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智护训练对早产儿视听能力和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智护训练,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后72 h及2个月视听能力,比较两组早产儿家属满意程度.结果出生后72 h两组早产儿视力敏感率、听力通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生后2个月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且观察组早产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智护训练能显著提高早产儿视听能力和家属满意度,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多感官训练对孤独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感知能力、心理障碍以及社交能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月在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康复科接受治疗的ASD患儿107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4)。对照组采用多感官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rTMS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孤独症治疗评估表(Autism Treatment Evaluation Checklist,ATEC)各项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中国版心理教育量表(Chinese Psycho-educational Profile,C-PEP)各项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r TMS联合多感官训练可有效改善ASD核心症状,提高患儿的感知、社交等能力,降低其心理障碍,值得在临床中...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患儿家属的护理需求及满意度情况,以帮助指导儿科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患儿家属护理需求及满意度问卷对100例患儿家属进行调查。[结果]患儿家属认为优质护理照顾需求的满足最为重要;其次是沟通与信息需求;尊重需求相对次要;情感支持需求方面要求最低。其满意度排序与需求程度排序基本一致,总体满意程度低于需求程度。[结论]护理服务质量与患儿家属的需求程度有一定差距,护理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感官训练联合早期介入丹佛模式密集训练在自闭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2例自闭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以多感官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早期介入丹佛模式密集训练,观察3个月。统计并比较两组患儿首次训练、末次训练的社交行为(语言交流、主动肢体接触、目光交流)次数。干预前后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定病情严重程度,采用患儿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评定训练效果。结果 末次训练时两组患儿语言交流、主动肢体接触、目光交流次数均较首次训练时显著增多(P<0.01),研究组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总分及健康/生理/行为、感知/认知能力、表达/语言沟通、社交能力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多感官训练联合早期介入丹佛模式密集训练可改善自闭症患儿社交行为,减轻病情严重程度,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ECS)联合听觉统合训练(AIT)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沟通能力、发育水平及发展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115例AS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7例,给予PECS干预,观察组58例,在PECS干预基础上联合AIT,对比两组患儿发展能力、发育水平及沟通能力。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认知表达、手眼协调、模仿、认知理解、知觉、大肌肉、小肌肉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粗大运动、适应能力、精细运动、语言、社会行为及发育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引发沟通、交谈技巧及对他人反应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ASD患儿应用PECS联合AIT干预效果明显,能够明显提高患儿发育水平,增强其沟通能力,并促进发展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陶敏慧 《大医生》2023,(8):80-83
目的 探讨对孤独症患儿实施中医针灸加综合康复训练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临沂市康复医院就诊的200例孤独症患儿,按照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应用中医针灸加综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儿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艾森克人格问卷、平衡及功能评分,心内膜下缺血(ERP)波幅及潜伏期。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儿ABC、CAR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干预后两组患儿ERP波幅升高,ERP潜伏期缩短,且观察组ERP波幅高于对照组,ERP潜伏期短于对照组(均P <0.05)。干预后,两组患儿各方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干预后,两组患儿闭眼平衡、睁眼平衡、功能性行为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中医针灸加综合康复训练在孤独症患儿干预中,可显著改善患儿症状,调节大脑认知电位,提高平衡及功能性,优化情绪,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转变体位护理对新生儿肺炎患儿症状改善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8月至我院进行治疗的11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体位护理,观察组实施转变体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不良症状的持续时间及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咳痰、发热症状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血氧饱和度(SpO2)高于对照组,心率(HR)、呼吸频率(R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变体位护理可有效改善新生儿肺炎患儿的呼吸循环状况,缩短不良症状持续时间,增加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孤独症儿童的生物学因素及家庭因素分析和多学科训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儿童孤独症已成为儿童心理疾病的第一大疾病,目前中国对孤独症的诊断和治疗的专业机构不多。探讨孤独症的病因、诊断、训练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01—11/2004—05,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确诊并建立完整病历档案资料的86例儿童孤独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学因素、家庭因素、病历主诉、发病年龄、确诊年龄、辅助检查作统计分析,并对其中55例患儿的训练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孤独症在生物学因素中存在的异常较普遍,尤其是父亲内向的性格特点突出。病历主诉以语言障碍和交流障碍为主,脑部CT,EEG,BAEP和SPECT辅助检查中,SPECT异常检出率高,主要表现为大脑局灶性血流灌注量降低。确诊年龄晚于发病年龄29个月,多学科参与是治疗孤独症儿童的有效方法。训练患儿的有效率为100%,效果与年龄有显著性差异(P&;lt;0.01),年龄越小、训练时间越长效果越好。