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无创通气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例。在行无创通气治疗中,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2组护理前、后相关呼吸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血氧饱和度(SpO2)]进行比较。结果 2组护理后PaO2、PaCO2、SpO2高于护理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用于ARDS患者的无创通气治疗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相关呼吸指标,减轻呼吸困难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足月新生儿8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机械通气进行之劳,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症状恢复时间为(3.14±1.22)h、呼吸机使用时间为(101.24±22.61)h、住院时间为(11.54±3.27)d,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患儿,且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能够加速患儿症状恢复,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而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7,(20):82-84
目的对早产新生儿使用无创呼吸机的临床护理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选取100例在我院医治过的早产新生儿。设为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入组患者均采用普通常规的护理手段,观察组除此之外还应用对应的无创呼吸机的临床护理,保证两组患者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PH值在治疗前基本相同,比较两组临床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前后氧分压相差(8.07±1.50)mm Hg,二氧化碳分压相差(24.20±1.37)mm Hg,大于对照组的治疗前后氧分压相差(7.04±1.37)mm Hg,二氧化碳分压相差值(21.34±1.22)mm Hg,观察组治疗后的PH值(7.39±0.45)大于对照组的PH值(7.28±0.33),两组患者在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上比较,照组患者的满意率(50.00%)低于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被应用无创呼吸机护理的早产新生儿更能很好地进行呼吸,体内二氧化碳分压值通过治疗后日益减少,体内环境呈稳态的偏碱性,健康得到了很好地改善。,缩短了住院时间和患儿通气时间,增加治疗效率。同时提高了患者对其的满意度,此方法值得鼓励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王薇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7):2592-2593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将60例NRDS患儿按照是否使用PS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析比较其血气分析指标、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治疗6h后,治疗组血pH值(7.41±0.11)、氧分压(PaO2) (69.8±11.9)mm Hg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 (48.7±11.1)mm Hg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的(7.24±0.13)、(53.3±9.8)mm Hg、(59.1±12.7)mm Hg(t =3.35、2.88、3.24,均P<0.05);治疗组吸氧时间(98.2±29.2)h、机械通气时间(77.6±30.4)h及住院时间(12.9±1.7)d也短于对照组的(143.9±26.5)h、(121.4±22.9)h、(17.6±2.1)d(t=4.56、5.32、4.86,均P<0.05).结论 在NRDS治疗中应用PS,有助于改善患儿通气和换气功能,缩短患儿吸氧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无创正压通气模式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商品名: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10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A组和治疗B组,各50例。治疗A组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模式联合固尔苏治疗,治疗B组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模式联合固尔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无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A组的PaO2(59.0±5.4)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治疗B组的(64.7±5.2)mm Hg,PaCO2(44.2±5.0)mm Hg高于治疗B组的(36.4±4.2)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无创通气时间(7.3±3.1)d、氧疗时间(12.4±6.2)d、临床症状缓解时间(3.8±0.6)d、住院时间(16.9±7.1)d均长于治疗B组的(4.5±2.6)、(7.7±3.3)、(1.8±0.4)、(12.7±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临床治疗有效率72.0%低于治疗B组的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5,P<0.05)。结论BiPAP通气模式联合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PaO2水平改善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提高了临床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临床收治的6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单纯应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及气血分析等。结果观察组患儿用药6h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血气pH、PaO2、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明显,能快速、有效、完全地改善肺氧合功能,可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评估无创间歇正压通气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我科住院治疗的83例符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新生儿,随机分为NIPPV组(n=41)与NCPAP组(n=42).比较两组患儿无创呼吸通气支持治疗1小时、12小时的PaCO2、氧合指数(OI)、无创通气失败而改为有创通气的例数、氧疗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在无创呼吸机通气1h及12h时,NIPPV组PaCO2明显低于NCPAP组(P<0.05),pH值、OI明显高于NCPAP组(P<0.05);NIPPV组氧疗时间低于NCPAP组(P<0.05);NIPPV组呼吸暂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无创通气失败而改成有创通气率明显低于NCPAP组(P<0.05).结论 NIPPV对于无明显无创通气禁忌症的NRDS早产儿,其临床效果优于传统的NCPAP,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51例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均予以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患儿的治疗效果、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症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气浓度(FiO2)]、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结果 治疗后,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治疗后,患儿PaCO2(38.14±5.93)mm Hg(1mm Hg=0.133 kPa)及FiO2(43.26±8.13)%均低于治疗前的(47.23±6.25)mm Hg、(62.37±7.54)%,PaO2(62.63±5.25)mm Hg高于治疗前的(46.60±5.4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IL-6(43.8...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87例呼吸衰竭新生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取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采取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气指标、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吸入氧浓度(FiO2)水平分别为(64.78±3.88)mm Hg(1 mm Hg=0.133 kPa)、(38.40±2.97)mm Hg、(34.67±1.03)%,对照组分别为(65.43±3.98)mm Hg、(39.23±3.02)mm Hg、(34.87±1.08)%。两组PaO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 PaCO2、FiO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O2、PaCO2及FiO2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氧疗时间(4.56±0.60)d、住院时间(6.56±1.12)d均短于对照组的(7.42±0.87)、(8.31±1.6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87%低于对照组的2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显著,有利于稳定患儿血气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促使患儿早日出院。  相似文献   

10.
