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13年6月在欧洲高血压学会(ESH)年会上,ESH与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共同发布了《2013ESH/ESC动脉高血压管理指南》。下面结合新的ESC高血压指南及《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建议,简单介绍高血压合并几种常见心脑血管病(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血压控制目标和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是导致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控制高血压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目前临床主要以五大类降压药物为主,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影响,本文通过联合应用降压药物控制高血压,以达到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吴建贵 《中外医疗》2009,28(22):185-185
瘦素(Leptin)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人血浆瘦素水平升高与人体脂肪重量成正比,瘦素及其受体基因突变可导致病态肥胖。探讨瘦素与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 (DM)并发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是DM患者死亡、致残的主要原因。大量研究表明 ,DM患者高血压 (HT)患病率明显高于非DM人群。HT可促使DM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发生和发展。本文总结了 6 84例HT和DM患者的体检资料 ,对糖尿病并发高血压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系进行探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全部来自我院 1998年干部体检病例 (8916例 )。其中HT患者 5 2 7例 ,平均年龄 6 8.4 9岁 ;DM患者 6 5例 ,平均年龄 6 8.6 3岁 ;DM并发HT 92例 ,平均年龄 70 .0 2岁。三组患者年龄均≥ 5 0岁 ,其中 5 0~ (岁 )男 6 5…  相似文献   

5.
罗钢 《河北医学》2012,18(7):979-980
目的:探讨和分析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和心脑血管的预防措施,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对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100例患者进行饮食、运动、心理以及合理的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进行健康教育.结果:采用饮食、运动、心理以及药物治疗并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结论:合理完善的治疗是减少或延迟老年性高血压并发症的关键因素,从而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血浆中分子物质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浆中分子物质 (MMS)在临床医学中的意义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对 2 2 9例患者 10种疾病进行了药物和低能量He -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 (ILIB)前后MMS含量变化分析。结果 :在 2 2 9例患者中有 15 8例MMS总量升高 ,占 6 9%。在高血压等 10种疾病组中与健康正常对照组比较 (2 2 1± 2 0u/dL)均增高明显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其中 5 5例治疗后MMS下降 ,4 7例下降在 10至 2 0个百分点 ,而高血压病和高血压伴有脑梗塞MMS下降最多。结论 :MMS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理 ,其总量增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可据此动态观察病情变化、疗效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姚卫 《中外医疗》2010,29(14):184-184
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高血压作为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参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若能将人群血压水平控制在理想水平,可预防80%的脑卒中事件和37%的冠心病事件,这对防止心脑血管事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和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加。同时,2型糖尿病又有很高的合并高血压的机率,本文主要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脂代谢的改变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以便制定合理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老年性高血压治疗方法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450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25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从心理、饮食、药物以及运动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疗.最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33%、73.78%,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分别为6.67%、26.22%,由此可见,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以及预防过程中应用综合干预治疗,不仅可以起到降低血压,而且可以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方法:将广州市越秀区东山街社区内2011年10至2013年10月确诊的120例高血压患者,按照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将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即观察组分为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进行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有斑块组脑卒中的发生数多于无斑块组。结论:老年高血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与血压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患者社区复诊血压控制达标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雷英  张晓蕾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8):1519-1521
目的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在日常医疗模式下血压控制达标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从2006年在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复诊1次及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中抽取363例,计算其复诊次数及达标率。结果共复诊2893例次,其中1406例次血压控制达标,总达标率48.6%。其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50%,59岁及以下的中青年患者血压控制达标者平均不足1/3。血压控制达标状况与季节及复诊次数相关,夏季血压控制达标率高于冬季;复诊次数多的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高于复诊次数少的患者。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较低,中青年人群应作为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的重点对象;随季节变化应注意检测血压,调整治疗用药;教育患者遵医嘱进行复诊。  相似文献   

12.
