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 要】 目的 探讨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中闭合胆总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治疗的8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患者分为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组(41例)和普通可吸收线连续缝合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胆总管闭合缝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及随访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结石取净,无术中并发症。倒刺线组胆总管缝合时间明显少于普通线组[(11.4±2.0)min vs (15.6±3.5)min,t=-6.67,P < 0.05];两组胆漏发生率(2.4% vs 5.0%),急性胆管炎发生率(4.9% vs 5.0%),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4±1.2)d vs(4.4±1.6)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半年以上者倒刺线组18例,普通线组15例,尚未见结石残余、结石复发或胆管狭窄情况。结论 单向倒刺缝线连续缝合用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安全可行,可以降低腹腔镜下缝合难度,缩短缝合时间,并且不增加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胆总管一期缝合经胆囊管胆道置管外引流与T管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9月丹阳市人民医院112例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患者分为两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经胆囊管胆道置管外引流组(A组,59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组(B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T管引流组比,经胆囊管胆道置管外引流组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明显缩短[(7.25±1.27)d vs(46.47±3.86)d,P0.05],但手术时间[(133.75±14.51)min vs(132.21±12.71)min]、术后住院时间[(7.15±1.23)d vs(6.94±0.95)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引流量前2 d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d后经胆囊管胆道置管引流量较T管引流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2~29个月,平均10个月,B超检查无胆管狭窄,肝功能均正常。结论经胆囊管胆道置管外引流较T管引流简易、微创,并有利于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放置自行脱落J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临床疗效,探讨胆总管一期缝合放置自行脱落J管引流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咸阳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156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自行脱落J管组(n=80)和T管引流组(n=76),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术中术后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行脱落J管组较T管引流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8.2±7.2)h vs(22.1±8.3)h,t=3.139,P=0.002]、术后排气时间[(1.7±0.9)d vs(2.1±1.3)d,t=2.244,P=0.026]、补液总量[(5 634.1±432.8)mL vs(6 351.4±547.9)mL,t=13.56,P<0.001]、拔管时间[(8.7±3.3)d vs(47.1±13.0)d,t=14.966,P<0.001]、住院时间[(7.9±2.8)d vs(9.4±3.3)d,t=3.067,P=0.003]、住院总费用[(15 489.2±2 217.1)元 vs(18 136.4±2 251.3)元,t=7.39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前提下,自行脱落J管引流扩大了胆总管一期缝合适应证,安全有效,相比T管引流具有加速康复、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LC+LCBDE)术后一期缝合联合鼻胆管引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CL)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LC+LCBDE并行胆道引流的92例CCL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一期缝合联合鼻胆管引流组(n=45)和T管引流组(n=47),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胆汁引流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一期缝合联合鼻胆管引流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管引流组[(5.3±1.3)d vs (7.2±2.5)d,P < 0.001],该组的胆汁引流时间也明显短于T管引流组[(3.5±1.1)d vs (38.9±6.2)d,P < 0.001]。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LC+LCBDE术后一期缝合联合鼻胆管引流是安全可行的,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充分体现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熟练掌握腔镜技术的前提下,该技术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 研究单向倒刺线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2016 年1 月至2017 年10 月期间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并用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胆总管的病例50例作为倒刺线组,选取同期50 例行常规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胆总管的病例50 例作为常规组,比较两组胆总管缝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胆漏发生率、伤口感染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结果 倒刺线组缝合时间(13.7±1.9)min,短于常规组(24.9±2.8)min(t=-16.113,P < 0.001);倒刺线组胆漏发生率为0,而常规组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切口感染、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单向倒刺线连续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简单、方便、安全,并减少胆漏发生率,可作为腹腔镜下胆总管缝合的常规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为137例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其中胆总管一期缝合67例(一期组),留置T管引流70例(T管组),对比两种术式的疗效。