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虹  苏伟强 《临床医学》2006,26(3):27-28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作用。方法 选择4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NIPPV组(NIPPV+常规综合治疗)和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观察动脉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及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住院病死率等。结果 NIPPV组治疗后3h呼吸频率、心率、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aO2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氧合指数明显改善(P〈0.05),PaCO2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3h比较,亦有明显下降(P〈0.05),NIPPV组较对照组住院时间缩短,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降低。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具有无创伤性、可早期使用、并发症少、易被患者接受和使用方便等特点,可以迅速缓解呼吸困难、改善呼吸肌疲劳,提高PaO2、氧合指数,降低PaCO2,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对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3组:FM组(n=18)、HFNC组(n=18)和NPPV组(n=19)。FM组采用文丘里呼吸面罩进行氧气吸入,HFNC组采用呼吸湿化治疗仪行经鼻高流量氧疗,NPPV组采用无创呼吸机行经面罩无创正压通气。观察3组治疗前30min和治疗后2hpH、呼吸频率、心率(HR)、舒适度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同组治疗前30min比较,治疗后2h,HFNC组、NPPV组呼吸频率下降和PaO2、SpO2水平均升高,FM组PaO2水平升高,NPPV组MAP水平下降,HFNC组舒适度评分升高(均P<0.05);与FM组比较,HFNC组、NPPV组治疗后2hPaO2水平均升高(均P<0.05);与HFNC组比较,NPPV组治疗后2hPaO2水平升高(P<0.05);与FM组、HFNC组比较,NPPV组治疗后2hMAP水平下降(P<0.05);与FM组、NPPV组比较,HFNC组治疗后2h舒适度评分升高(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具有较好的疗效,可纠正机体缺氧的状态,改善肺功能,并能提供很好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运动并呼吸肌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康复效果是否具有显著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按一定标准筛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Rev-Manv5.3软件包处理,以肺功能[FEV1、FEV1%、FEV1/FVC(%)]、动脉血气分析(PaCO2、PaO2)、6min步行距离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FEV1方面,运动并呼吸肌锻炼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FEV1%、FEV1/FVC(%)、动脉血气分析(PaCO2、PaO2)、6min步行距离方面,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并呼吸肌锻炼有益于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及体能状况。  相似文献   

4.
耿芳  付莹  裴永菊  张俊梅 《临床医学》2009,29(9):119-120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科2007年至2009年住院的12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弱.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结果治疗后4、8h及脱机后2h,患者动脉血pH、PaO2、PaCO2及SaO2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Bi-PAP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同时需加强护理,指导患者有效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2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NPPV治疗,对照组40例仅给予常规治疗(抗炎、解痉、吸氧等);观察血气指标、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及住院时间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动脉血气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心率和呼吸频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在降低PaCO2、呼吸频率和提高PaO2方面比对照组效果更明显。结论NPPV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能更有效地降低PaCO2、呼吸频率,提高PaO2,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初始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治疗与护理。方法将38例并发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以PRVC进行治疗,对照组以容量控制的辅助/控制通气治疗,分别于机械通气治疗1、2、4小时观察两组动脉血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记录两组通气治疗4小时内每小时所发生的人机对抗次数。结果在同一观察时间,试验组pH、PaO2、PaCO2的改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4小时内所发生的人机对抗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患者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时初始采用PRVC模式的临床疗效不及容量控制(VC)模式,故初始采用PRVC模式治疗应慎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 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价值.[方法]42例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分为通气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通气组给予NPPV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2 h、48 h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的改善情况,比较气管插管率、病死率、住院时间.[结果]通气组同期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住院时间缩短,气管插管率、病死率明显降低.[结论]NPPV是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提高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缩短病程及降低插管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BiPAP)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0月到2008年12月COPD患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治疗。两组对比。结果对照组治疗3h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呼吸、心率及pH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h后呼吸、心率及PaCO2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aO2、pH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并且,治疗3h后治疗组呼吸、心率、PaO2、PaCO2及pH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BiPAP具有无创、并发症少的特点,能减少患者的痛苦,节省治疗费用,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一项行之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使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Webofscience、CochraneLibrary、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网等数据库关于HFNC对AECOPD拔管后患者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队列研究,试验组采用HFNC,对照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结果:纳入10篇文献,其中6篇中文文献,4篇英文文献,共869位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降低ICU住院时间、呼吸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结局指标中,HFNC较NPPV有明显优势;但在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血液酸碱度、死亡率以及再插管率结局指标中,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表明HFNC在降低AECOPD拔管后患者的呼吸频率、ICU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中优于NPPV。未来仍需要更多高质量、多中心的RCT研究来进一步验证HFNC在AECOPD拔管后患者序贯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双通道面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使用双通道面罩(试验组22例)或使用单通道面罩(对照组21例)进行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机械通气4h,通过分析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和动脉血气变化,比较两组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前后其呼吸频率、心率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动脉血pH、氧分压(PaO2)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双通道面罩组pH增高和PaCO2降低均显著优于单通道面罩组(P〈0.05或P〈0.01)。结论经双通道面罩和经单通道面罩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面罩机械通气(FMMV)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经双通道面罩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FMMV可以减少CO2重复呼吸,更有利于降低PaCO2水平。  相似文献   

11.
