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320排CT下FC56锐利算法图像重建技术(FR)对冠状动脉CT造影(CCTA)的改良价值。方法:通过扫描Catphan 500体模,对比分析FR及常规算法重建(RR)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ICA)的55例冠心病患者的术前3个月内的320排CCTA影像资料,对比FR及RR图像上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分的差异性。结果:体模扫描结果提示,FR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达到9l p/cm,而RR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为7l p/cm。55例入组冠心病患者中,共709段冠状动脉节段纳入实验,以ICA为金标准,狭窄片段共159段,FR图像上的冠状动脉狭窄评分比RR图像结果更准确,与ICA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R结果与IC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级及以上狭窄或管径大于1.5 mm的狭窄冠状动脉片段,FR图像的冠状动脉狭窄评分与ICA结果的一致性极高(Kappa≥0.8);在管径小于1.5 mm的狭窄冠状动脉节段,尽管FR图像与RR图像上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但FR图像仍与ICA具有很高的一致性(0.6≤Kappa<0.8)。结论:320排CT下FR重建技术能有效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改善CCTA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3月到该院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的130例患者,均给予CTA检查及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检查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TA检查对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预测准确值分别为96.99%、81.25%、72.22%、98.17%、95.60%。结论 CTA可以准确评估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320-SCTA)对支架置入术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来我院就诊查的40例支架置入术患者临床资料,均在我院接受320-SCTA检查,并在CTA检查后一周行常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与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评估支架内再狭窄(in stent restenosis,ISR)的结果,探讨支架所在部位及支架大小对DSCT评估冠状动脉ISR的影响。方法 106例同期行DSCT及SCAG检查的支架术后的患者,以SCAG结果为标准,比较DSCT评估不同部位及大小支架ISR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173枚支架中有156枚支架DSCT显影良好。DSCT显示有ISR的支架33枚,CAG证实存在ISR的支架38枚,DSCT诊断IS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9%和97.5%,阳性预测值90.9%,阴性预测值93.5%,一致率为92.9%。DSCT对近心端支架再狭窄的检出率优于远心端支架;直径≥3.0 mm支架的ISR检出率优于直径<3.0 mm支架。结论支架内径大小及所在部位影响DSCT图像的显示。DSCT在评估ISR方面,可基本取代SCAG作为冠脉近端支架及大直径支架(支架直径≥3 mm)通畅情况的评估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CTA)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共82枚支架),分别接受16排CTA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并由两位有经验的医师独立对冠状动脉支架开通或再狭窄进行评估。结果CTA方法能评价所有82枚支架中的68枚(83%),其中支架直径≥3.0 mm者53枚(78%),支架壁厚度<140μm者51枚(75%);CAG显示有7枚支架发生再狭窄,CTA发现其中5枚;CAG和CTA对其余61枚支架均显示无再狭窄。在CTA不可评价的14枚支架中,支架直径<3.0 mm者13枚(93%),支架壁厚度≥140μm者13枚(93%)。CTA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100%、97%和100%。结论16排CTA能较准确地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尤其对大直径、薄金属壁支架的评估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CT血管造影(CTA)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共82枚支架),分别接受16排CTA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并由两位有经验的医师独立对冠状动脉支架开通或再狭窄进行评估.结果 CTA方法能评价所有82枚支架中的68枚(83%),其中支架直径≥3.0 mm者53枚(78%),支架壁厚度<140 μm者51枚(75%);CAG显示有7枚支架发生再狭窄,CTA发现其中5枚;CAG和CTA对其余61枚支架均显示无再狭窄.在CTA不可评价的14枚支架中,支架直径<3.0 mm者13枚(93%),支架壁厚度≥140 μm者13枚(93%).CTA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100%、97%和100%.