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维生素D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病可能相关,但不同研究结果间存在差异,且相关系统分析研究较少。目的 分析儿童ADHD与不同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02-26。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纳入文献中患儿的性别、年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血清25(OH)D不足或缺乏率(以30 μg/L为界值)、不同血清25(OH)D水平(<10 μg/L、<20 μg/L、10~30 μg/L、>20 μg/L、>30 μg/L)的发生率等资料并评价文献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3以及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13 960例研究对象,其中ADHD组2 305例,健康对照组11 65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ADHD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MD=-6.81,95%CI(-8.93,-4.69),P<0.000 01〕,进一步对国家地区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国家ADHD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0 01)。ADHD组血清25(OH)D水平<10 μg/L的发生率高于健康对照组〔OR=-1.86,95%CI(1.53,2.26),P<0.000 01〕,>30 μg/L的发生率低于健康对照组〔OR=-0.20,95%CI(-0.31,-0.08),P=0.000 6〕,不足或缺乏率(以30 μg/L为界值)高于健康对照组〔OR=3.16,95%CI(1.75,5.73),P=0.000 1〕;两组间血清25(OH)D水平10~30 μg/L〔OR=1.04,95%CI(0.90,1.22),P=0.58〕、<20 μg/L〔OR=1.04,95%CI(0.50,2.18),P=0.92〕、>20 μg/L〔OR=1.02,95%CI(0.44,2.37),P=0.97〕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DHD组患儿年龄小于健康对照组〔OR=-0.37,95%CI(-0.71,-0.04),P=0.03〕,男性儿童青少年所占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OR=2.24,95%CI(1.39,3.62),P=0.000 9〕。结论 ADHD患儿的血清25(OH)D水平较健康儿童低。当血清25(OH)D水平以10 μg/L或30 μg/L进行划分时,ADHD患儿血清25(OH)D不足或缺乏率高于健康儿童;当以20 μg/L进行划分时,ADHD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健康儿童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背景 近几年来全球维生素D营养状况备受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可能存在差异,我国关于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多中心大样本量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分析中国大陆地区儿童维生素D水平的营养状况。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等数据库,收集第一作者、发表时间、地区(南/北)、样本量、性别、年龄、结局指标{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血清25(OH)D水平缺乏(<20 μg/L)率}等信息,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04-08。两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2以及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9篇文献,133 441例健康儿童青少年,平均血清25(OH)D水平为(29.62±12.45)μg/L。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大陆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为21.4%〔95%CI(17.5%,25.4%)〕,南方地区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为17.5%〔95%CI(13.1%,22.0%)〕,北方地区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为29.0%〔95%CI(19.4%,38.6%)〕。不同性别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OR=0.99,95%CI(0.95,1.03),P=0.71〕、血清25(OH)D水平〔SMD=0.01,95%CI(-0.24,0.26),P=0.9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婴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幼儿组〔SMD=0.16,95%CI(0.06,0.27),P=0.002〕、学龄前组〔SMD=0.77,95%CI(0.55,1.00),P<0.000 01〕、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0.65,95%CI(0.27,1.04),P=0.000 1〕,南方地区婴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幼儿组〔SMD=1.51,95%CI(0.31,2.72),P=0.01〕、学龄前组〔SMD=6.22,95%CI(3.97,8.47),P<0.000 01〕、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6.80,95%CI(2.95,10.65),P<0.000 5〕,北方地区婴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幼儿组〔SMD=1.23,95%CI(0.33,2.12),P=0.007〕、学龄前组〔SMD=8.41,95%CI(2.04,14.79),P=0.01〕。幼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前组〔SMD=0.61,95%CI(0.43,0.80),P<0.000 01〕、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0.65,95%CI(0.27,1.04),P=0.001〕,南方地区幼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前组〔SMD=5.53,95%CI(3.57,7.49),P<0.000 01〕、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6.07,95%CI(3.04,9.10),P<0.000 1〕,北方地区幼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前组〔SMD=6.56,95%CI(1.19,11.92),P=0.02〕。学龄前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0.33,95%CI(0.15,0.51),P=0.000 4〕,南方地区学龄前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1.89,95%CI(0.58,3.21),P<0.005〕,北方地区学龄前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儿童青少年组〔SMD=4.94,95%CI(1.51,8.38),P=0.005〕。结论 中国大陆儿童维生素D缺乏仍较严峻,不同性别儿童维生素D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儿童维生素D水平和年龄密切相关,但是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3.
