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绘画干预联合认知行为护理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12~18岁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护理,观察组实施绘画干预联合认知行为护理,2组均干预8周。观察并比较干预前、干预8周后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8周后2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得分均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观察组SAS、SDS、SCL-90、ADL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2组患者的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urses observation scale for...  相似文献   

2.
背景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护者在长期照护患者过程中常出现心理压力,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有效的干预措施或可改善照护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目的 探讨关爱帮扶综合干预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家庭照护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于2016年3-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在无锡市梁溪区、滨湖区、新吴区、锡山区、惠山区选取已同意纳入社区管理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40、42、36、38、44例,共计200例,以每例患者的1例主要家庭照护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管理,观察组采取关爱帮扶综合干预模式,干预时间均为1年。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IEF)对家庭照护者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前两组家庭照护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家庭照护者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家庭照护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家庭照护者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家庭照护者WHOQOL-BRIEF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家庭照护者WHOQOL-BRIEF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家庭照护者生理领域得分,观察组干预后家庭照护者WHOQOL-BRIEF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及总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关爱帮扶综合干预模式,可以缓解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护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家庭负担与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一般家庭状况调查问卷、家庭负担会谈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265例重性精神病患者的一级亲属进行评定。结果: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焦虑自评量表的标准分、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远高于正常人群(t=50.47,P<0.001;t=11.41,P<0.001)。家庭负担的各个因子与抑郁严重度指数、焦虑自评量表的标准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在多因素分析中,对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影响的严重程度,依次是疾病家庭负担量表总分、病前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心理健康、病后家庭经济状况、病情稳定程度;对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影响的严重程度,依次是病后家庭经济状况、病前家庭经济状况、入过何种保险。结论:疾病的家庭负担,尤其是经济负担会严重影响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护者认知团体心理治疗的近期与远期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在上海浦东新区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或家庭随访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以每例患者的1例主要家庭照护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与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团体心理治疗,干预时间均为8周。干预前、干预完成时及干预后6个月时,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LSIA)、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B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亲属应激量表(RSS)评估两组照护者的心理精神状况。结果 两组SAS、SDS、LSI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在SAS、SDS、LSIA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其中,干预完成时、干预后6个月时两组SAS、SDS、LSI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BS中对家庭日常活动的影响、对家庭成员躯体健康的影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在对家庭日常活动的影响、对家庭成员躯体健康的影响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其中,干预后6个月时两组对家庭日常活动的影响、对家庭娱乐活动的影响、对家庭关系的影响、对家庭成员躯体健康的影响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SRS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在SSRS各项评分及总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其中,干预完成时两组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时两组SSRS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SS中心理痛苦、因患者出现负性情感的程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在上述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其中,干预后6个月时两组RSS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团体心理治疗的近期效果包括降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照护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提高生活满意度及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远期效果包括降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照护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提高生活满意度、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减轻家庭负担及降低家庭照护者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5.
李静  孙雪芹  马杰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1):1561-1564, 1568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干预对在校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方法在蚌埠医学院一至三年级的本科护生中进行招募,经过筛选,选取在校护生66名,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n=32)和对照组(n=34)。干预组进行6周团体积极心理干预,对照组只参加常规心理活动。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在基线、6周干预结束后、干预后第1个月、干预后第3个月对2组进行调查。结果2组护生在T0时间点生活满意度得分、幸福感指数、抑郁得分、焦虑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T3时间点,干预组生活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幸福感指数得分、抑郁、焦虑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干预组各时点生活满意度得分、幸福感指数、抑郁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T1、T2、T3得分均高于T0(P < 0.05~P < 0.01)。结论积极心理干预能够提升护生的生活满意度及幸福感,减缓抑郁、焦虑负性情绪,有利于护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丁寅君  张伟  蒋文慧 《吉林医学》2012,33(23):5091-5092
