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情况,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国际权威检索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工程索引》《科技会议录引文索引》、Scopus数据库、《医学索引》《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以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的数据,对中国卓越科技论文、中国科技论文数量、学科和地区分布、基金项目论文、国际合著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9年中国卓越科技论文数量为38.73万篇,较2018年增加了22.6%;根据《科学引文索引》的数据,2019年中国作者共计发 表49.59万篇论文,连续第11年位居世界第2,仅次于美国;2010—2020年(截至2020年10月),中国论文的总被引频次为3605.71万次,与2018年的统计结果相比,增加了26.7%,位居世界第2;中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了11.94次,比2018年的统计结果提高了9.3%,但是仍低于世界平均值13.26次/篇。【结论】 近年来,中国科技论文数量迅速增长,论文影响力的提升速度也相对较快,但篇均被引频次与世界平均值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情况,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国际权威检索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会议录引文索引》(CPCI-S,原 ISTP)、Scopus数据库、《医学索引》(MEDLIN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以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1987年建立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数据,对中国科技论文数量、学科和地区分布、基金项目论文、国际合著论文、表现不俗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据SCI数据,2013年中国作者共计发表23.2万篇论文,排在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中国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4位,位次又提升1位。中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7.57次,排在第100名左右,低于世界平均值11.05次/篇。【结论】 中国科技论文数近几年来迅速增长,但论文的影响力(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次数)与世界平均值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情况,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国际权威检索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工程索引》《科技会议录引文索引》、Scopus数据库、《医学索引》《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以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的数据,对中国卓越科技论文、中国科技论文数量、学科和地区分布、基金项目论文、国际合著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20年中国卓越科技论文数量为46.38万篇,较2019年增加了19.8%;根据《科学引文索引》数据,2020年中国作者共计发表55.26万篇论文,连续第12年位居世界第2,仅次于美国;2011—2021年(截至2021年10月),中国论文的总被引频次为4332.28万次,与2020年统计时相比,增加了20.2%,位居世界第2;中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了12.87次,比2020年统计时提高了7.8%,但是仍低于世界平均值13.66次/篇。【结论】 近年来,中国科技论文数量迅速增长,论文影响力的提升速度也相对较快,但篇均被引频次与世界平均值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情况,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国际权威检索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SCI) 、《工程索引》(Ei)、《会议录引文索引》(CPCI-S,原 ISTP)、Scopus数据库、《医学索引》(MEDLIN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以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1987年开始建立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数据,对中国科技论文数量、学科和地区分布、基金项目论文、国际合著论文、表现不俗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据SCI数据,2014年中国作者共计发表26.35万篇论文,连续第6年排在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2005年至2015年(截至2015年9月),中国论文共被引用1287.60万次,与2014年统计时比较,数量增加了24.2%,连续两年排在世界第4位;中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8.14次,比上年度统计时提高了7.5%,但仍低于世界平均值11.29次/篇。【结论】中国科技论文数近几年来迅速增长,论文的影响力提升速度也相对较快,就论文的篇均被引数看,与世界平均值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情况,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国际权威检索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工程索引》《科技会议录引文索引》、Scopus数据库、MEDLINE、《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以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的数据,对中国卓越科技论文数量、中国科技论文数量、学科和地区分布、基金项目论文、国际合著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21年中国卓越科技论文数量为48.05万篇,较2020年上升了3.6%。根据《科学引文索引》数据,2021年中国作者共发表61.23万篇论文。2012—2022年(截至2022年10月),中国论文的总被引频次为5706.99万次,与2021年统计数据相比,增加了31.7%,位居世界第2。平均每篇中国论文被引用14.34次,该数据比2021年提高了11.4%,但是仍低于世界平均值14.72次/篇。【结论】 近年来,中国科技论文数量迅速增长,论文影响力的提升速度也相对较快,但篇均被引频次与世界平均值相比还有差距。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基于含时引文网络的论文现时影响力评价模型,以体现科学引文网络中的动态时变特征对期刊论文影响力评价的影响。【方法】 在LeaderRank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同时考虑节点新鲜度及邻居节点的数量和质量的作用,构建一个论文现时影响力评价模型。以1970—2013年有机发光二极管领域科学文献数据为实验对象,并且使用这些论文2014—2018年的被引频次作为验证数据,对所提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 所构建的模型能够顾及网络中时间因素的影响,对论文现时影响力评价得出较为合理的结果。【结论】 含时引文网络的论文现时影响力评价模型为期刊论文的影响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朱大明 《浙江预防医学》2015,26(11):1161-74
