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围绝经期综合征(climacteric syndrome,CS),习惯称为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进行性衰退直至消失,雌激素分泌减少,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平衡失调,而出现的内分泌失调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系列症状。中医称之为“绝经前后诸证”或“断经前后诸证”。由于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以及社会压力的增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围绝经期门诊患者抑郁焦虑症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绝经期指女性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一年内的期间,这一时期的妇女经常出现血管舒缩症状、精神神经症状、生殖泌尿道变化及骨质疏松等症状,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1].抑郁、焦虑是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常见的精神方面的症状,随着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女性心理精神卫生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对194名围绝经期门诊初诊患者进行了抑郁、焦虑方面的调查.  相似文献   

3.
干眼(DE)是一种多因素的眼表疾病,在围绝经期女性中发病率高,表明可能与性激素水平异常异常有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对泪液成分和相关眼表组织的病理改变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泪膜稳定,导致干眼。雄激素影响睑板腺、泪腺、眼表上皮的结构和功能,相比之下,关于雌、孕激素对这些眼部结构影响的报道是矛盾的。性激素替代治疗(HRT)对DE的作用仍存在争议,而中医在治疗上发挥着独特作用。本文从性激素对睑板腺、泪腺、眼表上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出发,对性激素在围绝经期干眼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对围绝经期焦虑和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围绝经期焦虑和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揿针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递质(NE、5-HT、GABA)水平、SDS、SAS及KI评分的变化情况,根据KI下降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NE水平均明显升高,5-HT及GABA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SAS、SDS和K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揿针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焦虑和抑郁患者,可显著提高NE水平,降低5-HT及GABA水平,改善SAS、SDS和KI评分,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妇女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2003年元月~2∞5年元月在我院门诊就诊阴道出血的围绝经期妇女26例,每晚口服米非司酮1/3片连服3月.结果26例在服药期间均闭经.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出血疗效肯定,无肝肾功能损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综合征抑郁焦虑及其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抑郁焦虑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的社会心理因素。方法门诊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女性患者30例,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结果有抑郁症状者3例(10.00%);有焦虑症状者5例(16.67%);两症状均有者2例(6.57%)。抑郁或焦虑症状的发生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疾病本身对患者情绪的影响程度有关(P=0.008),在影响患者的重大事件的发生、文化程度、工作(劳动)量、经济收入满意度、性生活次数等方面,有焦虑或(和)抑郁症状者与无症状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比例较高,应进行对症用药和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7.
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机制及雌激素替代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是女性逐渐进入老年时期的过程,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雌激素水平下降常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包括生理及心理症状.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引起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原因,采用外源性雌激素替代补充治疗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本文就近年来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制及雌激素替代治疗的临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1):53-55
目的观察在围绝经期妇女宫颈癌筛查中采取阴道镜检查的作用分析。方法将在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99例围绝经期妇女均经阴道镜检查及病理学组织检查,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资料,以病理学组织检查诊断为诊断金标准,分析阴道镜对于围绝经期妇女宫颈癌中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入组患者中炎症、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的检测中,阴道镜检出率分别为100.00%、95.00%、82.86%、100.00%、100.00%。两种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患者经阴道镜检查误诊与漏诊机率均较低,对于各类疾病的检查中特异性、敏感度均较高,其中对宫颈癌的特异性为80.00%,敏感度为100.00%。结论对于围绝经期妇女在临床宫颈癌筛查中,采取阴道镜检查可在无较大痛苦及伤害情况下,有着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作为宫颈癌筛查的检查中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小鼠神经元凋亡及相关凋亡蛋白表达影响。方法 清洁级昆明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以适应环境。旷场实验(OFT)筛选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组、氟西汀(3mg/kg)+雌激素(0.15mg/kg)组、葛根素组(92mg/kg),每组10只。采用小鼠双侧卵巢切除(OVX)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法建立围绝经期抑郁症动物模型。各给药组于每日应激前1h灌胃给药,其余各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共计21天。观察小鼠动情周期变化,测定行为学变化,尼氏染色及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测定Bcl-2、Bax、caspase-3及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 除假手术组外,各OVX组小鼠连续7天内连续监测未见动情周期变化,证明去势成功。与假手术组比较,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组小鼠呈现抑郁样行为,表现为自发活动及探索行为减少、行为绝望时间增加,海马神经元损伤、数量减少、尼氏体减少及早期凋亡变化,Bcl-2蛋白表达减少而Bax、caspase-3及caspase-9蛋白表达增加(P<0.01或P<0.05)。与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组比较,给予葛根素治疗后,可逆转小鼠抑郁样行为,表现为自发活动及探索行为增加,减轻海马神经元损伤及凋亡,增加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caspase-3及caspase-9蛋白表达(P<0.01或P<0.05)。结论 葛根素具有抑制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小鼠神经元损伤及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凋亡信号通路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及caspase-9蛋白表达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0.
