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鲁西南地区运用扶正祛邪、祛湿通络法对轻型和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诊治,对易感人群实施辟秽防疫措施,取得良好的疗效。面对复杂的疫情形势,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应用养护正气、调节体质为主的预防调护措施,祛邪外出、疏通气血的辨证施方治疗策略,能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魏士雄  王平 《陕西中医》2020,(3):287-289
中医药治疗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优势和价值。中医药理论丰富,体系完整,根据症状,方可制定治疗方案;治未病、辨证论治、标本兼顾、整体观等中医药治疗理念,以人为本,更是中医药治疗瘟疫的重要优势。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已彰显了中医药在急性疫情治疗中的一定优势和价值。多省相续出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治愈多例患者。本文现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中医药的治疗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医情志理论是我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情志疗法是其特色的中医治疗方法,历来为人类所瞩目。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疫情蔓延速度快,时间跨度大,病情复杂程度高,全国乃至全球大量人员受其影响,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中医学将人的心理活动统称为情志,本文从中医情志理论出发,探讨总结不同情志的特点以及疫情期间不同人群的情志异同,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中医情志疗法,以期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5.
中医传统功法——八段锦作为中医药传统非药物特色疗法手段,作用机制有调形、调息、调心,已经广泛应用于肺系及相关疾病的防治工作中,具有治病、防病等保健作用。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中医药的作用受到了高度重视,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中医传统功法——八段锦疗法也应用到抗疫一线。文章从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方面总结八段锦防治肺系疾病的现代研究,并结合中医八段锦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践进行思考,以期为八段锦在此次疫情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艾灸防疫主要是通过艾灸消毒空气和提升人体正气的作用来达到防疫的目的,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通过总结分析艾灸治未病和防疫病的相关历史文献,以及艾灸防疫作用机制的现代研究文献,提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具体施灸穴位为神阙、气海、关元、中脘、肺俞、大椎;操作方法为依次悬灸,每穴灸5~10min,灸后饮用100~150ml温开水,每天1次;并总结了5条注意事项,以期为艾灸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019年12月于湖北省武汉市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其潜伏期较长,传染性极强,缺乏针对性强的特效药,积极的预防至关重要。通过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发病特点,结合自贡地区气候环境以及体质因素等提出口服中药、佩戴香囊、中药熏蒸、中医运动等预防方法,取得一定的效果,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中的“治未病”思想是古代医家提出的一种防治疾病的先进理念,它包含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对于防治疾病非常系统而全面。首先,艾灸的消毒灭菌、抗病毒以及针灸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预防新冠病毒对人们的侵袭,起到“未病先防”的效果;其次,针灸的抗炎作用,有利于防止新冠肺炎患者病情的恶化,促进他们的恢复,发挥“既病防变”的作用;最后,针灸调节脏腑功能,保护肝肾功能,改善胃肠道反应,能够进一步巩固已康复患者的疗效,同时减轻西药治疗对人体的伤害,降低“瘥后防复”的风险,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艾灸温经散寒、培元固本、扶正祛邪的作用以及抗炎、调节免疫功能、保护受损脏器、降低药物副作用的现代机制,探讨其对预防并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理,为COVID-19的艾灸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对中国各省级卫生健康部门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汇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发现27个省份制定了中医预防方案;采用的治未病方法有9种;未病先防处方和欲病截断处方之间存在差异;不同区域中药预防处方各有侧重;民族医预防方案受到重视。