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冯迎春  李春燕  贺国斌  陈予  明文 《四川医学》2011,32(11):1673-1675
目的检测急性胰腺炎(AP)患者P-选择素、IL-6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帮助提示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选择。方法收集56例胰腺炎患者:轻型胰腺炎(MAP)22例及重症胰腺炎组(SAP)34例;其中SIRS组36例与非SIRS组2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P-选择素、IL-6和D-二聚体水平及分析D-二聚体与P-选择素和IL-6的相关性。结果用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和ROC曲线分析。结果 SAP组和SIRS组P-选择素、IL-6、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MAP组及非SIRS组(P均〈0.05);D-二聚体与P-选择素(γ=0.463,P〈0.001)、与IL-6(γ=0.276,P=0.013)皆相关。ROC的曲线显示D-二聚体诊断SAP曲线下面积更大。结论 P-选择素、IL-6和D-二聚体在SAP组比MAP组升高更明显,P-选择素、IL-6与D-二聚体相关。D-二聚体明显升高提示诊断SAP。  相似文献   

2.
任敏  肖菁  武加标 《现代医学》2009,37(6):447-448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P-选择素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DI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90例成人AL患者血浆D一二聚体、P-选择素含量,对22例ALDIC患者(ALDIC组)、168例AL非DIC患者(AL非DIC组)及45例正常人的血浆D-二聚体、P-选择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22例AL患者发生DIC前后血浆D-二聚体、P-选择素含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ALDIC组血浆D-二聚体、P-选择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AL非DIC组(均P〈0.05);22例ALDIC前其血浆D-二聚体和P-选择素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且随病程的进展而进一步增高。结论D-二聚体和P-选择素对DIC的阳性预测率较高,且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急性白血病DIC和DIC前期诊断的实用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血浆中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住院确诊的肺癌患者90例(肺癌组),健康志愿者90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肺癌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浆中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人P-选择素和人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的含量;采用ACLTOP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全套指标,其中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lrr)、纤维蛋白原(FIB)的血浆含量采用凝固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抗凝血酶Ⅲ(AT-Ⅲ)的测定采用底物发光法。结果肺癌组血浆vWF、P-选择素、TAT、D-二聚体、FIB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AT-Ⅲ、AFFr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或缩短(P〈0.05),而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肺癌患者的血浆vwF、P-选择素、TAT、FIB、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Ⅲ期及I+Ⅱ期肺癌患者(P〈0.05)。Ⅳ期肺癌患者的血浆胛及APTr均较Ⅲ期及I+Ⅱ期肺癌患者明显缩短(P〈0.05),且Ⅳ期肺癌患者的AT-Ⅲ活性也较Ⅲ期及I+Ⅱ期明显降低(P〈0.05)。结论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且AT—Ⅲ、vWF、D-二聚体、FIB、TAT、P-选择素以及APTT是早期诊断血栓前状态的可靠标志物,其中以vWF、TAT、P-选择素以及D-二聚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置管后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与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为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置管后防血栓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仪对我院收治的5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和入院后30d进行D-二聚体检测,其中25例行深静脉置管,25例未行深静脉置管,比较入院时和入院30d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结果5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有39例D-二聚体检测值高于正常参考值范围,两组D-二聚体检测值偏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7,P=0.733);入院后30d行深静脉置管组D-二聚体检测值偏高人数高于未行深静脉置管且(χ^2=6.818,P=0.009)。结论恶性肿瘤行深静脉置管患者有较大的血栓风险,动态监测D-二聚体有助于预防恶性肿瘤深静脉置管患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检测的意义及应用抗凝剂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栓塞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组)3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16)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B组(n=16)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于入院第1天、第14天、出院后1个月利用免疫浊度法检测外周静脉血D-二聚体,观察两组不同时间血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疗效,并与16例健康者(对照组)对照。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组在发病早期D-二聚体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抗凝治疗后不同时间D-二聚体含量呈降低趋势,其中,A组与B组比较,D-二聚体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显效率为50.0%,B组显效率为87.5%,B组显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检测在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肺栓塞患者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肺栓塞辅助诊断的指标之一,抗凝治疗或者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有效,后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0):77-80