夏雅  丁玲  张宇 《中国现代医生》2023,60(18):48-51
目的 探讨超重或肥胖对儿童骨龄发育和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4例超重儿童和28例肥胖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将其分别纳入超重组(n=34)和肥胖组(n=28),比较两组儿童BMI、身高标准差分值(height standand deviation score,Ht SDS)、BMI SDS、骨龄年龄差(bone age difference,BAD)和25(OH)D SDS、IGF-1 SDS,探讨超重或肥胖儿童骨龄、血清25(OH)D、IGF-1水平及糖脂代谢指标与BMI SDS的关系。结果 肥胖组和超重组儿童BAD和Ht SDS、BMI SD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儿童血清25(OH)DSDS、IGF-1SDS水平均显著低于超重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张楠  姜天  孙莉  代芳  章秋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5):521-525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肥胖或超重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的水平,并探讨其与体质指数(BMI)、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213例,根据BMI分为T2DM肥胖超重组(BMI≥24.0 kg/m2,127例)和T2DM非肥胖超重组(BMI<24.0 kg/m2,86例),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114例)。记录受试者血压、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及FGF21水平。结果 各组舒张压、体质量、BMI、TG、HDL-C、LDL-C、HbA1c、FBG、FINS、HOMA-I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非肥胖超重组FGF2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2DM肥胖超重组FGF2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2DM非肥胖超重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T2DM肥胖超重组FGF21水平与BMI、FINS、HOMA-IR呈正相关(rs=0.312、0.311、0.243,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b=3.654,95%CI(1.543,5.764)〕、FINS〔b=1.310,95%CI(0.537,2.082)〕是T2DM肥胖超重组FGF21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T2DM肥胖或超重患者血清FGF21水平升高,且与BMI、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关;FGF21可能用于预测糖尿病、肥胖的发生,并成为治疗糖尿病、肥胖的新一代药物。  相似文献   

5.
张楠  姜天  张一  章秋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32):4041-4045
背景 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IR)的发生进而引发2型糖尿病(T2DM),严重影响人类健康。鸢尾素(irisin)是一种新发现的肌肉和脂肪因子,在代谢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T2DM合并超重肥胖患者的血清irisin水平会出现何种变化值得研究。 目的 观察T2DM超重肥胖患者血清irisin水平情况,并探讨血清irisin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119例,根据体质指数(BMI)分为糖尿病超重肥胖组(n=78)和糖尿病体质量正常组(n=41)。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且BMI正常的健康者为对照组(n=52)。比较三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血清irisin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血清irisin水平与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血清irisin水平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三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MI、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体质量正常组血清irisin水平低于对照组,糖尿病超重肥胖组血清irisin水平低于对照组、糖尿病体质量正常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risin水平与HDL-C呈正相关(rs=0.304,P<0.05),与SBP、DBP、BMI、TG、HbA1c、FBG、FINS、HOMA-IR呈负相关(rs值分别为-0.271、-0.420、-0.372、-0.164、-0.418、-0.348、-0.293、-0.348,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BP〔b=-0.049,P=0.011〕、HbA1c〔b=-0.156,P=0.009〕、FINS〔b=-0.21,P=0.038〕是血清irisin水平的影响因素。 结论 T2DM患者血清irisin水平较健康者明显降低,尤其是合并超重肥胖患者,且血清irisin水平与血压、BMI、血脂、血糖及IR等因素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serum 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l-medial thickness,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患者132例,根据血清25(OH)D浓度的四分位数分为4组(Q1~Q4);又根据颈动脉IMT分为正常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并检测生化指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25(OH)D浓度,彩色多谱勒超声测定颈动脉IMT、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结果:Q1组颈动脉IMT高于Q3组(P=0.027)。