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血清学标记物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抗病毒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 DNA)存在于肝细胞内,直接测定需行肝组织穿刺活检,但临床上常因肝脏取材、检测技术及患者意愿难以实施,因此寻找一种创伤性低、准确性高、可重复性高的指标来反映HBV ccc DNA转录活性是非常有必要的。血清HBcr Ag水平与血清HBV DNA水平及肝内ccc DNA水平密切相关,可以用来预测抗HBV治疗停药时机及复发情况。该文综述了HBcr Ag检测在CHB患者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掌握临床诊断病毒性肝炎血清学分型,有助于对各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治疗.为此,我们对佳木斯地区被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肝炎的患者,进行了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等五型病毒性肝炎病原感染的血清学调查.1资料来源与方法 收集佳木斯市内各医院临床诊断的各类病毒性肝炎的当地住院患者血清,进行 HAV、 HBV、 HCV、 HEV感染水平的检测,收集门诊检出 HBsAg阳性患者血清进行HDV感染状况的检测.使用上海科华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4.
灯盏细辛与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灯盏细辛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层粘蛋白、人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的影响。方法11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灯盏细辛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支持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及γGT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组治疗后肝纤四项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改变不明显(P>0.05),肝纤四项两组治疗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灯盏细辛可明显改善肝脏功能,降低肝脏纤维化,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50例的临床五项检验结果,有助于临床有效防治乙肝。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150例患者乙肝表面抗体、表面抗原、e抗体、e抗原及核心抗体含量。结果表面抗体阳性率75%、表面抗原阳性率84%、e抗体阳性率57%、e抗原阳性率48%、核心抗体阳性率11%。结论减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乙肝五项,有助于临床防治乙肝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核苷类药物治疗与干扰素治疗时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micro RNA(miRNA)表达的变化,并通过统计分析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患者,分别在用药治疗前、治疗中与治疗后检测血清中6种miRNAs(miR-122,miR-223,miR-26,miR-602,let-7a和let-7f)的表达差异。结果 miR-602,let-7a,let-7f的表达量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下降,且与耐药有显著关联。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miR-602,let-7a,let-7f表达量的检测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病毒两对半检查与HBV—DNA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1-2012年收治的肝炎患者125例,采取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及“两对半”检测法,同时利用荧光聚合链反应定量检测患者的HBV—DNA。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荧光聚合链定量检测法检测有80例患者HBV—DNA定量为阳性,检出率为64.0%,其中HBsAg、HBeAg、抗-HBc标志物阳性的HBV—DNA的检出率最高,HBsAg、抗-HBc次之,抗-HBc最低。结论HBV—DNA与病毒的活动性和感染性相关联,确定HBV—DNA可了解乙肝病毒的复制和感染的状况,可作为不同临床类型肝炎患者的辅助检查,可作为判断HBV感染者病毒是否有活动和较大传染性的新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方法对本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67例8个月~13岁乙型病毒性肝炎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67例中慢性乙肝占91%,发病年龄大于7岁者占96.4%,母亲HBV标志物阳性占70.6%,97%的患儿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结论小儿乙型病毒性肝炎以慢性为主,重型少见,黄疸及消化道症状少,学龄期后发病率明显增高,母婴垂直传播及未接种乙肝疫苗仍是儿童慢性乙肝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HBeAg与HBV-DNA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HBV相关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2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HBeAg(+)组(n=239)和HBeAg(-)组(n=581),测定两组的血清标志物和HBV-DNA。结果HBeAg(+)组的血清HBV DNA阳性率显著高于HBeAg(-)组(χ2=224.548,P<0.01);血清HBeAg的S/CO值与HBV-DNA对数值呈正相关(r=0.8820,P<0.01)。结论HBeAg与HBV-DNA呈正相关性,但两者不能相互代替。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尤其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我国的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可能超过1.2亿,其中需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 000万.而我国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占总人口的3.2%左右,总数约为4 200万,其中多数为慢性持续性感染.部分患者可进展发生肝硬化和肝癌.如何阻止疾病的进展,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已成为医生和患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指南》2017,(35)
