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背景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江苏省自2014年开始实行综合医改,2015年作为全国4个率先进行省级综合医改试点的省份之一,全面启动医改工作。目的 了解江苏省综合医改试点前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投入、队伍建设、能力建设调整情况,为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和发展提供建议与支持。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2-2016年原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调查表,研究开展时间为2017年10-12月。分别从卫生资源条件、医疗服务产出2个维度来评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改革成效。选取的卫生资源条件评价指标为财政补助收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床位数及卫生技术人员数;选取的医疗服务产出评价指标为医疗收入和药占比、诊疗人次、入院人次。以2014年各指标数值为基础,通过计算定基比分析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2012-2016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资源条件、医疗服务产出总体上呈逐年增加趋势,但在全省中的占比逐年下降。根据计算所得定基比,卫生资源条件中财政补助收入的增长较快(2016年定基比为134.84%),医疗服务产出中医疗收入的增长较快(2016年定基比为115.58%)。2012-2014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年增长率为3.74%,2014-2016年增长率下降为1.82%;2012-2014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收入年增长率为11.38%,2014-2016年增长率下降为7.51%。2012-2016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护比为1∶0.54~1∶0.59。2016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占比高于2014、2015年,达55.82%。结论 江苏省综合医改试点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提升空间,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为代表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作为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重要组成,是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其服务能力建设在构建高效有序的分级诊疗体系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但当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基层卫生服务人员不足、质量不高仍是限制基层医疗水平的主要问题。如何探索有效途径,全面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已成为推动基层卫生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学科建构及基地建设不断完善,作为联系基层与综合医院的桥梁,依靠医疗、教育、科研等优势,有能力、有责任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开展进行指导与帮扶,促进上、下级医疗机构的合作交流。本文以SWOT分析法,结合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机构及卫生行政部门相关专家的研讨意见,系统梳理综合医院参与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风险(threats),全面分析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指导社区卫生服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在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抓住机遇,规避风险等角度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慢性病井喷式的爆发,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医疗卫生服务的“碎片化”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整合型医疗服务成为21世纪医疗卫生改革的世界性趋势。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开展了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探索。我国基层整合型医疗服务起步晚,发展迅速,但也尚面临一些问题。本文将从体系层面、机构层面、专业层面、临床服务层面等分析我国基层整合型医疗服务实践,并总结和借鉴美国凯撒医疗集团、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德国黑森林模式的典型经验。在对比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审视我国目前的基层整合型医疗服务现状,并对比梳理出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6个方面即政策的制定、规范的实施、机构间协调、专业间协作、信息化建设以及服务效果的综合评价。同时,本文也提出建立健全整合机制、网格化医联体建设和全-专协同是我国基层整合型医疗服务的新动向。我国基层整合型医疗服务需要将服务中心从三级医院转向基层医疗机构,服务重点从“机构整合”向“服务整合”转变,以全科医生驱动资源整合。未来应从政策保障、机构间协作以及专业人员间协作机制、基层信息整合的技术支持等多方面进行提升和改善,以期促进我国基层整合型医疗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背景 随着“强基层”措施的推进,中国基层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数量已得到较大增长,但基层医生的医疗服务能力与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仍有差距。目的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城乡间基层医生医疗服务能力的现状,探讨提升中国基层医生医疗服务能力的策略。方法 于2020年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与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东、中、西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8 537名医生开展线上问卷调查,使用课题组既往开发的基层医生卫生服务能力指标体系,选取其中医疗服务部分的指标为依据设计调查问卷,从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危急重症应急处置,医疗服务协同及中医药服务4个方面评价基层医生医疗服务能力的具备情况、满足工作需要情况。比较不同地区、机构层级基层医生医疗服务能力具备情况和满足工作需要情况的差异。结果 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8 469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9.2%。有6 954名(82.1%)、4 283名(50.6%)、4 800名(56.7%)、4 464名(52.7%)基层医生具备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危急重症应急处置,医疗服务协同以及中医药服务能力。在医疗服务能力具备率方面,地区分布上,中部地区基层医生各项医疗服务能力具备率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广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生中医药服务能力情况,通过医生的自我评价调查其中医药服务能力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广州市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服务能力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2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在所选机构中随机选取550名基层医生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00份,回收率90.9%,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生(下称“基层医生”)中医药服务能力现状。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以中医药专业为主的基层医生占比仅有19.4%,且超过64.4%的基层医生缺乏二甲、三甲医院的工作经历。自我评价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5.8%基层医认为对中医药相关知识及服务能力掌握较好,约有56.3%基层医生认为掌握一般,17.9%基层医生认为掌握较差。掌握程度较高的能力分别为刮痧类技术、拔罐类技术及中医药健康教育能力,而针刺类技术、骨伤类技术、中医微创类技术等需要较高技巧和临床经验的技术则掌握程度较差。结论 在广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较好掌握中医药各种技术的医生数量偏少,基层医生在上级医院工作的临床经验缺乏,内部培养机制不完善。基层医生中医药基础知识和技能整体掌握不足,尤其是需要...  相似文献   

6.