Q1、Q2组颈动脉IMT高于Q4组(P=0.000、P=0.002)。Q1组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Q2、Q3、Q4组(P=0.004、P=0.002、P=0.000)。Q1组颈总动脉PSV低于Q3组(P=0.031)。Q1组颈总动脉EDV低于Q2、Q3、Q4组(P=0.003、P=0.002、P=0.038)。动脉粥样硬化组的血清25(OH)D浓度低于正常组(P=0.000)。Pearson相关分析颈动脉IMT与血清25-(OH)D成负相关(r=-0.348,P=0.000)。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血清25-(OH)D 独立负相关(B=-0.012,P=0.000)。结论:在T2DM患者中,血清25(OH)D浓度与颈动脉IMT成负相关,低浓度血清25(OH)D可能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哈萨克族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 2013年11月2-11日,采用多阶段抽样法在新疆阜康市选取18岁以上哈萨克族居民641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横断面调查,包括形体测量和检测血脂、空腹血糖、25(OH)D、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MS诊断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标准。结果 哈萨克族人群MS检出率为47.4%(304/641)。与非MS组相比,MS组血清25(OH)D水平低〔(16.47±7.35)μg/L比(18.64±8.6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25(OH)D水平按四分位分成4组,随着25(OH)D水平的升高,MS的检出率逐步降低,分别为54.4%(87/160)、52.8%(85/161)、41.3%(66/160)、41.3%(66/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代谢综合征组分(血压、血糖、血脂)及血钙、血磷、ALP等后,25(OH)D水平对MS发生的影响仍有统计学意义〔OR=0.964,95%CI(0.936,0.992),P<0.05〕。结论 哈萨克族人群血清25(OH)D水平低,且25(OH)D是MS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黄素兰  梁莉  葛良清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5):3175-3179
背景 肥胖高血压患者出现尿微量白蛋白(MAU),除了肥胖本身这个因素外,其他相关的危险因素研究则较少。目的 探讨初诊肥胖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受损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首次就诊的高血压患者456例,其中肥胖组111例,超重组210例,正常体质量组135例。比较三组患者一般资料、肾功能指标、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分析早期肾功能受损发生情况。然后将肥胖组患者依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分为MAU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患者发生MAU的影响因素。结果 肥胖、超重与体质量正常组患者性别、体质指数(BM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MAU阳性率、肌酐、尿酸、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24 h收缩压、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U阳性组肥胖患者的空腹血糖、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高于阴性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OR(95%CI)=8.289(2.221,30.936)〕、白昼收缩压〔OR(95%CI)=5.528(1.019,30.588)〕、夜间收缩压下降率〔OR(95%CI)=0.117(0.038,0.360)〕是肥胖高血压患者发生MAU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肥胖高血压患者是早期肾功能损害的高危人群,空腹血糖、白昼收缩压和夜间收缩压下降率与肥胖高血压患者发生早期肾功能受损相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 D]与振动感觉阈值(vibrating perception threshold,VPT)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T2DM患者766例,根据VPT进行分层:振动觉正常组(vibration sensation normal group,VSN)(n=394)、振动觉减退组(vibration sensation impaired group,VSI)(n=227)及振动觉缺失组(vibration sensation deficiency group,VSD)(n=145)。比较各组血清25(OH) D水平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Stepwise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评价血清25(OH) D与VPT相关性。结果 与VSN组相比,VSI组和VSD组的年龄、病程和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显著增加(P<0.001),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和25(OH) D显著降低(P<0.01)。