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中肌钙蛋白(cTnI)升高水平与心电图表现的关系。方法 2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确诊后采集血标本送检cTnI并行标准12导联作心电图检查。采用以下心肌缺血标准:ST段压低或者抬高≥1mV(至少连续2个导联)或T波倒置。结果本组11例(39.3%)cTnI阳性,17例(60.7%)cTnI阴性。cTnI阳性者T波倒置或ST段压低导联数较cTnI阴性者多,且肌钙蛋白水平越高者T波倒置和ST段压低的导联数越多,呈正相关(r=0.35,P〈0.01)。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改变上与cTnI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心电图P波改变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3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及门诊确诊的隐匿性高血压患者150例为研究组,选取真性高血压患者150例为对照组,结合两组心电图改变情况,分析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心电图P波增宽和双峰改变的意义。结果 研究组合并症发生率〔44.7%(67/150)〕低于对照组〔62.0%(93/150)〕 (χ2=9.054,P=0.003)。研究组左心室肥大率〔7.3%(11/150)与24.7%(37/150)〕、ST-T改变率〔13.3%(20/150)与56.0%(84/150)〕、房室阻滞率〔4.7%(7/150)与22.0%(33/150)〕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P波增宽率〔82.7%(124/150)与78.7%(118/150)〕、P波双峰率〔66.7%(100/150)与58.7%(88/1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隐匿性高血压患者P波增宽和双峰改变可能预示心脏早期损害的电学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肌淀粉样变性(cardiac amyloidosis,C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经病理活检确诊为CA的62例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CA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CA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心电图(ECG)以肢体导联低电压及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良常见;心脏超声(UCG)示室间隔增厚,限制性舒张功能不全,心肌颗粒样闪光回声增强;心脏核磁(CMR)为双房扩大,左室向心性肥厚,舒张功能受限,延迟钆现象呈不同程度延迟强化。COX回归分析,影响CA预后的因素为NYHA分级、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舒张晚期血流峰速(E/A)〉1.5且心室舒张早期充盈减速时间(DT)〈150 ms。结论 CA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心外组织活检结合临床表现、ECG、UCG及CMR可确诊。CA预后不佳,NYHA分级、E/A〉1.5且DT〈150 ms是CA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杨金焰 《中外医疗》2013,(24):187-188
目的探讨心脏淀粉样变的心脏超声特点及诊断效果。方法从2010年4月—2013年4月在该院接受临床及病理检查并最终确诊为心脏淀粉样变性的患者中随机选择40例,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和心电图特点。结果经心脏超声检查可得,40例患者均表现出室间隔以及左心室后壁出现向心性的增厚现象,而左心室的容积呈正常状态;40例患者均出现舒张功能不全的症状;且40例患者中有38例出现左心房增大的情况,占到总例数的95%,另外有34例(85%)心内膜下心肌出现颗粒样的反光增强现象,还有22例(55%)患者出现中大量的心包积液。经心电图检测显示出:40例患者经心电图肢体导联检测,电压均较低,肢体导联低电压的发生率为55%,假性梗死Q波的发生率为45%。结论临床出现不明原因的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如果经心脏超声,现实出心室肌肥厚,而且心室的容积呈正常状态,并伴随心内膜下心肌内出现颗粒样反光增强现象,而经心电图检测又表现出肢体导联的低电压或非梗死性Q波时,一定要考虑到出现了心脏淀粉样变性的可能。要及时进行进一步的各种具体检查,例如病理活检等,早日进行确诊,一旦确诊为心脏淀粉样变要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5.
