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区域医疗联合体的慢性病健康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颖  鲍勇 《中华全科医学》2012,(8):1309-1311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群在生活方式和疾病模式上发生了巨大转变,慢性病患者的数量与日俱增,以至于慢性疾病逐渐成为中国人群的最主要死因。慢性疾病病程长,可以治疗却不可以治愈,因而长期、持续的医疗卫生服务对于慢性病管理极其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慢性病的流行病现状、慢性病的管理现状以及慢性病的防治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梳理总结了我国的社区慢性病管理在现阶段的政府政策、人群认知、管理模式、管理实践以及人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弊端。同时在上海市建立区域性医疗联合体的大背景下,本文对区域性医疗联合体的优势特征进行研究,并在区域性医疗联合体的建立背景下对慢性病在社区管理、防治和干预的前景进行进一步地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美国管理型医疗在中国的可借鉴之处与医卫联合体的发展前景,为促进区域性医卫联合体试点健康发展提出建议。方法采用访谈、小型座谈法征询上海市有关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15名专家对医疗改革的意见;采用随机抽样,选取实行医卫联合体的上海市A区及具有类似运行方式的B、C两区,共发放患者问卷560份(其中A区360份,B区100份,C区100份),医方问卷358份(其中A区258份,B区100份)。问卷内容包括医卫联合体的运行状况、效果、发展前景,管理型医疗保健的接受程度、发展前景等。结果专家认可医卫联合体发展前景,但对模式运作提出质疑。调研回收医方问卷348份,有效问卷315份,回收患者问卷556份,有效问卷544份;认为管理型医疗保健部分理念可以借鉴的占被调查者72.38%,认为探索医卫联合体模式存在必要性的占53.33%;对模式知晓情况总体较差,66.94%认为其运作不佳,不同区首席医师制度运作上存在差异(P=0.000);医患双方对于管理型医疗理念的接受程度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我国借鉴管理型医疗保健具有可行性,但应结合我国国情。医卫联合体是中国式管理型医疗模式的有益探索,具备健康发展前景,但宣传力度不足,运作状况不佳。推行新的政策应充分进行调研,探讨不同人群的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先行示范区的深圳,在新时代被寄予新希望,即建设国际一流的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但目前缺乏相关标准。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医疗资源整合历程后,选取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罗湖样板”--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建立的整合型卫生服务体系进行深度剖析,从组建唯一法人代表紧密型医疗联合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重塑预防为主、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推进以健康效果为导向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四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的构成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俞立巍  徐卫国 《中国医院》2010,14(12):21-24
结合上海市在新医改中提出的构建区域性医疗卫生联合体的设想,通过SWOT分析及描述区域性医疗联合体的实施环境,提出针对医疗联合体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含义和内容,分析其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单个公立医院在治理结构上的异同点,并以上海在崇明地区开展的医疗联合体试点为参照,对区域性医疗联合体的法人治理结构的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三级医院日门诊量"撑不下",大量二级和社区医疗机构却"吃不饱",医疗资源"过度使用"与"严重浪费"并存。为了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上海市探索构建区域性医疗卫生联合体。1.医疗联合体采用何种治理结构,将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2.医疗联合体的管理体制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实行法人治理结构。3.医疗联合体对住院医师的基础培养要建立完善的规划体系,使各级医疗机构的住院医师在学术和技术上同步发展。4.医疗联合体的信息化管理使各级医疗机构诊疗信息和健康档案信息整合并共享。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结构分布不均,部分医疗卫生资源被浪费等仍是卫生领域中的一大症结,为了达到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满足人们健康需求的目的,部分地区开始探索并运行医疗联合体的医疗模式。本文主要介绍我国卫生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医联体"这一医疗模式可以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途径,以逐步规范我国就医秩序,提高效率,使居民享受高水平健康生活。  相似文献   

7.
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是健全和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服务能力的基础,构建全科医学教育体系是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学生的关键。本文通过对遵义医学院2010级全科医学生在区域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内实习的认识及原因分析,结合医疗联合体的功能特点和文献研究,提出依托区域医联体构建全科医学临床教学基地的举措。明确各级医院职责,加强成员单位临床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建立县级医院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引导学生开展互助学习以及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等,以保障全科医学生培养质量,促进全科医学临床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背景 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是我国医疗服务整合实践的重要形式,其绩效评价结果直接关系到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良性发展,因此有必要构建一套专门针对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目的 建立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指标框架,为我国医疗联合体建设和绩效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8月-2018年10月,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和个人深入访谈,初步拟定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16位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对绩效评价指标进行完善和修改,并对结果进行Kendall's W一致性检验。结果 两轮咨询的专家应答率均为100.0%,权威系数均为0.73,协调系数分别是0.30和0.51(P<0.01),达到一致性检验要求。最终构建了包含卫生服务可及性、卫生服务数量、卫生服务质量、卫生服务效率、卫生服务效果、卫生服务可负担性6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的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绩效评价指标框架。结论 绩效评价指标的专家积极性、权威系数及协调系数较高,已筛选的指标可靠性和特异性较高,但需进一步优化指标、完善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并开展指标验证工作。  相似文献   

9.
