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腰椎管狭窄症(LSS)狭窄因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统计59例LSS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总结各狭窄节段管壁狭窄因素的发生情况。结果:59例患者共88个狭窄节段10类椎管管壁狭窄因素,其发生情况为:上关节突增生82节,下关节突增生71节,椎板增厚或重叠64节,椎板间黄韧带增厚62节,椎间盘突出(包括合并椎间盘钙化)52节,关节囊黄韧带增厚45节,椎弓根内聚或增生8节,椎体后缘骨赘6节,椎板间黄韧带钙化4节,后纵韧带钙化3节。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CT检查是全面和准确把握LSS各管壁狭窄因素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方法,对于减压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颈椎管特点。方法 选取24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实验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在颈椎X线侧位片上测量颈椎管中矢径和椎体中矢径,测量范围C3-C7节段,计算各节段的椎管指数(椎管中矢径/椎体中矢径),并统计两组中颈椎管狭窄(3个以上节段椎管指数小于0.75为颈椎管狭窄)的例数,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C3-C7节段的椎管指数均小于对照组(P〈0.01),其中C4-C7节段的椎管指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颈椎管狭窄的发生率为45.8%(11/24),明显高于对照组12.5%(5/40),P〈0.05。结论 颈椎管狭窄是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3.
腰椎管狭窄症CT分型诊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CT分型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48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CT检查并进行CT分型诊断,其中250例手术证实。结果 CT诊断分三型,I型;中心椎管狭窄82例(17.1%);Ⅱ型;脊神经根管狭窄134例(27.9%);Ⅲ型,混合型,即Ⅰ,Ⅱ型并存264例(55%),250例手术病例中,238例术前CT诊断与手术结果一致,符合率为95.2%。结论 CT对腰椎管狭窄症的分型诊断对临床诊断治疗,特别是术式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腰椎管狭窄症的解剖学基础与病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金亮  孙刚  刘新宇 《医学综述》2007,13(4):285-287
腰椎管狭窄症是腰神经组织受压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脊柱每一运动节段的脊椎管道由头向尾端分为三个水平(横断面)分区和由中线到侧方三个矢状断面分区。腰脊神经走行的路径称为腰脊神经根管,腰脊神经在椎管的不同横断面分区和矢状面分区中可能受压而出现临床表现。腰椎管狭窄分为中央型狭窄和侧方型狭窄。中央型狭窄通常发生于椎间盘水平,通常是椎间盘突出、关节面局部过度退变和黄韧带肥厚的结果。侧方型狭窄主要是侧隐窝狭窄,但也有出口狭窄,是关节突骨质增生和纤维软组织退变所致。  相似文献   

5.
温云  曾文兵  李建蓉  王静  李翔 《西部医学》2019,31(8):1278-1282
目的 探讨Revolution CT 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26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AG和Revolution CT检查。以CAG为金标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75%为界,从冠状动脉血管和冠状动脉血管节段两个方面评价Revolution CT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 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75%为界,从冠状动脉血管分析, Revolution CT与CAG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0.851、0.885(P<0.05), Revolution CT诊断的灵敏度为92.59%、92.91%,特异度为92.53%、95.56%,准确度为92.56%、94.27%,阳性预测值为93.26%、95.16%,阴性预测值为91.78%、93.48%;从冠状动脉血管节段分析, Revolution CT与CAG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0.828、0.826(P<0.05), Revolution CT诊断的灵敏度为93.47%、96.88%,特异度为93.97%、87.21%,准确度为93.59%、95.39%,阳性预测值为98.13%、97.67%,阴性预测值为80.96%、83.47%。结论 Revolution CT能较准确地诊断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与CAG诊断有较好的一致性,但 Revolution CT诊断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故目前临床中仍不能完全替代CAG检查。  相似文献   

6.
