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寒冰  夏楠  周志忠  柯俊  黄杰 《中国康复》2018,33(5):385-388
目的:探讨标准化体位变换联合前庭神经刺激方案对重型颅脑损伤后严重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效果。方法:入选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严重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标准化的体位变换联合前庭神经刺激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使用脑电图(EEG)改良分级标准对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患者脑电状态进行评估,同时使用昏迷恢复量表(CRS-R)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以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评估,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脑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及3个月随访,2组CRS-R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CRS-R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CRS-R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月后,2组EEG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标准化体位变换联合前庭刺激治疗作为一种强化的专项治疗,能够更有效改善严重意识障碍患者的脑功能,是一种较好的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感觉刺激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后再进行多感觉刺激治疗。采用Glasgow昏迷量表(GCS)、JFK昏迷恢复量表评分(CRS-R)、脑电图(EEG)三项指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GCS评分、CRS-R评分、EEG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16、-0.55,χ2=2.43,P均>0.05)。两组治疗后GCS评分、CRS-R评分、EEG分级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0.74、-9.27;-2.69、-2.85,χ2分别=42.30、13.73,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GCS评分、CRS-R评分、EEG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23、4.74,χ2=17.53,P均<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重感觉刺激疗法能显著改善STBI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的脑功能,有较好的促醒作用。  相似文献   

3.
宓洪挺  吕晓  李新科 《中国康复》2023,38(8):483-485
目的:探讨不同情绪特征的音乐联合高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觉醒效果对比。方法:选取78例脑外伤后意识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1、研究组2及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行常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研究组1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节奏感强烈的打击乐进行联合治疗,研究组2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节奏舒缓的管弦乐进行联合治疗,3组均治疗3个月。对比3组治疗前后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RS-R)、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脑电图Synek分级的评估结果。结果:治疗后3组的CRS-R、GC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后2个研究组CRS-R、GCS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1),表现为研究组1>研究组2>对照组(P<0.01);治疗后3组EEG分级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1和研究组2的EEG分级较对照组降低(P<0.01);研究组1和研究组2的EEG分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音乐联合高频经颅磁刺激治疗能促进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恢复,节奏感强烈的打击乐联合高频经颅磁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具有更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DOC)患者神经电生理及脑脊液兴奋性氨基酸(EA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三河市燕郊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颅脑损伤后DO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rTMS假刺激4周,治疗组采用rTMS刺激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改良后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脑电图(EEG)分级、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SEP)分级、谷氨酸(ASP)及门冬氨酸(GLU)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GCS、CRS-R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治疗后GCS、CRS-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EEG较治疗前改变,且治疗组治疗后EEG改变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SSEP均较治疗前改变,且治疗组治疗后SSEP改变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GLU、ASP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GLU、AS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rTMS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后DOC患者可改善神经电生理活动和昏迷状态,降低脑脊液EAA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声音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意识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早期进行声音刺激。定期观察两组病人的清醒例数、清醒时间、清醒程度[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结果]试验组病人清醒例数、清醒时间、GCS评分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声音刺激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有显著的促醒作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促醒疗效。 方法: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将我院康复科、神经外科56例重症颅脑损伤后持续植物状态(VS)/无反应觉醒综合征(UWS)意识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8)和试验组(n=28)。试验组按频率3Hz的rTMS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给假rTMS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每天1次,每周5天,rTMS时间20min,共治疗20次。治疗前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RS-R)量表评估,脑电图(EEG)、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SEP)神经电生理检查,评估患者能否从VS/UWS进入微弱意识状态(MCS)。 结果:共55例患者完成试验。①治疗组GCS的评分较对照组有改善(P<0.05);②治疗组CRS-R的评分较对照组有改善(P<0.05);③治疗组脑电图慢波减少,出现α节律或α波波幅增高(P<0.05);④上肢SSEP波间潜伏期缩短,出现N20波或波幅增高(P<0.05)。 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有效帮助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患者从VS/UWS进入MCS,对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维五感促醒疗法联合手厥阴经电刺激在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1月1日~2020年11月30日收治的84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三维五感促醒疗法联合手厥阴经电刺激。比较两组苏醒情况、昏迷时间、昏迷情况[采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预后结局[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意识状态水平[采用全面无反应评分量表(FOUR)]、意识恢复情况[采用修订版昏迷恢复量表(CRS-R)]。结果:研究组昏迷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苏醒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GCS、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FOUR、CRS-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应用三维五感促醒疗法联合手厥阴经电刺激,可使患者尽快苏醒,改善预后,促进意识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持续右正中神经刺激疗法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复苏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的28例采用持续右正中神经刺激疗法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治疗组,以同期入院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颅脑损伤类型、手术与否等方面基本相同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组成1:1配对.对照组患者除不接受右正中神经刺激治疗外,其他控制颅内压、防止并发症及一般性康复治疗与治疗组相同.观察治疗4周后两组GCS、脑功能障碍评分(DRS)、脑电图(EEG)评分、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评分等主、客观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意识障碍恢复情况随治疗前GCS评分升高呈逐渐好转趋势,GCS 5~6分者中治疗组治疗后DRS(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22±4.31比8.25±3.37),EEG评分(分)和ABR评分(分)明显高于对照组(EEG评分:9.18±2.87比7.25±2.04,ABR评分:3.33±0.54比2.71±0·63,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2周后GCS(分)明显升高(2周:9.03±2.74比7.12±2.13,3周:10.43±3.01比8.22±2.67,4周:10.85±2.35比9.46±3.23,均P<0.05),DRS(分)明显降低(2周:10.45±6.73比13.76±4.87,3周:6.77±4.32比11.57±4.85,4周:5.58±3.91比7.84±2.64,均P<0.05),EEG评分(分)和ABR评分(分)明显升高(EEG评分2周:5.31±2.11比3.43±1.81,3周:8.51±2.39比5.67±1.93,4周:9.47±3.59比7.71±1.64 ABR评分2周:2.23±0.79比1.44±0.51,3周:3.11±0.62比2.34±0.79,4周:3.43±0.81比2.88±0.59,均P<0.05).