与VSI组相比,VSD组的病程更长(P<0.01),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显著升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和Scr与VPT呈显著正相关,BMI、DBP、ALT和25(OH) D与VPT呈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DBP、HbA1c、Scr及25(OH) D是VP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25(OH) D与VPT呈显著负相关,可能是VP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OH)D3 〕水平与糖代谢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调查纳入研究对象668例,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现病史和生活习惯资料,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检,测定其血清糖代谢相关指标水平和25(OH)D3 质量浓度,并分析糖代谢指标水平与25(OH)D3 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葡萄糖耐量正常(NGT)组( n=479)、血糖调节受损(IGR)组( n=121)和糖尿病(DM)组( n=68)之间的血清25(OH)D3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维生素D缺乏组、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足量组之间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 血糖(2 h BG)、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复合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composite)、稳态模式评估法的β细胞功能(HOMA-β)、OGTT试验中前30 min胰岛素增加和血糖增加的比值(ΔI30/ΔG3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血清25(OH)D3 水平与糖代谢异常的发生、FPG、2 h BG、HOMA-IR、ISI-composite、HOMA-β和ΔI30/ΔG30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糖代谢与血清25(OH)D3 水平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背景 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是一种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的急性大血管疾病,有研究显示,不同程度的高钠血症患者与其院内死亡有关,但关于入院时血钠水平与AAD患者院内死亡率的关系研究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AAD患者入院时血钠水平与术后院内死亡率的关系及其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心外科住院的AAD患者415例。根据入院时血钠水平的四分位数将AAD患者分为Q1组(≤136 mmol/L)、Q2组(137~138 mmol/L)、Q3组(139~140 mmol/L)、Q4组(≥141 mmol/L),并收集AAD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入院时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住院期间全因死亡为观察终点。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4组AAD患者术后30 d的累积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探讨入院时不同血钠水平AAD患者与其术后院内死亡率的关系以及AAD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根据入院时血钠水平将AAD患者分为Q1组114例、Q2组103例、Q3组102例、Q4组96例。4组年龄、Stanford A型比例、Stanford A型死亡率、院内死亡率、尿素氮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和血氯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Q4组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其他3组(P<0.05),Q4组院内死亡率高于Q1组(P<0.05)。4组AAD患者术后30 d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94,P=0.012);其中Q1组生存率与Q3、Q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2,9.632;P=0.012,0.002)。在未调整的Cox回归模型中,Q3、Q4组的死亡风险分别为2.890〔95%CI(1.264,6.604),P=0.012〕和3.253〔95%CI(1.447,7.312),P=0.004〕;调整年龄、性别后,Q3、Q4组的死亡风险分别为2.825〔95%CI(1.228,6.502),P=0.015〕和3.241〔95%CI(1.441,7.290),P=0.004〕;完全调整模型后,Q3、Q4组的死亡风险分别为3.086〔95%CI(1.242,7.671),P=0.015〕和3.370〔95%CI(1.384,8.204),P=0.007〕。Q2组死亡风险在三个模型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Stanford A型〔HR=3.634,95%CI(1.638,8.086),P=0.002〕、血糖〔HR=1.077,95%CI(1.025,1.132),P=0.002〕、α-HBDH〔HR=1.001,95%CI(1.001,1.002),P<0.001〕、血钠〔HR=1.068,95%CI(1.029,1.109),P=0.001〕是AAD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 入院时血钠水平与AAD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相关,高水平的血钠可能会增加其术后院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周洪仿  万沁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1):2571-2576