目的:探讨信息支持对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患儿父母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对PICU患儿父母进行信息支持,在信息支持前后发放焦虑调查问卷,运用焦虑自评量表比较干预前后焦虑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父母均存在焦虑,焦虑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焦虑得分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焦虑得分下降不明显。结论:PICU患儿父母存在焦虑情绪,信息支持能明显改善患儿父母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老年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难治性抑郁症患者92例,随机均分为2组(n=46)。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试验组给予帕罗西汀和奥氮平治疗。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对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入组时,2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6周后,试验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为(44.22±3.29)分,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为(44.21±3.2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奥氮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老年难治性抑郁症具有疗效确切,具有安全、高效、不良反应轻微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近年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病率持续上升,偏远县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家庭对疾病认知度普遍较低,常难以完成全病程治疗。目的探讨基于知识转化模式(KTA)的健康管理模式在偏远县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6—12月收治的90例偏远县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5)和KTA组(n=45)。常规组患者入组后接受常规健康管理模式干预,KTA组患者入组后接受基于KTA的健康管理模式干预,所有患者入组后持续观察12周。于干预前及入组后12周,以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评估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以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SQAPMPU)评估患者手机依赖情况;以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评估患者焦虑情绪;以儿童抑郁障碍自评(DSRS)评估患者抑郁情绪。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得分、SQAPMPU各维度得分及总分、SCARED得分、DSRS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组后12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得分、SQAPMPU各维度得分及总分、SCARED得分、DSRS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KTA组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得分、SQAPMPU各维度得分及总分、SCARED得分、DSRS得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KTA的健康管理模式有效减少了偏远县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和手机依赖情况,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能较好地应用于偏远县城青少年抑郁障碍的门诊管理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线上巴林特小组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和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6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名。对照组接受常规关怀,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周参加一次线上巴林特小组活动,均干预12周。两组护士分别于研究前后使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服务版、沟通能力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自我情绪控制能力量表评价活动效果。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情绪疲惫感、工作冷漠感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工作成就感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组的情绪疲惫感、工作冷漠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工作成就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而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和沟通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均评分低于对照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和沟通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线上巴林特小组干预可改善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倦怠和情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理筛查指导下团体疗法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及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该院近期收治的62 例消化道恶性肿瘤心理状况不良患者按随机数字法等分为个体疗法组(n =31)和团体疗法组(n =31),个体疗法组以个体形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3 周,团体疗法组以团体形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改善效果及自尊水平改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抑郁自评得分均有所降低,且团体疗法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和抑郁自评得分均低于个体疗法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自尊自评量表得分均有所提升,且团体疗法组患者治疗后的自尊自评量表得分高于个体疗法组(p <0.05)。团体疗法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个体疗法组(p <0.05)。结论心理筛查指导下的团体疗法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改善效果优于个体疗法,且对患者自尊心的提升效果也优于个体疗法,是一种理想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干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158-161
目的 探讨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对慢性乙肝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7~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给予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后自我管理动机评分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1)出院后1个月两组自我护理动机自我评价得分均显著高于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干预组自我护理动机自我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出院后1个月两组疾病治疗管理、日常生活管理、心理社会管理、疾病信息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干预组疾病治疗管理、日常生活管理、心理社会管理、疾病信息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孟佳  杜少英  王彦  娄士宁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1):3990-3994
背景 心脏康复是冠心病规范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30%~40%的患者在参与心脏康复6个月后会退出此项目,50%的患者在1年后会退出心脏康复。目的 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模型)联合动机性访谈在社区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5-6月,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从某社区卫生服务站遴选的冠心病患者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接受系列心脏康复教育讲座,试验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实施IMB模型联合动机性访谈。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6个月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为和运动依从性情况。结果 试验组、对照组完成随访的患者例数分别为36、41例。重复测量方差结果显示,两组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为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4.176,P组间<0.05;F组间=4.436,P组间<0.05);两组干预方法与时间之间(自我效能)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5.173,P交互<0.05);两组组内不同时间点自我管理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0.573,P时间<0.05)。干预3、6 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运动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B模型联合动机性访谈有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参与心脏康复的自我效能和行为。  相似文献   

13.
周林艳 《中国现代医生》2012,(32):105-106,109
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父母心理状况及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对比50例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父母与非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父母心理状态,对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父母进行健康教育并评价效果。结果研究组父亲和母亲HAMA和HAM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健康教育干预后研究组母亲的HAMA和HAMD评分显著高于父亲(P<0.05),干预后父亲和母亲的HAMA和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均<0.01)。干预后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有利于缓解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父母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癫痫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指导护理人员对癫痫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方法将64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对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入院时和干预后第4周对两组进行评分。结果健康教育前焦虑、抑郁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焦虑、抑郁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癫痫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5.
