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背景 社区居家养老因弥补了机构养老的不足而有望成为老年人养老方式的最佳选择,精准识别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有侧重的养老服务。目的 基于养老服务需求方视角,了解南宁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3-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宁市符合纳入标准的≥60岁社区老年人505例。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以一问一答的方式由调查员协助老年人填写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资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情况、养老方式选择情况(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为了便于进行社区居家养老影响因素的研究,按老年人养老的地点将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统一归为社区居家养老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505份,回收有效问卷486份,有效回收率96.2%。91.3%(444/486)的老年人并不清楚所在社区是否有养老服务中心或日间照料中心;53.1%(258/486)的老年人表示知道所在的社区是否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4.7%(266/486)的老年人对社区提供哪些日常生活照料方面的服务不是很清楚;34.0%(165/486)的老年人知道社区能提供疾病诊治服务。41.3%(201/486)的老年人希望社区能扩大老年活动场所,增加为老服务项目;39.3%(191/486)的老年人认为其不需要社区提供任何日常生活照料服务;66.7%(324/486)的老年人希望社区能提供体检、康复、老年护理服务;60.0%(292/486)的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健康咨询、保健指导;48.0%(233/486)的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上门看病、送药服务。60.9%(296/486)的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其次是社区居家养老,占20.0%(97/486),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最少,占19.1%(93/486)。受教育程度〔高中或中专:OR=3.379,95%CI(1.307,9.802);大专及以上:OR=3.955,95%CI(1.508,10.371)〕、退休前工作〔有:OR=5.097,95%CI(2.382,10.908)〕、子女数〔2个:OR=8.198,95%CI(2.982,22.537);3个及以上:OR=3.607,95%CI(1.521,8.552)〕、自理情况〔完全不能自理:OR=4.165,95%CI(1.570,11.050)〕、受照顾情况〔保姆照顾:OR=0.046,95%CI(0.010,0.209)〕是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家庭养老仍然是南宁市城区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模式,且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逐渐增多,社区居家养老或将成为大趋势。经济条件好(高学历、退休前有工作)、家庭支持条件好(有配偶和多个子女)、健康状况差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社区居家养老。  相似文献   

2.
背景 伴随我国人口老龄日益严重,养老问题日渐突出,社区养老可有效解决当前社会养老问题。 目的 运用决策树与Logistic回归模型探析老年人社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 方法 2020年8—12月,依据便利抽样原则选取大庆市某3个社区为研究现场,方便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500例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涵盖老年人一般资料、身心健康水平、家庭及社会支持等方面。采用决策树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社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8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8%。其中,159例(32.5%)社区老年人愿意选择社区养老。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养老观念、社区养老了解度、孤独感得分、代际关系得分是老年人社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决策树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社区养老了解度、养老观念、孤独感得分、社会网络、健康自评、教育程度、居住方式为老年人社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与决策树模型筛出的前3位关键影响因素均为社区养老了解度、养老观念及孤独感得分。Logistic回归模型的灵敏度为94.34%,特异度为95.7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985(0.974,0.996);决策树模型的灵敏度为88.05%,特异度为97.87%,ROC曲线下面积为0.980(0.968,0.992)。两个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25,P=0.268)。 结论 决策树与Logistic回归模型相结合,在老年人社区养老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中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社区养老意愿偏低,提示未来可通过改变老年人传统养老观念、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改善老年人家庭关系等方法提高老年人社区养老意愿。 该文的微信推文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南通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应对老龄化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对南通市区6个街道12个居委会中729名65岁及以上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9.8%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年龄、子女数、收入、自评健康状况、与子女一起生活意愿程度、机构养老的接受程度对老人的养老意愿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居家养老仍是大部分老年人的养老方式,而随着老龄人口比例不断攀升及家庭规模小型化的发展趋势,机构养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政府应加大投入,调整床位结构,解决养老床位供需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4.