目的 探讨在不同糖代谢人群中,尿微量清蛋白(MAU)对其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影响,为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脑卒中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4—11月参加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发起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肿瘤发生风险的流行病学研究(REACTION研究)”中四川泸州部分地区40岁以上基线人群为研究对象,共3 501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BMI、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心血管疾病史)、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MAU〕。并依据研究对象糖代谢状况分为糖代谢正常(NGT)人群、糖尿病前期(IGR)人群、糖尿病人群。根据研究对象是否合并MAU升高分为NGT+MAU正常组(A组)、IGR+MAU正常组(B组)、糖尿病+MAU正常组(C组)、NGT+MAU升高组(D组)、IGR+MAU升高组(E组)、糖尿病+MAU升高组(F组)。于2016年4—6月随访研究对象脑卒中发生情况。结果 3 501例研究对象中糖尿病735例(21.0%),IGR 1 212例(34.6%),NGT 1 554例(44.4%)。A组866例,B组837例,C组458例,D组688例,E组375例,F组277例。B组MAU低于C组,F组MAU高于C组,B组、D组、E组、F组MAU高于A组(P<0.05)。NGT、IGR和糖尿病人群随访期间脑卒中发病率分别为2.7%(42/1 554)、3.1%(37/1 212)、5.0%(37/735);糖尿病人群随访期间脑卒中发病率高于IGR、NGT人群(P<0.05);A组、B组、C组、D组、E组、F组随访期间脑卒中的发生率分别为1.4%(12/866)、1.8%(15/837)、3.7%(17/458)、4.4%(30/688)、5.9%(22/375)、7.2%(20/277)。NGT人群中,MAU升高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为MAU正常者的3.245倍〔95%CI(1.649,6.386),P<0.05〕;IGR患者中,MAU升高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为MAU正常者的3.415倍〔95%CI(1.751,6.661),P<0.05〕;糖尿病患者中,MAU升高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为MAU正常者的2.019倍〔95%CI(1.039,3.924),P<0.05〕。MAU升高者脑卒中发病率(5.4%,72/1 340)高于MAU正常者(2.0%,44/2 16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AU是不同糖代谢人群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6,95%CI(1.018,1.033),P<0.001〕。结论 MAU异常在不同糖代谢人群中的发生率不同,且MAU是不同糖代谢人群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及早对糖代谢异常患者MAU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其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背景 随着2型糖尿病(T2DM)年轻化趋势,微小病变肾病(MCD)合并T2DM在临床上已不罕见,但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仍不清楚。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MCD合并T2DM患者的病理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收集2017年6月1日-2018年6月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且肾穿刺活检确诊为MCD合并T2DM患者20例(MCD合并T2DM组),MCD患者306例,利用SPSS 22.0软件从306例MCD患者中随机筛选出100例(单纯MCD组),收集所有患者当次肾穿刺活检的临床和病理资料,以及随访资料(从患者首次肾穿刺活检开始随访,到出现复发或到2019年6月随访结束),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肾脏病理特点及其预后。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CD合并T2DM的影响因素,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单纯MCD及MCD合并T2DM的累积完全缓解(CR)率和累积无复发生存率。结果 MCD合并T2DM组患者年龄、收缩压(SBP)、合并高血压所占比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清蛋白(ALB)、IgG水平高于单纯MCD组,男性所占比例、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红细胞沉降率(ESR)、24 h尿蛋白量低于单纯MCD组(P<0.05)。MCD合并T2DM患者的血管损伤程度、肾小管萎缩程度、肾间质纤维化、肾间质炎症、球性硬化小球所占比例高于单纯MCD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5.108,95%CI(1.717,15.200)〕、年龄〔OR=1.068,95%CI(1.006,1.133)〕、高血压〔OR=6.000,95%CI(1.982,18.165)〕、HbA1c〔OR=84.019,95%CI(12.465,566.317)〕、ALB〔OR=1.173,95%CI(1.100,1.250)〕、TC〔OR=0.730,95%CI(0.619,0.861)〕、ESR〔OR=0.978,95%CI(0.960,0.996)〕、24 h尿蛋白量〔OR=0.818,95%CI(0.705,0.948)〕、IgG〔OR=1.568,95%CI(1.288,1.908)〕、球形硬化小球占比〔OR=13.286,95%CI(4.142,42.614)〕、血管损伤程度、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OR=17.000,95%CI(4.833,59.794)〕、肾间质炎症〔OR=10.111,95%CI(2.684,38.087)〕是MCD合并T2DM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gG水平〔OR=1.476,95%CI(1.190,1.831)〕、血管损伤程度、肾间质纤维化〔OR=12.433,95%CI(2.032,76.065)〕是MCD合并T2DM的影响因素(P<0.05)。