医疗联合体实质上是由政府牵头对医疗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的一种医改方法?文章在分析目前“医疗联合体”模式构建存在的诸如利益羁绊?医疗资源配置?引导患者社区首诊?医疗知识普及?信息平台建设等关键问题的基础上,对医疗联合体的构建提出以下建议,以利益整合为医疗联合体构建的切入点,处理好各医疗机构间?医务人员间的利益关系,整合内部医疗资源,多渠道普及医疗知识,通过利益诱导推进社区首诊,完善医疗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0.
基层医疗作为整个医疗体系的基础,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转型中经历了一系列变迁。在当前医疗改革深入推进的历史趋势下,基层医疗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更是决定未来整个医疗体系服务效能的基石。以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核心的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成为我国新医改关注的重点,也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阵地。本文通过回顾基层医疗体系的发展历史,剖析近年来基层医疗在服务内容、目标人群、支付方式等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的变迁。梳理了我国基层医疗由农村起步,重心逐渐向城市转移,新医改后经历了整体重构而实现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历程。通过对医联体的建设和发展的回顾,指出在当前“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我国基层医疗体系所承担的任务正由疾病诊疗向健康维护拓展;以“医联体”为主的整合医疗,即将逐渐转型升级为以健康为目标的“健联体”。本文从:目标和任务的转变、服务内容的拓展、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技术革新改善医疗服务供给这4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基层医疗体系发展的新动向,从而为我国基层医疗体系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指出未来分级诊疗下的整合医疗是大势所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从供给结构、人才培养、绩效激励、政策保障、技术支撑等多方面进行提升和改善,以期真正实现“健康中国”。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其医防整合能力的发展关系到我国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最终成果。目的 基于卫生体系功能框架,探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当前运行机制和制度安排对医防整合的支持水平和潜在影响,为推进基层医防整合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本研究采取定量研究为主、辅以定性研究完善支撑逻辑分析的方法,于2019年4-10月采用多阶段全国性抽样在东中西部抽取7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 435例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189例机构负责人和医务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调查问卷分为机构和人员两类,机构问卷包括机构基本情况、人力资源管理、收支结构、卫生服务提供与利用、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糖尿病防治管理及整合型卫生服务体系指标等;人员问卷包括卫生人员基本信息、家庭医生签约行为、医防整合服务提供与认知等部分,并因人员类别有所差异。定性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了解机构医防整合安排下人员对整合现状的看法、专业能力评价、工作行为改变及家庭医生团队参与情况。结果 定量结果表明,2018年公共卫生收入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收入的13.77%,低于医保收入比例(31.14%);90.54%(67/74)的调查机构以家庭医生团队为主导提供糖尿病医防融合管理服务,全科医生数量、健康教育时间和固定患者比例尚可,但41.75%(567/1 358)的基层人员自评专业能力局限于自身岗位工作,58.54%(795/1 358)的医护人员仍认为临床医疗比预防更能改善人群健康;63.01%(46/73)的机构实现电子文件互通共享,52.70%(39/74)的机构糖尿病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化系统实现对接;89.83%(53/59)的机构负责人认为医疗服务指标对人员收入影响最大,53.57%(721/1 346)的医务人员表示预防性工作不会影响收入;人员主观认知反映机构内交流协作稍优于跨机构专业合作,整合的激励制度有待加强。定性结果支持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收入结构依赖于医疗、家庭医生团队对慢性病人群的有效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滞后及医疗服务能力对公共卫生的带动作用。结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的各层面对医防整合的支持有加强趋势,但筹资结构、绩效激励、整合观念、信息化建设仍有不足。同时,医疗服务提供能力强的地区,其运行环境对医防整合的支持性也较好。建议借助卫生体系各层面改革,有针对性地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防整合支持性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2.
许才明  荣超  谭建刚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6):1932-1937
近年来我国的失独家庭数量逐渐增加,失独家庭医养结合问题日益得到相关领域的关注。本文旨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以明确其研究进展。失独家庭在经济、精神、养老、医疗、社交等方面存在困境,但现有帮扶措施尚不能满足其服务需求;针对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可以从强化政府责任、非政府组织(NGO)等多元主体参与、服务内容多元化、加大经济补偿、强化社区养老服务、建立精神慰藉和心理帮扶机制、借鉴社会工作方法等方面加以完善。但既往研究多集中在理论层面,且缺乏针对服务需求的定量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进一步的研究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积极老龄化和发展性养老的理念下,构建系统、全面、清晰的失独家庭医养结合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3.