耿直  丁霞  沈洁 《河北医学》2010,16(6):646-649
目的:探讨重症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心肌标志物及心电图的变化,以及对不良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分别检测60例重症脑梗死患者及58例对照组的心肌标志物和心电图,并随访重症脑梗死患者三个月的全因死亡情况。结果:重症脑梗死组中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升高的比例分别为53.3%、36.7%和76.7%,心电图异常的比例为88.3%,对照组中cTnI、CKMB和MYO升高的比例分别为17.2%、12.1%和22.4%,心电图异常的比例为20.7%,两组相比,重症脑梗死患者中出现心肌标志物增高及心电图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脑梗死组中cTnI的增高与死亡有关。结论:重症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合并有心肌损伤,cTnI的增高预示了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肌损害时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住院46例临床诊断为合并心肌损害的新生儿及32例无心肌损害的外科住院新生儿进行床边常规心电图检查,分析比较两组间心电图各导联ST-T段的变化特点。结果新生儿出现心肌损害时发生心电图ST-T改变的总阳性率为93%(43/46),其中以Ⅰ、AVL导联T波倒置为主要特征,阳性率达47.83%(22/46),其次为V1、V3导联ST段下移和Ⅰ、AVL导联ST段延长,阳性率分别为23.91%(11/46)和10.87%(5/46),严重者出现ST段抬高占10.87%(5/46)和异常Q波占6.52%(3/46)。结论新生儿发生心肌损害时心电图常发生ST-T段异常改变,其敏感性高,特异性较强,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辅助诊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峰浓度与心电图Q波、ST段的相关性,以了解它们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情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172例AMI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系列来则定血清cTnI。检查标准18导联心电图,计算出现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病理性Q波总幅度,最大病理性Q波,ST段抬高的导联数,并与血清cTnI峰浓度的比较,同时考虑冠脉灌注的影响。结果:不论再通与否,急性心肌梗死(包括前壁、下壁)病人标准18导联心电图病理性Q波总的幅度,最大病理性Q波幅度,出现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目以及急性前壁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导联数目与血清cTnI峰浓度有明显的等级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清cTnI峰浓度与心电图病理性Q波总的幅度,最大病理性Q波幅度,出现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目和急性前壁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导联数目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秦祖芳  蒋守涛 《中外医疗》2010,29(21):93-93
目的探讨异常Q波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1年7月至2009年7月对38例心肌梗死后心电图进行分析,采用日本9020型常规12导联心电图机。结果本组有异常Q波者30例(78.9%),心电图诊断阳性率为83.1%,Q波消失6例(16.9%)。结论既往有急性心梗病史,结合心脏超声帮助、心电图Ⅱ、Ⅲ、aVF导联异常Q波仍不失为诊断陈旧性下壁心梗简便、实用、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简称cTnI )对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时的检测意义.方法:观察比较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30例无Q波心肌梗死患者的cTnI和心肌酶谱.结果:AMI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cTnI 78.6%、CK 54.8%、CK-MB 59.5%.结论:AMI患者胸痛后6h之内血清cTnI的敏感性最高,对早期诊断、及时溶栓治疗AMI有重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苏益  胡德宏  朱林平 《广西医学》2014,(4):445-446,449
目的探讨尘肺病合并胸膜增厚患者心电图的改变。方法选择85例尘肺病合并胸膜增厚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身体健康的工人1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12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观察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74.11%,高于对照组的31.67%(P〈0.01);观察组异常心电图主要表现分别为心律失常、ST-T改变、肢体导联低电压、心电轴右偏、肺型P波、心脏顺钟向转位等。结论密切观察尘肺病合并胸膜增厚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对其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聂美玲  刘乐  马涵英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4):1666-1671