提示中医治未病在疫病中的作用被省级政府广泛认可;中国各省应用治未病方法不均衡;一般人群用小方重补益,重点人群用大方攻补兼施;“祛湿清热”和“扶正”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从温病学理论角度来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当属伏气温病,其致病邪气因地域虽有寒热之分,但均以湿毒为主,因此宜命名为湿毒疫。《温热论》作为温病学家叶天士对于温病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在论述温病的诊疗时有三方面特色:①卫气营血辨证的形成;②以透邪为要的治疗思路;③辨别体质灵活施治。叶氏在温病学理论中的发挥,也启迪着中医对此次新冠肺炎的诊治。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病因为感受"戾气",发热贯穿疾病发展的全过程。发热是外感热病阳证的特有表现,根据张仲景的六经辨证,阳证可分为三阳证,即太阳证、少阳证、阳明证。太阳证为表证,阳明证为里证,少阳证为半表半里之证。新冠肺炎发病急骤,进展迅速,患者就诊时,可能处于太阳证期,表现为恶寒发热;也可能病邪直中阳明,表现为高热神昏;也可能太阳、少阳、阳明合病,表现为三阳证同时出现。临床治疗时,需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三阳合病虽然为三阳同时发病,但治疗需各有侧重。当戾气偏重于某经时,虽然合并有他经症状,治疗时仍以受邪较重之经为主,兼顾他经。也可先解一经之邪,若他经邪气未解,再根据病势依次治疗。若患者病情较重,三阳并病,亦可三经兼顾,三阳合治。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的温疫病临床思维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温病学角度来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病因是湿热疫毒,发病过程中由湿热疫毒而致热、喘、瘀、脱、虚,从病机而论有湿毒、热毒、瘀毒等不同的病性,故治之当不离湿热疫毒,"逐邪为第一要义"。以分消湿热疫毒、宣畅气机为主,把握早期、进展期治疗是减少危重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中医防治温疫病的临床思维创新要以真正掌握经典理论中温疫病疾病传变规律、治疗方与证的对应规律及方证理论的精髓为基础,并努力研究、应用于现代疾病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内的传染病中医临床证治规律之中,创建自身的中医临证体系,才能在诊治患者中处变不惊。其中,坚持临床急症思维,既病防变,建立病证结合标准化与个体结合的诊疗体系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15.
2019年末,我国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引发的疾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从武汉蔓延至全国各地及境外。研究表明,SARS-CoV-2与人体血管紧缩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相互作用而入侵人体,通过ACE2攻击组织器官。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平台发现ACE2在消化系统(十二指肠、小肠、结肠、直肠、胆囊)、泌尿系统(肾、肾皮质、肾上腺)、心血管系统(心脏)和生殖系统(输卵管、卵巢、睾丸)等组织器官表达丰度较高,提示COVID-19患者除出现肺部感染外,SARS-CoV-2也会潜在侵袭这些器官,导致多脏器病变,而这恰与临床实际情况相符合。本文结合SARS-CoV-2致病特点,进一步探讨疫毒的致病方式、致病脏腑及相应治疗,为疫病的发生、发展、传变、辨证论治和后期维护等提供理论认识和支持,期待能为中医防治疫病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梳理总结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理论和经验具有现实意义."截断疗法"对当前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就其理论源流及其应用做了阐述,认为其起源于《黄帝内经》,后经历代医家补充发展,20世纪70年代由上海名医姜春华先生总结提出.临床应用时,对隔...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人体感染冠状病毒引起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新冠肺炎在恢复期可能面临呼吸道功能、心理、体能等方面的康复问题。张炜教授就新冠肺炎康复问题,应用经方论治,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加快新冠肺炎恢复期康复。分别从少阳不和、少阴虚弱、厥阴虚弱3个方面论治睡眠障碍。从太阴脾虚、少阳积热论治食欲不振,从太阴脾虚、少阴虚弱论治喘息、乏力。  相似文献   

18.
2019年12月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以湖北武汉为中心向全国各地蔓延。目前数据显示,COVID-19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基础病的患者病情较为严峻,病死率相对较高。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策略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治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于COVID-19的防治及患者基础疾病的兼顾治疗方面展现出了一定的特色及优势。本文结合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思想,拟从COVID-19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肿瘤三个方面,探讨COVID-19爆发形势下合并基础病患者的中医药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