结果:一期组与T管组手术时间[(79±10)min vs.(92±12)min]、术后住院时间[(4.9±1.0)d vs.(7.1±1.4)d]、胆漏发生率(7 v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及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年,B超、CT检查均未发现胆漏、胆管狭窄及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选择性行胆总管一期缝合,避免了T管留置引起的一系列弊端,是安全、可行、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其主要风险为胆漏,但胆漏多为短期漏,通过引流可自愈。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 对比分析全腹腔镜与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探讨最佳微创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22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组(LC+LCBDE,n=75),和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术(EST)+LC组(EST+LC,n=47)。其中LC+LCBDE组又分为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组(LTCBDE,n=30)、胆道一期缝合组(n=21)、T管引流组(n=24)。对比分析各组围手术期结果。结果 LC+LCBDE组与EST+LC组比较,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LC+LCBDE组术中失血量更多[(22.36±5.89)mL vs (18.74±6.58)mL]、术后住院时间更长[ (7.90±2.91)d vs (5.40±2.51)d]、但总费用更少[ (19 467.72±1 916.39)元 vs (24 882.89±2 477.21)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LCBDE组内比较,LTCBDE组、胆道一期缝合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与T管引流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TCBDE组、胆道一期缝合组术后禁食时间[ (28.44±10.69)h、 (32.67±12.61)h vs (33.94±11.75)h]、腹腔引流时间[(2.02±0.64)d、 (2.19±0.71)d vs (3.68±0.94)d]、术后住院时间[(5.10±1.04)d、 (6.61±1.16)d vs (9.81±1.26)d]短于T管引流组(P<0.05),住院费用[(18 743.57±1 952.64)元、 (21 035.94±2 268.68)元 vs (19 242.90±1 549.71)元]少于T管引流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19% vs 25.0%)也均低于T管引流组,且LTCBDE组与T管引流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相对于内镜联合腹腔镜,全腹腔镜避免了分次手术,适应证更宽,术后并发症更轻且住院费用更少,值得推荐;(2)全腹腔镜中,LTCBDE及胆道一期缝合均能达到一次性封闭胆管的目的,能让患者获得更大的治疗收益,临床上应根据胆囊管或胆总管的具体情况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方法回顾总结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100例成功实施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胆总管一期缝合组30例,T管引流组7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病例。一期缝合组术后发生胆漏1例,T管引流组术后胆漏2例(χ~2=0.016,P=0.898),两组手术时间[(135.7±42.2)min vs(148.6±50.1)min,P=0.225]和术中出血量[(47.0±57.6)mL vs(56.6±49.1)mL,P=0.4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一期缝合组腹腔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T管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掌握手术适应证前提下,双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方法安全可行,体现了微创的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和指征。
方法:对近3年间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149例与T管引流3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一期缝合组和T管引流组术后分别有2例和13例术后腹腔引流液含胆汁,均未作特殊处理,持续引流3~7 d后消失。一期缝合组术后平均输液量5.2 L,平均正常进食时间2.2 d,平均住院时间7.2 d;与T管引流组的术后平均输液量(11.1 L),平均正常进食时间(6 d),平均住院时间(16.7 d )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1~3年,胆管一期缝合组无胆管狭窄及胆管结石发生,T管引流组有5例在随访过程中发现胆管狭窄,狭窄部位为T管引流处,均经再次行手术治疗。
结论:在经过严格选择的胆总管结石行择期胆总管探查病例中,经术中胆道镜排除残石后,一期缝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前瞻性分析8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胆总管直径(1.99±0.28)cm]行一期胆总管缝合术,40例[胆总管直径(2.05±0.31)cm]患者行T管引流术。观察术后胆汁漏、胆管狭窄、胆管残余结石等指标。结果:胆汁漏及胆总管残余结石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胆管狭窄发生;胆总管一期缝合组住院时间较胆总管T管引流组明显缩短(P<0.05);胆总管一期缝合组住院费用较胆总管T管引流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胆总管直径大于1.8 cm者进行胆总管一期缝合的疗效与T管引流术无差异(P>0.05),并可有效降低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20.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