目的 分析低T3综合征与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PH-LHD)患者再住院及死亡事件之间的关系,探讨低T3综合征对PH-LHD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54例PH-LHD患者,根据其入院后首次测得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分为低T3综合征组(n=41)及甲状腺功能正常组(n=113)。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并于2017年1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记录患者出院后到随访日期的再住院及死亡情况。结果 低T3综合征组失访2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失访6例。低T3综合征组再住院24例(61.5%),死亡18例(46.2%);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再住院44例(41.1%),死亡17例(15.9%),低T3综合征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均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χ2=7.283,P=0.01;χ2=15.288,P<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低T3综合征与PH-LHD患者出院后再住院无明显相关性〔HR=0.849,95%CI(0.441,1.637),P=0.625〕;脑钠钛(BNP)>400 ng/L〔HR=2.496,95%CI(1.014,6.146),P=0.047〕和低T3综合征〔HR=2.353,95%CI(1.092,5.066),P=0.029〕是PH-L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FT3预测LH-PHD患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59〔95%CI(0.664,0.854)〕,最佳临界值为FT3<4.195 pmol/L;BNP预测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0〔95%CI(0.710,0.891)〕,最佳临界值为BNP>600 ng/L。DeLong检验结果显示,两者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93,P=0.488)。结论 低T3综合征是PH-LHD患者出院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常规检测FT3水平对PH-LHD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舒窈  刘艳  宋倩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9):3562-3570
目的 通过对上海地区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可能影响冠心病发病及预后的危险因素,以期对冠心病防治起到积极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75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576例,为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180例,为非冠心病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对冠心病组患者进行为期7年的电话或再住院随访,终点事件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972,95%CI(1.240,3.138)〕、年龄〔OR=1.371,95%CI(1.115,1.686)〕、吸烟史〔OR=1.923,95%CI(1.168,3.165)〕、血肌酐(Scr)〔OR=1.138,95%CI(1.021,1.269)〕、总胆固醇(TC)〔OR=1.238,95%CI(1.016,1.509)〕、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OR=0.448,95%CI(0.239,0.842)〕是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平均随访时间为(63.3±26.4)个月,有224例(38.9%)发生MACE。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197,95%CI(1.003,1.428)〕、糖尿病〔HR=1.824,95%CI(1.370,2.429)〕、舒张压(DBP)〔HR=1.145,95%CI(1.000,1.312)〕、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HR=0.903,95%CI(0.825,0.987)〕、服用抗血小板药物〔HR=0.713,95%CI(0.532,0.956)〕、心肌梗死〔HR=1.401,95%CI(1.046,1.877)〕是冠心病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冠心病发病及预后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男性、高龄、吸烟史、Scr、TC水平升高是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HDL-C可能是降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保护性因素。高龄、合并糖尿病、高DBP、心肌梗死病史患者的远期MACE发生风险明显升高,而高eGFR、长期接受标准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背景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多症候群的综合征,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鲜见报道。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对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507例,根据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分为代谢综合征组217例和非代谢综合征组290例。收集患者入院时一般临床资料、病情程度、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个月内用药情况及随访4年死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代谢综合征对死亡和MACE的影响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 代谢综合征组与非代谢综合征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中心性肥胖、体质指数(BMI)分布、多支病变所占比例、SYNTAX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随访1个月内,代谢综合征组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和降糖药使用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随访4年,代谢综合征组患者心绞痛、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发生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新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发生率低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不同代谢综合征组分数量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代谢综合征组分数量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