背景 抑郁症作为最常见的心境障碍之一,具有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致死率高等特点,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疾病负担,甚至出现自杀行为。但是,目前快速筛查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手段相对有限。目的 调查影响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行为的心理社会因素,建立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简易预测模型,为抑郁症患者自杀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Landeiman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Risk score法构建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简易预测模型,并检测其预测效果。结果 共发放问卷2 233份,回收有效问卷2 09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60%。2 090例抑郁症患者中,142例(6.79%)出现自杀行为。经常吸烟、重度饮酒、既往抑郁发作次数≥1次、既往因抑郁症住院次数≥1次、伴焦虑症状、伴精神病性症状、伴自杀意念、有精神障碍家族史、正在用抗抑郁药物、有其他内外科疾病的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比例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抑郁发作次数≥1次〔OR=4.308,95%CI(3.547,5.232)〕、伴焦虑症状〔OR=2.329,95%CI(1.201,4.518)〕、伴精神病性症状〔OR=2.492,95%CI(1.448,4.287)〕、伴自杀意念〔OR=4.044,95%CI(2.305,7.096)〕、SAS标准分高〔OR=1.036,95%CI(1.003,1.071)〕均是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P<0.05),正在用抗抑郁药物〔OR=0.110,95%CI(0.057,0.212)〕是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保护因素(P<0.05)。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的Risk score预测模型为:Risk score=40.56×既往抑郁发作次数+23.50×伴焦虑症状+25.36×伴精神病性症+38.81×伴自杀意念-61.25×正在用抗抑郁药物+1.00×SAS标准分。按照Risk score预测模型绘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为0.920〔95%CI(0.907,0.931)〕,Youden指数最大时为0.7,截断值为193.23分,灵敏度为76.8%,特异度为94.2%。结论 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较高,既往抑郁发作次数≥1次、伴焦虑症状、伴精神病性症状、伴自杀意念、SAS标准分高均为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的Risk score预测模型预测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灵敏度为76.8%,特异度为94.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膀胱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22例行回肠代膀胱术的惠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ll例,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分析并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和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存在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状态,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惠者焦急和抑郁情绪,此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ICU患者家属负性情绪的调查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ICU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的临床状况及临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100例ICU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状态;干预组予以心理干预措施加常规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家属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干预组心理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8.
吴燕  孙静  顾芮萌  李荐中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4):1796-1799
背景 现有研究表明,抑郁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干预大学生抑郁情绪。目的 探究循经冥想训练干预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 2018年4月,在以循经冥想课题组的名义招募的某大学本科生中,发放抑郁自评量表(SDS),筛选出自愿接受循经冥想训练的60人。根据受试者性别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循冥组和静息组。其中循冥组30人进行4周循经冥想训练,在开始循经冥想训练前和循经冥想训练结束后填写SDS并进行E-prime情绪图片评价任务。静息组30人进行静息训练,其余与循经冥想组相同。比较两组前测、后测及前后测差值有无差异。结果 两组前测积极、中性、消极情绪图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测积极、中性、消极情绪图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积极、中性、消极情绪图片评分前测与后测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组前测与后测积极、中性、消极情绪图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循冥组后测积极情绪图片评分低于前测、消极情绪图片评分高于前测(P<0.05)。两组前测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循冥组后测SDS评分低于静息组,SDS评分前测与后测差值高于静息组(P<0.05)。循冥组和静息组后测SDS评分均低于前测(P<0.05)。结论 循经冥想能降低大学生抑郁水平,可能是由于其能够改变人的情绪认知评价和睡眠质量,使人变得平和。  相似文献   

19.
蒋智君  卿娟 《四川医学》2013,(8):1310-1311
目的探讨施行健康教育路径对前置胎盘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在本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72例前置胎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住院护理,研究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两组患者分别在干预前后发放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组产妇在干预后焦虑明显降低,其Zung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1,P〈0.05)。结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前置胎盘患者施行健康教育,可有效减轻前置胎盘患者的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综合干预对伴抑郁症状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94例伴有抑郁症状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7例,分别给予综合干预和常规护理,采用SDS评价抑郁症状,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评价家庭支持,SAQ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SDS评分为(41.37±5.7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0.34±6.46)分(t=5.284,P<0.05),干预组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总分(8.57±1.0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58±1.13)分(t=5.349,P<0.05),各维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SAQ总分(65.29±6.6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2.37±7.29)分(t=6.218,P<0.05),各项目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家庭关怀、运动指导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伴抑郁症状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