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 高尿酸血症(HUA)与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是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东社区人口老龄化严重,但尚不清楚该社区老年人群HUA的流行状况。目的 调查上海市高东社区老年人群HUA的流行现状及可能危险因素,为HUA及相关慢性病的防治和社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高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3-5月开展的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档案信息收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分析HUA患病率以及人群分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HUA的影响因素。结果 8 600名老年体检人群的HUA粗患病率和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1.76%(男性24.15%,女性19.66%)和24.10%(男性24.21%,女性20.58%);男性HUA粗患病率高于女性(χ2=25.312,P<0.001);60~69岁年龄组,男性HUA粗患病率高于女性(χ2=51.121,P<0.001);70~79岁及≥80岁年龄组,不同性别HUA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及不同性别HUA粗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P<0.001)。HUA组和非HUA组社区老年体检人群性别、年龄、退休前职业、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运动情况、高血压、中心性肥胖、肥胖、CKD、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风患病率、白细胞计数、总蛋白、血清清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27,95%CI(1.11,1.45)〕、年龄〔OR=1.01,95%CI(1.00,1.02)〕、饮酒情况〔经常饮酒对比从不饮酒OR=1.43,95%CI(1.19,1.70)〕、运动情况〔经常运动对比不运动OR=0.84,95%CI(0.73,0.98)〕、高血压〔OR=1.47,95%CI(1.30,1.66)〕、糖尿病〔是,血糖控制不佳对比否OR=0.76,95%CI(0.65,0.88)〕、中心性肥胖〔OR=1.29,95%CI(1.13,1.48)〕、肥胖〔OR=1.43,95%CI(1.23,1.66)〕、CKD〔OR=4.59,95%CI(3.91,5.38)〕、痛风〔OR=5.07,95%CI(3.54,7.28)〕、白细胞计数〔OR=1.08,95%CI(1.04,1.11)〕、总蛋白〔OR=1.04,95%CI(1.03,1.06)〕、血清清蛋白〔OR=1.03,95%CI(1.01,1.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OR=1.01,95%CI(1.00,1.01)〕与社区老年体检人群HUA患病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上海市高东社区老年体检人群HUA患病率较高,且与许多不良临床指标有关联,需加强社区居民HUA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背景 我国北方人群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较高,而身体肥胖指数(BAI)是一个衡量脂肪组织堆积程度的新指标,正常体重肥胖(NWO)已被证实与MS及其危险因素相关,但目前关于BAI、NWO与我国北方人群MS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 基于沈阳市沈河区社区居民分析BAI、NWO与MS及其组分的关系。方法 2015年4-6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参与当地健康调查的社区居民2 338例,分析其人体测量学指标、代谢指标及生活行为因素;BAI与MS及其组分的关系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校正年龄、吸烟状况、饮酒状况后进行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社区居民BAI与MS及中心性肥胖、三酰甘油(TG)升高有关(P<0.001);女性社区居民BAI与MS及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空腹血糖(FBG)升高、TG升高有关(P<0.05);在男性社区居民中,以正常体质量但BAI≥26.1者为参照,正常体质量且BAI<26.1者MS、中心性肥胖、TG升高发生风险降低,超重且BAI≥26.1者中心性肥胖发生风险升高,肥胖但BAI<26.1者血压升高发生风险升高,肥胖且BAI≥26.1者MS发生风险升高(P<0.05);在女性社区居民中,以正常体质量但BAI≥29.2者为参照,正常体质量且BAI<29.2者MS、中心性肥胖、TG升高发生风险降低,超重但BAI<29.2者血压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风险升高,超重且BAI≥29.2者MS、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发生风险升高,肥胖但BAI<29.2者HDL-C降低发生风险升高,肥胖且BAI≥29.2者MS、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FBG升高、TG升高发生风险升高(P<0.05)。结论 沈阳市沈河区社区居民MS患病率较高〔男性、女性分别为50.4%(386/766)、46.6%(733/1 572)〕,BAI与其MS发生风险升高有关,且根据体质指数(BMI)和BAI评价的NWO者MS发生风险较非NWO者升高,但根据BMI和BAI评价的肥胖或超重者MS发生风险趋于接近,而BAI的常规测量可能成为监测肥胖及预防MS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天津市农村中老年人群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为制定肥胖和高血压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研究依据。方法:抽取天津市某区某镇农村2 969名45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调查,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及血压等。