韩杨  李红玉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2):1456-1460
目的 调查锦州市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3—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在锦州市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45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量表(以评定失能程度)、养老意愿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老年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意愿的因素,以及老年人选择医养结合机构类型的因素。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28份,有效回收率95.1%。168名(39.2%)老年人不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260名(60.8%)老年人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配偶情况、文化程度、月收入、慢性病种数、子女数量、就医方便度、医养结合认知度、失能程度是老年人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影响因素(P<0.05)。260名有意愿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中,127名(48.8%)选择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81名(31.2%)选择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52名(20.0%)选择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收入、慢性病种数、就医方便度是有意愿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再次选择其中的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的影响因素(P<0.05);月收入、慢性病种数、就医方便度是有意愿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再次选择其中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锦州市老年人中,60.0%以上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影响其选择的因素较多。在愿意选择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中,近半数愿意选择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的形式,且月收入、慢性病种数、就医方便度是其选择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安徽省城市社区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探索自我养老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8月—11月,采用分层抽样在安徽省合肥、阜阳、铜陵三市对生活在社区且年龄在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运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运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共发放问卷1 050份,回收有效问卷1 012份,有效应答率96.38%。安徽省城市社区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总得分为(152.24±15.87)分;其中生活自理能力得分为(43.59±5.26)分、经济自立能力得分为(37.87±4.93)分、健康自我维护能力得分为(70.79±8.4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低收入、低学历、自评健康差、生活满意度低、既往职业为“职员/工人/自由职业者、农林业人员、家务劳动/无业人员/其他”和阜阳市的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较差(P <0.05)。结论 安徽省城市社区老年人总体自我养老能力水平偏低;在对老年人实施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应通过提高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和自评健康水平来提升老年人的自我养老能力。此外,还应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某社区老年人对居家养老需求的情况,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应措施改善老年人居家养老条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问卷》,使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静安区北站街道社区的189名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老年人中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率最高的项目是“老年人服务热线”105人(55.6%),需求最少的项目是“托老所”7人(3.7%)。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对服务项目需求率不同的项目有10项;对康复治疗、上门护理、陪同看病、上门看病、日托站、托老所和法律援助7个项目的需求率随年龄增大而降低(P<0.05~P<0.01);对服务热线需求率,60~70岁组老年人最高(P<0.01),其次为≥80岁组(P<0.01),70~80岁组最低(P<0.01);对帮助日常购物需求率随年龄增大而上升(P<0.05);对上门做家务需求率,70~80岁组高于其他2组(P<0.05)。不同职业性质老年人对服务项目需求率不同的有7项;对康复治疗、上门护理、上门看病、老年人服务热线和法律援助5个项目的需求率,脑力劳动组高于体力劳动组(P<0.05~P<0.01);对聊天解闷和帮助日常购物需求率,脑力劳动组低于体力劳动组(P<0.05和P<0.01)。与子女居住情况不同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有影响的为5项;对康复治疗、上门护理、陪同看病、上门看病和服务热线5个项目的需求率,同村/社区和同城组老年人的需求率高于其他地区组(P<0.05~P<0.01)。结论:不同人口社会学资料的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有不同的需求,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需求情况提供相应的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社区居家老年人养老照护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在南昌市随机抽取3个社区,以自行编制的照护需求问卷及相关量表对年龄在60岁以上的490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社区居家老年人对养老照护需求中社会环境需求占居首位,其次为医疗保健、精神文化和生活照料需求;年龄、户籍所在地、离休前职业、娱乐方式和自理能力是居家养老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应加大政府、社区对居家老人经济救助,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同时提供不同年龄层次的多元化娱乐方式,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安徽省社区居家老年人社会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改善老年群体的健康水平提供新思路.方法 结合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的社会健康子量表自制问卷,对随机抽取的安徽省合肥市、阜阳市65岁及以上的社区居家老年人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 共计有效调查500名老年人.安徽省社区居家老年人的社会健康总体得分为(...  相似文献   

9.