郑瑞  蔡益虹 《中国医药指南》2023,(23):145-147+151
目的 分析目标执行理念指导多维护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11月于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根据患者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46例,采用目标执行理念指导多维护理)和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情况、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aCO2、SpO2、PaO2)改善情况、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护理前用力肺活量、呼气峰流速、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等肺功能指标和PaCO2、SpO2、PaO2等血气分析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肺功能情况、血气分析指标均显著改善(P <0.05),且研究组各项肺功能水平和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且研究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目标执行理念指导多维护理能有效缩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INSURE技术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2月~2017年9月期间),将其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NCPAP治疗,观察组行INSURE技术(经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联合NCPAP治疗,并将两组新生儿经治疗的24h动脉血气指标,OI(氧合指数)、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经治疗后24h的Pa O2为(102.25±8.36)mm Hg,Pa CO2为(40.97±2.59)mm Hg,OI为(3.42±1.08),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住院时间为(17.85±3.17)d,住院费用为(33587.16±5214.14)元,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SURE技术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呼吸窘迫,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其病情康复,在基层医院缺乏有创呼吸机的条件下,是有效、易获得的抢救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采用呼吸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呼吸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和治疗24h后两组患儿的动脉血气分析及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4h后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两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pH值、PaO2、PaCO2及SaO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6.67%(39/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2%(22/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普遍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10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方案治疗,实验组采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的吸入氧气浓度、氧合指数、平均气道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通气治疗总时间、总住院时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支气管肺发育不佳、气漏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吸入氧气浓度、平均气道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分别为(0.41±0.01)、(9.56±0.21)cm H2O(1 cm H2O=0.098 kPa)、(31.19±3.12)mm Hg(1 mm Hg=0.133 kPa),均低于对照组的(0.54±0.04)、(12.21±1.78)cm H2O、(37.35±6.46)mm Hg,氧合指数(432.14±33.15)mm Hg高于对照组的(415.21±30.46)mm 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通气治疗总时间、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2.13±2.52)、(15.35±2.32)d,均短于对照组的(15.13±3.13)、(18.56±3.5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支气管肺发育不佳、气漏发生率分别为4.00%、4.00%、0,均低于对照组的16.00%、18.00%、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方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和生命体征,缩短病情改善的时间,并降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支气管肺发育不佳、气漏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张彬  江萍 《现代医药卫生》2014,(22):3424-3426
目的:观察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3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患儿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20例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儿血气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呼吸机参数的改善情况、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科学》2016,(12):182-185
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50)及对照组(n=50),对照组患儿给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科学评估两种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24h后,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儿PaCO_2低于对照组,pH值、PaO_2、PaO_2/FiO_2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氧疗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可明显减少呼吸窘迫症状,改善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安全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固尔苏联合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丽  杜逸亭  刘阳 《中国药业》2013,22(11):95-97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单纯使用NCPAP,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固尔苏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结果及呼吸机参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使用固尔苏治疗后,血气pH得以纠正,PaO2显著提高,而PaCO2降低,NCPAP的参数明显下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尔苏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在海水淹溺肺水肿中的治疗价值。方法62例海水淹溺肺水肿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观察组给予HFNC。比较两组患者的7 d气管插管率、动脉氧和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和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7 d气管插管率29.03%低于对照组的6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血氧饱和度(SpO2)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的PaO2和SpO2分别为(91.07±7.52)mm Hg(1 mm Hg=0.133 kPa)、(99.17±8.64)%,均高于对照组的(80.42±7.60)mm Hg、(92.04±10.11)%,PaCO2(35.42±6.58)mm Hg低于对照组的(39.05±6.12)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分别为(111.54±8.63)、(77.85±5.52)、(89.08±9.63)mm Hg,均高于对照组的(100.91±8.24)、(70.34±5.14)、(80.53±8.71)mm Hg,心率(72.53±6.60)次/min低于对照组的(84.16±7.23)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16.00±3.18)d短于对照组的(22.42±5.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海水淹溺肺水肿的氧疗,HFNC相比无创正压通气具有一定优势,可提高动脉氧和、降低气管插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6例NRDS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4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胎龄和动脉血气指标[A-aDO2、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比较观察组患儿不同时间点的动脉血气指标,统计观察组患儿撤机后的预后情况,比较观察组撤机后生存和死亡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胎龄(30.00±1.00)周小于对照组的(34.00±1.00)周, A-aDO2(45.68±13.42)mm Hg(1 mm Hg=0.133 kPa)、RI(5.22±0.86)高于对照组的(18.65±1.56)mm Hg、(0.78±0.28), OI(178.63±8.47)mm Hg低于对照组的(330.64±7.56)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2 d后、撤机前的A-aDO2、OI、R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2 d后、撤机前A-aDO2、RI依次降低, OI依次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参苓白术散加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机待机时间的影响。方法 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情况、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O2、FVC及FEV1水平分别为(85.3±5.9)mm Hg、(2.9±0.4)L及(2.6±0.4)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7±4.8)mm Hg、(2.4±0.3)L及(1.8±0.3)L, PaCO2水平(32.7±4.1)mm 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3±3.6)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75.15±3.27)h、(7.69±1.03)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6.49±6.73)h、(10.45±1.0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加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能有效缩短呼吸机待机时间,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国产PS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NICU住院治疗的32例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胎龄28~33周,体质量1100~1500 g。观察比较国产PS(柯立苏)联合NCPAP与未使用PS机械通气患儿主要血气指标,呼吸机参数,并发症与转归,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后FiO2、PaO2、PaCO2和氧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吸氧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S能较快地改善新生儿RDS氧合状况,PS联合NCPAP是治疗新生儿RDS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