目的 评价凝血指标对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 年10 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13 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入院时、伤后3 个月检测所有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D-二聚体、FIB、PLT 及DIC 评分),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进行评分,根据GCS 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比较各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根据伤后3 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颅脑损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颅脑损伤患者PT 明显延长,D-二聚体及DIC 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三组患者PT、D-二聚体及DIC 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严重程度颅脑损伤患者APTT、FIB 及PL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病情严重程度为重度、GCS评分、PT 和APTT 延长、D-二聚体升高及DIC 评分升高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P<0.05);将上述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低GCS 评分、PT 延长、D-二聚体及DIC 评分升高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凝血功能指标异常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临床上可根据凝血功能水平判断患者病情,从而采取针对性诊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P-选择素、D-二聚体、vWF的影响。方法将75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血必净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10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P-选择素、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浆P-选择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D-二聚体水平自身前后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慢性心衰临床总有效率及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有保护作用,在慢性心衰的治疗过程中起重要辅助治疗作用,在肺心病血栓前状态的防治中有积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栓与止血分子标志物检测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来我院就诊深静脉血栓患者5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到我院进行体检人群30例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P-选择素、内皮素-1、D二聚体以及血栓调节蛋白的情况。结果观察组P-选择素(33.47±6.89)ng/ml、D-二聚体(4.02±1.02)ng/ml以及血栓调节蛋白(3.78±0.87)ng/m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选择素、D二聚体、血栓调节蛋白可以用于患者评估血凝状态,作为早期诊断DVT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下肢气压泵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新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观察组应用双下肢气压泵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比较2组股静脉血流速度、产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 观察组股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PTT、PT较对照组延长,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下肢气压泵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够改善产妇血液高凝状态,降低了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二聚体检测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86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开展下肢静脉超声检查、Wells评分与D-二聚体检测,评估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D-二聚体峰值分布及D-二聚体到达峰值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D-二聚体检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Wells评分的诊断一致性较好。不同骨折类型、不同疾病分期与血栓位置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差异显著。结论:临床检测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诊断其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  相似文献   

11.
背景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多症候群的综合征,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鲜见报道。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对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507例,根据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分为代谢综合征组217例和非代谢综合征组290例。收集患者入院时一般临床资料、病情程度、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个月内用药情况及随访4年死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代谢综合征对死亡和MACE的影响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 代谢综合征组与非代谢综合征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中心性肥胖、体质指数(BMI)分布、多支病变所占比例、SYNTAX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随访1个月内,代谢综合征组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和降糖药使用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随访4年,代谢综合征组患者心绞痛、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发生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新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发生率低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不同代谢综合征组分数量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代谢综合征组分数量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57,95%CI(1.022,1.090)〕、肾功能不全〔HR=3.025,95%CI(1.180,7.759)〕、既往心肌梗死〔HR=2.430,95%CI(1.488,5.151)〕、左心室射血分数〔HR=0.958,95%CI(0.923,0.995)〕、Killip分级≥Ⅱ级〔HR=4.641,95%CI(2.188,9.825)〕是STEM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HR=1.029,95%CI(1.006,1.054)〕、肾功能不全〔HR=2.826,95%CI(1.229,6.496)〕、左心室射血分数〔HR=0.960,95%CI(0.934,0.987)〕、SYNTAX评分〔HR=2.138,95%CI(1.281,3.567)〕、Killip分级≥Ⅱ级〔HR=2.098,95%CI(1.131,3.893)〕、代谢综合征〔HR=1.833,95%CI(1.162,2.896)〕是STEMI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代谢综合征与TVR独立相关〔HR=2.204,95%CI(1.273,3.815),P=0.005〕。结论 STEMI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PCI后住院时间更长,远期MACE发生率更高;代谢综合征与STEMI患者远期死亡无关,但是与MACE独立相关,尤其是与TV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孙小强  李姮  张香玲  何峰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1):3841-3845