下腰椎椎管内切圆面积测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下腰椎有效椎管内切圆面积测量对于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正常组与狭窄组各 1 0 0例CT图像作样本。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下腰椎有效椎管内切圆面积。结果 :正常组椎管内切圆面积平均为 2 1 2 2 4±41 72mm2 。 95%的下限值为 1 4 3 82mm2 ,以此为标准对狭窄组 1 6 6个狭窄节段的诊断符合率为 92 1 7%。结论 :下腰椎椎管内切圆面积可以反映中央椎管的容积和形态变化。为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 CTA)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行CTA及DSA检查冠心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DS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0级230节段、Ⅰ级71节段、Ⅱ级66节段、Ⅲ级52节段和Ⅳ级31节段;CT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0级229节段、Ⅰ级72节段、Ⅱ级64节段、Ⅲ级51节段和Ⅳ级34节段;CTA与DS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Kappa值为0.89。 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4.63%(141/149),特异性为99.01%(292/301),阳性预测值为94.00%(141/150),阴性预测值为97.33%(292/300),准确率为96.22%(433/450)。30例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分支共发现软斑10支、纤维板块9支、钙化斑块31支、混合斑块24支。结论应用64层螺旋CT行CTA检查可以准确发现冠状动脉的狭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CTA可判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种类,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MSCTCA)在评估冠脉狭窄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63例拟诊为冠心病患者1个月内同时行MS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以CAG为"金标准",MSCTC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准确率92.06%,敏感性为95.45%,特异性为84.21%,与CAG的一致性非常好(Kappa=0.834);63例共计945段冠状动脉血管阶段,907段可进行评价,MS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符合率为92.94%,与CAG诊断符合率一致性较好(Kappa=0.517);诊断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准确率分别为93.75%、82.86%、90.28%、92.97%。结论 MS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及狭窄程度的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CT血管成像(CTA)对颈内动脉狭窄、斑块形态及溃疡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09-2014年收治的经DSA检查确诊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168例,并先后行CDUS、CTA检查。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DUS、CTA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率与DSA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率的相关性;以DSA为金标准,计算CDUS、CTA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率≥70%、斑块形态、是否有溃疡的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ROC曲线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CDUS、CTA检查对斑块形态和溃疡检测的准确性;Kappa检验分析CDUS、CTA检查与DSA检查的一致性。结果 CDUS(64.73±22.91)%、CTA(62.38±22.31)%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率与DSA(62.52±22.31)%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率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22和0.992,P<0.05)。DSA确诊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率≥70%的血管条数为146条,<70%的血管条数为190条。CDUS、CTA检查颈内动脉狭窄率≥70%的正确率分别为85.7%(288/336)、95.8%(322/336),灵敏度分别为83.6%(122/146)、94.5%(138/146),特异度分别为87.4%(166/190)、96.8%(184/19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6%(122/146)、95.8(138/14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4%(166/190)、95.8%(184/192)。CDUS、CTA检查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率≥70%的Kappa值分别为0.709、0.915。DSA确诊患者颈内动脉规则型斑块的血管条数为168条,不规则型斑块的血管条数为168条;DSA确诊患者颈内动脉有溃疡的血管条数为68条,无溃疡的血管条数为268条。