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上第4大常见癌症,也是第3大癌症死亡原因。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 inhibitor,ICI)的使用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治疗结果,但在结直肠癌中的疗效非常有限。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治疗的疗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直肠癌肿瘤免疫微环境(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TIME)。而免疫抑制的微环境会使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进而促进CRC发生、发展、复发转移和治疗抵抗。因此为了克服这一挑战和阻碍,有必要阐明CRC免疫抑制微环境的特征和背后的形成机制以及目前新兴的逆转免疫抑制的靶向治疗方法。鉴于免疫微环境在临床治疗中的普遍靶向性,靶向结直肠癌TIME的治疗可能是最有前景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
漏德宝  陈志华   《中国医学工程》2011,(8):135-138,143
已被科学界广泛接受的概念是:肿瘤是一种干细胞疾病,包括结直肠癌。几年前普遍的观念是在所有肿瘤里的新生细胞都具有肿瘤性增生的能力,但是近来的证据提示了一个可能性:这样的功能仅限于一小撮肿瘤起始细胞,也称为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所以,恶性肿瘤的构成方式是分等级的,其中CSCs能产生更多分化了的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细胞系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不同结直肠癌细胞系中存在肿瘤干细胞样亚群,探讨初步富集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的方法。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系LOVO、SW480、HCT116中的侧群细胞(Side population,SP)细胞,添加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Serum-free medium,SFM)培养SW480初步分离,富集肿瘤干细胞样亚群,有限稀释实验,诱导分化,传代更新,含血清/无血清培养基交替培养证实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的存在。结果:LOVO、SW480、HCT116细胞系中含sP细胞分别为1.0%,1.2%和1.3%;SW480细胞中约含有0.54%~0.62%的细胞能够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能够存活、增殖,形成悬浮的肿瘤细胞球;在SFM中加入血清可促使肿瘤干细胞相关细胞分化;肿瘤干细胞相关细胞可以连续传代,并可交替培养于含10%小牛血清培养基(Serum-suppliedmedium,SSM)和SFM中。结论:结直肠癌细胞系LOVO、SW480、HCT116中含SP细胞,SW480中的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可以无血清培养基富集。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1],是世界上第三大常见癌症,死亡率居世界第2位.目前,CRC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CRC患者的治疗失败,可能与术后残留的肿瘤逃逸,从而引发转移过程有关.分子靶向治疗出现后,CRC患者预后明显改...  相似文献   

5.
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增殖潜能的原始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与干细胞都具有无限增殖和分化潜能的特点,而且还存在相似的调节自我更新的信号通路。人们提出了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学说,认为肿瘤组织中存在极少量肿瘤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是肿瘤增殖生长、转移和复发的根源,而其他的大多数肿瘤细胞,并不具有这种能力。  相似文献   

