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邱创良 《吉林医学》2013,(20):4191-4192
推行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是国家新医改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各省市正在不断完善城市社区的卫生服务体系,而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完善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制度,引起了公众的注意,并产生了积极反响。本研究总结了国内外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的经验,找出我国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在深圳市宝安区进行试点研究,探索适合深圳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特色的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2.
在“强基层”“大健康”背景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合理就医秩序和完善医疗服务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家庭医生相关政策颁布及推行进行讨论,分析其经验、问题与不足,为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进一步推行提供借鉴。在文献综述及个案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家庭医生相关政策发展和实践进程进行梳理,指出我国家庭医生政策大致经历了酝酿萌芽、试点探索、渐进推广和全面实施4个发展阶段,并对每个阶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内容及推行情况、实践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最后提出符合中国特色的六方面参考建议:推进家庭医生制度政策保障,借助医保支付调整医疗资源分配;加强家庭医生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开设全科医学课程;建立合理激励机制,增强家庭医生工作热情;加快推进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依托医疗联合体,推进双向转诊机制;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自2009年以来,上海市长宁区程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在长宁区试行全科服务团队模式下的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本研究通过实践研究,对现阶段全科服务团队模式下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工作目标和组织框架,规范了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并对工作效果进行了绩效评估.结果 显示,在现阶段开展全科服务团队模式下的家庭医生制服务,符合社区卫生改革的需要,符合上海医改要求,社区居民乐意接受;但还应在政策方面大力支持,设立家庭医生特殊岗位津贴,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家庭医生的培养,争取信息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4.
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对合理配置医疗资源、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促进分级诊疗、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起着关键作用。在充分理解医疗卫生改革政策和文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比较分析方法,发现调查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有效的建议,以期对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推进医养康养相结合服务延伸居家养老,以满足居家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方法:分析医养康养相结合服务延伸居家养老3种模式,并比较其实施目标、实施主体、实施对象和资金来源差异。结果:发现家庭医生签约的医疗服务延伸模式存在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动力不足的问题,社区的医养结合服务延伸模式存在社区医养康养资源短缺服务不力的问题,医养结合机构的医养康养服务延伸模式存在医养结合机构稀缺服务不均的问题。结论:提出改革家庭医生制度,构建激励相容机制;增强社区“造血”功能,培育社会资本市场;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等建议,从而为推进医养康养相结合服务延伸居家养老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背景 随着签约服务工作的不断推进,一些问题也日渐显现,目前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等均缺少政策匹配制度。提升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促进签约服务提质增效,进一步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提高居民签约获得感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改革方向。目的 探索信息分诊模式下“1+1+1”全科团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为做实做细签约服务工作提供基础。方法 按基线可比选取2019年度上海市浦东新区远郊地区服务人口在5万~10万的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签约情况(签约率、重点人群签约率、考核分)及随机分层抽取各医疗机构每位家庭医生签约居民的10%,分为干预社区和对照社区,其中1家为干预社区即基于信息分诊的全科团队签约服务管理1年;以自制问卷形式、医院信息系统和签约APP信息同步开展签约信息准确率、家庭医生签约知晓率、签约居民首诊意愿就诊率、家庭医生有效服务率、家庭医生服务满意率等指标的统计,汇总分析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基于信息分诊的全科团队签约服务管理的干预社区签约居民首诊意愿率和家庭医生有效服务率高于4个非干预的对照社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签约信息准确率、家庭医生签约知晓率与其中3个对照社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信息分诊的全科团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类似于政策性干预签约服务,服务效果较好,可推广应用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为进一步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落实出台各项干预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深圳市福田区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方法:于2011年11月1日-12月1日通过调查问卷及电话随访等方式,对深圳市福田区1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状况进行调查。结果:目前福田区家庭医生服务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家庭医生团队建设不断加强、绩效考核体系逐步完善,有开展家庭医生服务的基础;但存在家庭医生人力资源不足、医疗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居民不信任,居民传统的医疗观念及卫生政策不配套也影响了新模式的推行。结论:建议在政府主导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明确工作目标,完善细化工作内容,加强家庭医生人才培养与培训及家庭医生责任服务模式的宣传、科学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绩效评估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湖北省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基本情况、工作情况及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工作满意度,从家庭医生视角提出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同时对30例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了解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障碍。自行设计问卷,对武汉、襄阳、宜昌3个城市的14家社区卫生中心的558例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558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中,学历以大专为主(46.1%);宜昌市和武汉市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月均工资在4 000元左右,而襄阳市人员月均工资2 355.8元;宜昌市家庭医生团队成员1年内每人接受业务培训次数的中位数为6.50次,武汉市、襄阳市均为2.00次。满意度方面,调查对象对工作兴趣满意度为61.3%,而对于工作的社会认可度和工作量的满意度仅有39.8%、35.5%;对团队人员配备、办公条件和医疗设备配备的满意度低于41.0%。超70%的被调查者赞同宣传力度、居民流动性、人员数量、居民认知以及人员工作量为阻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的较大制约因素。结论 为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更好实施,应加大社区医务人员培养培训和引进力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健全家庭医生考核激励机制;加强签约服务政策宣传。  相似文献   

9.