Log-rank检验结果表明,MCD合并T2DM组的累积CR率低于单纯MCD组(P=0.027),但两组累积无复发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318)。结论 与单纯MCD患者相比,MCD合并T2DM患者的临床表现较轻微,但病理表现却相对较重,提示临床医师肾穿刺活检的重要性。肾间质纤维化、血管损伤程度重、高IgG水平是MCD合并T2DM的危险因素,且MCD合并T2DM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背景 糖负荷后胰岛素最大分泌能力影响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远期预后,研究其影响因素对初诊T2DM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讨初诊T2DM患者糖负荷后胰岛素峰值(Imax)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9年10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初诊T2DM患者411例,根据糖负荷后Imax三分位数将其分为低Imax组(Imax<21.40 mU/L,n=137)、中Imax组(21.40 mU/L≤Imax<48.10 mU/L,n=137)和高Imax组(Imax≥48.10 mU/L,n=137)。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等观察指标。行标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IRT)检测患者0、30、60、120、180 min血糖(G)及胰岛素(I),计算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ΔI30/ΔG30)、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通过多项式曲线拟合获得糖负荷后血糖峰值(Gmax)和Imax。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初诊T2DM患者Imax的影响因素。结果 BMI、ΔI30/ΔG30、HOMA-β和HOMA-IR随Imax的升高而增高(P<0.05);G0、G30、G60、G120、G180、Gmax和HbA1c随Imax的升高而降低(P<0.05);低Imax组男性占比高于中Imax组和高Imax组,而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病率低于中Imax组和高Imax组(P<0.05);高Imax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低Imax组和中Imax组(P<0.05);高Imax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低于低Imax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max与BMI、ΔI30/ΔG30、HOMA-β、HOMA-IR呈正相关(P<0.05);Imax与G0、G30、G60、G120、G180、Gmax、HbA1c、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0.392,95%CI(0.192,0.803)〕、高血压〔OR=1.745,95%CI(1.028,2.967)〕、高尿酸血症〔OR=2.801,95%CI(1.408,5.587)〕、G0〔OR=0.679,95%CI(0.504,0.913)〕、G180〔OR=0.875,95%CI(0.778,0.985)〕、HbA1c〔OR=0.802,95%CI(0.688,0.935)〕、ΔI30/ΔG30〔OR=2.394,95%CI(1.725,3.322)〕、HOMA-IR〔OR=1.829,95%CI(1.414,2.367)〕是初诊T2DM患者Imax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初诊T2DM患者空腹血糖、HbA1c与Imax呈负相关,性别、高血压、高尿酸血症、G0、G180、HbA1c、ΔI30/ΔG30、HOMA-IR是初诊T2DM患者Imax的影响因素,因此优先控制空腹血糖使HbA1c达标,对于改善初诊T2DM患者糖负荷后胰岛素最大分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背景 随着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我国肥胖人群数目增长迅速,超重、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三高”疾病等慢性病的重要诱因,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降低体质量可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柔性辟谷可以显著降低肥胖人群的体质量,从而改善由于肥胖引起的相关疾病。目的 研究柔性辟谷对中心性肥胖人群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身体围度、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指标的影响,评价该技术在改善肥胖和相关症状中的效果。方法 2017年1-3月依托山东省威海市妇幼保健院心血管内科面向社会招募中心性肥胖志愿者32名,3人中途退出,最终纳入志愿者29名,进行柔性辟谷1周,每天一日三餐均以1袋柔性辟谷饮料(10 g/袋)代餐,分别于干预前、后测量并记录志愿者体质量、BMI、身体围度、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志愿者干预后体质量〔(92.2±24.2)kg与(98.8±25.4)kg〕、BMI〔(31.3±6.6)kg/m2与(33.6±6.6)kg/m2〕、腰围〔(95.9±17.1)cm与(101.9±18.5)cm〕、上臂围〔(33.1±3.9)cm与(35.2±4.3)cm〕、大腿围〔(60.8±6.2)cm与(63.8±6.1)cm〕、胸围〔(104.3±10.8)cm与(108.7±12.0)cm〕、臀围〔(108.8±9.9)cm与(113.0±10.4)cm〕、腰臀比〔(0.88±0.08)与(0.90±0.08)〕、收缩压〔(123±16)mm Hg与(129±19)mm Hg〕、舒张压〔(85±13)mm Hg与(89±12)mm Hg〕、同型半胱氨酸水平〔(9.58±3.38)μmol/L与(11.64±3.54)μmol/L〕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 柔性辟谷对降低体质量、减少腰围、下调血压具有促进作用,可用于中心性肥胖人群肥胖和相关症状的辅助改善。  相似文献   

16.