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4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8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2例用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组26例加用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动脉血气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pH值、动脉氧分压(PaO2)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后72 h治疗组PaCO2和RR改善程度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HR、pH和PaO2改善程度也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在成人重症免疫抑制患者的应用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Ovid、EBSCO、万方、维普、CNKI、CBM,查找HFNC治疗成人重症免疫抑制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5月。同时为了避免遗漏,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检索。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项研究,涉及1 30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HFNC与传统氧疗相比,能降低患者的插管率[OR=0.77,95%CI(0.60,0.97),Z=2.19,P=0.03],但与无创通气相比,在降低插管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3,95%CI(0.17,1.08),Z=1.80,P=0.07]。两个亚组合并结果显示,HFNC较对照氧疗相比,能显著降低重症免疫抑制患者的插管率[合并: OR=0.74,95%CI(0.58,0.93),Z=2.58,P=0.01],但对降低病死率、感染率及缩短ICU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死率:OR=0.84,95%CI(0.66,1.08),Z=1.34,P=0.18;感染率:OR=0.80,95%CI(0.56,1.15),Z=1.19,P=0.24;ICU住院时间:OR=-0.19,95%CI(-2.51,2.12),Z=0.16,P=0.87]。而在进行敏感性分析时发现,HFNC与对照氧疗相比,能显著降低患者的ICU住院时间。结论 HFNC与对照氧疗相比,能显著降低患者的插管率,但不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4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用药物治疗以外再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在予无创通气后血气分析中,可见血气pH、动脉血氧分压(PaO2)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的血气分析中pH值、PaO2、PaCO2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轻中度肺性脑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COPD合并轻中度肺性脑病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NPPV组(NPPV+常规综合治疗)和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两组除了存在轻、中度的意识障碍外,均不具其他NPPV的禁忌证。观察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神志、动脉血气、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有效率、住院病死率等。结果NPPV组在治疗后2 h、1周后呼吸频率、心率、神志、动脉血气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NPPV组的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PPV对COPD合并轻中度肺性脑病患者有较好的疗效,COPD合并轻中度的意识障碍可能不是NPPV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和无创通气(NI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中度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探讨HFNC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7年12月ICU收治的合并中度Ⅱ型呼吸衰竭(动脉血气pH7.25~7.35,PaCO,〉50mmHg)COPD的患者。人ICU后4h内采用HFNC治疗并持续2h以上,且在第一个24h内至少使用4h者,进入HFNC组;类似使用NIV治疗的患者为NIV组。观察两组治疗失败率(治疗期间患者更换到另一组的呼吸支持方式,或进行有创通气)及28d病死率等指标。结果人选82例患者,其中HFNC组39例,NIV组43例。HFNC组患者治疗失败率为28.2%,低于NIV组(39.5%),但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1.228,P=0.268)。HFNC组28d病死率为15.4%,与NIV组(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0.049,P=0.824)。HFNC组人选24h内气道护理干预次数显著低于NIV组[5(3~8)次比11(7~15)次],而入选24h内呼吸支持时间显著长于NIV组[16(9~22)h比8(4~11)h](P均〈0.05)。NIV组治疗期间鼻面部皮损发生率为20.9%,显著高于HFNC组的5.1%(P〈0.05)。结论对于COPD合并急性中度Ⅱ型呼吸衰竭,HFNC与NIV具有类似的治疗效果,且HFNC具有更好的治疗耐受性,是临床治疗COPD呼吸衰竭新的有潜力的呼吸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时应用的效果及其预后。方法电子检索PubMed、EMBASE、Springer、外文生物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和CBMdisc、CNKI,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08年3月,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无创正压通气(NPPV)用于COPD急性发作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验(RCT),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对缺少重要数据的文献向作者索取相关参数。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4.2.10软件处理。