结果:2 969人中高血压患者1 258人,患病率为42.4%;正常体质量、超重、肥胖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2.8%、50.1%和6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体质量者相比,超重、肥胖者患高血压的OR(95%CI)值分别为2.061(1.740~2.441)和3.163(2.525~3.961),经年龄、性别调整后,超重肥胖与高血压的关联仍然存在,其OR(95%CI)值分别为2.194(1.847~2.606)和3.411(2.714~4.287);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44.4%)高于腰围正常的人群(30.5%),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OR(95%CI)为1.822(1.477~2.249),经年龄、性别调整后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的关联仍然存在(OR=1.796,95%CI 1.454~2.218)。结论: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患病有关,超重肥胖者和中心性肥胖者患高血压危险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运动及其交互作用对痰湿体质的影响。方法 在“正常人群中不同体质中医脉诊生理参数系统调查”数据库中,选取2015年3月—2016年5月在北京市获得的健康体检数据,排除相关变量缺失、体质量过低(BMI<18.5 kg/m2)者,将符合条件的970例受试者的中医体质量表中痰湿体质亚量表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以得分的前262例(27.0%)为高分组、后262例(27.0%)为低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偏好、饮酒偏好作为混杂因素,探讨超重/肥胖、运动及其交互作用对痰湿体质的影响。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肥胖会增加高痰湿体质得分的风险〔OR(95%CI)分别为1.981(1.275,3.079)、4.032(1.985,8.190),P<0.05〕;运动习惯对痰湿体质无影响(P>0.05)。按是否超重/肥胖、有无运动习惯分层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超重/肥胖+无运动习惯者、超重/肥胖+无运动习惯者的高痰湿体质得分风险高于非超重/肥胖+有运动习惯者〔OR(95%CI)分别为2.735(1.644,4.551)、2.154(1.168,3.976),P<0.05〕。相乘和相加交互作用分析均显示,超重/肥胖、运动对痰湿体质的影响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超重/肥胖、缺乏运动会增加痰湿体质的倾向,但二者间在统计学上无交互作用,进行运动和体质量管理将有助于调护痰湿体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山东沿海地区2004年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征,确定超重和肥胖的高危人群和地区。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烟台、威海、日照、东营、青岛沿海5城市的常住成年居民,通过面对面询问调查获取居民的一般情况,体检获取身高、体质量、腰围数据,分析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18岁成年人4752人,体质量指数(BMI)均值为(24.12±3.57)kg/m2,男性[(24.22±3.43)kg/m2]与女性[(24.07±3.69)kg/m2]、城市[(24.22±3.56)kg/m2]与农村[(24.06±3.57)kg/m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围均值为(84.09±11.01)cm,男性[(86.69±10.36)cm]大于女性[(81.70±11.0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腹型肥胖的标化发生率分别为32.2%、13.3%、54.9%;超重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35.6% vs 30.8%,P<0.01),城市高于农村(35.8% vs 32.4%,P<0.01);肥胖和腹型肥胖发生率在性别和城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城乡、年龄、吸烟、饮酒、劳动强度、体育锻炼;年龄、饮酒、劳动强度、体育锻炼是腹型肥胖的影响因素。结论    2004年山东沿海地区有一半的成年人处于超重和肥胖状态,早期干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背景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慢性病发病风险上升,而睡眠障碍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的健康危险因素之一,也是近年糖尿病病因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 调查贵阳市中老年(40岁及以上)女性人群睡眠特征及糖尿病现患情况,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2017年6-10月,在贵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支持下,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采用分层、多级抽样的方法选择贵阳市云岩区、乌当区、白云区、修文县四个区县进行入户调查,收集其年龄、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民族、吸烟状况、饮酒状况、运动频率、三餐规律饮食情况、生育史、绝经状况、高血压患病、体质量情况、中心性肥胖、午睡、午睡时间、夜间睡眠时间、夜间睡眠质量等情况,并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人群之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糖尿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2 758例40岁及以上中老年女性进行分析。其中,自我报告被诊断为糖尿病患者150例,自我报告患病率为5.4%。糖尿病患者年龄相对较大,且非在婚、汉族、运动频率≥1 d/周、三餐规律饮食、已绝经、高血压患病、超重或肥胖、中心性肥胖、午睡、夜间睡眠质量差所占比例高于非糖尿病人群(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3.626,95%CI(2.463,5.337),P<0.001〕、中心性肥胖〔OR=1.782,95%CI(1.111,2.858),P=0.017〕、午睡情况〔OR=1.727,95%CI(1.161,2.569),P=0.007〕、夜间睡眠质量差〔OR=1.682,95%CI(1.140,2.482),P=0.009〕是40岁以上中老年女性糖尿病患病的相关因素。