结论 16排CTA能较准确地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尤其对大直径、薄金属壁支架的评估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是循环科常见的诊治冠心病的手段。冠状动脉造影具有诊断准确 ,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具有创伤小、安全等优点。护理人员给予患者规范的护理 ,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恢复速度 ,减少并发症发生。笔者在北京阜外医院血管病科进修期间 ,对其 2 0 0 1年 6月至 12月施行这一手术的 2 82例患者进行护理 ,现将护理体会做介绍。1 临床资料2 82例患者中 ,男 181例 ,女 10 1例 ,平均年龄5 9± 5岁 ;心绞痛 2 33例 ,心肌梗死 4 9例 ;心功I级5 0例 ,II级 132例 ,III级 61例 ,IV级 39例 ,术后住院时间平均 7± 3天 ,均痊愈…  相似文献   

8.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阻塞性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我院介入科自 2 0 0 0年 7月~2 0 0 1年 7月 ,对 3 5例冠心病患者 ,45支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成功地实施了血管内支架置放术 ,效果理想 ,现就手术前后病变血管的造影变化情况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 5例患者 ,男 2 5例 ,女 10例 ,年龄在 42~45岁 ,所有病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证实为中、重度狭窄 ,左前降支主干狭窄 7支 ,前降支中段狭窄 8支 ,左回旋支中段狭窄 5支 ,右冠状动脉主干中段狭窄 2 4支 ,完全闭塞 1支。1.2 血管内支架置入方…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分析血管内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指导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该院收治行支架置入手术冠心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血管内超声指导下治疗,对照组给予动脉造影指导下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置入率和不达标率分别为93.75%、5.33%,均优于对照组的76.25%、1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复发率、再狭窄率8.75%、11.25%,与对照组的7.50%、12.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死亡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采用血管内超声指导相比于冠状动脉造影指导,可有效提高置入率,扩大置入支架后血管总截面积和斑块面积,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扫描方案联合不同锐利卷积核在辐射剂量上的差异和对冠状动脉支架图像显示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前瞻性心电门控合并以患者体质量指数?(BMI)?为分类标准的低电压低剂量对比剂扫描模式组?(新扫描模式组)?和回顾性心电门控合并固定剂量对比剂扫描模式组?(常规扫描模式组),每组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AG)在诊断心肌桥(MB)-壁冠状动脉(MC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6例在北京市普仁医院接受64排螺旋CT CAG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MB-MCA检出率及患者临床表现、MB所在位置,以及各支发生率,MB的长度、厚度与 MCA狭窄程度的关系按是否存在MB进行分组配对,比较MB-MCA组和无MB-MCA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436例患者中76例发现MB(17.4%,76/436)。左前降支(LAD)段发生率最高(68.4%,52/76)。MCA狭窄程度与MB长度和厚度相关。LAD-MB-MCA组和无MB-MCA组比较,在冠状动脉斑块是否存在方面及在冠状动脉斑块引起MCA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64排螺旋CT CAG能准确显示MB与MCA的解剖关系,是初筛MB-MCA的一种优良诊断方法。MCA的狭窄程度与MB的长度、厚度相关。MB-MCA的存在和严重的狭窄程度意味着邻近LAD段的冠状动脉更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2.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18例应用64层螺旋CT扫描的冠状动脉图像(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118例64SCTCA中有116例检查成功,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显示良好,达到诊断要求?发现冠状动脉各支病变77例,其中冠状动脉狭窄61例,共82支,有2例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其他冠脉分支发生再狭窄;10例冠状动脉支架放置术后,再狭窄2例;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闭塞2支;5例检出心肌桥?51例检出各种斑块80处?结论:64SCTCA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可以作为冠心病的筛查手段,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及冠状动脉斑块评价具有独特的优势,对心肌桥的诊断要优于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3.