目的 观察达比加群酯联合替格瑞洛对老年心房颤动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四中心临床学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心房颤动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100例老年心房颤动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达比加群酯组和华法林组,每组50例。华法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华法林、替格瑞洛口服。调整华法林剂量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3.0。达比加群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达比加群酯、替格瑞洛口服。达比加群酯110 mg,2次/d;替格瑞洛90 mg,2次/d。两组均随访1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3、12个月测定凝血指标,记录出血事件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 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INR、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PT、INR、TT、A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Fib、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在PT、INR、TT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前,两组PT、INR、TT、APTT、Fib、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12个月时,达比加群酯组PT、INR、TT、APTT低于华法林组,Fib、D-二聚体高于华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2/50)比6.0%(3/50);χ2<0.001,P=0.999〕。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事件。达比加群酯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5,P=0.026)。结论 对于老年心房颤动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联合替格瑞洛能有效预防血栓事件,且与华法林相比具有较低的出血发生率,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背景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可引起狼疮性肾炎(LN),从而极大地影响SLE患者的生存率。β2微球蛋白(β2-MG)是存在于人有核细胞膜上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其与SLE疾病活动度及狼疮性肾损害程度的相关性目前还未明确。目的 探讨血清β2-MG水平与SLE疾病活动度及狼疮性肾损害程度的关系,为临床评价SLE疾病活动度及狼疮性肾损害程度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及肾内科就诊的SLE患者260例,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表(SLEDAI)评分。根据SLEDAI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活动组(SLEDAI评分0~9分)118例、中度活动组(SLEDAI评分10~14分)76例、重度活动组(SLEDAI评分≥15分)66例;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177例、肾功能轻度异常组45例、肾功能中度异常组23例、肾功能重度异常组9例及肾功能极重度异常组6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LE患者疾病活动度及肾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疾病活动度组患者年龄、LN检出率、β2-MG、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清蛋白(ALB)、血肌酐(Scr)、eGFR、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阳性率、C3、C4、24 h尿蛋白定量(UT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肾功能组患者年龄、病程、LN检出率、β2-MG、Hb、PLT、ALB、Scr、C3、SLEDA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β2-MG与年龄、LN、Scr、抗dsDNA抗体、UTP、SLEDAI评分呈正相关,与Hb、PLT、ALB、eGFR、C3呈负相关(P<0.05);eGFR与LN、Hb、PLT、ALB、抗RNP抗体、C3呈正相关,与年龄、β2-MG、Scr、BUN、抗dsDNA抗体、SLEDAI评分呈负相关(P<0.05);SLEDAI评分与LN、β2-MG、Scr、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抗RNP抗体、UTP呈正相关,与年龄、Hb、PLT、ALB、eGFR、C3、C4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β2-MG〔OR=1.197,95%CI(1.004,1.427)〕、PLT〔OR=0.992,95%CI(0.984,0.999)〕、eGFR〔OR=0.983,95%CI(0.968,0.998)〕、抗dsDNA抗体〔OR=2.239,95%CI(0.801,6.256)〕为SLE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影响因素(P<0.05);LN〔OR=9.687,95%CI(1.004,93.500)〕、β2-MG〔OR=1.407,95%CI(0.797,2.481)〕、Scr〔OR=1.248,95%CI(1.154,1.351)〕、抗RNP抗体〔OR=5.149,95%CI(1.028,25.785)〕为SLE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清β2-MG水平与SLE疾病活动度及狼疮性肾损害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SLE疾病活动度及狼疮性肾损害程度的血清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廖世波  黄淑玉  吴敏  邹毅  朱钊  李玲  黄高  向成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3):2790-2794
目的 探讨外源性胰岛素(EIns)的使用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2017年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447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按照FIns水平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低FIns组(FIns≤8.1 mU/L)、中FIns组(8.1 mU/L12.0 mU/L),各149例。结果 各组初治、使用EIns、酮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史、高血压病史、高尿酸(痛风)病史、高血脂病史、体质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口服糖耐量试验后120 min血糖、口服糖耐量试验后峰值血糖、口服糖耐量试验后达峰时间、口服糖耐量试验后血糖极差、稳态模型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白细胞计数(WBC)、嗜酸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EIns〔OR=3.768,95%CI(2.248,6.314)〕、NAFLD病史〔OR=1.543,95%CI(1.037,2.295)〕、BMI〔OR=1.223,95%CI(1.145,1.307)〕、HbA1c〔OR=0.861,95%CI(0.755,0.983)〕、口服糖耐量试验达峰时间〔OR=0.989,95%CI(0.980,0.997)〕是FIns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使用EIns可能促进T2DM患者FIns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15.