非高血压患者午睡〔OR=1.888,95%CI(1.038,3.435),P=0.037〕、夜间睡眠质量差〔OR=1.993,95%CI(1.115,3.563),P=0.020〕与糖尿病患病相关,而中心性肥胖者的午睡情况〔OR=1.588,95%CI(1.033,2.442),P=0.035〕也与糖尿病患病相关。超重或肥胖与夜间睡眠质量差〔OR=1.759,95%CI(1.098,2.820),P=0.019〕、中心性肥胖与午睡〔OR=1.186,95%CI(1.254,2.628),P=0.002〕两项交互项均与糖尿病患病相关。结论 40岁及以上女性人群夜间睡眠质量差、午睡行为可能是其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肥胖可能在睡眠特征与糖尿病的关联中发挥修饰作用,糖尿病防制策略的完善应注意综合考虑睡眠障碍、肥胖、高血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南源街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分析高血压患病率与超重、肥胖等因素的相互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荔湾区南源街13个居委中4个居委35~75岁本街道户籍居民为调查对象,对1216例南源街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身体测量,用Excel录入,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418人,占34.4%,女性798人,占65.6%。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5.6%,6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达56.9%,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超重与肥胖的检出率为40.2%,腹型肥胖检出率81.7%,高血压与年龄、家族史、超重与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密切相关。结论高血压患病与年龄、遗传及超重与肥胖有关,超重与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高血压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BMI及腰围检测作为预测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肥胖相关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五指山市居民肥胖与主要慢性病的关联度,为慢性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18岁以上常驻居民2 425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血糖和血脂检测,分析肥胖和主要慢性病的相关性。结果 黎族地区居民的主要超重、肥胖和中心型肥胖率分别为24.4%、5.7%和9.1%。超重和肥胖在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和婚姻等因素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性肥胖在性别、年龄、民族和婚姻等因素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患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1.7倍(OR=1.7,95%CI=1.3~2.1)、1.4倍(OR=1.4,95%CI=0.9~2.1)和2.1倍(OR=2.1,95%CI=1.7~2.6),肥胖患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2.9倍(OR=2.9,95%CI=1.9~4.5)、2.1倍(OR=2.1,95%CI=1.1~4.0)和4.8倍(OR=4.8,95%CI=3.2~7.3);中心性肥胖患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1.6倍(OR=1.6,95%,CI=1.1~2.3)、1.6倍(OR=1.6,95%CI=0.9~2.9)和1.5倍(OR=1.5,95%CI=0.9~1.7)。3种慢性病在BMI肥胖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R)是72.04%~81.88%,在中心性肥胖的PAR是88.92%~91.52%。结论 超重比重在增长,应加大力度进行全民宣传、肥胖高危筛查及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9.
背景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糖尿病相关指标流行率,对防治效果的评价和患病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分析不足,且关于不同年龄段居民空腹血糖受损(IFG)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 基于2011-2017年镇江市慢性病监测数据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IFG情况及其时间变化趋势、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方法 本研究实施时间为2011年6月-2017年12月。回顾性分析2011-2017年镇江市历年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该监测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分析不同年龄段居民IFG率、标化IFG率时间变化趋势及IFG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29 4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 408份,有效回收率为96.63%;共130名居民被置换,置换率为0.46%;2011-2017年分别抽取到3 953、3 482、4 259、4 270、4 203、4 039、4 202名居民。2011-2017年45~59岁男性居民IFG率呈下降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PC)=-6.92,95%CI(-12.50,-1.00),P<0.05〕;2014-2017年≥60岁男性居民IFG率亦呈下降趋势〔APC=-15.71,95%CI(-26.50,-3.30),P<0.05〕。2011-2017年所有居民总体标化IFG率呈下降趋势〔APC=-3.18,95%CI(-5.90,-0.40),P<0.05〕,男性居民总体标化IFG率亦呈下降趋势〔APC=-5.26,95%CI(-9.50,-0.80),P<0.05〕;2014-2017年≥60岁男性居民标化IFG率呈下降趋势〔APC=-16.23,95%CI(-28.20,-2.30),P<0.05〕。2011-2017年所有居民吸烟、被动吸烟、蔬菜摄入频次≥4 d/周流行率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早餐摄入频次≥5 d/周、水果摄入频次≥4 d/周、睡眠质量好及很好、近1年内体质量基本不变、超重、血压<130/85 mm Hg流行率呈上升趋势(P<0.05),静态行为时间<4 h/d、肥胖、中心性肥胖流行率呈下降趋势(P<0.05)。