背景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其医防整合能力的发展关系到我国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最终成果。目的 基于卫生体系功能框架,探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当前运行机制和制度安排对医防整合的支持水平和潜在影响,为推进基层医防整合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本研究采取定量研究为主、辅以定性研究完善支撑逻辑分析的方法,于2019年4-10月采用多阶段全国性抽样在东中西部抽取7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 435例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189例机构负责人和医务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调查问卷分为机构和人员两类,机构问卷包括机构基本情况、人力资源管理、收支结构、卫生服务提供与利用、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糖尿病防治管理及整合型卫生服务体系指标等;人员问卷包括卫生人员基本信息、家庭医生签约行为、医防整合服务提供与认知等部分,并因人员类别有所差异。定性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了解机构医防整合安排下人员对整合现状的看法、专业能力评价、工作行为改变及家庭医生团队参与情况。结果 定量结果表明,2018年公共卫生收入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收入的13.77%,低于医保收入比例(31.14%);90.54%(67/74)的调查机构以家庭医生团队为主导提供糖尿病医防融合管理服务,全科医生数量、健康教育时间和固定患者比例尚可,但41.75%(567/1 358)的基层人员自评专业能力局限于自身岗位工作,58.54%(795/1 358)的医护人员仍认为临床医疗比预防更能改善人群健康;63.01%(46/73)的机构实现电子文件互通共享,52.70%(39/74)的机构糖尿病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化系统实现对接;89.83%(53/59)的机构负责人认为医疗服务指标对人员收入影响最大,53.57%(721/1 346)的医务人员表示预防性工作不会影响收入;人员主观认知反映机构内交流协作稍优于跨机构专业合作,整合的激励制度有待加强。定性结果支持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收入结构依赖于医疗、家庭医生团队对慢性病人群的有效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滞后及医疗服务能力对公共卫生的带动作用。结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的各层面对医防整合的支持有加强趋势,但筹资结构、绩效激励、整合观念、信息化建设仍有不足。同时,医疗服务提供能力强的地区,其运行环境对医防整合的支持性也较好。建议借助卫生体系各层面改革,有针对性地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防整合支持性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科服务团队模式下家庭医生的绩效考核方法,以充分调动社区全科服务团队成员及家庭医生的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方法通过进一步理解家庭医生绩效考核的基本概念,完善家庭医生绩效考核的体系,明确家庭医生绩效考核的内容,梳理家庭医生绩效考核的流程,评价家庭医生绩效考核的效果,探索现阶段全科服务团队模式下家庭医生的绩效考核方法。结果自2006年以来,我中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考核方案,包括考核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及考核流程。2009年,我中心全面开展了全科服务团队模式下的家庭健康责任制试点工作,对开展的家庭医生制工作进行工作评估、管理评估和效果评估,其绩效考核方法可行、有效。结论全科服务团队模式下的家庭医生绩效考核方法符合社区卫生改革的需要,符合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符合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成本核算的需要,符合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目标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家庭医生工作室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全科诊室衍生的新概念,是全科医学团队服务签约居民的平台和载体,但我国家庭医生工作室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随着医防融合概念的不断深入,也为了提高卫生服务质量,急迫需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家庭医生工作室建设的评价体系。基于此,本文基于结构-过程-结果(SPO)模型,综述国内外有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结构、过程及结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为进一步规范建设家庭医生工作室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背景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患者越来越多,综合医院专科难以管理院外康复,但其院外康复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功能康复结局,如何在患者出院前后就做好覆盖医院-社区-家庭三段式协作体系的长程管理计划并确保计划可落实执行,以提高患者功能康复程度并节约远期医疗费用还需进一步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综合医院骨科团队为发起人,召集社区全科团队代表和患者家属代表共同研究老年THR后患者医院-社区-家庭三段式康复的具体落地方案。方法 流程开发阶段,于2018年8-10月由成立的服务体系开发项目小组10名成员采用焦点小组访谈法开发“老年THR患者术后院外康复医院-社区-家庭三环节协作流程”。临床试验阶段,以本研究所在机构2019年1-8月收治的60例THR患者及其家属/陪护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验证医院环节康复训练技术下沉的手段--“老年THR患者术后康复分阶段视频回授法”的有效性。具体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生成分配方案,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30例采用视频回授法分阶段实施健康教育,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测量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流程优化阶段,于2020年6-8月由服务体系开发项目小组采用焦点小组访谈开发“医院-社区-家庭三段式老年THR患者术后康复流程”,并基于文献查阅计算社区环节的干预内容及其预估成本。结果 首先,开发出了医院、社区、家庭三者之间的协作流程。其中,医院环节的主要责任是形成“技术信息源”,并可实现高效下沉;社区环节的主要责任是构建“家医驿站”,即家庭医生团队可以通过整合社区各类资源为患者提供集门诊、病房、上门访视、家庭病床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院后康复,且承担患者其他慢性病的管理;家庭环节的“康复空间”,可在出院前由综合医院骨科或出院前的护送供应体系来完成,而其承担的其他较高难度且耗费时间的资源寻找、病程管理等工作可以全部移交给家庭医生团队来处理。其次,验证医院环节开发的下沉技术,结果表明干预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THR患者术后康复分阶段视频回授法”是可行且有效的。最后,再次明确协作流程中确保各方可持续参与的前提条件并进行具体测算,结果表明医院-社区-家庭三段式的老年THR患者术后院外康复策略可以通过有机整合医院、社区、家庭三方的需求和资源来落地运行,其中,家庭医生的驿站功能,即统筹、协调、咨询、随访等重要的管理服务工作需要得到合理的支付,预计康复期内成本不超过25.3元/d。