57,95%CI(1.022,1.090)〕、肾功能不全〔HR=3.025,95%CI(1.180,7.759)〕、既往心肌梗死〔HR=2.430,95%CI(1.488,5.151)〕、左心室射血分数〔HR=0.958,95%CI(0.923,0.995)〕、Killip分级≥Ⅱ级〔HR=4.641,95%CI(2.188,9.825)〕是STEM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HR=1.029,95%CI(1.006,1.054)〕、肾功能不全〔HR=2.826,95%CI(1.229,6.496)〕、左心室射血分数〔HR=0.960,95%CI(0.934,0.987)〕、SYNTAX评分〔HR=2.138,95%CI(1.281,3.567)〕、Killip分级≥Ⅱ级〔HR=2.098,95%CI(1.131,3.893)〕、代谢综合征〔HR=1.833,95%CI(1.162,2.896)〕是STEMI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代谢综合征与TVR独立相关〔HR=2.204,95%CI(1.273,3.815),P=0.005〕。结论 STEMI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PCI后住院时间更长,远期MACE发生率更高;代谢综合征与STEMI患者远期死亡无关,但是与MACE独立相关,尤其是与TV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廖世波  黄淑玉  吴敏  邹毅  朱钊  李玲  黄高  向成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3):2790-2794
目的 探讨外源性胰岛素(EIns)的使用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2017年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447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按照FIns水平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低FIns组(FIns≤8.1 mU/L)、中FIns组(8.1 mU/L12.0 mU/L),各149例。结果 各组初治、使用EIns、酮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史、高血压病史、高尿酸(痛风)病史、高血脂病史、体质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口服糖耐量试验后120 min血糖、口服糖耐量试验后峰值血糖、口服糖耐量试验后达峰时间、口服糖耐量试验后血糖极差、稳态模型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白细胞计数(WBC)、嗜酸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EIns〔OR=3.768,95%CI(2.248,6.314)〕、NAFLD病史〔OR=1.543,95%CI(1.037,2.295)〕、BMI〔OR=1.223,95%CI(1.145,1.307)〕、HbA1c〔OR=0.861,95%CI(0.755,0.983)〕、口服糖耐量试验达峰时间〔OR=0.989,95%CI(0.980,0.997)〕是FIns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使用EIns可能促进T2DM患者FIns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增生硬化性IgA肾病(IgAN)伴贫血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肾脏穿刺活检诊断为增生硬化性IgAN的患者26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贫血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贫血组(100例)和非贫血组(161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肾组织病理检查指标,以肾活检日期为起点,随访至2017-06-01。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贫血对增生硬化性IgAN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贫血组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清蛋白、血钙低于非贫血组,尿素、血肌酐、血磷、24 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总硬化比例、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25%发生率高于非贫血组(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11(6,21)个月,两组患者生存曲线比较,贫血组患者肾脏累积生存率低于非贫血组(χ2=30.307,P<0.001)。CKD3期不同贫血程度患者肾脏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66,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贫血〔HR=2.864,95%CI(1.611,5.093)〕、24 h尿蛋白定量〔HR=1.164,95%CI(1.065,1.272)〕、肾小球总硬化比例〔HR=3.858,95%CI(1.120,13.290)〕、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HR=1.902,95%CI(1.070,3.383)〕是增生硬化性IgAN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增生硬化性IgAN伴贫血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相对较严重,肾脏累积生存率较低,且贫血是增生硬化性IgAN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背景 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的价值非常有必要。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预后的预测评估。方法 选取2007—2016年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初诊SCLC患者86例,局限期45例、广泛期41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8F-FDG PET/CT检测局限期SCLC患者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平均值(SUVmean)、峰值(SUVpeak)、病灶固定阈值为40%SUVmax时的肿瘤代谢体积(MTV)与糖酵解总量(TLG),以及广泛期SCLC患者原发灶的SUVmax、MTV、TLG与所有病灶的最大SUVmax、MTV之和(MTVsum)、TLG之和(TLGsum)。