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乳牙对龋病有较高的易感性,为了解全县基层儿童龋齿的患病情况,2008年6月1日-28日,我站随机抽取15所基层幼儿园,对适龄儿童进行了乳牙患龋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重庆市主城九区3~6岁儿童的忽视状况。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主城九区18个街道的1316名3~6岁儿童,运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常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对不同年龄、性别、忽视层面(身体、情感、教育、安全和医疗)的忽视率与忽视度进行统计学描述与检验。结果重庆市主城九区3~6岁儿童总忽视率为22.95%,总忽视度为39.56±7.19,不同性别、各年龄组间儿童在忽视率和忽视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儿童忽视的5种类型中,忽视率为5.09%~10.64%,其中安全与身体忽视的频率较高,分别为10.64%与9.50%;忽视度为36.94~41.24,教育、身体忽视的强度较大,分别为41.24±10.43与39.81±9.32。除各年龄组儿童情感忽视度外,5种类型的忽视率与其他4类的忽视度在各年龄组及男女童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同时受忽视种类发生率在不同性别与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儿童均以单项(即只在5种忽视种类的任何一种)受忽视为主,发生率13.68%,构成比59.60%。结论重庆市主城九区3~6岁儿童受到忽视的频率与强度均处于一般水平,除情感忽视强度外,不同性别、各年龄的儿童受到忽视的频率和强度相同。儿童安全与身体受到忽视的频率较高,教育、情感受到忽视的强度较大。所有儿童均以单项受忽视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成都市1~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家长喂养知识及行为以及儿童进食行为.结果 在成都地区,1~6岁儿童中存在至少一项饮食行为问题的达38.63%.儿童的饮食行为与生活的环境及家长的认知和态度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家长关于饮食行为问题的知识有限,有获取相关知识的需要.结论 成都市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比较常见,应及早指导家长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
对521名3~6岁资源机关幼儿园儿童进行了视力调查。结果表明正常视力的出现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P〈0.05);平均视力3岁组为4.92,4岁组为5.01,5岁组为5.03,6岁组为5.06。视力与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聊城市儿童弱视患病情况,据此制定防治措施。方法:组织两个医院的眼科医疗人员对聊城市所辖八县市区城镇19所幼儿园的1 156名3~6岁儿童进行弱视情况调查。结果:弱视患病率2.85%;4岁组发病率3.50%,高于3岁、5岁、6岁等其他年龄组;弱视类型以屈光不正居多;弱视程度以轻度为主。治愈率75.75%;医院治疗组与家庭治疗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聊城市3~6岁儿童弱视发病率与国内儿童发病率相似;屈光不正是引起弱视的主要原因,学龄前又是弱视的高发阶段。政府卫生系统要建立眼科儿童保健制度,定期组织眼科医疗人员对3~6岁儿童进行视力普查,做到弱视的早发现和早治疗,这是防治儿童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儿童主观孤独感的实际状况,为有针对的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和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1 250名3~5年级在校儿童进行儿童孤独量表问卷调查,获得儿童孤独感情况以及性别、年级、父母有无职业等相关信息。结果:9~12岁儿童孤独量表总分为25.65±9.79,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儿童孤独量表总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父母是否有固定工作也会造成儿童的孤独感(P<0.01)。结论:有13.84%的儿童所体验到的主观孤独感较高,应引起学校、家长、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3~6岁儿童脉冲振荡肺功能的特点,建立西安城区3~6岁儿童肺功能的正常参考值。方法:对西安城区404例3~6岁健康儿童(男202例、女202例)使用德国Jaeger公司生产的M asterscreen IOS肺功能仪测定呼吸总阻抗(zrs)、共振频率(F res)、不同振荡频率的粘性阻抗(R rs)及电抗(X rs)等指标。对各实测值进行方差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测量值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呼吸总阻抗及气道阻力降低,弹性阻力增大。同年龄男女性别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数IOS参数与身高关系较密切。结论:随年龄增大,呼吸阻抗及粘性阻抗减少,电抗增多,男女发展趋势一致,建立本市区儿童的正常参考值及统计方程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昆明市城区4~6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现状,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方法 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KMBU),随机抽取昆明市五华区城区5所幼儿园中年龄为4~6岁的儿童500名进行调查。