背景 随着2型糖尿病(T2DM)年轻化趋势,微小病变肾病(MCD)合并T2DM在临床上已不罕见,但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仍不清楚。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MCD合并T2DM患者的病理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收集2017年6月1日-2018年6月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且肾穿刺活检确诊为MCD合并T2DM患者20例(MCD合并T2DM组),MCD患者306例,利用SPSS 22.0软件从306例MCD患者中随机筛选出100例(单纯MCD组),收集所有患者当次肾穿刺活检的临床和病理资料,以及随访资料(从患者首次肾穿刺活检开始随访,到出现复发或到2019年6月随访结束),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肾脏病理特点及其预后。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CD合并T2DM的影响因素,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单纯MCD及MCD合并T2DM的累积完全缓解(CR)率和累积无复发生存率。结果 MCD合并T2DM组患者年龄、收缩压(SBP)、合并高血压所占比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清蛋白(ALB)、IgG水平高于单纯MCD组,男性所占比例、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红细胞沉降率(ESR)、24 h尿蛋白量低于单纯MCD组(P<0.05)。MCD合并T2DM患者的血管损伤程度、肾小管萎缩程度、肾间质纤维化、肾间质炎症、球性硬化小球所占比例高于单纯MCD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5.108,95%CI(1.717,15.200)〕、年龄〔OR=1.068,95%CI(1.006,1.133)〕、高血压〔OR=6.000,95%CI(1.982,18.165)〕、HbA1c〔OR=84.019,95%CI(12.465,566.317)〕、ALB〔OR=1.173,95%CI(1.100,1.250)〕、TC〔OR=0.730,95%CI(0.619,0.861)〕、ESR〔OR=0.978,95%CI(0.960,0.996)〕、24 h尿蛋白量〔OR=0.818,95%CI(0.705,0.948)〕、IgG〔OR=1.568,95%CI(1.288,1.908)〕、球形硬化小球占比〔OR=13.286,95%CI(4.142,42.614)〕、血管损伤程度、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OR=17.000,95%CI(4.833,59.794)〕、肾间质炎症〔OR=10.111,95%CI(2.684,38.087)〕是MCD合并T2DM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gG水平〔OR=1.476,95%CI(1.190,1.831)〕、血管损伤程度、肾间质纤维化〔OR=12.433,95%CI(2.032,76.065)〕是MCD合并T2DM的影响因素(P<0.05)。Log-rank检验结果表明,MCD合并T2DM组的累积CR率低于单纯MCD组(P=0.027),但两组累积无复发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318)。结论 与单纯MCD患者相比,MCD合并T2DM患者的临床表现较轻微,但病理表现却相对较重,提示临床医师肾穿刺活检的重要性。肾间质纤维化、血管损伤程度重、高IgG水平是MCD合并T2DM的危险因素,且MCD合并T2DM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王继婷  李俊  田塬  李亚玲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0):2594-2600
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爆发已经构成一次全球性的“大流行”,其病情严重程度影响患者预后。目的 探索COVID-19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指标的相关性,从而确定预后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和预测价值,为临床COVID-19的病情转归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收集分为重症组和非重症组或死亡组和存活组的COVID-19随机对照试验,并且包含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淋巴细胞计数(LYM)、白介素-6(IL-6)、D-二聚体(D-dimer)预后相关指标,文献检索时间是建库至2020-09-03。采用改良Jaded评分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1 476例患者,Jadad评分均在4~5分,均为高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重症组患者的PCT〔SMD=-2.28,95%CI(-3.60,-0.98),P<0.001〕、CRP〔SMD=-2.23,95%CI(-3.38,-1.07),P<0.001〕、IL-6〔SMD=-2.97,95%CI(-4.94,-1.00),P<0.001〕、D-dimer〔SMD=-1.22,95%CI(-2.66,0.21),P=0.008〕高于非重症组。死亡组患者的PCT〔SMD=-4.11,95%CI(-9.98,1.76),P=0.007〕、CRP〔SMD=-2.73,95%CI(-4.21,-1.25),P<0.001〕、IL-6〔SMD=-3.79,95%CI(-4.90,-2.67),P<0.001〕、D-dimer〔SMD=-0.68,95%CI(-1.46,0.09),P=0.009〕高于存活组。重症组患者的LYM低于非重症组〔SMD=1.41,95%CI(0.34,2.48),P<0.001〕,死亡组患者的LYM低于存活组〔SMD=2.08,95%CI(0.93,3.22),P<0.001〕。结论 重型COVID-19患者的PCT、CRP、IL-6、D-dimer高于非重型COVID-19患者,LYM低于非重型COVID-19患者;死亡组COVID-19患者的PCT、CRP、IL-6、D-dimer高于存活组,LYM低于存活组,提示PCT、CRP、IL-6、D-dimer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LYM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CT、CRP、IL-6、D-dimer过高以及LYM过低将不利于病情转归,可作为预后指标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7.