背景 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TyG)指数是一种评估胰岛素抵抗的简易指标,前期研究表明TyG指数升高增加了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患病风险,但其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白蛋白尿的关系尚未明确。目的 探究TyG指数与T2DM患者发生白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2年2月-2019年11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就诊并建立档案的T2DM患者524例,记录其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并计算TyG指数。根据TyG指数,采用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低TyG(L-TyG)组(TyG<9.16,n=175),中TyG(M-TyG)组(9.16≤TyG<9.68,n=175)和高TyG(H-TyG)组(TyG≥9.68,n=174)。并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将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UACR<30 mg/g,n=267)、微量白蛋白尿组(30 mg/g≤UACR<300 mg/g,n=207)和大量白蛋白尿组(UACR≥300 mg/g,n=50)。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TyG指数与UACR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yG指数与T2DM患者发生白蛋白尿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yG指数对T2DM患者发生白蛋白尿的预测价值。结果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2DM患者TyG指数与T2DM病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P<0.05),与体质指数(BMI)、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lg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SUA)、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lgUACR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yG指数与lgUACR独立相关〔β=0.443,95%CI(0.373,0.51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病程长〔OR=1.003,95%CI(1.001,1.006)〕,合并高血压〔OR=2.540,95%CI(1.652,3.813)〕,HbA1c〔OR=1.194,95%CI(1.079,1.322)〕、TyG指数〔OR=6.184,95%CI(3.987,9.593)〕升高,HDL-C下降〔OR=0.446,95%CI(0.224,0.886)〕是T2DM患者发生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P<0.05)。TyG指数预测T2DM患者发生白蛋白尿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4〔95%CI(0.799,0.865)〕,均大于lgHOMA-IR、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P<0.001)。TyG指数为9.57时,其约登指数最大为0.53,灵敏度为66.1%,特异度为87.3%。结论 TyG指数升高是T2DM患者发生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其有望成为预测糖尿病肾脏疾病风险的新型且简单实用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背景 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P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常被忽略或误诊,如果对糖尿病并发疼痛的危险因素缺乏认知,则易造成延误治疗。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并发PDN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积极预防提供对策。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安庆市立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符合研究标准的T2DM患者273例,根据其有无PDN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PDN组,n=185)及T2DM并发PDN组(PDN组,n=88)。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T2DM并发PDN的影响因素。结果 PDN组患者年龄大于NPDN组,T2DM病程长于NPDN组,体质指数(BMI)、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率、糖尿病肾病(DKD)发生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于NPDN组,餐后1 hC肽(1 hCP)、餐后2 hC肽(2 hCP)低于NPDN组(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病程〔OR=1.079,95%CI(1.003,1.160)〕、DR〔OR=7.524,95%CI(1.363,41.541)〕、DKD〔OR=3.547,95%CI(1.134,11.095)〕、FPG〔OR=1.831,95%CI(1.384,2.422)〕、HbA1c〔OR=2.468,95%CI(1.694,3.596)〕是T2DM并发PDN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T2DM病程、DR、DKD、FPG、HbA1c是T2DM并发PDN的影响因素,临床应注意积极预防、早期干预存在上述影响因素的T2DM患者。  相似文献   

18.
背景 在2型糖尿病(T2DM)发生率持续升高且发病年龄不断降低的大环境下,早期筛查与确诊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有研究发现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肽(AGE-P)进行T2DM早期筛查的优势高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目的 验证血清AGE-P水平在维吾尔族人群T2DM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健康体检的维吾尔族人群1 100例。依据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将受试者分为糖尿病组(n=75)和正常糖耐量组(n=1 025)。比较两组年龄、腰围、体质指数(BMI)、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血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HbA1c、AGE-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尿素氮、尿酸、血肌酐。绘制血清FPG、2 hPG、HbA1c、AGE-P筛查维吾尔族人群发生T2DM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 糖尿病组年龄、BMI、腰围、DBP、SBP均高于正常糖耐量组(P<0.05)。糖尿病组血清FPG、2 hPG、HbA1c、TC、TG、LDL-C水平高于正常糖耐量组(P<0.05);两组血清AGE-P、HDL-C水平及尿素氮、尿酸、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FPG、2 hPG筛查维吾尔族人群发生T2DM的约登指数分别为0.854、0.814,灵敏度分别为88.0%、82.7%,特异度分为97.4%、98.7%,AUC分别为0.957〔95%CI(0.943,0.968),Z=25.718,P<0.001〕、0.937〔95%CI(0.921,0.951),Z=21.222,P<0.001〕;血清AGE-P筛查维吾尔族人群发生T2DM的约登指数为0.055,灵敏度为74.7%,特异度为19.8%,AUC为0.507〔95%CI(0.477,0.537),Z=0.203,P=0.839〕。结论 血清AGE-P水平在T2DM患者中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升高,且其筛查T2DM的特异度、约登指数均较低,因此不建议作为维吾尔族T2DM高危人群筛查的指标,在维吾尔族人群糖尿病筛查中仍然建议使用FPG、OGTT等传统糖尿病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