张彩霞  杨文谨 《黑龙江医学》2022,(18):2195-2197
目的:探究多功能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6月开封市5个社区中的315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分为传统组157例与多功能组158例。对照组开展传统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观察组开展多功能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两组老年人均开展为期3个月的服务,3个月后在社区进行统一量表评价并统计结果。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两组老年人服务前后生活质量,采用养老意愿需求问卷评价两组老年人服务前后养老意愿需求程度,采用自制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评价两组老年人服务后的满意程度。结果:服务后,多功能组WHOQOL-BREF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52、5.553、7.434、4.752,P<0.05)。服务后多功能组养老意愿需求程度、养老服务满意度评分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22,P<0.05;t=8.088、8.111、11.755、6.417、0.848、22.826,P<0.05)。结论:多功能社区养老服务模...  相似文献   

10.
背景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进一步加深,近年来政府正积极推行以社区为基础的老年人健康支持模式,但是不同的社区健康支持服务与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相关关系尚不明了,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目的 探究当前不同形式的社区健康支持服务与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之间的相关性,为完善社区健康支持服务提供思路。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8年截面数据,共纳入8 860例有效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分析社区提供的起居照料、心理健康支持、上门看病和送药及健康宣教四类健康支持服务的提供与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的相关性。使用核匹配方法进行处理组(老年人所在社区提供健康支持服务)与对照组(老年人所在社区未提供健康支持服务)的匹配,默认使用二次核,带宽设定为0.06,应用K近邻匹配和半径匹配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 8 860例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平均得分为(3.43±0.90)分,处于一般水平。4类社区健康支持服务供给情况:887例(10.01%)老年人所在社区提供起居照料服务,3 111例(35.11%)老年人所在社区提供上门看病和送药服务,1 271例(14.35%)老年人所在社区提供精神慰藉和聊天解闷服务,3 824例(43.16%)老年人所在社区提供保健知识。不同现居地类别(城乡)、所在地区(东、中、西部地区)4类社区健康支持服务供给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分析显示,社区是否提供起居照料服务与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相关,处理组老年人自评健康得分比对照组高出0.123分(ATT=0.123,P<0.05),社区是否提供上门看病和送药服务与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之间无相关性(ATT=0.012,P>0.05),社区是否提供精神慰藉和聊天解闷服务与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之间相关(ATT=0.083,P<0.05),社区是否提供保健知识服务与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之间无相关性(ATT=-0.017,P>0.05)。异质性检验发现,4类健康支持服务与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地区等各亚组老年群体自评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检验结果与总体情况基本一致。相比于其他群体,东部城市社区、家庭年收入越高、学历越高的老年人越容易在社区健康支持服务中获益。结论 参与式的健康管理服务比被动接受式服务更有利于保持或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社区应进一步丰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模式,促进医疗与养老服务加速融合;推动社区健康支持服务从“大水漫灌”式逐渐走向精准化。  相似文献   

11.
孙源  樊洁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4):1733-1739
背景 老年人跌倒恐惧是非常常见的现象,由此造成的肢体功能受限、生活质量下降、跌倒风险增加、医疗经济负担增加等不容忽视。健康状况自我评价是反映一个人健康状况以及死亡率的重要指标,其简单易行,可用于快速筛查和评估。国外已有一些健康自评和疾病关系的研究。但是目前我国关于此类的研究并不多见。目的 研究社区老年人跌倒恐惧的情况及其与健康自评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设计,于2017年3-5月选取在北京市西城区牛街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就诊的老年人(年龄≥60岁),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数据收集。调查其过去1年跌倒发生情况,以及跌倒恐惧情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针对总体生活质量、健康状况、睡眠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自我满意度、人际关系、朋友支持、居住地、卫生保健、交通情况以及消极情绪等进行自我评价。结果 共发放问卷410例,其中拒访2人,回收有效问卷408份。408名社区老年人中,267例(65.4%)存在跌倒恐惧,151例(37.0%)过去1年发生跌倒,发生跌倒的老年人中131例(86.8%)存在跌倒恐惧。