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总生存时间(OS)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影响因素。结果 局限期与广泛期SCLC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胸腔积液发生率、TNM分期、全身化疗、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PCI)、乳酸脱氢酶(LDH)≥245 U/L、癌胚抗原(CEA)≥5 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5.2 μg/L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期SCLC患者胸部放疗(TRT)比例高于广泛期(P<0.05)。随访3~105个月,生存29例,死亡57例。中位OS、PFS分别为21.3、30.6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9%、51.2%、29.1%,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1.6%、43.0%、32.6%。局限期SCLC患者生存24例,死亡21例;广泛期SCLC患者生存5例,死亡36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ECOG评分3~4分〔HR=3.118,95%CI(1.196,8.131)〕、TNM分期Ⅲ期〔HR=7.739,95%CI(2.017,29.691)〕、TLG〔HR=1.056,95%CI(1.004,1.111)〕是局限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LGsum〔HR=3.898,95%CI(1.132,13.426)〕是广泛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DH≥245 U/L〔HR=4.957,95%CI(1.080,3.353)〕、MTV〔HR=1.205,95%CI(1.008,1.440)〕是局限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ECOG评分3~4分〔HR=5.555,95%CI(1.697,18.183)〕、LDH≥245 U/L〔HR=2.898,95%CI(1.326,6.335)〕、TLGsum〔HR=3.898,95%CI(1.355,11.211)〕是广泛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18F-FDG PET/CT体积代谢指标能有效预测SCLC患者的生存状况,其中TLG、MTV分别是局限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TLGsum是广泛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SUVmax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背景 多普勒超声是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常用方法,但对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术后再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还有待提高。目的 探究不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CDU)指标诊断CEA和CAS术后再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8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完成CEA和CAS治疗的患者106例,在术后12个月时分别进行CDU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不同再狭窄程度患者CDU指标〔再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再狭窄段与颈总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比(PSV-ICA/CCA)〕的差异。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绘制PSV、EDV、PSV-ICA/CCA诊断不同再狭窄程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评价其诊断效能(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DSA共检出再狭窄程度≥50%的患者33例,其中再狭窄程度50%~69%的患者19例,再狭窄程度≥70%患者14例。不同再狭窄程度PSV、EDV、PSV-ICA/C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再狭窄程度50%~69%、再狭窄程度≥70%患者PSV、EDV、PSV-ICA/CCA高于再狭窄程度<50%患者,再狭窄程度≥70%患者PSV、EDV、PSV-ICA/CCA高于再狭窄程度50%~69%患者(P<0.05)。PSV诊断再狭窄程度≥50%的AUC〔AUC=0.977,95%CI(0.936,0.995)〕高于EDV〔AUC=0.899,95%CI(0.841,0.989)〕和PSV-ICA/CCA〔AUC=0.842,95%CI(0.778,0.903)〕;PSV诊断再狭窄程度≥50%的最佳截点为209 cm/s。PSV诊断再狭窄程度≥70%的AUC〔AUC=0.984,95%CI(0.957,1.000)〕高于EDV〔AUC=0.810,95%CI(0.734,0.912)和PSV-ICA/CCA〔AUC=0.912,95%CI(0.805,0.987)〕;PSV诊断再狭窄程度≥70%的最佳截点为285 cm/s。PSV诊断再狭窄程度≥50%和≥70%的正确率、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高于EDV和PSV-ICA/CCA(P<0.05)。结论 PSV、EDV、PSV-ICA/CCA对CEA和CAS术后再狭窄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其中PSV≥209、285 cm/s可作为诊断CEA和CAS术后再狭窄程度≥50%、≥70%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背景 老年肾脏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老年肾脏病患者在临床病理类型和临床表现均有其特殊性,并且肾脏病的病理类型因不同种族、地理区域,构成差别较大,随时间的推移又有不同的演变趋势。目的 了解近10年来老年肾脏病患者肾组织穿刺活检病理特点的变化。方法 收集2008—201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住院并行肾组织穿刺活检,年龄≥60岁的老年肾脏病患者652例。根据住院的时间分为2008—2012年284例,2013—2017年368例。对比分析老年肾脏病患者的性别、年龄、主要临床表现及病理分型。结果 2008—2012年与2013—2017年老年肾脏病患者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肾脏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45.2%(295/652)〕,其次为急性肾损伤〔23.3%(152/652)〕。