16层CT在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及壁冠状动脉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及壁冠状动脉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及2例壁冠状动脉的CT表现,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及自动跟踪技术、0.5秒螺旋扫描以及单或双扇区重建算法。结果 16层CT能清晰显示起源异常的冠状动脉及壁冠状动脉,其中前者4例经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后者1例经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窦4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状窦上方升主动脉前壁1例,左回旋支的钝缘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后降支1例。壁冠状动脉CT表现为:该段冠状动脉相对僵直细小,穿行于心肌层内,管腔内无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冠状动脉与心肌层之间无脂肪间隙。结论 16层CT在对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部分取代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在对壁冠状动脉的诊断方面,是目前最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弥补了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王芳 《中外医疗》2015,(5):180-18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采用256层螺旋C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该研究选择该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60例,采用256层螺旋CT对术后狭窄情况进行诊断,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观察对比,该研究选择的60例患者中,采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支架再狭窄的准确率达到了85%,阴性预测值达到了83.5%,敏感性达到了75.5%,阳性预测值达到了83.5%,特异性达到了86.5%,再狭窄为7枚,占到了15%的比例,256层螺旋CT诊断支架再狭窄的准确性达到了92.6%,阴性预测值达到了93.9%,敏感性达到了88.9%,阳性预测值达到了94.1%,特异性达到了96.9%,再狭窄为17枚,占到了34%的比例。结论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之后,要对支架再狭窄度进行诊断和评估,而在这个过程中,256层螺旋CT起到了很好的评估作用,且再狭窄诊断准确率是要比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要高的,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造影(MSCTA)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6例疑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利用MPR、CPR、MIP、VR、VE等多种技术进行重建,并将其结果与冠脉造影对比,分析冠状动脉的狭窄情况。结果:26例患者中,MSCTA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2.3%;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分析,以管腔直径减少>50%为诊断标准,发现冠脉狭窄13例,冠状动脉壁钙化18例,管壁欠光滑20例,管壁充盈缺损4例。结论:多层螺旋CT作为无创性检查手段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心病无症状人群的预后价值。方法连续录入392例健康体检患者,行冠状动脉CT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CCTA)后,分析CCTA结果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将CCTA结果阳性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为对照组,无特殊处理。B组为处理组,予强化药物治疗。随访6~12个月。结果392例受试者中共有278例(71%)发现斑块,82例为CCTA阳性。有梗阻性狭窄患者FRS评分显著高于非梗阻性狭窄患者FRS评分(11.76±4.55 vs 8.68±4.82,P=0.00)。ROC曲线FRS评分预测患者阳性斑块,线下面积为0.683。A、B两组之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CCTA对无冠心病无症状高危人群的短期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64排螺旋CT对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A)对壁冠状动脉的检出率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CTA检查资料.结果:冠状动脉CTA共检出壁冠状动脉12例,检出率为23%,其中10例为前降支(83.3%),2例为回旋支(16.7%).壁冠状动脉长8~210mm,平均长度25mm.壁冠状动脉深度为1.2~3.1mm,平均厚度2.5mm.结论:冠状动脉CTA是一种诊断壁冠状动脉的可靠、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18.
CT血管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CTA )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准确率,以期代替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材料及方法:回顾性收集57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多层螺旋冠状动脉CTA成像。共选择931段冠脉进行研究,其中95段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狭窄:34段狭窄程度<50%,43段狭窄程度为50%~70%,18段狭窄>70%。结果:64排CTA对诊断冠脉狭窄程度<50%、50%~70%及>70%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8.57%、99.34%,81.08%、99.33%和87.5%、99.78%;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57%、99.34%,83.33%、99.22%和87.5%、99.78%;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95%、90.2%及93.64%。常规冠脉造影及64排冠脉CTA成像对中度狭窄(50%~70%)及重度狭窄(>70%)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轻度狭窄(<50%)的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冠脉CTA成像对中重度狭窄的冠脉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以取代常规冠脉造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1例患者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利用其先进的后处理功能对冠状动脉进行重组,以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及分支,并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诊断。对其中两例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例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结果121例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均成功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及分支,发现冠状动脉管壁钙化59例,软斑块形成27例,其中64例冠状动脉伴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结论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于冠心病的诊断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