陈倩  冯磊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3):1585-159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国民“健康守门人”,其患者安全管理能力是衡量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健康促进能力的重要标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安全问题具有基础性、客观性、双向性、相似性等特点。但基层患者安全问题并未得到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仍然存在着卫生服务能力低下、不良事件上报率低、用药安全难以保障、患者安全文化建设不足等问题,应当从制定基层患者安全目标、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拓宽患者安全问题来源、加强基层用药监督、营造良好的患者安全文化氛围等方面提升基层患者安全保障体系,以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国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是实现分级诊疗的重要基础。城市三级医院根据实际需求跨区域组建市内紧密型医联体,能有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薄弱地区疏解,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本文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跨区域管理运营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为例,对市、区一体化管理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整合模式、改革成效、存在困惑及解决建议进行分析探讨,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跨区域整合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背景 "十三五"期间,民族地区基层卫生信息化发展迅速,为信息技术赋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奠定了基础,但卫生信息技术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效能的相关研究缺乏。 目的 了解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现状与效能,探索信息技术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效能提升的影响。 方法 2020年7—10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四川甘孜、凉山、阿坝3个自治州,共计23个民族县的8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现状、信息化效能。对23个民族县的卫生健康局负责人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长进行座谈,主要围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科室设置、服务开展现状、信息化建设现状、信息服务场景等内容开展座谈。 结果 软件建设方面,8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57家(67.9%)使用公共卫生系统,44家(52.4%)使用家庭医生管理系统,25家(29.8%)使用医院信息系统(HIS)。8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47家(56.0%)实现了纵向联通与区域信息化,联通机构多为区(县)级与医联体单位;69家(74.4%)横向联通单位是医保部门。仅18家(21.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有独立的信息部门,34家(41.0%)机构没有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才。信息专业人才缺乏〔64家(76.2%)〕、资金不足〔52家(61.9%)〕及基础设施薄弱〔51家(60.7%)〕是目前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建设有区域信息化平台、纵向联通机制、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检验、检查科室设置及中医药服务提供情况方面优于未进行相应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机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座谈信息显示,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基本完成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硬件设施配备到位,卫生信息化产生了效率提升、监管范围扩大、监管精细化、决策科学化、治理数字化等管理效能,以及服务效率提升、可及性增加、质量提升的服务效能。 结论 信息技术可突破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开展"瓶颈",促进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科室设置、服务延伸,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信息技术可以创新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民族地区基层卫生信息化存在信息化运维投入持续性不足、应用不足、人才匮乏问题;应加强基层卫生信息化投入,建立规范、适用的卫生信息化培训机制,重视卫生信息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信息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的智能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激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现状和研究进展,重点从工作资源配置、签约服务内容优化、团队绩效考核机制探索、签约服务医保支付方式转变、签约服务意愿和满意度5个方面进行阐述。虽然目前我国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已初见成效,但仍存在医务人员数量相对不足、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签约服务认可度较低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要注重基层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完善签约服务激励机制、加强区域医疗服务协同、优化签约服务内涵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践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海南省自贸港建设总体方针政策指引下,为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要,设计和构建了全省基层医疗机构5G物联网信息平台.方法 通过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在医疗领域深度融合、创新应用与示范,开展5G物联网技术基础设施与核心能力的建设,关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断、救治和服务能力提升,促进省级优质医疗资...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在2017年9月为深入实施“双下沉、两提升”的举措,在11个市分别确定了1个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试点,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形成了“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良好就医格局。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是上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整合资源、实行共同管理而开展的一次医疗服务体系重构,是在当今社会面临医改困境所进行的一种改革创新。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各建设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统一各项资源,改革“三医联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还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打磨出独属于自己的亮点。浙江省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取得的成绩是瞩目的,但在发展进程中,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内部成员的定位分工、基层卫生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成了不可忽视的难题。本文阐述了浙江省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开展后取得的成绩为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的必要性提供依据,以及提出当前存在的问题为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的发展方向提供思路,只有出台相应的举措来解决上述问题,医疗服务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背景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其医防整合能力的发展关系到我国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最终成果。目的 基于卫生体系功能框架,探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当前运行机制和制度安排对医防整合的支持水平和潜在影响,为推进基层医防整合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本研究采取定量研究为主、辅以定性研究完善支撑逻辑分析的方法,于2019年4-10月采用多阶段全国性抽样在东中西部抽取7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 435例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189例机构负责人和医务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调查问卷分为机构和人员两类,机构问卷包括机构基本情况、人力资源管理、收支结构、卫生服务提供与利用、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糖尿病防治管理及整合型卫生服务体系指标等;人员问卷包括卫生人员基本信息、家庭医生签约行为、医防整合服务提供与认知等部分,并因人员类别有所差异。定性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了解机构医防整合安排下人员对整合现状的看法、专业能力评价、工作行为改变及家庭医生团队参与情况。结果 定量结果表明,2018年公共卫生收入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收入的13.77%,低于医保收入比例(31.14%);90.54%(67/74)的调查机构以家庭医生团队为主导提供糖尿病医防融合管理服务,全科医生数量、健康教育时间和固定患者比例尚可,但41.75%(567/1 358)的基层人员自评专业能力局限于自身岗位工作,58.54%(795/1 358)的医护人员仍认为临床医疗比预防更能改善人群健康;63.01%(46/73)的机构实现电子文件互通共享,52.70%(39/74)的机构糖尿病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化系统实现对接;89.83%(53/59)的机构负责人认为医疗服务指标对人员收入影响最大,53.57%(721/1 346)的医务人员表示预防性工作不会影响收入;人员主观认知反映机构内交流协作稍优于跨机构专业合作,整合的激励制度有待加强。定性结果支持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收入结构依赖于医疗、家庭医生团队对慢性病人群的有效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滞后及医疗服务能力对公共卫生的带动作用。结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的各层面对医防整合的支持有加强趋势,但筹资结构、绩效激励、整合观念、信息化建设仍有不足。同时,医疗服务提供能力强的地区,其运行环境对医防整合的支持性也较好。建议借助卫生体系各层面改革,有针对性地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防整合支持性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3.