张莹  杜鑫  李劼  马琳  张树华  吴寿岭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0):2532-2536
背景 颈动脉内中膜(CIMT)增厚、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均密切相关,然而探讨二者结合与心脑血管疾病(CVD)关系的大型研究较少见。目的 探讨CIMT增厚联合高血压与新发CVD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随机选取参加2006年7月-2007年1月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群(≥40岁)5 4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于2010年复检时对该人群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流行病学调查内容、人体测量学指标、生化指标及生活习惯定义见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依据患者是否存在CIMT增厚及高血压进行分组,第一组:CIMT正常(CIMT<1.0 mm)无高血压;第二组:CIMT增厚无高血压;第三组:CIMT正常(CIMT<1.0 mm)合并高血压;第四组:CIMT增厚合并高血压。以完成2010年体检时间为随访起点,以发生CVD(包括脑卒中、心肌梗死)为终点事件,随访截止日期2017-12-31。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CVD累积发病率的生存曲线,累积发病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讨CIMT增厚联合高血压对新发CVD的影响。结果 随访时间(6.84±0.89)年,4组CVD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28%、2.96%、5.73%和8.37%;4组CVD累计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10,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第一组相比,第二、三、四组新发CVD的HR(95%CI)分别是1.15(0.55,2.37)、3.34(2.15,5.19)、3.16(1.91,5.12)。经性别分层后,男性:与第一组相比,第二、三、四组新发CVD的HR(95%CI)分别是1.35(0.62,2.94)、3.46(2.04,5.89)、3.29(1.84,5.90);女性:与第一组相比,第三、四组发生CVD的HR(95%CI)分别是2.53(1.13,5.65)、2.67(0.98,7.31)。排除药物干扰进行敏感性分析,在删除降压药干扰后第四组的HR高于第三组(P<0.05)。分别剔除服用降脂药、降压药、降糖药人群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未服用降脂药、降压药、降糖药人群中,相对于第一组,第四组发生CVD的HR(95%CI)分别是3.36(2.02,5.59)、3.19(1.19,5.71)、3.59(2.06,6.25)。结论 CIMT增厚联合高血压与新发CVD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可为临床预防CVD的发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对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对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05年1月起上海市某社区高血压病病史≥10年的患者共200例,分为普通模干预组和纳入模式组,各100例,研究两组患者在2005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脑卒中的概率、血压控制情况及服药情况。结果纳入模式组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患者脑卒中发病率为11%,复发率18.2%,普通干预组发病率为26%,复发率30.8%。两组患者脑卒中发病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1,P<0.05);但复发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8)。纳入模式组血压控制率在140/90 mm Hg以下的为43%,普通干预组22%,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0,P<0.05)。纳入模式组随访结束后服用1种降压药物的比例为36%,2种为47%,≥3种为17%,普通干预组分别为58%、36%、6%,两组患者服药种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35,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压、规范高血压病患者服药情况,还减少了脑卒中的发病率,提高了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疾病之一,既往已有少部分关于缺血性心血管病的研究,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与眼底损害相关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某社区慢性病患者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及其与眼底病变的关系。方法 于2017年2—8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苏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管的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2 0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中心脑血管病风险预测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低危组227例、中危组919例、高危组934例,分析风险分层与眼底病变的关系。结果 2 080例慢性病患者中吸烟、超重或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者占比分别为22.74%(473/2 080)、67.74%(1 463/2 080)、35.58%(740/2 080)、94.28%(1 961/2 080)、24.76%(515 /2 080);男性吸烟、超重或肥胖者占比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慢性病患者吸烟、超重或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者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病患者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占比分别为10.91%(227/2 080)、44.18%(919/2 080)、44.90%(934/2 080)。不同性别、年龄、吸烟、BMI、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史情况慢性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080例慢性病患者Keith-Wagener眼底分级正常93例(4.47%),Ι级899例(43.22%),Ⅱ级950例(45.67%),Ⅲ级127例(6.11%),Ⅳ级11例(0.53%)。眼底异常检出率为52.31%(1 987/2 080),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眼底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5.37%(103/227)、51.25%(471/919)、55.03%(514/934),3组眼底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4,P=0.023)。高危组慢性病患者眼底异常检出率高于低危组〔OR=1.473,95%CI(1.101,1.972),P=0.009〕。结论 慢性病患者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较大,高危组人群眼底视网膜病变明显高于低危组。  相似文献   

15.