2008—2012年与2013—2017年老年肾脏病患者肾病综合征、肾炎综合征、隐匿性肾炎、慢性肾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3—2017年老年肾脏病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率较2008—2012年升高(P<0.05)。2008—2012年与2013—2017年老年肾脏病患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8—2012年与2013—2017年老年肾脏病患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13—2017年老年肾脏病患者膜性肾病所占比例高于2008—2012年(χ2=12.224,P<0.001)。2008—2012年与2013—2017年老年肾脏病患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肾脏病患者中,肾病综合征仍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但急性肾损伤发生率较前升高,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仍为主要病理类型,但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老年肾脏病患者肾脏病理构成的演变可能与实际发病率的改变及诊断水平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HHIP基因多态性与新疆蒙古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医院和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医院诊断为COPD的蒙古族患者259例(病例组),选取同期体检中心的体检健康的蒙古族志愿者245例(对照组)。测定研究对象的第1 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提取患者外周血DNA,运用SNaPshot分型技术检测HHIP基因rs1489758、rs1492820位点多态性。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HHIP基因rs1489758、rs1492820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HHIP基因rs1489758、rs1492820位点不同基因型患者的FEV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HIP基因rs1489758位点基因型GT〔OR=0.582,95%CI(0.396,0.854)〕、等位基因T〔OR=0.639,95%CI(0.463,0.884)〕和rs1492820位点基因型GG〔OR=1.975,95%CI(1.153,3.384)〕、等位基因G〔OR=1.388,95%CI(1.076,1.790)〕是发生COPD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HHIP基因rs1489758、rs1492820位点多态性可能与新疆蒙古族人群COP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背景 随着2型糖尿病(T2DM)年轻化趋势,微小病变肾病(MCD)合并T2DM在临床上已不罕见,但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仍不清楚。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MCD合并T2DM患者的病理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收集2017年6月1日-2018年6月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且肾穿刺活检确诊为MCD合并T2DM患者20例(MCD合并T2DM组),MCD患者306例,利用SPSS 22.0软件从306例MCD患者中随机筛选出100例(单纯MCD组),收集所有患者当次肾穿刺活检的临床和病理资料,以及随访资料(从患者首次肾穿刺活检开始随访,到出现复发或到2019年6月随访结束),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肾脏病理特点及其预后。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CD合并T2DM的影响因素,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单纯MCD及MCD合并T2DM的累积完全缓解(CR)率和累积无复发生存率。结果 MCD合并T2DM组患者年龄、收缩压(SBP)、合并高血压所占比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清蛋白(ALB)、IgG水平高于单纯MCD组,男性所占比例、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红细胞沉降率(ESR)、24 h尿蛋白量低于单纯MCD组(P<0.05)。MCD合并T2DM患者的血管损伤程度、肾小管萎缩程度、肾间质纤维化、肾间质炎症、球性硬化小球所占比例高于单纯MCD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5.108,95%CI(1.717,15.200)〕、年龄〔OR=1.068,95%CI(1.006,1.133)〕、高血压〔OR=6.000,95%CI(1.982,18.165)〕、HbA1c〔OR=84.019,95%CI(12.465,566.317)〕、ALB〔OR=1.173,95%CI(1.100,1.250)〕、TC〔OR=0.730,95%CI(0.619,0.861)〕、ESR〔OR=0.978,95%CI(0.960,0.996)〕、24 h尿蛋白量〔OR=0.818,95%CI(0.705,0.948)〕、IgG〔OR=1.568,95%CI(1.288,1.908)〕、球形硬化小球占比〔OR=13.286,95%CI(4.142,42.614)〕、血管损伤程度、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OR=17.000,95%CI(4.833,59.794)〕、肾间质炎症〔OR=10.111,95%CI(2.684,38.087)〕是MCD合并T2DM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gG水平〔OR=1.476,95%CI(1.190,1.831)〕、血管损伤程度、肾间质纤维化〔OR=12.433,95%CI(2.032,76.065)〕是MCD合并T2DM的影响因素(P<0.05)。Log-rank检验结果表明,MCD合并T2DM组的累积CR率低于单纯MCD组(P=0.027),但两组累积无复发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318)。结论 与单纯MCD患者相比,MCD合并T2DM患者的临床表现较轻微,但病理表现却相对较重,提示临床医师肾穿刺活检的重要性。肾间质纤维化、血管损伤程度重、高IgG水平是MCD合并T2DM的危险因素,且MCD合并T2DM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