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IS)患者到达医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NT)延长的原因。方法 96例AIS患者,按照DNT不同分为延长组(DNT≥60 min, 50例)和非延长组(DNT<60 min, 46例)。两组患者均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并开展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临床指标,总结AIS患者DNT延长原因。结果非延长组患者DNT短于延长组,卒中史、心源性脑栓塞(CE)占比高于延长组,服用抗凝药占比低于延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延长组的血糖(8.10±2.68)mmol/L、收缩压(142.82±22.54)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延长组的(11.72±4.05)mmol/L、(164.38±56.85)mm Hg,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4.00±5.16)分高于延长组的(10.35±4.98)分,患者起病至入院时间(70.36±32.25)min及患者和家属决策时间(25.49±17.62)min均短于延长组的(92.86±33.64)、(36.85±16.35)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静脉溶栓的AIS患者,应积极控制影响DNT延长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水平和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卒中中心行rt-PA静脉溶栓的AIS患者154例,根据NIHSS评分改善值(ΔNIHSS)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118例(ΔNIHSS≥2)和预后欠佳组36例(ΔNIHSS<2),收集2组年龄、性别、脑血管病高发因素、发病时间、DNT、溶栓前NIHSS评分、血常规、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尿酸、血清D-二聚体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rt-PA静脉溶栓治疗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D-二聚体水平和溶栓前NIHSS评分对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欠佳组患者年龄、房颤人数占比、血清D-二聚体水平、溶栓前NIHS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血小板计数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某院收治的6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是否发生血管性痴呆症状分别纳入发生组(n=21)和未发生组(n=45)。收集所有纳入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在患者信息对比分析之上进一步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在年龄、吸烟史、合并高血压与糖尿病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性别、BMI、发病至入院时间、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类型、饮酒史、既往缺血性脑卒中病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因素分析可以得出,年龄、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均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并发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过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血管性痴呆,其相关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急诊静脉溶栓护理路径来减少绿色通道院内延误。方法分析我科实施AIS急诊静脉溶栓护理路径前后患者从到达急诊至静脉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的时间(DNT)和疗效。结果28例静脉溶栓患者年龄、性别、既往史及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数等基线匹配良好,组间具有可比性;观察组DNT有下降趋势、DNT≤60min增加至3例;治疗后第7天,25例存活患者NIHSS分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79,P<0.01);治疗后第7天,观察组溶栓后存活患者NIHSS减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19,P=0.069)。结论 AIS急诊静脉溶栓护理路径进一步减少院内延误;急诊室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应紧跟国内外指南,严格把握溶栓适应证,加强溶栓前后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YDXNTSC)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AIS患者87例,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43例为单一组,采用YDXNTSC联合rt-PA治疗的44例为联合组.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应用阿替普酶(rt-PA)溶栓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执行rt-PA溶栓的AIS患者186例,溶栓90 d后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及血清学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IS)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12例AIS患者,根据患者溶栓治疗后7 d蒙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时采用不同时间窗的治疗效果。方法 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溶栓时间窗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溶栓时间窗<4.5 h,对照组溶栓时间窗控制在4.5~12.0 h。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受损情况、生活能力、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周、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为(6.38±3.17)、(3.07±1.4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8.67±4.02)、(7.49±1.6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18±0.06)分低于对照组的(3.62±0.28)分, Barthel指数(BI)评分(80.08±3.25)分高于对照组的(72.57±2.6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76%(2/42)与对照组的9.52%(4/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入院至静脉溶栓用药时间(DNT)对脑卒中建设的影响.方法:我们收集我院使用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符合入选标准急性脑梗死患者168例,其中分为2组,2019-03-01~2019-12-31为综合卒中中心建设期间有80例患者,为常规组,2020-01-01 ~ 2020-08-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回顾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绿色通道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实验室检查、脑影像学检查、发病时间、溶栓适应证等检查,迅速明确患者病情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进入绿色通道的患者数量、DNT时间、溶栓后患者症状改善率(NIHSS评分)、死亡率、出血率等。结果:2014~2016年间进入绿色通道患者逐年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进入绿色通道的患者DNT时间、溶栓后患者症状改善率(NIHSS评分)、死亡率、出血率等情况均较优。结论:建立多科合作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分析患者的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护理前后健康知识评分.结果 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院前广泛开展卒中健康教育联合院内优化静脉溶栓流程减少院外院内的延误,能够让更多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及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减少残疾,早日回归社会.缩短患者从入院到静脉溶栓(DNT),增加时间窗内患者的溶栓比例,为更多AIS患者带来最有效救治的机会,且影响患者远期预后,建立县域内规范高效的卒中中心.方法 收集2019年6月-2020年5月于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100例为基线研究对象对照组,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100例患者广泛接受卒中健康教育和院内优化静脉溶栓流程为观察组.运用描述性统计和x检验来理解中风形势的统计分析.结果 广泛开展院前卒中健康教育,优化静脉溶栓流程,可有效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从入院到静脉溶栓(DNT)的时间,帮助DNT在60min内达标,在不增加溶栓出血风险的情况下,显著提高静脉溶栓率和成功率.结论 通过院前广泛开展卒中健康教育联合院内优化静脉溶栓流程减少院外院内的延误,使更多的患者及时的得到医护人员的救助,赢取最佳的抢救时间,使患者尽快恢复并且回归社会.并且也可以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机会,利用流程的优化救更多的人,不会因为流程的延误而对患者产生生命上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重要病因之一,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和死亡率高的特点。目前早期溶栓治疗是被广泛认可且积极有效的主要治疗方式。