何瑛 《吉林医学》2013,(26):5351-5352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伴发焦虑抑郁的临床早期激素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围绝经期伴发焦虑抑郁妇女20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都给予常规心理干预与抗焦虑抑郁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雌激素联合孕激素应用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SAS与SDS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得分都有明显下降(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都有明显升高(P<0.0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抑郁焦虑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激素治疗能有效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殷辰俞  严洁 《重庆医学》2016,(14):1896-1899
目的 研究ω-3脂肪酸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探讨ω-3脂肪酸对于VILI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C组),VILI模型组(M组),ω-3脂肪酸干预1、2、3、4组(I1组、I2组、I3组、I4组,制模前0.5h分别静脉注射ω-3脂肪酸60、120、180、240mg/kg).除C组外各组均行机械通气,3h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测定肺湿/干重(W/D)比值、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总蛋白水平;取血测定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与M组比较,随着ω-3脂肪酸用量增加,I1、I2、I3、I4组肺W/D比值下降(P<0.01);BALF中总蛋白水平、MPO水平、血TNF-α水平逐渐降低(P<0.01);血IL-10水平升高(P<0.05).结论 ω-3脂肪酸可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减少渗出等机制发挥对肺的保护作用,还可减轻VILI,其最适剂量范围为120~180mg/kg.  相似文献   

12.
肥胖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其防治形势十分严峻。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是一种从深海鱼类中提取出来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显著的抗炎和降低三酰甘油的作用,但其抗肥胖作用仍有争议。在动物模型中发现,n-3 PUFA可以有效降低脂肪含量;然而人体研究却表明n-3 PUFA可能无助于减肥,但可能会减少体质量进一步增加。n-3 PUFA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调节脂质代谢、抑制食欲、缓解脂肪组织炎症和表观遗传改变等机制改善与肥胖相关的代谢变化,从而在肥胖与其相关代谢性疾病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多样化的肠道菌群正常状态下可以增强宿主防御能力,但在脓毒症状态下,肠道菌群易受到干扰而失调,导致患者预后不佳.如何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从而提高脓毒症患者的生存率越来越受到关注.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因具有免疫调节、抗炎等作用,成为诸多脓毒症治疗研究的焦点.该文介绍了脓毒症相关肠道菌群失调的特征,以及Omega-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ω-3鱼油脂肪乳对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5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ω-3鱼油脂肪乳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实验前15 d,ω-3鱼油脂肪乳组大鼠隔日经尾静脉注射ω-3鱼油脂肪乳2 mL.kg-1;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应用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大鼠模型,观察记录2组大鼠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出现的时间及心律失常评分,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结果ω-3鱼油脂肪乳组大鼠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出现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静脉注射乌头碱后1 min,2组大鼠心律失常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注射乌头碱后3、5、7 min,ω-3鱼油脂肪乳组大鼠心律失常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ω-3鱼油脂肪乳组大鼠心肌组织中CX43蛋白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大鼠心肌组织中去磷酸化CX43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ω-3鱼油脂肪乳可能通过促进CX43的磷酸化改善乌头碱诱导的大鼠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3脂肪酸对高脂诱发的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45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饲养(HF)组和HF+n-3脂肪酸干预组。饲养11周后处死大鼠,测定血糖、胰岛素、血脂、体重以及内脏脂肪含量、主动脉组织形态学改变等,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ICAM-1、MCP-1和NF-κB/IκBα蛋白表达。结果n-3脂肪酸组大鼠体重第1-11周均明显降低,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TG、TC、LDL-C、总FFA和内脏脂肪占体重百分比均明显低于HF组,HDL-C则明显高于HF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n-3脂肪酸组大鼠主动脉主动脉内膜完整无内皮细胞脱落现象,内膜下泡沫细胞及炎细胞浸润减少,内膜的NF-κB呈弱阳性表达,IκBα呈阳性表达,ICAM-1和MCP-1均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结论n-3脂肪酸能有效阻断高脂饲养大鼠的胰岛素抵抗和大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6.
