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于柏松  刘冰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3):2985-2991
原发性IgA肾病是最普遍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其病理特点为IgA沉积在肾小球系膜细胞区。随着对原发性IgA肾病的逐渐认识,发现其并不是一种良性肾脏疾病,大约在20年内,30%~40%的原发性IgA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病,需要肾脏替代治疗。因此,原发性IgA肾病需要有效精准的治疗延缓疾病进展。本文主要对原发性IgA肾病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发现目前支持治疗成为原发性IgA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另外扁桃体切除、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方式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用于原发性IgA肾病的治疗,近年来又出现了多种新型治疗方法为原发性IgA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布累迪宁(Mizoribine,MZR)在肾移植术后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10例接受尸肾移植患者,应用CsA/FK506 MZR Pred三联疗法治疗,观察MZR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结果10例患者术后3月时随访,均无排斥反应发生,亦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患者的顺从性良好。结论布累迪宁作为同类免疫抑制剂MMF的替代药物。具有明确的免疫抑制作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有效性、安全性、顺从性好。  相似文献   

3.
刘丹  王彩丽 《中外医疗》2014,(32):189-191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一种常见的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我国IgA肾病占原发肾小球疾病的40%~47.2%,而且有研究证明此比例有明显的上升趋势[1-2]。但是,由于IgA肾病病因不清,发病机制未明,临床、病理表现的多样化及预后的异质性,因而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该文就当前IgA肾病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IgA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洁 《现代实用医学》2001,13(12):619-620
IgA肾病是指肾组织免疫荧光检查有大量IgA或以IgA为主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其特征是反复发作的肉眼和 或持续性镜下血尿 ,诊断的确立有赖于在系膜有明显的IgA沉积。本病首先由法国学者Berger和Hinglais在 196 8年报告 ,又称“Berger病”、“IgA -IgG系膜沉积性肾炎”和“IgA系膜性肾炎”等。反复发作的肾小球性血尿的最常见原因是IgA肾脏病 ,亦是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 ,约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 1 3。IgA肾病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和种族差异 ,白色…  相似文献   

5.
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2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来氟米特(LEF)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37例符合条件的IgA肾病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来氟米特+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对照组14例(糖皮质激素)。实验组开始3d予以来氟米特50mg/d口服,3d后改为维持剂量20mg/d口服,同时予强的松20mg/d口服;对照组口服强的松0.8~1.0mg/(kg·d)。观察治疗4周后两组相关生化指标、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实验组完全缓解率8.70%,显效率为13.04%,总有效率为52.17%;对照组显效率为14.29%,总有效率为42.86%。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间比较24h尿蛋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近期降尿蛋白疗效显著,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IgA肾病     
IgA 肾病又称Berger's 病,免疫病理为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 为主的沉积物,组织改变轻重不一。临床除有血尿外,尚可表现有高血压、急性肾炎综合征、重度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预后差别亦甚大。治疗尚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 ,IgAN )是 1968年由法国学者Berger 和 Hinglais 首先描述和命名 ,其特点是肾活检免疫病理显示 Ig A 或Ig A 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襻系膜区呈颗粒状或团块状弥漫沉积 ,常伴补体C3沉积[1] .青中年发病率占80% 左右 ,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血尿 ,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高血压和肾功能受损.Ig A 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也是世界范围内引起终末期肾衰竭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 .  相似文献   

8.
靳蕊霞 《医学综述》1997,3(1):24-26
<正>1968年Bezgez报道了首例系膜增生性IgA肾病(IgAN),初始认为这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疾病.随着世界各地对本病的广泛研究,现在则认为它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肾小球肾炎,也是终末期肾脏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IgA肾病的病理特点。方法以皮肾穿刺活检获得IgA肾病的病理资料。将病理料分为成人组和青少年组加以分析。结果 IgA肾病可见于各种病理类型。其中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主,病理特点以轻度系膜增生为主,伴有慢性化的表现。成人IgA肾病以难治性的病理类型较青少年组多见,以慢性化的病理特点较青少年组多见。结论 成年人的IgA肾病与青少年的IgA肾病的病理类型相比,病理类型较严重,病理特点表现为慢性化程度高,提示成年人IgA肾病应早期行肾活检。  相似文献   

