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以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研究组30例予以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疗效优良率显著升高(96.67%比70.00%,χ^2=7.680、P=0.006),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3.33%比26.67%,χ^2=6.405、P=0.011),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缩短[(5.26±0.11)d比(24.32±2.44)d,t=42.7418、P<0.0001]。结论穿支皮瓣修复可有效改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手功能,且并发症较少,创面愈合较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皮瓣移植的方法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据缺损性质、部位以及面积大小的不同,合理选择尺动脉腕上肢皮瓣移植、骨间背侧皮瓣局部移植修复或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皮瓣修复情况,并随访6个月对其进行手部功能恢复评估.[结果] 应用带血管及带蒂皮瓣移植修复的60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中,成瓣全部成活;其中有2例游离皮瓣术后发生动脉危象,重新吻合出现危象的血管探查后皮瓣全部成活,另1例发生皮缘部分坏死,在换药干预后创面愈合.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移植皮瓣质地柔软、皮瓣弹性佳,无挛缩,手指功能与外形恢复良好,效果满意.[结论] 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手外形及功能恢复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1133-1134
探讨桡动脉穿支蒂皮瓣修复手部创伤的效果。选择160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行桡动脉穿支蒂皮瓣修复,桡动脉于腕背鼻烟窝穿出,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及皮瓣外形、手功能恢复情况。160例皮瓣全部成活153例(95.63%);皮瓣远端部分坏死4例(2.50%),均在换药后愈合;皮肤大部分坏死而筋膜层成活3例(1.88%),均经游离植皮后愈合。术后随访12~18个月,全部皮瓣血运良好,质地良好,外形满意,手功能恢复良好,其中优95例(59.38%),良42例(26.26%),中15例(9.38%),差8例(5.00%)。采用桡动脉穿支蒂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切取方便、皮瓣血运良好、不牺牲主要动脉、损伤小、成活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62例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旋髂浅动脉游离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62例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均接受旋髂浅动脉游离皮瓣修复术治疗,分析应用旋髂浅动脉游离皮瓣修复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本组62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存活,6例出现张力性水泡(通过换药最终自愈),皮瓣以及供区的创面最终都在1周内愈合,平均手术时间(56. 28±8. 52) min,平均住院时间(12. 01±4. 06) d,平均随访时间(8. 02±1. 01)个月,术后患者均对皮瓣外观满意。本组患者术后手指屈伸功能分级显著优于术前(P 0. 05),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 74%。结论旋髂浅动脉游离皮瓣修复术在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治疗中修复效果满意,可作为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8):1720-1721
目的研究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50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行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修复,对照组为前臂游离静脉皮瓣修补治疗,比较两组Ⅰ期愈合率、术后感染发生率及1年后随访优良率。结果观察组Ⅰ期愈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00%,术后感染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32.00%),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优良率96.00%较对照组(72.00%)显著较高(P<0.05)。结论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效果显著,Ⅰ期愈合率较高,可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且后期恢复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手部外伤合并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常见损伤,其治疗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保留手部创伤后非失活组织及其功能.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越来越多,各类型游离皮瓣均可应用于手外伤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由于游离皮瓣移植需吻合血管,同时手外伤病人一般来说损伤和(或)污染严重,故目前趋向于用带血管蒂岛状皮瓣.本院自1998年8月以来,采用各种带蒂组织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共51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足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足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根据手部创面的不同部位、面积及形状,分别利用足部游离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240例。结果术后成功234例,成功率为97.5%。术后经6个月至3年(平均2年)的随访,皮瓣血运、质地、弹性良好。不同类型的足趾组织瓣或足部皮瓣移植修复后的拇、手指外形良好,指腹两点分辨觉为5~8mm。结论游离足部皮瓣移植是修复手部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尤其对拇手指皮肤缺损,选用不同类型的足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基本能达到精细修复的目的 ,功能与外形优于其他方法 。  相似文献   

8.
手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在手外伤中十分常见,如果同时合并血管神经缺损,则修复难度增大。周围神经缺损长度超过其直径4倍,则难以直接吻合,必须行神经移植术。游离植皮和带蒂皮瓣移植为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常用方法,但术后皮瓣感觉恢复欠佳;第2趾侧方游离皮瓣携带固有血管、神经,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在修复创面的同时可以修复缺损的血管、神经,术后皮瓣外形逼真,感觉良好。本科采用第2趾侧方游离皮瓣修复伴血管神经缺损的手指创面,获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4016-4018
目的探讨改良骨间背侧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与骨间背侧动脉游离皮瓣在手部掌侧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手部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109例,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改良组55例、常规组54例。常规组行骨间背侧动脉游离皮瓣术,改良组行改良骨间背侧动脉穿支游离皮瓣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皮瓣存活、血管危象)、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3个月痛觉、触压觉、温度觉,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康复情况。结果改良组术中失血量较常规组少,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短,血管危象发生率较常规组低(P0.05);术后3个月改良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触压觉、温度觉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皮瓣外形、供区功能均恢复良好,皮瓣质地、色泽、弹性恢复良好,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0)与常规组(5.7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骨间背侧动脉穿支游离皮瓣治疗手部掌侧软组织缺损效果更显著,并发症少,能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0.