结论 持续右正中神经刺激疗法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意识状态,是一种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促醒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华英 《临床医学》2013,33(4):126-127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的疗效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试验组65例采用临床优质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5、30、60 d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清醒率,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家属满意率、响铃率、院内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30、60 d,试验组患者GCS评分和清醒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家属满意率、响铃率、院内感染率等均有所改善。结论开展临床优质护理有利于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苏醒,同时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并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病人昏迷期的康复护理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颅脑损伤后格拉斯哥评分(GCS)3~8分,伤后昏迷时间6h以上或在伤后24h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 h以上者[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大约为30%~50%[2],存活者大部分留有不同程度的残废.国内通常在病人清醒后和恢复期才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最近的康复研究认为,在疾病的急性期和昏迷期就应及早介入康复治疗与护理,以预防原发及继发的各种功能障碍.我们在对1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损伤病人的护理中做了有益的尝试,获得了成功,现将康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6 4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分为尼莫地平组 32例和常规组 32例 ,治疗前后评定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CS) ,清醒患者评定日常生活活动 (ADL)及认知能力。随访 6个月 ,行格拉斯哥结局量表 (GOS)评定及Barthel指数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MMSE)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GCS评分均有明显提高 ,清醒患者MMSE评分尼莫地平组明显高于常规组。 6个月后两组GOS及ADL评分无显著差异 ,尼莫地平组MMSE评分高于常规组。结论尼莫地平可在颅脑损伤早期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患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脑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各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CRS-R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肌电图M波潜伏期、MCV及潜伏期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脑干听觉Ⅰ、Ⅱ级患者占比多于对照组,Ⅲ、Ⅳ级患者占比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脑电图Ⅰ~Ⅱ级患者占比多于对照组,Ⅳ~Ⅴ级患者占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应用经颅直流电刺激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减轻神经受损情况,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3.
呼唤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呼唤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6例重型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综合治疗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系统、有效的呼唤护理。观察患者住院各个阶段GCS评分和昏迷恢复情况以及住院天数。结果干预组住院1个月时GCS评分、昏迷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2个月时清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院时意识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呼唤护理对促进重型颅脑损伤迁延性昏迷患者的恢复、改善其预后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气脉冲K点刺激口腔护理为主要形式的超早期促醒对颅脑损伤(TBI)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效果。方法 便利抽样选取2022年1-9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TBI意识障碍患者100例,最终纳入研究95例,将2022年1-4月的4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22年6-9月的47例患者设为观察组,5月为洗脱期。对照组在常规促醒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传统口腔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气脉冲K点刺激口腔护理,频率为1次/6 h。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2周、4周意识状态和口腔情况,采用修订版昏迷恢复量表(CRS-R)、格拉斯哥评分(GCS)及RLAS-R认知功能分级量表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及认知功能的改变,采用改良Beck口腔评估法评估患者口腔情况,同时以横断面方式记录2组口腔护理操作时间。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CRS-R、GCS以及RLAS-R评分,Beck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2周、4周,患者CRS-R、GCS以及RLAS-R评分逐渐提升,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eck评分逐渐下降,观察组Beck评分低于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压氧配合针刺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治疗的疗效。方法将3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GCS评分3~8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施以高压氧配合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1个疗程后及3个疗程后进行GCS评分及促醒率的观察。结果 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促醒率为36.4%,对照组为6.7%;3个疗程后治疗组的促醒率为86.7%,对照组为46.7%。结论高压氧配合针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有良好的促醒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重型颅脑外伤的诊断标准以最初由英国的Teasdale和Jennett提出、并于1976年再次修订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分级标准最具有代表性,它是在睁眼、言语和运动3种不同反应中,共进行15项检查,共计15分。重型颅脑损伤的标准为:GCS3~8分,伤后昏迷6h以上,或在伤后24h内意识情况恶化再次昏迷6h以上者。我国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为:①广泛颅骨骨折、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②深昏迷12h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③有明显的阳性体征;④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有显著改变。目前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其治疗方法仍是神经外科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将其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磁刺激辅以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的效果及对其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62例,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和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颅脑磁刺激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相关炎症因子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GCS评分、hs-CRP、IL-6、TN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hs-CRP、IL-6、TN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hsCRP、IL-6、TN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磁刺激辅以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可以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促进患者苏醒,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亲情抚触联合呼唤法对重型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为对照组,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亲情抚触联合语言呼唤法刺激患者皮肤感受器及听觉器官来促醒,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的GC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2周内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而治疗3周后观察组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亲情抚触联合呼唤法能促进重型脑损伤昏迷患者脑功能恢复,有促醒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907-908
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所收治的92例重度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预后、清醒所需时间、SEP表现方式、是否手术、受伤机制、性别、年龄进行分析。结果 SEP分级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清醒所需时间之间显著相关(P<0.05),患者的分级过高以及昏迷时间过长均会导致其预后效果差,体感诱发电位对清醒预测的错误率为10.87%,准确率为78.26%,特异率为75%,敏感性为80.77%。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时,通过对其进行SEP分级,不仅可以准确、客观的反映出患者的颅脑损伤程度,而且还可以反映出患者的清醒机会。  相似文献   

20.
早期促醒干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促醒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8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促醒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促醒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促醒干预,15d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按照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促醒治疗第1疗程及第2疗程两组患者GC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3疗程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促醒干预能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病情,加快苏醒过程,对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