李征 《中外医疗》2014,33(4):29-30
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特点及心血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该院心内科收治的5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冠脉病变评分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有心血管事件组患者的日间动态血压和夜间动态血压中的SBP和PP均比无心血管事件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为年龄、24h动态SBP、夜间动态PP、冠脉病变积分。结论临床应有效控制上述危险因素,以减少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灯盏花素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婷  王建超  刘光明 《医学综述》2009,15(18):2844-2846
灯盏花是云南特色的野生天然药用植物。灯盏花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止痛、改善微循环的特殊功效,市场前景广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灯盏花经提取后的总黄酮为灯盏花素,是灯盏花的主要活性成分。本文对有关灯盏花素的提取分离方法、结构修饰及其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邝丽  陈文清  莫如绸 《河北医学》2005,11(7):605-609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植物神经功能及血压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观察组)及血压正常者(对照组)各60例,进行24h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两组患者各参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观察组以收缩压增高为主,动态脉压增大;夜间血压下降率减低(P<0.05~<0.01)。②观察组心率变异性(HRV)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PNN50、HF等反映迷走神经功能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HRV昼夜比较,观察组白天夜间无明显变化(P>0.05),SD甚至低于白天(P<0.05);对照组夜间SD、PNN50、HF、LF/HF均高于白天(P<0.05),符合正常人的变化规律。③观察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①老年高血压病呈现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的流行病学特点。②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双重受损,表现为HRV减低和正常昼夜节律消失,最终导致血压的正常昼夜变化规律消失;并且构成了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相关因素。提示临床应重视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治疗上除积极降压外,还应考虑植物神经功能的受损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缬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玲 《医学综述》2013,19(18):3434-3436
目的 分析并探讨缬沙坦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将海军总医院自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1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甲组41例,患者口服缬沙坦胶囊;乙组43例,患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丙组41例,患者口服缬沙坦胶囊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每次随访时测量血压,在测完血压值后测定心率.结果 本研究总计正常随访121例,失访4例,其中甲组失访1例,乙组失访2例,丙组失访1例.全部患者服药半年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收缩压比较,甲组与丙组、乙组与丙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0.000),甲组与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3);治疗后舒张压比较,甲组与丙组、乙组与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25),甲组与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3).不良反应:甲组40例中,头痛2例(5.00%),踝部水肿1例(2.50%);乙组41例中,乏力1例(2.44%),咳嗽1例(2.44%);丙组40例中,头痛1例(2.50%),咳嗽1例(2.50%).结论 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单独使用均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社区高血压疾病细节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脂控制的效果。方法资料来自上海市区4个社区的现场调查,共招募1 442例符合心血管危险分层属于中危层或高危层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其中男性占36.27%,女性占63.73%;中危层患者占82.39%,高危层患者占17.61%。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非药物干预包括加强社区医生和高血压患者间的沟通,通过讲座和资料发放传播高血压防治知识和技能。结果与日常管理组比较,干预后细节管理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净下降6.75 mm Hg和4.29 mm Hg(P<0.001);血清TG和TC明显下降(t=4.249,P<0.001;t=2.231,P=0.026);血清HDL-c和LDL-c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疾病细节管理不但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而且有助于血脂的改善,特别是TG和TC水平。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3例,根据baPWV值,将其分为两组:baPWV正常组(baPWV<1 400cm/s)87例,baPWV升高组(baPWV≥1 400 cm/s)226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血糖、血脂、血肌酐、血尿酸、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baPWV升高组患者的年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24 h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变异性及24 h舒张压变异性均高于baPWV正常组(P<0.05),代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24 h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变异性及24 h舒张压变异性与baPWV呈相关性(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性和舒张压变异性是影响baPWV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