CDUS、CTA检查颈内动脉斑块形态的正确率分别为82.7%(278/336)、99.1%(333/336),灵敏度分别为84.8%(144/168)、98.8%(166/168),特异度分别为79.8%(134/168)、99.4%(167/16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9%(144/178)、99.4%(166/16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8%(134/158)、99.4%(167/169);CDUS、CTA检查颈内动脉斑块形态的Kappa值分别为0.655、0.982。CDUS、CTA检查颈内动脉溃疡的正确率分别为88.7%(298/336)、98.5%(331/336),灵敏度分别为85.3%(58/68)、94.0%(64/68),特异度分别为89.6%(240/268)、99.6%(267/26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7.4%(58/86)、98.5%(64/6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240/250)、98.5%(267/271)。CDUS检查诊断颈内动脉不规则斑块AUC为0.818〔95%CI( 0.711,0.866)〕,CTA检查诊断颈内动脉不规则斑块AUC为0.997〔95%CI(0.923,1.000)〕; CDUS检查诊断颈内动脉溃疡AUC为0.708〔95%CI(0.633,0.788)〕,CTA检查诊断颈内动脉溃疡AUC为0.969〔95%CI(0.934,1.000)〕。CDUS、CTA检查诊断颈内动脉溃疡的Kappa 值分别为0.681、0.953。结论 CTA检查对于颈内动脉狭窄率≥70%,不规则斑块和有溃疡的诊断具有简单可行且正确率高的优点,较CDUS占有明显优势,与金标准DSA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高度一致性,在一定情况下可代替DSA检查,避免其有创性和潜在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三维CT(CT3D)技术分析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动力位下椎管容积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LSS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仰卧位及动力位下均接受CT容积扫描和3D重建。分析比较不同体位下及各节段椎管硬膜囊总体容积、段腰椎间盘中位硬膜囊横截面积、腰椎体中位硬膜囊横截面积、最狭窄节段硬膜囊径线、最狭窄节段距离等。结果 过屈位下总体容积最高,过伸位下总体容积最低,不同体位下腰椎管硬膜囊总体容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267,P<0.05)。仰卧位和过屈位下L1/2、L2/3、L3/4、L4/5腰椎管硬膜囊总体容积高于过伸位,过屈位高于仰卧位(P<0.05);同时不同体位下腰椎管硬膜囊总体容积随腰椎节段升高而降低(P<0.05)。过屈位下各节段腰椎间盘中位硬膜囊横截面积高于过伸位(P<0.05)。不同体位下腰椎体中位硬膜囊横截面积随腰椎体中位升高而降低(P<0.05)。仰卧位与过屈位、过伸位下腰椎管硬膜囊最狭窄节段横径、矢状径及腰椎管最狭窄节段骨性椎管前缘至硬膜囊前缘距离、硬膜囊后缘至骨...  相似文献   

11.
Purpose: In diagnosing 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s appropriate to confirm the presence of anatomical stenosis of the spinal canal or compression of the nerve roots. However, it is known that morphological LSS is often present in asymptomatic subjects. There is still controversy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atomical LSS and symptomatic LS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qualitative imaging findings on MRI of the lumbar spine and symptomatic LSS. Patients and methods: This wa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239 volunteers from 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 that included 1,862 participants in total. MRI of the lumbar spine was evaluated in four categories: morphological grading of central stenosis and lateral recess stenosis, presence of the sedimentation sign, and severity of facet joint effus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morphological evaluations and typical LSS symptoms as assessed by the self-administered, self-reported history questionnaire for 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SSHQ) was investigated by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The odds ratio of the most severe central stenosis to no stenosis was 15.5 (95%CI: 1.4-164.9). Only the most severe central stenosis was associated with typical LSS symptoms, but not all cases with typical LSS symptoms were due to severe central stenosis. Conclusion: Extreme severe central stenosis was strongly related to typical LSS symptoms. However, although subjects with severe central stenosis showed symptoms suggestive of LSS, these subjects did not always show typical LSS symptoms.  相似文献   

12.