10.
IgA肾病的进展因素与治疗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gA肾病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袢呈弥漫颗粒状或团块状沉积所引起一系列临床及病理表现.以往认为本病是一个良性疾病,预后良好.随着近年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大样本的长期随访观察,发现本病的临床过程并不乐观,成人患者有20%~50%在起病20年后出现肾功能衰竭.儿童患者预后较成人好,但起病5、10、15年后分别有5%、6%及11%的患儿产生慢性肾功能衰竭.因此,控制本病的进展和恰当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梁艳  张小玲  刘冰  朱清  邵凤民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2):1426-1431
背景 IgA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的常见原因。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雷公藤多苷、厄贝沙坦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但两者是否具有协同作用从根源上缓解IgA肾病的进展尚未被证实。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尿足细胞排泄的影响。方法 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IgA肾病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雷公藤多苷组(42例)、厄贝沙坦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6例)。雷公藤多苷组口服雷公藤多苷片20 mg/次,3次/d;厄贝沙坦组口服厄贝沙坦片150 mg/次,2次/d;联合治疗组同时服用雷公藤多苷片(20 mg/次,3次/d)和厄贝沙坦片(150 mg/次,2次/d);所有患者治疗12周。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实验室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SUA)、血清清蛋白(Alb)、总胆固醇(T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24 h尿蛋白〕,尿蛋白缓解效果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尿足细胞。结果 联合治疗组治疗后Alb高于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低于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P<0.05)。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Scr、24 h尿蛋白均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Alb、eGFR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BUN、SUA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尿足细胞少于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P<0.05)。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尿足细胞均少于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联合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患者疗效及减少尿足细胞排泄的效果优于单一雷公藤多苷或厄贝沙坦治疗方案,即二药联用对肾足细胞损伤具有更好的协同保护作用,从而延缓了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张志坤 《医学综述》2011,17(11):1662-1665
Ig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仍无特异性治疗药物。早期认为IgA肾病进展缓慢,预后良好。但近年研究发现IgA肾病并非一种良性病变,15%~40%的IgA肾病患者在15年后会进展成终末肾衰竭。目前临床上的治疗目标是有效降低蛋白尿、控制血压和(或)高尿酸并减少肾组织进一步损伤,维持肾功能稳定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硫唑嘌呤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3月~2010年3月经肾穿刺确诊为IgA肾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先后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贝那普利联合硫唑嘌呤)和对照组(仅贝那普利)各32例,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前1d和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尿素氮(BUN)、肌酐(Scr)、24h尿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7.5%(28/3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1.9%(23/3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尿蛋白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BUN、Scr变化不明显;而联合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的尿素氮(BUN)、肌酐(Scr)、24h尿蛋白分别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硫唑嘌呤在保护患者肾功能及降低患者的尿蛋白方面优于单用贝那普利的疗效,可以明显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王晓亮  王晓丹  白云凯 《医学综述》2007,13(21):1628-1630
原发性IgA肾病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肾小球肾炎,是引起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往认为此病呈良性经过,预后良好,然而近年来的一系列随访研究证实,此病在确诊后5~25年内,有20%~40%的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迄今为止,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临床及病理表现多样,仍无特异性治疗药物,预后各不相同。仅就近年来对该病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来氟米特治疗IgA肾病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来氟米特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58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接受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接受福辛普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4、6、8、12、16、20、24及28周的相关临床指标变化,并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显著减少(P〈0.05),血清白蛋白显著升高(P〈0.05),完全缓解率为61%,总有效率为71%。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轻微,病人耐受性良好。【结论】来氟米特可以作为治疗IgA肾病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来氟米特治疗IgA肾病对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应用来氟米特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58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接受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接受福辛普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4、6、8、12、16、20、24及28周的相关临床指标变化,并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减少(P<0.05),血清白蛋白显著升高(P<0.05),完全缓解率为61%,总有效率为71%.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轻微,病人耐受性良好.[结论]来氟米特可以作为治疗IgA肾病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爱诺华联合糖皮质激素对大量蛋白尿型IgA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3例大量蛋白尿型IgA肾病患者分成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糖皮质激素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爱诺华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差别不明显,治疗后研究组各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别也不明显.结论 爱诺华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对大量蛋白尿型IgA肾病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IgA肾病中医证型特点及激素治疗证型变化,分析中医证型与激素疗效关系。方法:经肾活检病理确诊为IgA肾病患者140例,按统一标准进行中医分型。根据24h蛋白尿定量水平,分为实验1组(n=68;24h尿蛋白定量〉3.5g)、实验2组(n=72);1g≤24h尿蛋白定量≤3.5g。实验1组予口服强的松1mg/(kg·d),实验2组予口服强的松0.5mg/(kg·d);常规减量,观察时间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主要症状、舌象、脉象变化及检测24h尿蛋白水平、肾功能。结果:IgA肾病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者,在使用激素治疗前,以脾肾两虚证多见,其次为脾虚湿困,肾虚夹瘀相对较少;脾虚湿困、脾肾两虚证对激素治疗有效,同组治疗前后比较,证型缓解率前者超过60%,后者超过50%,且与蛋白尿减少相一致;肾虚夹瘀证仅1/3使用激素治疗证型能缓解,同时蛋白尿控制不佳;治疗无效或肾功能下降者,可见乏力、舌淡、苔白、舌边齿痕等脾虚症状或舌黯、脉沉涩等瘀血阻络表现,阴虚者少见。结论: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IgA肾病,脾虚湿困、脾肾两虚证对激素治疗反应良好,肾虚夹瘀证疗效不佳;大剂量激素所致阴虚阳亢者少见。  相似文献   

19.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IgA肾病足细胞损伤中表达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IgA肾病患者肾组织足细胞损伤中表达变化的意义.方法 48例经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的IgA肾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定量肾组织足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物Wilms肿瘤蛋白(WT1)和MMP-9的变化.结果 组织学分级Ⅰ~Ⅲ级组IgA肾病患者肾小球MMP-9表达量与足细胞WT1表达量呈正相关(r=0.556,P<0.05),Ⅳ~Ⅴ级组IgA肾病患者肾小球MMP-9表达量与足细胞WT1呈负相关性(r=-0.773,P<0.01),IgA肾病患者足细胞WT1表达与血压、尿蛋白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血清肌酐水平呈正相关(r=0.756,P<0.01).MMP-9在正常肾小球少量表达或无表达;随着新月体、增殖性病变加重表达也增加,肾小球MMP-9的表达与血压无相关性,但与尿蛋白呈正相关(r=0.812,P<0.01),与血清肌酐呈负相关(r=-0.657,P<0.01).结论 MMP-9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影响IgA肾病足细胞损伤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