跌倒恐惧者总体生活质量好、健康状况、睡眠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自我满意度、人际关系、朋友支持、居住地、卫生保健、交通情况满意率低于无跌倒恐惧者,经常消极情绪发生率高于无跌倒恐惧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体生活质量、健康状况、睡眠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自我满意度、人际关系、朋友支持、居住地、卫生保健、交通情况自我评价不满意是老年人跌倒恐惧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消极情绪自我评价偶尔出现是老年人跌倒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跌倒恐惧与健康相关自我评价有关,有助于筛查跌倒恐惧高风险人群,以进一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老年人跌倒恐惧,促进健康老龄化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改善,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延长,然而寿命的延长并不意味着生命质量也得到提升。健康期望寿命作为评估人群健康生存状况的指标,既考虑了生命的长度同时也反映了生命的质量,可以更好地评价人群的健康状况。目的 探讨我国老年人的健康期望寿命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3—4月,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4—2018年的随访数据,运用多状态生命表法计算≥70岁老年人的自理健康期望寿命和自评健康期望寿命,进而估算老年人的健康期望寿命,运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老年人健康期望寿命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70岁老年人5 261例,其自理健康期望寿命和自评健康期望寿命随年龄组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均以70~72岁年龄组最高,分别为17.85年和16.62年。88~90岁年龄组之前的年龄组自理健康期望寿命高于自评健康期望寿命,88~90岁年龄组及其之后年龄组自理健康期望寿命均稍低于自评健康期望寿命。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年限和焦虑情况是健康期望寿命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低龄、已婚和不焦虑是自理健康期望寿命和自评健康期望寿命的保护因素,而男性和受教育年限低是自理健康期望寿命和自评健康期望寿命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刻不容缓,应该加强对高龄、独居、受教育年限较低的人群健康状况的重视,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重视高龄老人的心理健康需求,提高高龄人群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史华伟  李娟  梁亚浩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8):2318-2323
背景 为深化医疗改革,让家庭医生服务制度更精准地提供健康服务,无锡市自2018年起面向区域内常住人口推出了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目的 分析推出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无锡市老龄人口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首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老龄人口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提供的健康服务需求,进而为完善、推广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 于2019年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结构式自评调查问卷对879例老龄个体开展调研。调查内容包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下无锡市老龄人口选择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进行首诊的现况,并进一步探讨其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提供的健康服务的需求情况。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879份,回收有效问卷83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3%。首选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诊者42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身体状况,接受社工的上门服务情况,上一年度平均月收入,接受长期、动态、循环往复的健康管理情况,步行至最近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时间,上一年度的医疗费用,知晓分级诊疗制度情况以及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情况的无锡市患病后选择医疗机构就诊的老龄人口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首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身体状况(经常患病:OR=2.223,P<0.05;一般:OR=1.449,P<0.05)、上一年度的医疗费用较高(2 000~3 000元:OR=1.153,P<0.05;>3 000~ 4 000元:OR=1.138,P<0.05;>4 000元:OR=2.367,P<0.05)、步行至最近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时间较短(15~30 min:OR=1.145,P<0.05;<15 min:OR=1.438,P<0.05)、知晓分级诊疗制度(OR=1.367,P<0.05)以及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OR=1.573,P<0.05)是无锡市患病后选择医疗机构就诊的老龄人口选择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首诊的影响因素。老龄人口健康服务需求意愿前三位分别是:专业的用药指导75.8%(635/838)、科学的养生指导73.1%(612/838)、科学的保健指导72.6%(608/838)。结论 无锡市老龄人口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首诊率有待提高,老龄人口身体状况、上一年度的医疗费用、步行至最近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时间、是否知晓分级诊疗制度、是否知晓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是其首选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诊的影响因素;建议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推行应该更充分考虑健康服务相关需求,进而使其成为缓解老龄社会医患矛盾、提高医疗资源使用率和保障养老效率的利器。  相似文献   

14.