结论:异常妊娠史、出生史、家族史和父亲内向的性格特点与孤独症发病有密切关系;临床易误诊,以语言发育迟缓伴非言语性交流障碍为主诉的儿童应考虑孤独症的可能;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多学科参与的综合训练是目前治疗孤独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结构化智力训练系统对脑损伤患儿综合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结构化智力训练系统对全面提高患儿能力的影响。方法100例脑损伤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实验组加强结构化智力训练,训练前后采用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综合能力评分均有增加,实验组训练前后增加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认知、自理和社会适应分项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构化智力训练系统可全面提高脑损伤患儿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孤独症患儿的模仿情感、视听觉、语言交流能力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孤独症患儿采用系统的综合干预措施2个月,于干预前后应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进行评定。结果综合干预后孤独症患儿在模仿、情感反应、与非生命物体的关系、视觉反应、听觉反应、焦虑反应、语言交流诸方面,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在躯体运用能力、浅感觉、反应活动水平诸方面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人际关系、对环境的适应、非语言交流、智力功能方面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能有效提高儿童孤独症患儿模仿情感、反应视听觉、语言交流诸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住院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基本人际交往训练、自我能力展示训练和社会交往能力训练.两组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进行测评.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观察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评分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社会技能训练能提高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利于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19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接受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技能训练,分别于患者改为二级护理时、二级护理8周时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第1次测评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测评,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多项结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技能训练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评估ICU住院病人家属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探讨尚需改进的服务内容,提高家属满意度。[方法]应用ICU病人家属的满意度问卷(FS-ICU-24)对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GICU)、神经外科ICU(NICU)住院治疗的病人家属120人进行调查。[结果]家属的满意度总分为(66.73±13.76)分,照护满意度得分为(63.52±15.77)分,决策满意度得分为(71.94±12.57)分。家属满意度与病人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79,P=0.006);家属的需求和信息提供方面是医疗护理中亟须提高的方面。[结论]ICU住院病人疾病越重,家属的满意程度越高;临床工作者应对家属需求和信息提供给予更多的关注,为医疗护理服务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儿童孤独症已成为儿童心理疾病的第一大疾病,目前中国对孤独症的诊断和治疗的专业机构不多。探讨孤独症的病因、诊断、训练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01-11/2004-05,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确诊并建立完整病历档案资料的86例儿童孤独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学因素、家庭因素、病历主诉、发病年龄、确诊年龄、辅助检查作统计分析,并对其中55例患儿的训练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孤独症在生物学因素中存在的异常较普遍,尤其是父亲内向的性格特点突出。病历主诉以语言障碍和交流障碍为主,脑部CT,EEG,BAEP和SPECT辅助检查中,SPECT异常检出率高,主要表现为大脑局灶性血流灌注量降低。确诊年龄晚于发病年龄29个月,多学科参与是治疗孤独症儿童的有效方法。训练患儿的有效率为100%,效果与年龄有显著性差异(P<0.01),年龄越小、训练时间越长效果越好。结论:异常妊娠史、出生史、家族史和父亲内向的性格特点与孤独症发病有密切关系;临床易误诊,以语言发育迟缓伴非言语性交流障碍为主诉的儿童应考虑孤独症的可能;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多学科参与的综合训练是目前治疗孤独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士给予患儿家属支持护理对家属的心里感觉、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90例住院患儿家属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运用人文关怀的原理给予家属护理支持,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的心里感觉、护理满意程度。[结果]给予护理支持的观察组消除了家属的负性情绪,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给予患儿家属护理支持有利于护士和患儿家属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给予护理服务对象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口肌训练对孤独症儿童摄食行为的影响。方法 59例有摄食障碍的孤独症儿童分为对照组(n=29)和口肌组(n=30)。对照组进行饮食行为干预,口肌组采用口肌训练结合饮食行为干预。于治疗前后通过摄食行为调查问卷对患儿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口肌组在进餐量、进餐时间、对事物不感兴趣、拒绝某些食物、不愿尝试新食物、强烈偏爱某食物等方面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改变患儿不良进餐习惯和进餐地点方面效果显著(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肌训练对改善孤独症儿童的不良摄食行为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口肌训练和感知训练对孤独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孤独症患儿6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感知组(31例)和口肌组(32例)。2组患儿均接受注意力和表达能力训练,在此基础上感知组患儿增加感知训练,口肌组增加口肌训练。训练前、后进行CRRC版S-S法语言发育迟缓检查和口颜面功能评估。 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均有显著改善(P<0.01),其中理解方面,感知组达到更高阶段的例数多于口肌组(P<0.05),而表达方面,口肌组达到更高阶段的例数较感知组多(P<0.01)。治疗后,感知组28例(90.3%)改善为交流态度良好(Ⅰ群),3例(9.7%)改善为过渡群;口肌组21例(65.6%)改善为交流态度良好,9例(28.1%)改善为过渡群,2例(6.3%)仍为交流态度不良。2组治疗后疗效比较,感知组疗效优于口肌组(z=2.387, P<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下颌、唇、舌口腔运动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口肌组疗效优于感知组(P<0.01)。 结论感知训练对改善孤独症儿童认知和交流态度方面效果显著,口肌训练对改善口部肌肉功能及表达功能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