背景 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TyG)指数是一种评估胰岛素抵抗的简易指标,前期研究表明TyG指数升高增加了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患病风险,但其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白蛋白尿的关系尚未明确。目的 探究TyG指数与T2DM患者发生白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2年2月-2019年11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就诊并建立档案的T2DM患者524例,记录其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并计算TyG指数。根据TyG指数,采用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低TyG(L-TyG)组(TyG<9.16,n=175),中TyG(M-TyG)组(9.16≤TyG<9.68,n=175)和高TyG(H-TyG)组(TyG≥9.68,n=174)。并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将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UACR<30 mg/g,n=267)、微量白蛋白尿组(30 mg/g≤UACR<300 mg/g,n=207)和大量白蛋白尿组(UACR≥300 mg/g,n=50)。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TyG指数与UACR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yG指数与T2DM患者发生白蛋白尿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yG指数对T2DM患者发生白蛋白尿的预测价值。结果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TyG指数与T2DM病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P<0.05),与体质指数(BMI)、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lg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SUA)、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lgUACR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yG指数与lgUACR独立相关〔β=0.443,95%CI(0.373,0.51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病程长〔OR=1.003,95%CI(1.001,1.006)〕,合并高血压〔OR=2.540,95%CI(1.652,3.813)〕,HbA1c〔OR=1.194,95%CI(1.079,1.322)〕、TyG指数〔OR=6.184,95%CI(3.987,9.593)〕升高,HDL-C下降〔OR=0.446,95%CI(0.224,0.886)〕是T2DM患者发生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P<0.05)。TyG指数预测T2DM患者发生白蛋白尿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4〔95%CI(0.799,0.865)〕,均大于lgHOMA-IR、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P<0.001)。TyG指数为9.57时,其约登指数最大为0.53,灵敏度为66.1%,特异度为87.3%。结论 TyG指数升高是T2DM患者发生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其有望成为预测糖尿病肾脏疾病风险的新型且简单实用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背景 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的价值非常有必要。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预后的预测评估。方法 选取2007—2016年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初诊SCLC患者86例,局限期45例、广泛期41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8F-FDG PET/CT检测局限期SCLC患者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平均值(SUVmean)、峰值(SUVpeak)、病灶固定阈值为40%SUVmax时的肿瘤代谢体积(MTV)与糖酵解总量(TLG),以及广泛期SCLC患者原发灶的SUVmax、MTV、TLG与所有病灶的最大SUVmax、MTV之和(MTVsum)、TLG之和(TLGsum)。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总生存时间(OS)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影响因素。结果 局限期与广泛期SCLC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胸腔积液发生率、TNM分期、全身化疗、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PCI)、乳酸脱氢酶(LDH)≥245 U/L、癌胚抗原(CEA)≥5 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5.2 μg/L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期SCLC患者胸部放疗(TRT)比例高于广泛期(P<0.05)。随访3~105个月,生存29例,死亡57例。中位OS、PFS分别为21.3、30.6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9%、51.2%、29.1%,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1.6%、43.0%、32.6%。局限期SCLC患者生存24例,死亡21例;广泛期SCLC患者生存5例,死亡36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ECOG评分3~4分〔HR=3.118,95%CI(1.196,8.131)〕、TNM分期Ⅲ期〔HR=7.739,95%CI(2.017,29.691)〕、TLG〔HR=1.056,95%CI(1.004,1.111)〕是局限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LGsum〔HR=3.898,95%CI(1.132,13.426)〕是广泛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DH≥245 U/L〔HR=4.957,95%CI(1.080,3.353)〕、MTV〔HR=1.205,95%CI(1.008,1.440)〕是局限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ECOG评分3~4分〔HR=5.555,95%CI(1.697,18.183)〕、LDH≥245 U/L〔HR=2.898,95%CI(1.326,6.335)〕、TLGsum〔HR=3.898,95%CI(1.355,11.211)〕是广泛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18F-FDG PET/CT体积代谢指标能有效预测SCLC患者的生存状况,其中TLG、MTV分别是局限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TLGsum是广泛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SUVmax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吴舒窈  刘艳  宋倩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9):3562-3570