结果 儿童行为问题总阳性检出率为46.5%。(男孩为52.5%,女孩为40.3%),男女行为问题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儿童行为和父母养育方式互动模型的构建分析发现,影响儿童行为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父亲的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母亲的情感温暖和拒绝否认,母亲的养育方式对于儿童的影响力更大于父亲。结论 妥善的养育方式对儿童的成长更为有利,为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应加强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和监测,采取积极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南通市两所幼儿园106名5~6岁儿童进行营养调查。结果:钙的摄入量在5岁和6岁年龄组分别为供给量标准的71%、74%,锌为61%、63%,维生素A为65%、61%,核黄素为58%、53%,维生素C为78%、79%;其余各种营养素基本达到或超过供给量标准。身高、体重、头围、胸围中等水平以上者分别占99.06%、98.11%、99.06%和97.17%。贫血患病率56.7%,维生素B1不足9.7%,维生素B2缺乏和不足分别为6.5%、15.2%,维生素C不足占21.7%。建议增加动物瘦肉、内脏、乳类、豆类、菌藻类及新鲜绿叶蔬菜水果类食品的摄入。 相似文献
10.
南宁市4~6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南宁市4~6岁学龄前儿童心理发育状况,更好地进行儿童心理保健.方法 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及自制家庭调查问卷对南宁市2 100名4~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24.80%,其中男童为25.30%,女童为24.28%.男童前5位的行为问题因子依次为违纪(5.43%)、攻击(5.15%)、忧郁(3.96%)性问题(3.31%)及分裂样(2.85%).女童前5位的行为问题因子依次为躯体倾诉(5.63%)、忧郁(5.23%)、退缩(4.64%)、分裂样(3.16%)及肥胖(2.1%).对行为问题发生率有影响的因素有家庭类型(父母间的关系)、家庭管教方式、带养人文化程度、父母教育态度、家人对待儿童的态度等.结论 在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进行诊断和干预时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应多向家长宣传、普及儿童心理卫生知识,减少和消除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海南省万宁市某镇7个村寨3~6岁儿童零食行为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制订有效的饮食行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140名3~6岁的儿童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乡村儿童零食的比例高达94.29%,且在零食消费的时间上,下午零食消费最多,男童、女童分别为42.18%、49.52%,在食用频率上,每天1~3次所占比例最大,男童、女童比例分别是46.28%、54.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零食的选择,男童、女童在糖果和火腿肠的选择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吃零食的现象非常普遍,严重影响了儿童营养素的平衡摄入,零食消费需要合理健康的指导来保障儿童的营养平衡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现代视光学的发展,儿童视光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儿童视力正常不等于屈光正常[1,2],常常可以掩盖病理性屈光不正的诊断,因而有必要进行屈光检查。为了了解视力正常儿童的屈光状态,以及不同年龄儿童屈光度的变化。我们对就诊于我中心的视力正常36岁儿童的屈光状态进行调查研究,为儿童屈光不正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360名3~5岁儿童适应行为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儿童适应行为与评定量表和自制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问卷对360名3 ̄5岁儿童进行调查和测试。结果 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发展水平与儿童的居住地区,母亲文化程度、教育方式,营养状况及小儿月花费有关。结论 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刀菜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彩取综合措施进行相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2~3岁城市幼儿行为与社会能力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取横断研究设计,以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中国14个大中城市2601名2~3岁幼儿的母亲作为凋查对象.用Achenbach2~3岁儿童行为量表(CBCL/2-3)及中国城市儿童情绪社会性发展评估量表(CTSEA)进行被凋查幼儿行为及社会能力发展状况筛查后,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行为与社会能力发展的关系.