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一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均进行CTA与DSA检查比较CTA与DSA颅内动脉瘤诊断率及所测量瘤体大小,并观察CTA与DSA对不同部位动脉瘤的显示情况。结果CTA所测量的瘤体直径、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率及对不同部位的颅内动脉瘤诊断率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可对颅内动脉瘤进行早期确诊,联合DSA可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三维CT血管造影(CTA)及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7例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三维CTA及三维DSA检查结果与外科手术治疗的最终结果进行对比,评价三维CTA及三维DSA在动脉瘤的检出率、三维形态与空间关系的显示能力。探讨联合应用三维CTA及三维DS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价值。结果:在27例疑似患者中有25例经外科手术治疗证实为动脉瘤,发现动脉瘤28个。三维CTA及三维DSA动脉瘤检出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7,P>0.05)。三维CTA对检出的动脉瘤可准确清楚地显示其三维形态及与周围颅骨的空间关系,三维DSA对颅内动脉瘤和动脉瘤的瘤颈、瘤体及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关系显示清楚、准确。结论:在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诊断上,三维CTA和三维DSA各有优势,两种检查方法互补可提高动脉瘤的检出率。联合应用三维CTA及三维DSA可为手术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诊治顽固性鼻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使用常规方法止血治疗无效后,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法做右侧股动脉穿刺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查明出血部位及责任血管后施行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6例患者中5例栓塞同侧颌内动脉一次止血治疗成功,另1例经加栓同侧面动脉及对侧颌内动脉而治愈。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与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周新华 《医疗装备》2022,(3):114-116
目的 探析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三维重建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DSA、旋转DSA三维重建,记录并比较两种检查的图像质量、动脉与病灶显示情况、肝动脉分级检测情况.结果 旋转DSA三维重建甲级片多于常规DSA...  相似文献   

6.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维(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47例疑似或确诊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二维(2D)DSA及旋转数字血管造影(旋转DA)检查,并在此基础上行3DDSA重建,对所得到的图像进行比较,分析动脉瘤的形状、瘤颈、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及治疗方案的选择。结果47例中经3DDSA共检查出46例53个动脉瘤,2DDSA有假阳性1例,假阴性2例,在动脉瘤的形状、瘤颈、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显示上,3DDSA明显优于旋转DA和2DDSA。结论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上,3DDSA比旋转DA和2DDSA能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三维(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47例疑似或确诊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二维(2D)DSA及旋转数字血管造影(旋转DA)检查,并在此基础上行3D DSA重建,对所得到的图像进行比较,分析动脉瘤的形状、瘤颈、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及治疗方案的选择.结果 47例中经3D DSA共检查出46例53个动脉瘤,2D DSA有假阳性1例,假阴性2例,在动脉瘤的形状、瘤颈、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显示上,3D DSA明显优于旋转DA和2D DSA.结论在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上,3D DSA比旋转DA和2D DSA能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诊治顽固性鼻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使用常规方法止血治疗无效后,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法做右侧股动脉穿刺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查明出血部位及责任血管后施行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6例患者中5例栓塞同侧颌内动脉一次止血治疗成功,另1例经加栓同侧面动脉及对侧颌内动脉而治愈。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与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方法从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45例脑血管疾病疑似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和CT血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查,将诊断结果分别记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的颅内动脉瘤疾病检出率和颅内动脉瘤直径。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颅内动脉瘤疾病检出率为82.22%(37例)和64.44%(29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检测颅内动脉瘤直径分别为(4.14±0.38)mm和(4.75±0.42)mm,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CT血管造影技术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脑血管疾病的检出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分析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方法从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45例脑血管疾病疑似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和CT血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查,将诊断结果分别记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的颅内动脉瘤疾病检出率和颅内动脉瘤直径。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颅内动脉瘤疾病检出率为82.22%(37例)和64.44%(29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检测颅内动脉瘤直径分别为(4.14±0.38)mm和(4.75±0.42)mm,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CT血管造影技术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脑血管疾病的检出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检查的X射线防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常规血管造影与电子计算机相结合的新技术,是X射线血管造影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为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4月至2011年11月60例就诊时临床表现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全部行头颈联合3D-CTA及DSA检测,以DSA为诊断标准,采用双肓法评估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及与DSA检出动脉瘤数量的一致性;测量动脉瘤瘤颈宽度,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60例患者中,49例经DSA检查出51个动脉瘤,50例经CTA检出51个动脉瘤,以DSA诊断为金标准,CTA检查的灵敏度为97.8%,准确度为98.0%,2种诊断方法在检出动脉瘤的例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出瘤颈宽度为(3.6± 1.9) mm,DSA为(3.3±2.1) 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对颅内动脉瘤检查的灵敏度高,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筛查的首选方法,但仍不能完全替代DSA.  相似文献   