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老年THR后患者医院-社区-家庭三段式康复策略从技术到流程均可行,初探有望落地。其中,家庭医生团队是关键环节和核心枢纽,需要为其超出当前医疗支付体系的专业服务内容建立合适的支付体系,最终是患者受益,且有望降低远期总体费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 近年来,太原市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正逐步开展,但在就医过程中“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凸显。为规范医疗秩序,合理就医,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政策现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太原市家庭医生签约政策在制定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更好地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太原市3个城区(迎泽区、小店区、晋源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各选择1个家庭医生团队(共17例访谈对象);另选择太原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处4例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访谈方法,于2019年4-6月对21例研究对象进行访谈。访谈的主要内容包括:太原市家庭医生签约政策文件的进展,家庭医生签约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指标、合同条目和目标,签约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主题。结果 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共提炼出6个主题:签约率虚高与服务利用率低之间的矛盾;签约率虚高与合同信息不透明之间的矛盾;新旧政策衔接差,政策权威性不足;出现“签而不约”问题;诊疗秩序不规范;家庭医生数量不足。结论 建议通过建立有效签约机制、规范服务合同内容、合理配置新旧政策、规范分级诊疗秩序和大力培养优质人才的方式解决家庭医生签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提高基层服务能力、满足居民就医需求、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政策执行过程中履约质量不高、居民认可度不高、家庭医生工作积极性偏低等问题逐渐凸显,如何优化和保障家庭医生政策的实施成为基层改革的焦点问题。目的 探讨我国家庭医生政策执行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消除路径,以期为完善家庭医生制度提供参考。方法 本文检索自2016年以来,由国务院、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发布的有关家庭医生的政策文件,并以“家庭医生”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等数据库,剔除重复、无关等文献,最终纳入合格文献1 393篇。同时以2015-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8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及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相关数据作为定量资料来源。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冲突理论,从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的模糊性、政策参与主体间的冲突性、政策执行中的支配性因素等方面,对家庭医生政策执行困境进行分析。结果 家庭医生政策的模糊性逐步降低,政策参与主体间的冲突性仍较为显著,主要表现为政府的愿景规划与居民的就医模式存在差距、上下级医院存在利益协同困境、家庭医生对政策认可度不高。同时,政策执行过程由象征性执行向政治性执行转变,支配性因素也由联盟强度转变为权力。结论 家庭医生政策执行情况未达到预期效果,政策目标地区差异性较低、基层服务能力不强、利益分配与补偿机制不健全、法律保障缺失和资源配置不充足等影响政策执行效果。应从调整政策目标和手段、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间的利益分配和分工协作机制、改善居民签约服务获得感、完善政策的法律保障、调节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等角度破除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我国当前医疗卫生改革工作的重点,是实施分级诊疗、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保障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基石。本文通过剖析上海市“1+1+1”签约服务模式、厦门市“三师共管”签约服务模式、杭州市家庭型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定远县“按人头总额预付”签约服务模式、盐城大丰区“基础包+个性包”签约服务模式、深圳罗湖模式6种国内特色家庭医生签约模式,从签约服务的主体、方式、内容、医联体的形式、签约服务费用的支付、医保支付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政策逻辑和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存在的瓶颈,提出城市和乡村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理想模式,希望为各地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慢性病具有病程长、发病率高、致残和致死率高等特点,慢性病的一体化管理是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慢性病保健模型(CCM)是针对慢性病长期管理搭建的系统框架,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本文介绍了CCM的内容,包括医疗系统或机构、临床信息系统、决策支持、服务提供系统、自我管理支持、社区资源与政策6个元素,同时介绍了CCM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实施CCM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糖尿病长期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背景 家庭医生服务是我国新医改后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重要任务之一,川渝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区,家庭医生服务关系当地群众健康保障的民生问题,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与其他服务齐头并进的新时代,了解家庭医生服务供给侧签约情况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川渝地区家庭医生服务供给侧签约现况和续约意愿,分析影响家庭医生团队续约因素,为该地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绩效分配和考核制度、完善督查制度等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于2019年3-8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选取川渝地区60所医疗机构1 550例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对签约家庭医生团队的认知、态度、意愿两部分。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医生团队医务人员签约期结束后续约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 402份(97.91%),愿意续约者752例(53.64%)。