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宋江艳  于卫华  王胜琴  余梅 《护理研究》2013,(18):1807-1809
综述了下肢静脉溃疡伤口的评估和护理干预两方面的研究现状。从医务人员及病人对下肢静脉溃疡认知、下肢静脉溃疡伤口评估方法及工具等方面分析下肢静脉溃疡伤口的评估现状;从医疗处理和护理干预两方面分析下肢静脉溃疡伤口干预存在的问题。提出体现下肢静脉溃疡伤口护理专科特色,实现下肢静脉溃疡伤口评估和护理干预系统性和规范性的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老龄化及家庭照护的发展趋势,自我管理在伤口护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为下肢静脉溃疡10例患者的伤口护理及自我管理的概述、阐述了下肢静脉溃疡在疼痛、绷带使用、伤口管理、情绪自我管理等几方面的内容,对下肢静脉溃疡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下肢静脉性溃疡占血管性溃疡患者的绝大部分,多见于老年人,属于慢性复杂性伤口之一,由于伤口护理难度大、缺乏统一的伤口护理标准。现将下肢静脉溃疡的伤口护理分别从伤口清洗、伤口清创、伤口敷料选择、以及其他伤口影响因素的护理进展进行系统地总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联动模式在下肢静脉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1-6月,我院伤口专科团队与杭州某社区医院建立远程会诊合作,选取该社区20例下肢静脉溃疡患者,通过微信和电话开展远程护理会诊、严重感染伤口现场会诊、疑难伤口团队讨论、特殊情况转诊至医院治疗。结果 20例患者27处下肢静脉溃疡治愈26处,有效率96.3%,好转1处。伤口愈合时间为(53.2±20.7) d。2例患者转诊至医院治疗,其中1例在住院期间治愈,1例转回社区继续治疗。伤口专科护士现场会诊25次,远程会诊132次,主任查房6次。随访3个月,27处溃疡中,26处经治愈的溃疡均未复发; 1处溃疡由于慢性骨髓炎,导致伤口反复破溃、感染,在院进行清创、控制感染后转诊回社区继续治疗,由伤口专科护士指导社区医院采用湿性敷料加银离子治疗,溃疡较前有明显好转。结论医院社区联动模式可帮助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实现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的延续,促进社区伤口诊疗的发展,提升专科护士的专业价值,推动医疗资源的均衡化和延续护理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索下肢静脉溃疡负压伤口治疗的相关证据,为临床规范应用负压伤口治疗下肢静脉溃疡提供参考。方法:按照6S模型自上而下的原则,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下肢静脉溃疡病人负压伤口治疗的相关证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及专家共识,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9月。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指南1篇、临床决策1篇、系统评价1篇、随机对照试验2篇和专家共识4篇,包括应用时机、负压模式选择、负压值设定、负压材料选择、负压效果评价及疼痛管理6个方面共16条证据。结论:医护人员应将创面的特点、科室临床环境与病人意愿相结合,恰当地运用证据,以规范负压伤口治疗在下肢静脉溃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银离子敷料用于伤口表面换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30处下肢静脉性溃疡伤口表面采用德湿银敷料换药,同时辅助弹力绷带梯度加压包扎,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对27例患者进行伤口表面的观察。结果:伤口愈合面积、伤口渗液量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2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德湿银敷料治疗下肢难愈性静脉溃疡能有效控制慢性伤口感染,促进伤口上皮化,有利于溃疡面的愈合,同时减少换药频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正下肢静脉溃疡是一种因长期静脉功能不全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产生严重营养代谢紊乱的表现[1]。下肢静脉溃疡是比较常见的外科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是一种下肢静脉倒流及回流障碍病症,在实际临床中病症比较严重,治疗难度较高,具有久治不愈和愈后易复发的特点,其发病率为0.34%~2.2%[2]。下肢静脉溃疡所致的伤口疼痛程度、溃疡直径、工作状况、溃疡复发和性别均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3]。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溃疡应用湿性愈合护理加高压氧治疗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解放军海军总医院门诊伤口护理中心换药的下肢静脉溃疡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湿性愈合敷料护理下肢静脉溃疡,观察组患者采用湿性愈合护理加高压氧治疗下肢静脉溃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总疗效、显效及治愈时间和所需医疗费用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55,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和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所需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性愈合敷料换药加高压氧治疗是一种良好的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的方法,其疗效优于单纯湿性愈合敷料换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TIME-H原则在慢性下肢静脉溃疡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下肢静脉溃疡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使用常规伤口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伤口护理的基础上实施"TIME-H"干预下的整体护理。结果观察组伤口治愈总体有效率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42%(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8.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50%(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渗液天数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或减少(P0.05);观察组实施TIME-H原则方案后平均评估分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将TIME-H原则应用在下肢静脉溃疡的整体护理中,为伤口护理提供了全面性、框架式的指南,可对患者提供更为科学、人性化的优质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压力治疗联合局部伤口营养供给在下肢溃疡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伤口愈合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在湿性愈合理念和TIME原则基础上,运用压力治疗和局部伤口营养的方法护理伤口。结果:伤口愈合。结论:压力治疗联合局部伤口营养能有效促进难治性下肢溃疡的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远程综合护理干预在下肢静脉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8月我院收治的30例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清创、抗感染等处理后,通过电话、微信、QQ和邮件等方式相结合进行远程护理会诊;疑难伤口定期由多学科团队集体讨论;嘱患者不定期来门诊复诊;特殊情况时建议至医院进行治疗。结果 30例患者中10例省外患者行全程远程综合护理干预;20例省内患者在此基础上嘱其不定期至伤口门诊复诊,平均每人4次,远程护理时间为1.5~6个月。38处下肢静脉溃疡治愈33处,好转3处,有效率94.7%。结论远程综合护理实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延续,节约了时间和医疗费用;同时提升了护士的专业价值,推动了延续护理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压力治疗的类型、评估监测、病人的依从性3方面对压力治疗在下肢静脉溃疡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提出应规范压力治疗,以提高下肢静脉溃疡的治愈率,为临床压力治疗及护理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应用湿性愈合理论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采取湿性愈合理论方法换药后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下肢静脉溃疡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均治愈,平均住院时间28.8 d。结论:采用湿性愈合理论方法换药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的治愈率高,溃疡伤口愈合时间短。  相似文献   