徐虹霞  宋锐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0):1093-1094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及利用医疗资源情况,探索创新全科团队服务模式在引导居民就医行为中的作用和方法。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某社区居民中抽取1 089名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1)42.3%的被调查者自我感觉身体较好或很好,9.8%认为自己身体较差或很差;33.3%的被调查者有卫生服务需求时,会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选择就诊医院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医生服务水平、就诊的便利性及平均花费时间的多少。(2)2周内,266人(占24.9%)曾有就医经历,其中220人(占就诊总人数的82.7%)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结论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认同度明显提高,但仍存在盲目就医、利用医疗资源不合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提高医疗质量和改进服务的同时,应加强"六位一体"内涵建设,继续推行创新性全科团队服务模式,实行模块化综合管理,采取与社区居民互动的方式,对其就医不当行为加以引导,适时推进家庭医生责任制,让社区健康照顾从"走近社区"到"走进居民家庭"。  相似文献   

14.
健康管理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控制医疗费用过度增长的医疗投资方式,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健康管理、健康保险公司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现状进行分析,建立起一种基于健康保险公司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建的健康管理的新模式,并对其实施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这一模式的讨论对促进健康管理的快速发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深入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售后服务现状,为构建新型区域售后服务体系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通过专家法设计调研问卷,依托浙江省医疗设备管理质控中心向全省各层级医疗机构发放问卷并回收,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得到调研结果。结果三级医院具备完整的医疗设备管理方案和流程,二甲及以下医院管理能力稍有欠缺。结论医疗设备是医院开展诊疗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设备配置及其售后服务则是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基层医疗机构目前售后服务还存在不可及、不到位的问题,国产医疗设备企业售后服务成本也居高不下,亟须构建新型区域售后服务体系以有效解决现存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常州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接受情况。方法采用立意抽样调查,询问常州市城乡居民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费用、可及性、服务态度、与医生的熟悉程度以及医疗技术五个维度上的评价,对基层机构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接受意愿,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参与程度等。结果居民对基层机构在费用、可及性、服务态度、与医生的熟悉程度四个维度的评价最好;90%以上的居民对基层机构所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接受意向较好;86.00%的居民曾较好地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站所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结论基层机构已具备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需要的特征,居民对基层机构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接受情况较好,但城乡居民间存在差别,基层机构和部分服务还有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人员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情况和能力。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标准调查表对重庆主城10区共2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63名医务人员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高血压建档率45.4%,糖尿病建档率47.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开展计划免疫、心理咨询、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分别为22.2%、42.7%、7.7%、13.5%、38.2%、30.0%;3年间巡诊、急诊与急救人次平均上涨141.2%、21.6%、62.2%;81.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家庭服务;医护人员平均工作11h/d,人均工资894.15元/月,人均月奖金243.15元。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人员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不力;家庭医疗需要法律保障;双向转诊渠道不通;医护人员的服务能力与待遇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与医院服务的连续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方法问卷调查3省市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患者,比较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就诊时接受健康教育、医生对患者家庭其他成员的健康指导、每次就诊时是否找同一位医生以及社区医生是否指导患者进一步就医等情况。结果76·60%的医院就诊患者和87·34%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的同时,获得了健康教育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活动明显高于医院;70·19%和26·10%的社区卫生服务就诊者和医院就诊者接受了医生为其家庭其他成员提供的健康指导服务;38·25%的医院就诊患者和71·95%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患者经常就诊于同一位医生;62·65%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患者接受了社区医生关于进一步就诊的指导。结论健康教育活动在社区卫生服务和医院服务中均有较广泛的开展,但健教手段、方式及方法应多样化;连续性的医学照顾是社区卫生服务的根本,应大力提倡和规范化;以家庭为中心的连续性照顾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关键,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应加强社区医生对患者进一步就医的指导,促进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