背景 糖尿病患者作为全科团队重点签约服务对象,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频率及达标率是绩效考核指标之一。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管理效果,如何协调好全科团队成员在糖尿病患者管理运作中的关系,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的 探讨全科团队运用精益六西格玛(LSS)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HbA1c的检测频率和达标率的影响。方法 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两个全科团队经LSS培训为LSS team,即干预组,剩余两个全科团队为team 2,即对照组,分别随机分配200例糖尿病患者。干预组按六西格玛理念运用黑带、绿带等角色构建项目组织架构,使用DMAIC循环,即定义(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控制(control)5个阶段构成的过程改进方法进行项目推进,同时利用鱼骨图、RACI、行动计划表等工艺改进工具,通过发现原社区糖尿病患者HbA1c检测管理的薄弱点并提出改善方案,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对照组仅按照上级业务部门要求进行常规随访管理。结果 对照组平均测量次数(3.7±1.3)次,干预组平均测量次数(4.6±1.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73,P<0.001);对照组HbA1c均值(7.1±1.0)mmol/L,干预组HbA1c均值(6.5±0.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01,P<0.001)。对照组达标率为55.5%(111/200),干预组达标率为84.5%(16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48,P<0.05)。按HbA1c测量次数分为3组:<4次,122例,HbA1c均值为(7.0±1.1)mmol/L;4~6次,250例,HbA1c均值为(6.7±0.7)mmol/L;>6次,28例,HbA1c均值为(6.6±0.4)mmol/L。3组HbA1c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F=6.885,P<0.001)。结论 应用LSS,可以有效提高签约糖尿病患者的HbA1c检测频率,而通过HbA1c检测频率的提高,可以同时改善HbA1c达标率,这种改善可能与随着HbA1c检测频率提升,医患双方对血糖控制的重视度提高有关。LSS的改善过程符合医护人员的临床诊疗思维,其独特的组织架构尤其适用于目前全科团队中的各职能岗位的协调工作,能有效提高慢性病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腰骶移行椎Castellvi分型和陈崇文等分型系统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探讨陈崇文等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住院及门诊治疗资料较完整患者80例,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16~55岁,平均36.7岁。每例均有完整的腰椎x线正侧位片、移行椎三维cT重建及腰骶MRI片。由4名有分型经验的脊柱外科医师分别进行Castellvi分型和陈崇文等分型,2周后再次进行分型,收集结果后对分型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进行分析。计算Kappa检验的一致性。结果Castellvi分型和陈崇文等分型可信度分别为84.83%(Kappa=0.789)、87.67%(Kappa=0.892),可重复性分别为90.75%(Kappa=0.895)、93%(Kappa=0.914)。结论陈崇文等分型直观、简洁、易记,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应用局部减压骨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不同节段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探讨局部减压骨应用于多节段椎体间融合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5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单节段23例,双节段13例,多节段16例。术中经腰椎后路切除狭窄腰椎大部分椎板、黄韧带,保留上1/3椎板,彻底减压中央管、神经根管及椎间孔,从症状侧切除椎间盘,处理上下终板,将切除的棘突、椎板及关节突等修整成颗粒骨(直径约3 mm)植于椎体间,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所有病人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6个月,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评价临床疗效;拍摄腰椎X线片,测量手术前后腰椎前凸度、受累椎间隙角度及椎间高度,并观察植骨融合状况。结果 术后末次随访,单节段、双节段及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病人VAS、ODI及SF-36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融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节段组腰椎前凸度、受累椎间隙角度及受累椎间高度与单节段、双节段组相比明显变小,差异有显著意义(F=4.244~9.377,P〈0.05)。结论 应用局部减压骨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不同节段椎体间椎管狭窄症效果可靠,但在多节段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中支撑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5.