不同年龄段居民IFG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率呈现不同变化趋势。结论 2011-2017年镇江市居民IFG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均得到了一定控制,尤其是在2014-2017年≥60岁的男性居民中,社区IFG相关干预工作初显成效,今后应注意加大对中青年人群的干预力度,并根据年龄别IFG率时间变化趋势及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适时调整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奉化市超重和肥胖的流行情况,为开展肥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奉化市18岁及以上居民600例进行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调查超重和肥胖的现患率。结果奉化市居民超重率32.83%,肥胖率为10.00%,超重率男性为30.04%,女性为35.01%,肥胖率男性为7.22%,女性为12.17%;年龄、文化程度、吸烟及饮酒与超重肥胖患病率有关;超重肥胖组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患病均高于非超重肥胖组。调查人群中96.33%的人平时测量体重,体质量指数知晓率为6.50%,10.51%的超重和肥胖患者采取措施控制体重。结论奉化市居民超重和肥胖率较高,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应针对超重和肥胖患病现状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以降低其患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农村老年居民高血压、超重和肥胖患病情况,为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地区的1 236名老年居民进行健康体检,高血压诊断标准按1999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超重和肥胖评价标准采用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1 236人,其中男537人,女699人.高血压患者884人(71.52%),其中女504人,男380人;超重417人,肥胖396人,合计813人,占调查人数的65.78%.在高血压患者中,超重和肥胖患病率为70.14%,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的5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农村社区老年居民高血压及超重和肥胖患病率高,在老年人当中,超重和肥胖亦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控制超重和肥胖,对高血压的防治及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晚年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成人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分布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探讨房山区成人肥胖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北京市房山区24个乡镇的常住居民4 835人,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及身高、体重、腰围等指标的测量。结果北京市房山区成人的超重率、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40. 4%、20. 6%和66. 8%。男性的超重率、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均高于女性。超重率、中心性肥胖率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肥胖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农村地区人群的超重率、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均高于城镇人群。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升高、男性、文化程度升高为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北京市房山区成人的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呈现较高的患病水平,提示应加强房山区肥胖干预,农村人群为重点防控人群。  相似文献   

13.
背景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中国社区中老年人群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虽有许多研究探索了肥胖指标对糖尿病的预测效果,但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和肥胖指标选择的差别,使得研究结果仍具有一定的争议性。目的 探讨不同肥胖指标对社区中老年人群患糖尿病风险的预测效果,为尽早发现糖尿病高危人群提供参考。方法 以珠江三角洲某两个社区进行全人群体检的2 070例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 000例,女1 070例。按照性别分类,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肥胖指标〔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SR)、重量指数(PI)、身体肥胖指数(BAI)〕对糖尿病患病的影响,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个肥胖指标预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效果。结果 不论是在男性还是女性社区中老年人群中,与其他肥胖指标相比,WC是糖尿病最大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病风险随着WC的增加而增加,在男性中OR(95%CI)=1.601(1.322,1.938),在女性中OR(95%CI)=1.496(1.242,1.802)。ROC曲线结果显示,男性中老年人群中,WC和WSR的AUC最大(0.645),WC最佳切点为87.95 cm,WSR最佳切点为0.54;女性中老年人群中,PI的AUC最大(0.654),PI的最佳切点为14.81 kg/m3。结论 在社区中老年人群中,预测糖尿病患病情况的肥胖指标在不同性别是有差异的。