探讨围手术期序贯应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对腹腔镜结、直癌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 年2 月-2015 年5 月于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确诊并行腹腔镜结、直癌根治术的患者。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至实验组(静脉营养制剂中加入ω-3PUFA)和对照组(静脉营养制剂中不添加ω-3PUFA)。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后第1和6天血清炎症反应因子(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和营养学相关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及其他临床相关指标。结果不同时间的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术后第6 天炎症因子水平较低,相对控制炎症效果较好;两组炎症因子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围手术期序贯应用ω-3PUFA可以抑制结、直肠癌术后炎症因子的释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级别,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Omega 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表皮角化细胞增殖和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表皮角化细胞和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用不同浓度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EPA)干预角化细胞,BrdU法测角化细胞增殖;不同浓度EPA干预成纤维细胞,ELISA法检测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及人胶原蛋白1的表达;MTT法观察EPA对成纤维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EPA浓度在200 μmol/L时,对人表皮角化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显著提高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a-SMA的表达,降低人胶原蛋白1的表达.结论 EPA可能通过促进角化细胞增殖、诱导成纤维细胞分化改善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十八碳三烯酸,AL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的关系。方法120例冠脉造影患者分为对照组和ACS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ACS组分为单支病变(SVD)组和多支病变(MVD)组。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血清ω-3PUFA含量。结果①ACS组血清EPA和DH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P〈0.01),两组AL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VD组和SVD组患者血清EPA和DH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MVD组和SVD组EPA和DH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L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EPA和DHA与ACS独立相关。结论ACS患者血清EPA和DHA含量明显降低,其水平与ACS的发生有关;血清EPA和DHA含量可能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指标;血清EPA和DHA可能是冠心病的保护性因子。  相似文献   

19.
张福伟  王颖博  赵小萍  童健 《重庆医学》2012,41(1):58-60,106
目的探讨ω-3脂肪酸后处理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持续灌注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缺血后处理组(C组)以及ω-3脂肪酸后处理组(D组)。建立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A组持续灌注150min,其余各组均平衡灌注30min,全心缺血30min,再灌注90min,C组在再灌注开始前进行4个循环的复灌20s/缺血20s,D组在再灌注开始前用ω-3脂肪酸灌注15min。灌流结束后取左心室心肌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线粒体形态结构的改变,TTC染色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B组相比,C、D组LDH、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D组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C、D组的大鼠心肌线粒体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1)。结论ω-3脂肪酸后处理可提高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SOD的水平,改善心肌抗氧化能力,减轻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n-3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改善抑郁的作用.方法 39例自杀未遂的抑郁症患者在接受标准抗抑郁药物治疗过程中服用PUFA及安慰剂3个月,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贝克抑郁自评问卷在干预前,干预1.5个月及干预3个月时进行评估.结果 1.干预前和干预后n-3PUFA组和安慰剂组之间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得分[(23.52±6.92)分,(21.56±8.71)分;(14.62±9.28)分,(12.00±8.54)分]上的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前和干预后n-3PUFA组和安慰剂组之间BDI的得分上的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2.2组红细胞膜中二十碳五烯酸水平,二十二碳六烯酸水平及n-6/n-3水平干预1.5个月和干预3个月时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n-3不饱和脂肪酸无辅助治疗抑郁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