背景 积极老龄化提倡老年人应保持身心健康、实现自我价值,是衡量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农村老龄化问题严峻,亟须调查分析农村老年人的积极老龄化水平,为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目的 调查河南省农村老年人的积极老龄化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抽签法,于2018年11月-2019年1月,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下辖5个乡镇中随机抽取2个镇,每个镇随机抽取3个行政村,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和农村版积极老龄化问卷,农村版积极老龄化问卷由研究者基于课题组前期汉化积极老龄化量表(AAS)修订形成。共发放问卷670份,回收有效问卷62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3%。结果 农村老年人积极老龄化总得分为70.00(30.00)分,自理能力维度条目均分最高,为3.00(1.71)分,建立经济保障维度条目均分最低,为1.00(1.00)分。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宗教信仰、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居住情况、个人月收入、睡眠质量、每周锻炼次数、家属对社会参与的支持、是否仍参与劳动、所在村里有无健身活动设施与积极老龄化总得分具有相关性(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居住情况、个人月收入、睡眠质量、每周锻炼次数、家属对社会参与的支持、所在村有无健身活动设施是老年人积极老龄化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农村老年人的积极老龄化相较于城市老年人还处于较低水平,针对本研究所得出的积极老龄化影响因素,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如对高龄农村老年人进行积极老龄化宣教、为贫困老年人提供互助支持、宣传开放包容的老年婚恋观、鼓励老年人自主决策、为老年人创造文体活动条件、普及宣传健康作息习惯、重视家庭支持的力量等,从而为农村老年人赋权增能,帮助其实现积极老龄化。  相似文献   

15.
背景 随着我国老年流动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该群体面临的健康和就诊问题成为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和关注热点。目的 了解我国老年流动人口的常见病症患病情况、就诊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以6 478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收集老年流动人口个人及家庭特征、流动特征、公共服务利用情况、个人健康状况4个方面变量。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流动人口常见病症患病及就医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 6 478个有效样本中,健康自评结果显示,“健康”和“基本健康”的老年流动人口5 264人(81.2%),而实际患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的比例为35.0%(2 270/6 478)。4 112人(63.5%)表示在1年之内出现过常见病症的症状,其中,仅有1 624人(39.5%)去医院就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同住家庭成员数、流动范围、流入地区、参加健康教育情况、参加医疗保险情况、自评健康情况及慢性病患病情况是老年流动人口是否患有常见病症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流入地区、参加健康教育情况及自评健康情况是老年流动人口常见病症就诊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流动人口对自身健康的评价偏高,而就医主动性整体较差。老年流动人口常见病症的患病率和就诊情况受多维度因素影响。建议重点加强老年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力度,优化异地就医政策,关注老年流动人口医疗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有效改善老年流动人口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汪苗  潘庆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1):3963-3970
背景 焦虑是影响老年人健康老化过程的常见心理问题。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对象多为局部地区的城市或农村老年人,针对全国老年人焦虑发生状况展开的调查较少,且较少研究行城、乡老年人焦虑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目的 调查全国老年人焦虑发生状况,比较并分析城市和农村老年人焦虑症状检出率及影响因素,旨在为老年人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年2月采用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开展的中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8年数据,选取年龄≥60岁、接受了焦虑状态调查且关键变量值完整的老年人14 417例作为研究对象。焦虑状态的测量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以居住地分层(城市/农村),比较不同特征(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地位、健康状况、生活满意度、生活方式和医疗服务可及性)老年人焦虑发生情况的差异性,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城、乡老年人焦虑发生的因素。结果 14 417例老年人中,1 751例出现焦虑症状,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2.15%。其中轻度焦虑者1 400例(79.95%),中度焦虑者256例(14.62%),重度焦虑者95例(5.43%)。农村老年人焦虑症状检出率高于城市老年人〔13.05%(1 459/11 183)比9.03%(292/3 234),χ2=37.946,P<0.001〕,且农村焦虑老年人焦虑严重程度高于城市焦虑老年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12,P=0.02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为西部地区、自评经济状况为困难、自评健康状况为一般和不好、自评生活满意度为不满意及不吸烟是城市老年人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睡眠时间7~8 h是城市老年人焦虑发生的保护性因素(P<0.001)。女性、居住地为中部地区、自评经济状况为一般和困难、自评健康状况为一般和不好、自评生活满意度为一般和不满意、患重病不能及时就医及饮食口味偏咸是农村老年人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睡眠时间7~8 h和>8 h是农村老年人焦虑发生的保护性因素(P<0.001)。结论 我国老年人焦虑症状检出率较高,农村老年人焦虑症状检出率高于城市老年人,且城、乡老年人焦虑状况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在对老年人焦虑状况进行干预时应考虑城、乡差异,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背景 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大大超过世界均值,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比例高达75%,是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重点人群。