在男性人群中,WC和WSR更适合作为预测糖尿病的肥胖指标;在女性人群中,则PI更适合作为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体质指数(BMI)和腰围身高比(WHtR)与受教育程度交互作用对高血压患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概率比例抽样(PPS)法,于2012年5-8月对江苏省昆山市≥18周岁户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与血压测量。样本数据通过复杂加权后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究高血压与诸因素的关联强度及交互作用。结果 通过复杂加权后高血压患病率为17.2%〔95%CI(16.8%,17.6%)〕,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7.2%〔95%CI(16.6%,17.7%)〕,女性患病率为17.3%〔95%CI(16.7%,17.8%)〕。调整年龄、性别、吸烟与饮酒状态及体力活动情况之后,在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分层中,随着BMI水平的增加其与高血压患病关联强度均呈现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01,R2=0.977);WHtR>0.5与高血压患病关联强度亦有统计学意义(趋势检验,P<0.05,R2=0.966)。受教育程度与BMI交互作用(乘积项,β=0.153,Sβ=0.015,χ2=106.70,P<0.001)、受教育程度与WHtR交互作用(乘积项,β=0.691,Sβ=0.039,χ2=310.98,P<0.001)与高血压患病之间的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MI、WHtR与高血压患病关联,另外,受教育程度较低与肥胖同时存在时与高血压患病呈现相乘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的进程。随着慢性病的日益流行,慢性病共病为慢性病的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慢性病共病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目的 系统评价2010-2019年我国中老年人群(≥45岁)慢性病共病的患病率,为慢性病共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以及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英文数据库中有关我国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患病率的横断面研究,检索2010-01-01至2020-01-01月公开发表的文章,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25篇横断面研究,涉及173 08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41%〔95%CI(35%,46%)〕。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41%〔95%CI(33%,50%)〕,男性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38%〔95%CI(31%,45%)〕;共病2种慢性病的患病率为23%〔95%CI(20%,26%)〕,共病3种慢性病的患病率为11%〔95%CI(9%,14%)〕;2016-2019年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43%〔95%CI(28%,58%)〕,2010-2015年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41%〔95%CI(34%,47%)〕;南方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41%〔95%CI(34%,49%)〕,北方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38%〔95%CI(27%,49%)〕。结论 我国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患病率较高。因此,相关部门应重视对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背景 饮酒会加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且OSAS患者肺泡表面活性蛋白B(SP-B)与OSAS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但是,在高血压肥胖患者中,短期饮酒对于SP-B水平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 分析饮酒对高血压肥胖患者OSAS严重程度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9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中心年龄≥18岁的男性主诉饮酒后打鼾加重的高血压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诊断标准,分为肥胖组31例〔体质指数(BMI)≥28 kg /m2〕与非肥胖组30例(BMI<28 kg /m2)。分别在患者饮酒前后进行两次睡眠呼吸监测(PSG),记录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呼吸暂停指数(AI)、低通气指数(HI)、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2)、睡眠效率、睡眠1期、睡眠2期、睡眠3期、睡眠4期及快速眼球运动睡眠(REM)期等指标,测量其饮酒前后酒精浓度,并于饮酒前、饮酒后PSG前及饮酒后次日清晨抽取静脉血进行SP-B水平测定,同时监测PSG前及次日清晨血压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饮酒后LSaO2降低的影响因素。结果 肥胖组饮酒后LSaO2、REM期、睡前收缩压、晨起舒张压低于饮酒前,酒精浓度高于饮酒前(P<0.05);非肥胖组饮酒后酒精浓度、AHI、AI、HI高于饮酒前,LSaO2低于饮酒前(P<0.05)。肥胖组患者饮酒后PSG前SP-B水平低于饮酒后次日(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后低SP-B水平〔OR=5.512,95%CI(1.101,27.609)〕是LSaO2降低的危险因素。结论 饮酒会影响肥胖高血压患者OSAS严重程度以及SP-B水平,单次酒精摄入可能会通过降低SP-B和LSaO2水平,加重高血压肥胖人群中OSAS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献血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和肥胖状况,为关爱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南通市区2021年5月1日至7月31日的11408例献血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体检资料,通过献血者自我汇报或现场测量体重与身高计算BMI和超重率、肥胖率,并进行分层比较。