14.
吴珺  魏惠燕   《护理与康复》2018,17(7):97-99
总结1例老年先天性下肢动静脉瘘并发大面积皮肤溃疡在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行联合治疗的护理。护理要点: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评估伤口,利用负压封闭引流和新型敷料联合压力治疗等方法进行伤口治疗及护理,同时做好全身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的护理,重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经过1个月治疗与护理,患者腿部大面积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配合水胶体敷料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2月53例下肢静脉溃疡富血小板治疗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采用康惠尔水胶体溃疡贴换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医用薄膜敷料换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溃疡面积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溃疡面积缩小明显,且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且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惠尔水胶体溃疡贴能避免大量渗液对伤口周围皮肤浸渍,有效保护伤口免受污染,减少换药次数。  相似文献   

16.
Henry先生因患心力衰竭和下肢溃疡而入院。护士如何准确性评估和处理这一类伤口呢 ?首先要了解 Henry有关血管疾病方面的病史 ,复查以往诊断性化验和药物治疗史。同时还需获得一些局部伤口治疗的资料。体检时护士发现 ,患者右下肢肿胀较左下肢明显 ,水肿阻碍伤口愈合 ,须列入护理计划。Henry有静脉疾病的特殊标志。首先是溃疡的位置 ,在小腿中部以下 ,包括踝部。患者诉 ,在此位置伤口曾反复发生 ,出现红肿、颗粒状改变。检查发现 ,溃疡局部有中等量的浓稠渗出液 ,伤口边缘不规则 ,伤口周围的皮肤比其它部位色深、质硬、有红癍。这是典型的…  相似文献   

17.
应用湿性敷料联合物理疗法治疗1例下肢多处静脉溃疡患者伤口,同时进行整体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经过32天的伤口处理,患者溃疡均痊愈,3个月内无复发。  相似文献   

18.
总结采用“TIME”原则联合中医治疗1例下肢静脉溃疡合并动脉缺血伴周围严重皮炎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全面的伤口评估,分析伤口处置存在的难点;基于“TIME”原则,伤口局部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局部处理方案及换药频率;适时转诊中医科,采用辨证中药外敷加循经穴位按摩改善伤口周围皮炎、促进血液回流。经过4个月的综合治疗,患者下肢水肿消退,周围皮炎明显改善,伤口痊愈,随访1个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19.
从病人评估、清创护理、敷料的选择与护理、压力治疗、药物护理、疼痛护理及日常护理7个方面对下肢静脉性溃疡伤口护理进行综述,揭示存在的问题和当前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郭淑芸  李燕  底会娟  苏丽  何瑛  吴爱须 《护理研究》2011,25(11):997-998
下肢静脉性溃疡是外科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是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及回流障碍性疾病严重和难治的并发症之一,特点为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是临床较为棘手的问题。因此,在对因治疗的同时,溃疡创面换药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之一。随着湿性愈合理论在临床上的推广,下肢静脉性溃疡亦采用湿性愈合敷料进行创面护理。但是,由于湿性愈合敷料的单价较贵,病人及家属普遍认为湿性愈合的总费用较高,从而成为影响其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