14.
任立刚 《医疗装备》2022,(17):29-32
目的 探讨CT血管成像(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ASO)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天津市津南医院收治的58例疑似下肢ASO患者,征得患者同意后均进行CTA和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下肢CTA动脉树图像并评估其对ASO的诊断价值。结果 共统计796段下肢动脉血管图像,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TA诊断血管狭窄程度的符合率为96.73%(770/796),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0.937)。58例疑似下肢ASO患者经DSA确诊48例,CTA诊断下肢ASO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3.75%、80.00%和91.38%,漏诊3例,误诊2例,漏诊和误诊的原因主要为静脉显影和(或)动脉部分节段显影不良。结论 CTA和DSA均能充分获取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信息,两者对下肢ASO的诊断效果接近,且各具优势和不足,临床中应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5.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的硬件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一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该系统可实现造影剂注射后的造影图象与注射前采集的蒙片图象作实时减影运算,同时具有动态采集、回放及图象硬件放大、漫游等功能。其最大图象存贮量可达128Mbit。系统经临床使用认为,基本上可满足目前开展DSA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冠脉支架血管再狭窄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DSA诊断与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统计两组特异度、准确率与敏感度等相关指标。结果:80例冠脉支架血管再狭窄患者可清晰显示支架240枚,其中左前降支、左回旋支与对角支分别是120枚、80枚以及40枚。通过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可以了解冠脉支架血管再狭窄患者的冠状动脉支架情况,尤其是冠状动脉支架内血管情况,如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及其狭窄程度。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发现支架内血管再狭窄239枚,经DSA诊断证实为235个,多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准确率80.00%、敏感度82.63%、特异度87.32%,Kappa检验值为0.819,多层螺旋CT组与DSA组在多指标(敏感度、准确度与特异度)的对比上基本保持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DSA诊断冠脉支架血管再狭窄,其特异度、准确度与敏感度差别不大,冠脉支架血管再狭窄对支架血管位置与管腔情况可准确观察,为冠脉支架...  相似文献   

17.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处理的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处理的新技术包括:图像融合化,图像立体化,高分辨率影像板技术,数据传输网络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由第一军医大学研制生产的YD—100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in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简称DSA)的用途、特点及构造原理。  相似文献   

19.
1987年底,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筹集资金700多万元,引进一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1988年初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开始了介入放射诊断治疗的研究。该医院介入放射中心以及其它临床科室如肿瘤科、心脏内科等,依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和介入放射诊断治疗技术,取得了综合诊断治疗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研究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对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ASO)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7月~2022年7月本院影像科接诊疑似为下肢ASO的患者83例为观察对象,分别采用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进行疾病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二者在下肢ASO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83例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诊断出ASO患者67例,其中19例Ⅰ级,24例Ⅱ级,13例Ⅲ级,11例Ⅳ级;经CT血管成像检出65例,其中18例Ⅰ级,23例Ⅱ级,13例Ⅲ级,11例Ⅳ级,CT血管成像疾病诊断灵敏度97.01%、特异度87.50%以及准确率97.59%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的100.00%、100.00%、100.00%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用于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诊断均能取得良好效果,二者诊断效能接近,可有效鉴别患者的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程度,从而为其后续治疗提供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