结果 11408例献血者中,中位年龄30(20,41)岁;女4260例(37.3%),男7148例(62.7%);体重正常5642例(49.5%),超重4026例(35.3%),肥胖1383例(12.1%),体重过低357例(3.1%);中位BMI为23.7(21.4,26.0)kg/m2。男性献血者的BMI高于女性(24.3kg/m2 vs 22.6kg/m2,P<0.001),单采献血者的BMI高于全血献血者(24.2kg/m2 vs 23.7kg/m2,P<0.001)。BMI随献血者年龄增长而增长,中位BMI≥24.0kg/m2的男性最低年龄为24岁,女性为40岁。女性献血者的BMI随学历的增加持续下降。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均对献血者的BMI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舒张压为正常高值及谷丙转氨酶异常的献血者的BMI均显著高于收缩压、舒张压及谷丙转氨酶正常者(P<0.05)。结论 献血者BMI与超重/肥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男性、年龄较大、低学历、体力劳动等是超重/肥胖发生的促进因素,采供血机构需予以关注,以降低超重/肥胖对采供血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背景骨质疏松症(OP)的患病率高,且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OP及其引起的骨折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防治OP刻不容缓。了解我国OP的患病情况是开展OP防控工作的前提。目的通过Meta分析了解中国老年人OP的患病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网(VIP)中关于中国老年人OP患病率相关的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为2000-01-01至2021-03-20。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8篇横断面研究,包含68 932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60岁老年人OP患病率为37.7%〔95%CI(33.8%,41.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2000—2009年中国≥60岁老年人OP患病率为39.6%〔95%CI(33.4%,45.9%)〕,2010—2020年为35.9%〔95%CI(31.1%,40.8%)〕;中国南方地区≥60岁老年人OP患病率为39.7%〔95%CI(34.0%,45.5%)〕,中国北方地区为35.7%〔95%CI(30.1%,41.2%)〕;中国男性≥60岁老年人OP患病率为27.3%〔95%CI(23.9%,30.7%)〕,中国女性为48.4%〔95%CI(42.7%,54.1%)〕;中国60~69岁老年人OP患病率为32.2%〔95%CI(28.6%,35.7%)〕,70~79岁老年人为41.9%〔95%CI(36.9%,46.9%)〕,≥80岁老年人为51.8%〔95%CI(43.9%,59.7%)〕。结论当前证据表明,中国老年人OP患病率为37.7%,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深圳市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患病情况,为流行病的防控及健康干预提供信息。方法选取2010年7~10月在本院进行健康检查的体检者28 695名,其中男16 260名,女12 435名,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超重肥胖患病情况。结果健康体检者超重总患病率为30.88%,其中男性患病率41.18%,女性患病率17.41%,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肥胖总患病率为8.46%,其中男性患病率11.94%,女性患病率3.91%,男性与女性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深圳市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患病率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患病形势严峻,应及时对体检人群进行健康教育,以预防和减少超重肥胖及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背景 随着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我国肥胖人群数目增长迅速,超重、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三高”疾病等慢性病的重要诱因,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降低体质量可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柔性辟谷可以显著降低肥胖人群的体质量,从而改善由于肥胖引起的相关疾病。目的 研究柔性辟谷对中心性肥胖人群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身体围度、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指标的影响,评价该技术在改善肥胖和相关症状中的效果。方法 2017年1-3月依托山东省威海市妇幼保健院心血管内科面向社会招募中心性肥胖志愿者32名,3人中途退出,最终纳入志愿者29名,进行柔性辟谷1周,每天一日三餐均以1袋柔性辟谷饮料(10 g/袋)代餐,分别于干预前、后测量并记录志愿者体质量、BMI、身体围度、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志愿者干预后体质量〔(92.2±24.2)kg与(98.8±25.4)kg〕、BMI〔(31.3±6.6)kg/m2与(33.6±6.6)kg/m2〕、腰围〔(95.9±17.1)cm与(101.9±18.5)cm〕、上臂围〔(33.1±3.9)cm与(35.2±4.3)cm〕、大腿围〔(60.8±6.2)cm与(63.8±6.1)cm〕、胸围〔(104.3±10.8)cm与(108.7±12.0)cm〕、臀围〔(108.8±9.9)cm与(113.0±10.4)cm〕、腰臀比〔(0.88±0.08)与(0.90±0.08)〕、收缩压〔(123±16)mm Hg与(129±19)mm Hg〕、舒张压〔(85±13)mm Hg与(89±12)mm Hg〕、同型半胱氨酸水平〔(9.58±3.38)μmol/L与(11.64±3.54)μmol/L〕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 柔性辟谷对降低体质量、减少腰围、下调血压具有促进作用,可用于中心性肥胖人群肥胖和相关症状的辅助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