中度损伤亚组(P<0.05)。中、大面积梗死亚组血清VILIP-1、CXCL16、ACA水平高于小面积梗死亚组,大面积梗死亚组血清VILIP-1、CXCL16、ACA水平高于中面积梗死亚组(P<0.05)。预后不良亚组血清VILIP-1、CXCL16、AC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亚组(P<0.0.5)。血清VILIP-1、CXCL16、ACA预测急性脑梗死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8、0.820、0.784,灵敏度分别为82.61%、89.13%、73.91%,特异度分别为75.71%、64.29%、71.43%。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ILIP-1、CXCL16及ACA水平较健康人群明显上升,且各指标的表达与脑梗死损伤程度分型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急性脑梗死预后情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孙畅  何文英  王策  马俊骥  田慧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2):3932-3938
背景 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结肠镜已成为结肠癌筛查的金标准,患者的肠道准备是否充分与结肠镜诊治是否成功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对住院患者的肠道清洁现状、清洁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较少,而相关研究表明住院患者相比门诊患者肠道准备质量差,因此如何提高住院患者肠道准备质量尚待研究,且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的 了解住院与门诊患者结肠镜诊治的肠道准备差异,并分析住院患者结肠镜诊治肠道准备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1—4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拟行结肠镜诊治的住院患者220例(住院组)与门诊患者227例(门诊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基线资料调查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采用肠道准备影响因素反馈表了解患者肠道准备的影响因素,采用渥太华肠道准备评分量表(OBPS)对两组患者肠道准备质量进行评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住院患者OBPS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门诊组肠道准备不充分率为23.3%(53/227),住院组肠道准备不充分率为49.5%(109/220),门诊组右半结肠、横结肠、左半结肠、全结肠液体量OBPS评分及OBPS总分低于住院组(P<0.05)。两组间诊治前2 d进食低纤维饮食时间、开始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至排出水样便运动步数、服用PEG后排便总次数、服用PEG后首次排便时间、末次服用PEG至诊治时间间隔、服用PEG后出现残渣样便次数、诊治前一晚睡眠时间、服用PEG时水温、诊治前2 d运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始服用PEG至排出水样便运动步数(β=0,P<0.001)、服用PEG后排便总次数〔β=-0.042,95%CI(-0.078,-0.007),P=0.019〕、服用PEG后出现残渣样便次数〔β=0.136,95%CI(0.033,0.238),P=0.010〕、诊治前2 d运动量〔β=0.302,95%CI(0.100,0.504),P=0.004〕是住院患者右半结肠OBPS评分的影响因素;开始服用PEG至排出水样便运动步数〔β=0,P<0.001〕是住院患者横结肠、左半结肠OBPS评分的影响因素;开始服用PEG至排出水样便运动步数〔β=0,P<0.001〕、末次服用PEG至诊治时间间隔〔β=-0.050,95%CI(-0.090,-0.009),P=0.017〕、服用PEG后出现残渣样便次数〔β=0.155,95%CI(0.045,0.264),P=0.006〕是住院患者全结肠液体量OBPS评分的影响因素;开始服用PEG至排出水样便运动步数(β=0,P<0.001)、服用PEG后排便总次数〔β=-0.105,95%CI(-0.193,-0.017),P=0.020〕、服用PEG后出现残渣样便次数〔β=0.481,95%CI(0.226,0.736),P<0.001〕、诊治前2 d运动量〔β=0.681,95%CI(0.178,1.184),P=0.008〕是住院患者OBPS总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开始服用PEG至排出水样便运动步数、服用PEG后排便总次数、末次服用PEG至诊治时间间隔、服用PEG后出现残渣样便次数、诊治前2 d运动量是住院患者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因素,医务工作者应根据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肠道准备不充分的影响,保证结肠镜诊治过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背景 临床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进行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的干预十分重视,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虽然GDM孕妇血糖控制满意,但巨大儿发生率并未有明显下降。