结果共纳入19个RCT(123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无创通气VS常规治疗:①插管率和失败率:无创组均比常规组发生率低,分别为[RR=0.36,95%CI(0.27,0.49)]和[RR=0.62,95%CI(0.43,0.90)];②病死率:无创组总体病死率低于常规组[RR=0.49,95%CI(0.34,0.69)],③治疗时间:无创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WMD=-3.83,95%CI(-5.78,-1.89)],但两者ICU时间无差异;④短时间血气变化:无创组无论在PaO2、PaCO2、还是pH上,变化均比常规组明显;⑤呼吸频率的变化:无创组比常规组的变化更加明显[WMD=-3.75,95%CI(-5.48,-2.03)];⑥病人出院和随访时的状态:从FEV1,pH,PaCO2,PaO2,肺活量上比较,两者均无差异。(2)无创通气vs有创通气:①病死率:ICU和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无差异;②并发症:无创组明显比有创组低[RR=0.38,95%CI(0.20,0.73)];③治疗时间:在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撤机时间上,无创组均比有创组短;④无创组无论在病人出院时的状态还是出院后随访时的状态,与有创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资料证明:在改善插管率、病死率、短时间内的血气值以及呼吸频率方面,NPPV优于常规通气;在治疗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上,NPPV优于有创通气;在治疗效果方面,无创通气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2种无创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0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以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average volume assured pressure support AVAPS)模式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自主触发/时间模式(S/T)通气治疗。两组患者在无创通气过程中,均采用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d后的动脉血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上机后达到人机协调所用时间和治疗3d内发生不良反应(胸闷憋气感、人机对抗、腹胀)和上机失败的情况。结果无创通气治疗3d后,两组患者PaCO2下降,PaO2、SaO2上升,PH值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达到人机协调的时间较对照组短,胸闷憋气感、人机对抗和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AVAPS模式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安全有效,患者依从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呼衰)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2年6月15日-2006年6月15日本院住院的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351例,将进行面罩NIPPV者作为治疗组,未进行NIPPV治疗者作为对照组,再按血气分析的结果将患者分为4个亚组.轻度呼衰:50 mm Hg(1 mm Hg=0.133 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65 mm Hg;中度呼衰:66 mm Hg≤PaCO2≤80 mm Hg;重度呼衰:81 mm Hg≤PaCO2≤95 mm Hg;极重度呼衰:≥96 mm Hg.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3 d后血气分析结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插管率、病死率.结果 COPD伴不同程度Ⅱ型呼衰患者经NIPPV治疗后,其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aCO2则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重度和极重度呼衰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pH值、PaO2、PaC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程度呼衰患者治疗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插管率、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随呼衰程度加重,插管率、病死率均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 NIPPV对不同程度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1年4月治疗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试验组,进行NIPPV治疗。选择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R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显著好于对照组。试验组有2例中转有创通气治疗,气管插管率为3.3%;有1例出现气促症状,2例出现咽喉干燥症状,1例出现腹胀。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对照组有3例出现气促症状,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8例行气管插管,插管率为13.3%。试验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气管插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44例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44例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同时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期间严密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分析变化。结果无创正压通气治疗1h后血气分析中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开始改善,6h后改善更为明显,72h后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正常,上机后各时间段与治疗前比较pH、PaO2和PaCO2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确切,掌握好适应证,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