目的分析四项生化指标检验对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8例肝硬化患者和6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进行检查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取循环酶速率法以及比色法来检测患者血清中的TBIL、ALB、TBA、ChE。结果三组的TBIL、ALB、TBA、ChE均不同,具有差异性(P<0.05),肝硬化组和病毒性肝炎组的白蛋白(ALB)以及胆碱酯酶(ChE)均比对照组水平低,总胆红素(TBIL)以及总胆酸(TBA)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肝炎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肝炎组的白蛋白(ALB)以及胆碱酯酶(ChE)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总胆红素(TBIL)以及总胆酸(TBA)对比无差异性(P>0.05);肝硬化患者和病毒性肝炎患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总胆酸(TBA)、胆碱酯酶(ChE)阳性率也明显不同,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血清中TBIL、ALB、TBA、ChE的浓度与肝损伤程度相关性较大,可作为病症的检测标准,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横断面监测方法,监测特定年龄组人群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状况及乙肝、甲肝的保护性抗体水平及免疫状况,为评价乙肝免疫效果提供依据。我们对焦作市计免综合监测点特定人群进行了病毒性肝炎(HAV、HBV、HCV)血清学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效果。方法根据乙型病毒型肝炎的常规防治措施,在本地区进行预防控制。对比预防控制前、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年发病率。结果与预防控制前相比,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年发病率有明显下降。结论本地区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去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为了解新生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为今后做好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长沙市某高校2004年3034外新生HBV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HbsAg检出率为8.6%。男性明显高于女性(X^2=19.51,P<0.005),农村学生乙肝病毒感染率高于城市学生(X^2==5.3,P<0.025)。2、感染率:大三阳和双阳的e抗原检出率也相当高,共计占48.85%(127/260),存在着较强的传染性。应建立综合性防治措施。3、HBsAb检出率为27.25%(824/3034),已产生保护性抗体。结论新生乙型肝炎防治工作不容忽视,应采取相应措施,并且要加强乙肝的预防保健知识宣传及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7.
高翔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3):50-51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慢性乙肝患者106例。以谷丙转氨酶(ALT)、乙肝五项、乙肝病毒DNA(HBV DNA)为观察指标,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3个月,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eAg/抗HBeAg转换率分别为48.48%;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DNA的阴转率分别为75.8%。结论其抗病毒治疗效果优于单用干扰素组。 相似文献
18.
酒精性肝病与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酒人数的增加,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已成为比较严重的公共社会问题。在西方国家,酒精中毒是慢性肝病的最重要原因,而且因酒精性肝硬化死亡者占酒精相关性疾病所致死亡人数的75%。由于西方国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者较多,而在亚洲和非洲等国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皱瘤海鞘、冠瘤海鞘和大洋纵列海鞘醇提取物的体外抗乙肝病毒作用进行研究和比较。方法用血清进行抗HBsAg、HBeAg的试验研究。结果当皱瘤海鞘和冠瘤海鞘醇提取物的浓度大于4mg/ml、大洋纵列海鞘醇提取物的浓度大于2mg/ml时,3种海鞘对HBsAg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P<0.05);当海鞘醇提取物的浓度大于0.5mg/ml时,3种海鞘对HBeAg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P<0.01)。它们在抑制这两种抗原的作用上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3种海鞘醇提取物对乙肝患者血清中的HBsAg和HBeAg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程度的大小与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病毒的复制情况.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604例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DNA载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浓度.按肝功能检查结果分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为Ⅰ组(44例),HBsAg(+)、乙肝e抗体(抗-HBe)阳性(+) 、抗-HBc(+)为Ⅱ组(560例).结果 604例患者中HBV-DNA阳性335例(55.5%),ALT异常85例(14.1%).其中Ⅰ组患者HBV-DNA阳性15例(34.1%),ALT异常17例(38.6%);Ⅱ组患者HBV-DNA阳性320例(57.1%),ALT异常68例(12.1%).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在HBeAg消失,或抗-HBe、或抗-HBc出现时,仍然存在病毒在体内复制的可能.对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标志物及HBV-DNA检测,以了解患者个体治疗情况,对患者的病情、疗效、预后有良好的判断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