手外伤常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有深部肌腱、骨关节、神经血管的外露.单纯游离植皮难以成活,常需皮瓣修复.本院自2002年4月~2003年10月应用带蒂髂腹股沟轴型超薄皮瓣修复各型手部软组织缺损21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9):3432-3433
目的探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行腹部带蒂皮瓣术,研究组行穿支皮瓣修复术,对比例组临床症状评分、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愈合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病理评分、疼痛评分、瘙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穿支皮瓣修复能更好地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手部外伤合并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常见损伤 ,其治疗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保留手部创伤后非失活组织及其功能。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 ,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越来越多 ,各类型游离皮瓣均可应用于手外伤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由于游离皮瓣移植需吻合血管 ,同时手外伤病人一般来说损伤和 (或 )污染严重 ,故目前趋向于用带血管蒂岛状皮瓣。本院自 1998年 8月以来 ,采用各种带蒂组织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共5 1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1例 ,男 35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2 8.6(18~ 5 0 )岁。受伤类型 :挤压伤 2 3…  相似文献   

13.
矿区各种复杂手外伤754例皮瓣修复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针对矿区各种类型的手外伤灵活应用各种皮瓣修复的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8年12月754例矿区手外伤患者,其中断指伴皮肤软组织缺损135例,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221例,掌指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259例,断掌伴皮肤软组织缺损70例,全手脱套伤69例。根据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部位、损伤程度、指别、面积,灵活运用各种皮瓣进行修复手术。采用单纯带蒂皮瓣修复69例;带神经血管蒂皮瓣修复573例;吻合血管皮瓣112例。结果术后12例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受阻,出现张力性水疱,及时处理蒂部,皮瓣恢复血循环;9例皮瓣远端坏死,经短期换药后自行愈合,余皮瓣均一期成活。结论根据复杂手外伤类型,采取相应的适宜皮瓣修复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外观及功能良好等优点,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周鑫  卫阔  倪国骅  张豪 《临床医学》2022,(12):27-29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成研究组(n=36)与对照组(n=32)。研究组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对照组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康复效果(抗生素停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术后1 d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8]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33/36)高于对照组(65.63%,2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7,P=0.008<0.05)。研究组抗生素停用、创面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研究组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78%,1/36)低于对照组(25.00%,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9,P=0.02<0.05)。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者效果确切,可优化手功能与外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壁肿瘤术后胸壁复杂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2007年3月至2014年12月共完成胸壁肿瘤缺损修复46例,平均51.7岁。其中,皮肤鳞状细胞癌16例,软组织肉瘤8例,乳腺癌复发22例。单纯肋骨缺损15例,采用单纯网片修复;单纯软组织缺损14例,采用带蒂皮瓣修复;胸壁全层缺损合并胸骨、心前区、大范围的肋骨缺损17例,采用"网片+骨水泥+网片"三明治的方法坚强内固定,软组织修复采用带蒂或游离皮瓣修复。结果:1例腹直肌带蒂皮瓣术后边缘部分坏死,再采用局部推进皮瓣修复;1例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静脉危象,急诊手术探查清除血块后皮瓣顺利成活;其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皮瓣完全成活。随访12~68个月,平均(29.4±0.7)个月,无患者复发,皮瓣外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不同形式的带蒂皮瓣和游离皮瓣是修复肿瘤切除术后复杂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陈峰  曲新强 《大医生》2024,(5):68-70
目的 分析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收治的84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行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42例)和观察组(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42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吻合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抗生素平均用药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手部感觉评分、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Jamar握力计检测结果及术后受区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血管吻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抗生素平均用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VAS、VSS评分低于对照组,手部感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AM及Jamar握力计检测结果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受区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能够促进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观察组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带蒂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25例患者采用带蒂髂腹股沟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2 a,皮瓣颜色质地与邻近组织类似,外观满意。手部关节及肩肘关节由于注重早期活动功能良好。结论采用髂腹股沟轴行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具有血供丰富,成活率高,操作简单,对供区影响小,可切取面积大等优点,手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9.
手部软组织缺损是临床常见的手外伤之一,皮瓣修复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可以采用多种皮瓣来修复[1].本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从新收治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中随机抽取15例,采用足底内侧非负重区游离静脉皮瓣修复,皮瓣均成活,并获得满意外观及功能,此手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恢复效果优良等优点,不失为修复手部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髂腹股沟皮瓣常用于修复手部、腕部任何大小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而手术要经历转移、供养、断蒂阶段,术后为防止皮瓣扭曲、折叠,必须使其蒂部呈拉伸状态。为防止皮瓣撕脱患者长时间处于同一体位不敢活动、下床行走、深睡眠,长时间的制动又会出现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僵硬及上肢肌肉萎缩等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自主研发了髂腹股沟皮瓣转移术后行走、睡眠时患者携带的固定装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