黄兆钢  吴良绍 《医学综述》2013,19(7):1339-1341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减压治疗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恩施州中心医院收治的经椎板开窗减压治疗的43例LS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及Beaujon功能评分法进行主客观评估,评价疗效。结果全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0.5~1年。ODI、VAS和Beaujon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日本矫形外科协会标准的优良率为93.02%。结论椎板开窗减压操作简便、安全,对椎体稳定性影响小,疗效满意,是治疗LS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腰椎管狭窄(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症指各种原因引起的骨质或纤维组织增生、肥厚导致椎管或神经根管的矢状径变短,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腰腿痛、间歇性跛行和症状重体征轻,以退变性狭窄最为常见,是老年人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目前治疗方法较多,就其手术治疗来讲,传统手术治疗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已成现实,但随着现代医学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脊柱微创技术诞生并不断发展,这对脊柱外科疾病,特别是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为此,现我们对脊柱微创技术治疗LSS的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背景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目前慢性病管理服务已经基本覆盖老龄化人口,研究中青年居民慢性病流行病学趋势及多病共存的现状将为确定下一步慢性病管理服务重点提供依据。目的 了解上海社区中青年人群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多病共存情况,为中青年的社区慢性病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上海某社区医院信息系统(HIS)年龄18~50岁患者的诊疗数据,分析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和多病共存病种组合。结果 34 720例18~50岁中青年患者中,8 922例(25.70%)有1种慢性病,3 134例(9.03%)有2种慢性病,3 484例(10.03%)有≥3种慢性病,6 618例(19.06%)患者存在多病共存。不同性别、年龄、签约与否社区中青年慢性病多病共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多病共存比例高于女性,年龄越大慢性病多病共存比例越高,签约者高于未签约者(P<0.05)。患病率排名前5位的疾病分别为高血压、关节脊椎疾病、胃十二指肠炎症、功能性肠疾患、脑血管病。2种疾病组合多是“高血压”“糖尿病”“关节脊椎疾病”“胃十二指肠炎症”的两两组合,3种及以上的病种组合多为“肝胆疾病”与其他疾病的组合。结论 上海社区中青年人群的慢性病多病共存情况不容忽视,病种组合明显区别于老年人群,呈现中青年特异性,需要社区家庭医生提供针对性的慢性病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8.
张建军  冯越  吴伟峰  牟彩云  余蔚  刘铁 《浙江医学》2010,32(11):1601-1603
目的探讨快室率房颤(平均心室率≥80次/min)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CA)的成像质量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快室率房颤患者进行双源螺旋CTCA检查,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冠状动脉分段标准对冠状动脉进行分段。以4级图像质量(优、好、中、差)评价标准对冠状动脉各节段进行评价。其中17例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CAG),对管腔狭窄≥50%节段与双源螺旋CTCA对照,评价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并对比其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所有快室率房颤患者均采用绝对值时间间隔重建,其中影像诊断医师A、B分别有14、13个节段图像质量无法评估。影像诊断医师A对≥50%狭窄节段评价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98%、90%、96%,影像诊断医师B的评价分别为75%、98%、87%、95%。双源螺旋CTCA与CAG对诊断≥50%狭窄病变并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法及两位诊断医师的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双源螺旋CTCA在快室率房颤冠状动脉造影中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可作为房颤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前的首选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缺血性卒中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因缺血性卒中行脑血管造影及肾动脉造影患者596例。任1支肾动脉狭窄≥50%诊断为ARAS。分析ARAS患病率,同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颅内动脉狭窄(ICAS)203例(34.1%),其中狭窄≥50%者108例(18.1%);颅外动脉狭窄(ECAS)250例(41.9%),其中狭窄≥50%者149例(25.0%);颅内、外动脉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6,P〈0.05)。ARAS患者77例(12.9%),ECAS(350%)组中ARAS患病率(30.2%,45/149)高于ICAS(≥50%)组(18.5%,20/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2,P〈0.05)。单因素分析筛选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P〈0.05,OR=2.48)及ECAS(/〉50%)(P〈0.05,OR=5.37)是AR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RAS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相对较常见,年龄≥60岁及ECAS(≥50%)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行肾动脉评估,尽早发现ARA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 CTA)诊断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7例临床拟诊为后循环缺血发作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A检查,其中51例于CTA检查前后1周内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检查,53例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 CFDS )检查。 CTA扫描横断面轴位图像应用三维重建技术作图像后处理,测量颅外段椎动脉狭窄程度,统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分别与DSA和CFDS结果比较。结果CTA与DSA对颅外段椎动脉狭窄程度分级判断的一致性为92.2%(Kappa=0.89,P<0.01),CTA对颅外段椎动脉各级狭窄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在轻度狭窄为87.50%、95.24%、87.50%、95.24%;中度狭窄为95.65%、96.67%、91.67%、98.31%;重度狭窄为100%、98.81%、93.75%、100%;闭塞为100%、100%、100%、100%。 CTA在颅外段椎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CFDS(P<0.05)。结论 CTA对椎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性较高,而且能确切评价粥样硬化斑块,可作为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筛选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