目的 通过对上海地区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可能影响冠心病发病及预后的危险因素,以期对冠心病防治起到积极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75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576例,为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180例,为非冠心病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对冠心病组患者进行为期7年的电话或再住院随访,终点事件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972,95%CI(1.240,3.138)〕、年龄〔OR=1.371,95%CI(1.115,1.686)〕、吸烟史〔OR=1.923,95%CI(1.168,3.165)〕、血肌酐(Scr)〔OR=1.138,95%CI(1.021,1.269)〕、总胆固醇(TC)〔OR=1.238,95%CI(1.016,1.509)〕、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OR=0.448,95%CI(0.239,0.842)〕是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平均随访时间为(63.3±26.4)个月,有224例(38.9%)发生MACE。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197,95%CI(1.003,1.428)〕、糖尿病〔HR=1.824,95%CI(1.370,2.429)〕、舒张压(DBP)〔HR=1.145,95%CI(1.000,1.312)〕、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HR=0.903,95%CI(0.825,0.987)〕、服用抗血小板药物〔HR=0.713,95%CI(0.532,0.956)〕、心肌梗死〔HR=1.401,95%CI(1.046,1.877)〕是冠心病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冠心病发病及预后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男性、高龄、吸烟史、Scr、TC水平升高是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HDL-C可能是降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保护性因素。高龄、合并糖尿病、高DBP、心肌梗死病史患者的远期MACE发生风险明显升高,而高eGFR、长期接受标准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背景 坦索罗辛与他达拉非(TAD)已广泛用于治疗下尿路症状(LUTS)和勃起功能障碍(ED),但联合方案治疗男性LUTS合并ED的疗效与安全性仍存在争议。目的 系统评价TAD联合坦索罗辛与TAD单药治疗男性LUTS合并E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维普网,查找关于TAD联合坦索罗辛与TAD单药治疗男性LUTS合并ED疗效比较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02-29。提取第一作者姓名、发表年份、国家、研究类型、样本量、研究对象的年龄及体质指数、干预措施、药物剂量、随访时间、结局指标〔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总评分、IPSS储尿期症状评分、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以及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头痛、肌痛、背痛、眩晕、鼻咽炎、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因发生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率〕等信息,并采用RevMan 5.3.0软件对数据进行评估和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6篇文献(均为高质量文献),共包括776例患者,其中联合治疗组394例,TAD组38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在降低IPSS总评分〔MD=-2.67,95%CI(-3.82,-1.50),P<0.001〕、IPSS储尿期症状评分〔MD=-0.55,95%CI(-0.85,-0.26),P=0.000 2〕、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MD=-0.97,95%CI(-1.43,-0.51),P<0.001〕、生活质量评分〔MD=-0.37,95%CI(-0.51,-0.23),P<0.001〕,改善最大尿流率方面〔MD=1.45,95%CI(0.90,1.99),P<0.000 01〕优于TAD组。两组残余尿量〔MD=-4.22,95%CI(-12.82,4.39),P=0.34〕、IIEF-5评分〔MD=0.44,95%CI(-0.23,1.11),P=0.19〕、总不良反应发生率〔OR=1.43,95%CI(0.98,2.08),P=0.06〕、头痛发生率〔OR=1.34,95%CI(0.66,2.72),P=0.42〕、肌痛发生率〔OR=1.56,95%CI(0.64,3.82),P=0.33〕、背痛发生率〔OR=1.45,95%CI(0.40,5.22),P=0.57〕、眩晕发生率〔OR=1.14,95%CI(0.27,4.76),P=0.86〕、鼻咽炎发生率〔OR=0.47,95%CI(0.10,2.21),P=0.34〕、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OR=3.81,95%CI(0.44,32.97),P=0.22〕、因发生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率〔OR=1.44,95%CI(0.88,2.35),P=0.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TAD单药相比,TAD联合坦索罗辛在改善患者LUTS方面的疗效更明显,但两者在改善ED和安全性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对于同时存在LUTS合并ED的男性患者,可推荐使用TAD联合坦索罗辛方案。受纳入研究数量的限制,需要进一步的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这些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