【目的】 重视研究论文中引文的学术论证作用,提高引文质量。【方法】根据引文在研究型论文中所起论证作用不同,将其分为关键论证作用与非关键论证作用2大类,进而提出“关键引文”的概念和标注方法。【结果】 关键引文是指在论文中所引用的起到关键性学术论证作用并对论文核心内容具有不可或缺意义的参考文献。提出了关键引文的确定方法和标注方法。【结论】 正确认识和把握关键引文,对科学著述中参考文献的合理引用、论文审稿以及引文分析都具有参考指导意义,其有利于促进学术交流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2—2014年F5000农业科学类论文的基金资助情况,为农业期刊编辑的组稿、约稿提供参考。【方法】筛选并完善2012—2014年入选F5000的829篇农业科学类论文的被引频次、基金项目名称等信息,利用Excel对论文与基金级别、基金数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829篇论文的基金论文比为97.10%,其中有61.88%和62.85%的论文分别得到国家级、省部级基金资助,有78.05%的论文获得1~3项基金资助,论文篇均被引频次随获助基金数量增加而降低;中外合作项目和无基金资助的论文入选数量较少,但这两类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却高达67.00和70.13。【结论】编辑在组稿、约稿时应关注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和中外合作项目资助的研究课题,并且应摒弃基金数量越多论文质量越优的偏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研究预防医学类科技论文被引频次的影响因素,为全面认识被引频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检索2014—2017年发表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的所有文献,人工统计各文献相关信息;通过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获得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提供的上述文献在2014—2018年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引用的数据信息。分析论文被引频次的分布规律,并采用广义线性模型的负二项回归模型和多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除学术质量以外的被引频次的影响因素。【结果】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2017年共发文929篇,总论文版面数为3564面,篇均3.84面。论文总被引频次为3861次,被引频次的M(P25,P75)为2(1,5)次,篇均被引4.15次。负二项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均显示:发表时间越早、论文版面数越多、重点号专题、述评类、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流行病学学科论文的被引频次较高。【结论】 除学术质量外,论文的发表时间、论文版面数、是否为重点号专题、论文类型和学科分类可能与被引频次有关联;在编辑实践中,可参考上述结果组约稿件,进一步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近十年撤销论文的引证特征,探究撤销行为对学术界的净化效果。【方法】分析撤销论文数量、被引频次等信息和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的相关性,撤销时滞与论文被引频次的相关性;计算高被引撤销论文对IF的贡献率;评价撤销时滞对撤销前、后被引频次的影响。【结果】76种期刊(撤销论文数量≥5篇)IF和撤销论文数量、总被引频次、撤销后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相关(均为P<0.05)。撤销时滞和撤销论文总被引频次相关(P=0.000)。随撤销时滞延长,撤销前被引频次逐渐增大。高被引撤销论文对期刊IF的贡献率为0.00%~2.00%。【结论】高IF期刊发表的、撤销时滞长的撤销论文对学术界的负影响较大;肯定期刊进行自我净化效果的同时,建议科研管理部门、期刊编辑和科研人员等加强对撤销论文及其不良影响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整合替代医学领域24种SCI期刊的文献计量指标,分析发展态势及中国对该领域的贡献。【方法】利用JCR统计各期刊2014年度影响因子(IF)和特征因子,利用Web of Science分析各期刊2013和2014年两年的总发文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h指数等指标,分析中国对该学科领域的贡献,并研究Top100篇高被引文章的学术特征。【结果】中国整合替代医学领域3种SCI期刊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且中国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水平较高,中国论文在Top100高被引论文中占43%。【结论】整合替代医学是中国的优势领域,国内整合替代医学期刊的水平与中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整合替代医学期刊国际影响力有待提高,以留住国内优秀稿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资助期刊2013年与2012年相比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子贡献因素,以期为各期刊顺利完成“提升计划”提供借鉴。方法 利用Web of Science和JCR,探讨不同类型文献、Top20%高被引论文等不同因素对这些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度。结果 大部分期刊2013年影响因子较2012年有所提升,综述类文章对期刊影响因子贡献较大,高被引论文、国际论文比以及中国作者论文影响力有待提高。结论 当前应从挖掘多文献类型、加强评审关、注重欧美论文、争取高影响力论文等4方面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应对科技全球化的浪潮,试图寻求我国高校科技期刊走向国际化的必要路径。方法 采用数据统计与分析法对高校英文科技期刊发展的整体概况进行调查,并从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地域分布、专业化等方面着重分析了SCI收录我国高校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状况。结果 到2013年我国高校英文科技期刊达到73种,SCI收录的有26种,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有所提高,但整体上仍有明显不足。结论 政府应大力给予政策扶持,鼓励创办英文科技期刊,缩小区域差距。期刊本身要着力于提升稿件质量,建设国际化、专业化集群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2010-2014年中国新被SCI收录科技期刊的文献计量指标,分析发展态势。【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和JCR,预估各期刊2014年度影响因子(IF),统计H指数、零被引率等文献计量学指标,研究IF和零被引率、大陆地区发文和大陆施引次数的相关性。【结果】我国新被SCI收录期刊发展势头良好。【结论】当前应从减少零被引率、提高国际论文比、组约高质量研究性论文、优先资助填补我国学科空白的英文期刊等方面促进我国SCI期刊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中国医学期刊的国际化提供借鉴。方法 以《癌症》杂志为例,介绍了杂志在国际化道路上采取的一系列新举措,探索中国科技期刊特别是医学期刊的国际化之路。结果 《癌症》杂志自2010年变更文种为英文出版后,通过组建国际性编委会、聘请美国编辑、主办国际性学术会议等多种举措,使杂志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于2014年7月被SCI收录。结论 在科技期刊国际化这条路上,相信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老牌的中文期刊在传承历史的前提下,也可以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