目的 探究GDM对孕晚期糖脂水平及巨大儿的影响。方法 依托于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电子信息系统,回顾性选取2014-2018年在本院足月分娩的16 13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孕期诊断为GDM的孕妇作为GDM组,未诊断为GDM的孕妇作为非GDM组。根据GDM与巨大儿的发生情况进一步分亚组:娩出巨大儿的GDM产妇为GM亚组,娩出非巨大儿的GDM产妇为GN亚组;娩出巨大儿的非GDM产妇为NM亚组,娩出非巨大儿的非GDM产妇为NN亚组。比较GDM组、非GDM组,GM亚组、GN亚组、NM亚组、NN亚组孕晚期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高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孕妇娩出巨大儿的影响因素。结果 GDM组3 834例,非GDM组12 300例,其中GM亚组411例,GN亚组3 423例,NM亚组898例,NN亚组11 402例。GDM组孕晚期TG、FBG高于非GDM组,TC、HDL-C、LDL-C低于非GDM组(P<0.05)。GN亚组孕晚期TG、FBG低于GM亚组,HDL-C高于GM亚组(P<0.05);NM亚组孕晚期TC、HDL-C、LDL-C高于GM亚组,TG、FBG低于GM亚组(P<0.05);NN亚组孕晚期TC、HDL-C、LDL-C高于GN亚组,TG、FBG低于GN亚组(P<0.05);NN亚组孕晚期HDL-C高于NM亚组,TG、FBG低于NM亚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DM〔是:OR=1.338,95%CI(1.158,1.547)〕、孕前体质指数(BMI)分类〔消瘦:OR=0.476,95%CI(0.361,0.626);超重:OR=1.770,95%CI(1.537,2.039);肥胖:OR=2.854,95%CI(2.282,3.568)〕、孕期增重〔OR=1.100,95%CI(1.087,1.113)〕、分娩孕周〔OR=1.728,95%CI(1.622,1.841)〕、孕晚期TC〔OR=0.705,95%CI(0.514,0.966)〕、孕晚期TG〔OR=1.282,95%CI(1.153,1.425)〕、孕晚期LDL-C〔OR=1.487,95%CI(1.094,2.021)〕、孕晚期FBG〔OR=1.692,95%CI(1.482,1.933)〕是孕妇娩出巨大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GDM孕妇TG、FBG高于非GDM孕妇,TC、HDL-C、LDL-C低于非GDM孕妇,且GDM及孕晚期血脂、血糖是孕妇娩出巨大儿的影响因素。在孕期应加强孕妇血脂、血糖监测,特别是TG和FBG,加强整个妊娠期体质量管理以减少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系统性评价预防性应用茶碱(ThP)类药物对围生期窒息(PA)后新生儿肾功能异常(RD)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07-31,收集关于PA后新生儿预防性应用ThP类药物干预评价RD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2.6软件对RD发生率、血肌酐(Scr)水平、肾小球滤过率(GFR)、尿β2微球蛋白(β2M)水平、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378例患儿,其中干预组190例,对照组188例。纳入文献均为中度偏倚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R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35,95%CI(0.25,0.49),P<0.000 01〕。干预组第1天Sc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95%CI(-0.08,0.07),P=0.910 00〕;干预组第3、5天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WMD=-0.57,95%CI(-0.68,-0.46),P<0.000 01;WMD=-0.35,95%CI(-0.53,-0.16),P=0.000 20〕。干预组第1天GF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68,95%CI(-1.05,4.41),P=0.230 00〕;干预组第3、5天GFR均高于对照组〔WMD=14.30,95%CI(11.73,16.87),P<0.000 01;WMD=10.59,95%CI(7.72,13.47),P<0.000 01〕。干预组第1天尿β2M水平低于对照组〔WMD=-7.23,95%CI(-8.65,-5.81),P<0.000 01〕。干预组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2,95%CI(0.54,1.55),P=0.750 00〕。干预剂量为8、5 mg/kg的干预组R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RR=0.37,95%CI(0.22,0.62),P=0.000 20;RR=0.34,95%CI(0.22,0.52),P<0.000 01〕。RD发生率的漏斗图左右对称性可,未见明显发表偏倚。结论 预防性应用ThP类药物对PA后新生儿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但由于样本量不足及缺乏远期神经系统评价,目前仍不能常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