不同年龄、医疗机构类别、年收入水平的医务人员签约期结束后续约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家庭医生服务政策、家庭医生的服务内容、推行家庭医生服务必要性、现行家庭医生服务项目制度完善程度、家庭医生服务项目未来前景的态度、签约家庭医生团队时长具有不同认知和态度的医务人员签约期结束后续约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务人员的年龄、对家庭医生服务政策的把握、对家庭医生服务推行必要性认识、家庭医生服务项目前景的态度均是签约期结束后续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川渝地区家庭医生服务供给侧续约意愿总体不是很高。相比较而言,年龄较大、对家庭医生服务政策把握清晰、认为家庭医生服务项目推行有必要、更看好家庭医生服务项目前景的医务人员续约意愿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团队参与下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探讨其对社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意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05-01至2017-06-30温州市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梧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的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社区居民560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社区家庭医生组(单纯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与医联体全科团队组(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团队参与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两组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意愿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对家庭医生签约知晓度、签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560份,回收有效问卷540份,有效回收率为96.4%。两组居民性别、年龄、平均月收入、文化程度、医保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知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联体全科团队组居民的签约意愿高于社区家庭医生组(P<0.05)。社区家庭医生组居民就医可接受距离、就医行程时间短于医联体全科团队组(P<0.05);社区家庭医生组居民担心误诊漏诊、延误病情、用药不规范、转诊不方便发生率高于医联体全科团队组(P<0.05);两组居民担心服务态度不好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团队参与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有助于提高居民对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认可度,提高其签约意愿,可有效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引导居民分层就医、优化医疗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19.
史华伟  李娟  梁亚浩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8):2318-2323
背景 为深化医疗改革,让家庭医生服务制度更精准地提供健康服务,无锡市自2018年起面向区域内常住人口推出了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目的 分析推出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无锡市老龄人口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首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老龄人口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提供的健康服务需求,进而为完善、推广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 于2019年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结构式自评调查问卷对879例老龄个体开展调研。调查内容包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下无锡市老龄人口选择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进行首诊的现况,并进一步探讨其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提供的健康服务的需求情况。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879份,回收有效问卷83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3%。首选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诊者42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身体状况,接受社工的上门服务情况,上一年度平均月收入,接受长期、动态、循环往复的健康管理情况,步行至最近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时间,上一年度的医疗费用,知晓分级诊疗制度情况以及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情况的无锡市患病后选择医疗机构就诊的老龄人口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首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身体状况(经常患病:OR=2.223,P<0.05;一般:OR=1.449,P<0.05)、上一年度的医疗费用较高(2 000~3 000元:OR=1.153,P<0.05;>3 000~ 4 000元:OR=1.138,P<0.05;>4 000元:OR=2.367,P<0.05)、步行至最近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时间较短(15~30 min:OR=1.145,P<0.05;<15 min:OR=1.438,P<0.05)、知晓分级诊疗制度(OR=1.367,P<0.05)以及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OR=1.573,P<0.05)是无锡市患病后选择医疗机构就诊的老龄人口选择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首诊的影响因素。老龄人口健康服务需求意愿前三位分别是:专业的用药指导75.8%(635/838)、科学的养生指导73.1%(612/838)、科学的保健指导72.6%(608/838)。结论 无锡市老龄人口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首诊率有待提高,老龄人口身体状况、上一年度的医疗费用、步行至最近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时间、是否知晓分级诊疗制度、是否知晓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是其首选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诊的影响因素;建议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推行应该更充分考虑健康服务相关需求,进而使其成为缓解老龄社会医患矛盾、提高医疗资源使用率和保障养老效率的利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