罗涛  赵越  刘兰秋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9):2315-2319
建立健全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是健康老龄化的应有之义。当前,我国安宁疗护服务已纳入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形成了多主体安宁疗护服务供给局面,"住院-门诊-居家"的多元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初具雏形,部分地区还探索出安宁疗护"指导中心-示范基地-专业机构"的推进体系。但我国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构建仍存在覆盖面窄且分布不均,安宁疗护服务提供机构准入、评价、退出机制尚待健全,整合性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尚未建立等诸多问题。应明确安宁疗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法律性质,健全"住院-门诊-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构建以基层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为重点的整合型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建立安宁疗护"国家中心-区域中心-专门机构"的推进体系。  相似文献   

14.
刘兰秋  赵越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9):2320-2324
21世纪的日本"少子高龄化"特征明显,发展居家安宁疗护、构建完备的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是日本卫生服务提供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介绍了日本居家安宁疗护的含义与理念,以及关于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提供机构、提供人员、提供内容及费用保障的法律规定,提示我国在条件成熟时应尽快健全安宁疗护相关立法,在卫生服务提供体系框架下实现居家安宁疗护的稳定发展,建立并强化安宁疗护过程中的协作机制,并为居家安宁疗护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通过完善的制度设计保障老年人"居家善终"的权益。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基层医疗卫生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网底”,加强基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提供和疫情应对能力,对全国疫情控制工作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检索国家及各地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疫情防控相关信息,梳理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疫情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疫情平战结合时期基层卫生工作重点,以及今后基层医疗卫生发展策略。针对疫情的复杂形势,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重点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协助开展医疗救治服务、做好常规诊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做好医疗安全和院感防控、充分发挥好县域医共体作用五方面工作。同时,针对疫情应对和基层“短板”,提出今后基层医疗卫生发展策略:加强全科医生制度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增强基层医务人员对重大疫情的预警灵敏性、报告及时性和应急处置能力;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工具等手段,持续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探索医防融合的有效模式;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群防群控机制,做好健康社区健康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农村和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发展历程进行了概述,对其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分析,论述了医改对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三个待探讨的问题,即医疗服务体系的结构应对应医疗服务需求;二级医院在城市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作用;筹资模式对医疗服务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优质资源多集中于三级医院,导致分级诊疗难以落实到位,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高要求,因此医药卫生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医联体模式可以通过整合内部医疗资源,引导优质资源下沉,进而实现分级诊疗的目标。本文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医联体的“专全结合”慢性病管理团队为例,介绍了团队内的综合医院专科医师、社区医院全科医生及健康管理师如何开展医联体特色的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并分析其特点和积极作用,为分级诊疗的全面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古巴拥有覆盖全国的三级诊疗体系,并且实现了百分之百全民医疗免费,其中社区卫生服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保健、全科医生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旨在介绍古巴医疗体系的发展和现状、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全科医生培养情况,分析古巴社区卫生服务在开展慢性病管理和传染病防控方面的具体措施,通过多方面的对比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事业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 该文的微信推文内容及相关研究报告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相似文献   

19.
背景 构建医防整合型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卫生服务不可或缺,医护人员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直接影响患者接受服务的质量和健康状况,揭示整合服务行为的影响因素对准确、科学制定医防整合服务政策有重要意义。目的 分析基层医护人员的医防整合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加强基层医防整合服务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于2019年4-10月,采用全国性多阶段抽样,使用自设问卷对基层医护人员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医防整合认识和服务行为指标等,利用两水平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服务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计发放问卷810份,基层医护人员自报预防服务时间占比有效问卷数量是624份,有效率为77.4%;固定患者服务比例有效问卷数量是609份,有效率为75.2%。基层医护人员自报预防服务时间占比和固定患者服务比例的均值分别为(37.7±23.033)%和(27.3±24.312)%。预防服务时间占比资料层级结构明显,两水平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日常服务过程中的预防服务时间占比影响因素包括是否参与家庭医生团队、合作互动和专业界限认识(P<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获得的固定患者服务比例影响因素包括人员类型、是否参与家庭医生团队、合作互动和本机构工作年限(P<0.05)。结论 推进家庭医生团队建设和签约服务;明确服务分工,加强科室和多学科合作;转变医防人为分割的固化思维等有利于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连续协调的医防整合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