而溶栓药物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FDA批准的唯一缺血性脑卒中药物,但在临床使用中有诸多限制。近年来临床上关于溶栓治疗的研究发展迅速,本文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溶栓治疗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AIS药物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国外5种评分系统在中国人群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 HT)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静脉溶栓的262例AIS患者进行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应用HAT模型、MSS模型、GRASPS模型、SEDAN模型以及SITS模型的量表进行测评。观察5种评分系统与HT发生率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下面积大小比较5种评分系统对HT的预测能力;单因素分析5种评分系统内的指标和HT的相关因素,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认为是静脉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5种评分系统测评的分值增加,HT发生率随之上升,在5种评分系统组间中HT发生率的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五种评分系统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5;两两比较ROC曲线下面积,结果显示GRASPS模型优于MSS模型和SITS模型(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的心房颤动剔除,余下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院行头颅CT的早期梗死征象、既往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史、基线NIHSS评分均是非心源性脑栓塞rt-PA静脉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五种评分系统均可以预测中国人群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风险,其中GRASPS模型可能拥有相对较好的预测价值;对非心源性脑栓塞rt-PA静脉溶栓患者应注意了解其年龄、既往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史,评估入院行头颅CT的早期梗死征象和基线NIHSS评分,以避免发生HT。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IVT)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IVT治疗,将年龄≥80岁接受rt-PA(0.9 mg/kg)静脉溶栓患者定义为老年IVT组,将年龄≥80岁未接受静脉溶栓患者定义为老年非IVT组;根据年龄大小将接受静脉溶栓患者分为老年IVT组(≥80岁)及年轻IVT组(<80岁)。记录患者的颅内出血情况及治疗后24 h、3个月、6个月的显效率及7 d病死率。结果治疗后1、90、180 d,老年IVT组患者的显效率均高于老年非IVT组(P<0.05)。老年IVT组患者的7 d病死率略低于老年非IV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IVT组、年轻IVT组的颅内出血发生率及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死亡病例。结论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能够有效治疗80岁以上老年患者急性缺血性中风,且不增加患者的颅内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前后出血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2017年5月~2018年8月在某院行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的12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PH(Cerebral parenchymal hematoma,脑实质血肿)组8例、 HI(Hemorrhagic infarct,出血性梗死)组16例与non-HT(No bleeding after thrombolysis,溶栓后未出血)组98例,对3组患者溶栓前后不同时期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进行测定,并探讨其与出血转化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结果:与HI组、non-HT组相比,HI组患者溶栓之前的NIHSS评分更高,P0.05;溶栓后2h,3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溶栓前均有所降低;溶栓24h后,3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有所上升,但依旧低于溶栓前,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颅内血肿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24h内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因素。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11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实施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根据m RS评分,将110例患者分为A组(预后良好,n=65)、B组(预后不良,n=45),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发病90 d病死率等,分析影响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治疗后,出现颅内出血的有9例,其中,症状性颅内出血6例;发病后90 d,死亡6例。A组、B组在年龄、发病到治疗时间、糖尿病史、溶栓前血糖、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NIHSS评分等方面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溶栓前血糖、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NIHSS评分与预后不良具有相关性。结论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因素包括糖尿病史、溶栓前血糖、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NIHSS评分等,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治疗过程中准确识别这些高危因素,并进行有效干预,以提升静脉溶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马江洪  梁远红  张潇潇  阴玥 《贵州医药》2023,(12):1991-1992
目的 分析并讨论医护一体化护理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患者均给予rt-PA溶栓治疗,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医护一体化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救治时间(首次接触到医疗干预时间、入院动脉血管再通时间、转诊时间、获取知情同意时间)、临床结局(脑血管再通、症状性脑出血以及患者病死)以及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首次接触到医疗干预时间、入院动脉血管再通时间、转诊时间、获取知情同意时间等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脑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流程有助于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rt-PA溶栓治疗中的救治时间,改善预后效果的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其生存质量,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7月到潮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并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并遗留有神经功能缺损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发病4.5h内在本院静脉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每天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肌注,并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只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并使用NIHSS评估治疗前、治疗7d及治疗14d时疗效。结果两组溶栓前的NI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对比有意义,经治疗后7d、14d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能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血管内介入联合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年龄>60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25例年龄>60岁AIS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63例)接受血管内介入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水平均得到改善,而观察组最小血流量、血流速度、动态阻抗均较对照组高,脑血管外周阻力较对照组小(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血栓弹力图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凝血因子反应时间(R)较对照组长,血凝块最大强度(MA)、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较对照组小(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介入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年龄>60岁AIS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脑血流动力学、血栓弹力图指标水平,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