结果 2601名幼儿中,行为问题检出194人,其中男童107名,女童87名,男女童行为总分差异有显著性(t:2.36,P<0.05);行为各因子中,攻击行为及破坏行为性别差异有显著性(P<0.01);社会能力发展问题检出268人,其中男童139名,女童129名,男女重社会能力发展总分差异有显著性;社会能力各因子中,依从能力、模仿能力、移情能力及亲社会的同伴关系(P<0.05或<0.01)性别差异有显著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攻击、破坏、忧郁、社会退缩等行为分别与社会能力中的依从性、移情、同伴关系及模仿能力等相关.结论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可促进幼儿社会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烟台地区城乡结合部3~5岁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发育情况。方法随机选取烟台市芝罘区幸福社区及栖霞(县)市城乡结合部3~5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调查。结果共有1 376名儿童完成检查,其中,3岁组男145名,女130名;4岁组男268名,女262名;5岁组男286名,女285名。3岁组、4岁组及5岁组的Log MAR视力分别为(0.25±0.09)、(0.20±0.10)、(0.13±0.10),3组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岁组男女平均视力分别为(0.25±0.09)、(0.25±0.09);4岁组男女平均视力分别为(0.20±0.10)、(0.20±0.10);5岁组男女平均视力分别为(0.12±0.10)、(0.13±0.10)。3组内不同性别间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城乡结合部3~5岁学龄前儿童视力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儿童视力发育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西柳州市幼儿的感觉统合失调状况。方法应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对广西柳州市22所幼儿园1671例3~6岁幼儿进行调查。结果3~6岁幼儿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为39.50%(660/1671),其中重度失调率为16.04%(268/1671),轻度失调率23.46%(392/1671)。男孩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为49.53%(474/957),明显高于女孩的44.26%(316/714)(P<0.05),男孩、女孩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为57.50%(161/280),4岁为51.59%(276/535),5岁为43.36%(222/512),6岁为33.80%(131/344),各年龄段儿童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庭失调率65.61%(433/660),触觉过分防御失调率88.48%(584/660),本体感失调率58.33%(385/660)。结论柳州市3~6岁幼儿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较高,且男孩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明显高于女孩。 相似文献
18.
1990年7~9月对宁夏十个市、县33993名0~14岁儿童进行了哮喘流行病学调查,共检出哮喘247名,患病率为0.73%。其中婴幼儿哮喘78名,儿童哮喘169名。在调查分析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工业区高于城镇居民区;平原高于山区。首次发病年龄在3岁以前者占80.57%。哮喘好发季节为冬春季;发作类型以缓慢发作为主;感冒为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个人过敏史中以婴幼儿湿疹最多,占50.61%;一、二级亲属有哮喘史者分别为29.96%及37.65%。本文还对哮喘患病率与气候、环境、过敏因素及其防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铜陵市3~6岁儿童口腔不良习惯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铜陵市3~6岁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铜陵市城区3243名3~6岁在园儿童,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口腔不良习惯的调查。结果 3243名3~6岁儿童中,有口腔不良习惯的儿童2147人,发生率66.2%;具有3项或3项以上口腔不良习惯121人,发生率3.73%。在各个分项中,以夜间磨牙的儿童872人最多,占26.88%;其次咬物(指甲、铅笔等)的儿童814人,占25.10%。结论 铜陵市3~6岁儿童多数有口腔不良习惯,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腔不良习惯发生率增高。应加强儿童卫生健康教育及干预,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百色市0~6岁儿童铅中毒的情况.方法随机调查百色市城区、部分县区幼儿园的0~6岁儿童血液标本1878例,采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含量.结果1878例检出铅中毒118例(6.28%),均为轻度铅中毒;临床主要表现为多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反应迟钝、学习困难,无任何临床表现占47.46%;铅中毒的高危因素以居住在工业区为首,依次为不良生活习惯、新装修居室内居住、常食含铅食物、居室与马路距离近、被动吸烟和/或家庭燃煤等.118例患儿给予干预后6个月、12个月血铅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P<0.001).结论百色市部分0~6岁儿童有铅中毒,但铅中毒发生率低于国内报告水平,均为轻度铅中毒;加强健康教育,切断铅污染来源是防治儿童轻度铅中毒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