目的 探索自评健康与卫生服务利用的关系,为建设保障老年人口健康的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参考借鉴。方法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是由北京大学主持的大型跨学科数据调查项目,调查样本覆盖全国28个省市的150个区县、450个村居、约1.8万余名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是一套代表中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的跟踪调查数据库。CHARLS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家庭结构和经济支持、健康状况、体格测量、医疗服务利用和医疗保险、工作、退休和养老金、收入、消费、资产,以及社区基本情况等。本研究利用2015年CHARLS追踪调查数据,选取60岁及以上人员为研究对象,研究变量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中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地;收入、消费、资产中的收入;体格测量中的身高、体质量;健康状况中的一般健康状况和疾病史;生活方式中的体育锻炼、社交活动、吸烟、饮酒;医疗服务利用情况中的是否门诊就诊、是否住院等。以Andersen 模型为理论框架,使用SPSS 20.0软件通过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选取的研究变量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4 089名老年人应答了自评健康状况,其中3 266(79.87%)名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差;自评健康状况差的老年人中,265(8.11%)名过去1年应住院而未住院。8 340名老年人应答了最近4周门诊服务利用情况,其中1 681名老年人有门诊就医经历,门诊服务利用率为20.16%;8 344名老年人应答了过去1年住院情况,其中1 382名老年人有住院经历,老年人住院服务利用率为16.5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已戒烟者、自评健康状况差者门诊服务利用率分别是仍然在吸烟者、自评健康状况好者的1.505、2.636倍(P<0.05);≥80岁老年人住院服务利用率是60~69岁老年人的1.666倍,不饮酒者住院服务利用率是每月饮酒超过1次者的1.613倍,已戒烟和从未吸烟者住院服务利用率分别是仍然在吸烟者的2.204、1.698倍,自评健康状况差者住院服务利用率是自评健康状况好者的2.630倍(P<0.05)。结论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整体欠佳,自评健康状况显著影响卫生服务利用,应进一步加强自评健康在卫生服务利用中的监测和研究工作,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背景 近年来由高血压导致的死亡率逐年攀升,并呈现一定的性别差异,研究不同性别高血压患者的求医行为对解决这一问题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寻不同性别老年高血压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更有效地控制社区高血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6年5-8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法选择哈尔滨市南岗区和道里区年龄≥6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67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健康相关认知及求医行为。比较不同性别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求医行为及其他变量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性别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343份(93.5%)。183例(84.7%)女性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求医行为,94例(74.0%)男性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求医行为,女性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求医行为发生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0,P=0.015)。322例(93.9%)老年高血压患者关注健康;>70%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相关认知正确;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药物相关认知正确率不高。月收入、体检行为、是否关注健康、“血压控制不良引发冠心病”“血压高的时候吃药,正常就可以停药”认知是否正确是男性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受教育程度、“高血压病不能完全根治”认知是否正确是女性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城市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求医行为形成的敏感因素存在性别差异,应对不同性别的干预敏感靶点开展更有针对性的高血压求医行为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罗维  刘登  艾贺玲  胡敏  朱瑜  陈琦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1):2632-2637
目的 调查上海市静安区高龄悬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3月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彭浦新村街道和彭浦镇高龄(年龄≥80岁)悬空老年人224例为调查对象,并进行入户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自行设计,主要包括:生活满意度、基本情况、健康状况、生活状况、对医疗服务评价、每周感到孤独时间。分析高龄悬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224份,回收有效问卷218份,有效回收率97.3%。高龄悬空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以一般为主(占39.0%)。不同居住情况、自评健康状况、慢性病患病种数、自评视力状况、自评听力状况、生活起居情况、下楼活动能力、护理服务使用经济压力、护理服务使用评价、每周感到孤独时间高龄悬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评健康状况、自评视力状况、生活起居情况、下楼活动能力、护理服务使用经济压力、每周感到孤独时间是高龄悬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龄悬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不佳,且自评健康状况、自评视力状况、生活起居情况、下楼活动能力、护理服务使用经济压力、每周感到孤独时间是高龄悬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这对于进一步完善高龄悬空老年人护理服务、生活服务等社会政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