6.
黄文生  陈柳静 《医学综述》2007,13(3):194-196
肿瘤干细胞是一类未分化的原始肿瘤细胞,具有三大显著的生物学特性即自我更新的能力、无限增殖的能力及多分化潜能性。它是肿瘤不停生长的罪魁祸首。分离、鉴定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各种肿瘤干细胞以及寻求针对肿瘤干细胞的治疗措施将是肿瘤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胃肠道肿瘤,发病过程常伴随着炎症反应。炎症的持续为肿瘤生长提供适宜环境,免疫细胞、炎性因子、基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等组成炎症微环境,导致免疫应答与免疫抑制失衡,肿瘤细胞无限增殖,细胞凋亡被抑制,新生血管增加。炎性通路相关的STAT3和NF-κB信号分子,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这些关键分子相互作用,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靶向介导炎症的关键细胞和因子成为肿瘤新的治疗策略。中药具有多组分多靶点的特征,多种临床常用中药复方的分子机制表现为调节微环境炎性因子水平,抑制促肿瘤的信号通路转导,缓解肠黏膜炎性损伤,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本研究通过对炎症微环境及中药抗癌机制的分析,以期为结直肠癌中药治疗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获得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的肿瘤干细胞(CSC),培养并鉴定其干细胞特性。方法通过原代培养手术切除 结直肠癌组织获得结直肠癌细胞,再通过有限稀释法和无血清培养法筛选结直肠癌CSC,软琼脂集落实验检测CSC和对照组人 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 的增殖能力;用低数量级细胞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结直肠癌CSC和SW480 的成瘤能力;并运用 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SC和SW480的免疫表型。结果临床结直肠癌标本原代培养的CSC,加入血清培养可使 CSC分化。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原代培养的CSC克隆形成率为56.64%和54.45%,对照组人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 的克隆形成率为4.41%,CSC与SW480集落形成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裸鼠皮下成瘤实验中,原代培养的CSC 皮下注射500 个细胞可形成皮下瘤,而SW480 皮下注射500 个细胞不形成皮下瘤。CSC 表达CD133、CD44,不表达CK7; SW480细胞不表达CD133、CD44,表达CK7。结论原代培养的手术切除结直肠癌组织标本获得的肿瘤细胞,再行无血清培养 可形成CSC,鉴定具有CSC的自我更新及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过去虽然对早期结直肠癌的治疗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其转移机制尚不清楚,针对结直肠癌的转移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而远处转移是结直肠癌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结直肠癌干细胞的存在促进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而基质细胞与结直肠癌细胞发生物质交换,为结直肠癌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因此结直肠癌干细胞与癌细胞所处的微环境对结直肠癌发生远处转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对结直肠癌干细胞和微环境的深入研究可以预防和治疗结直肠癌的转移,并为发生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作为世界第三大恶性肿瘤,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健康经济负担。近些年来,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发挥主导作用的免疫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ICIs对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 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eficiency of mismatch repair, 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mCRC)患者效果显著,这为mCR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即使ICIs在dMMR/MSI-H亚型的mCRC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就总体CRC人群而言,能够从ICIs中获益的仅占少部分,表明存在原发性免疫耐药;此外,初始ICIs治疗获益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继发性免疫耐药,最终可能导致疾病进展。肿瘤组织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相互依存,微环境中各种分子和细胞均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产生复杂的影响,其中TME的组成...  相似文献   

11.
 肿瘤干细胞 (cancer stem cell,CSC)被认为是治疗失败、药物耐受和转移复发的原因所在。CSC具有自我更新 (self-renewal)和高侵袭潜能的特性,并最终组成肿瘤的异质性 (heterogeneity)。无论是在原发瘤、循环肿瘤细胞 (circulating tumor cell),还是在转移灶的形成中,CSC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因此,更好地认识CSC在转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研发有效的靶向CSC及其微环境 (microenvironment)的治疗药物,将有望使之成为抗转移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2.
肿瘤干细胞学说是近些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个学说,该学说认为肿瘤起源于肿瘤干细胞,是一种干细胞疾病,肿瘤组织中存在的一小部分具有干细胞性质的肿瘤干细胞,它们具有无限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和高度增殖能力,是肿瘤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SC与多种实体肿瘤,如乳腺癌、脑肿瘤以及前列腺癌等密切相关。CSC学说在向传统观点提出挑战的同时,也为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胃癌是全球第四最常见的癌症,具有高死亡率和较低的5年生存率。肿瘤干细胞(CSC)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肿瘤细胞,许多研究已证实在多种实体瘤中存在CSC。虽然CSC在肿瘤细胞总数中只占很小比例,但在肿瘤的起源、发展、转移及复发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作用。胃癌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为胃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血管生成拟态是近年来发现的存在于高度恶性肿瘤的血液供应模式,其形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肿瘤干细胞具有成瘤性、多向分化潜能和便于分离纯化的分子标记。日前已在多种实体肿瘤中柃测到肿瘤干细胞,如胶质瘤、黑色素瘤、乳腺癌和卵巢癌等。最近研究表明肿瘤干细胞参与了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尤其是CD133+的肿瘤干细胞。本研究就肿瘤干细胞与血管生成拟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胡林 《医学综述》2012,18(12):1841-1845
恶性肿瘤是干细胞疾病,肿瘤干细胞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放疗化疗抵抗和复发转移中可能起着关键性作用。肿瘤的传统治疗方法(如化疗或放疗)只能杀死已分化成熟的肿瘤细胞,治疗后会复发。而针对肿瘤干细胞和(或)其微环境的靶向治疗有可能会消除肿瘤干细胞和根治癌症。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理念,给人类恶性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策略和新希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AGR2和Lgr5在人CRC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二者联合检测对CRC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70例CRC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AGR2和Lgr5的表达情况。结果①CRC组织中AGR2阳性表达率较癌旁正常组织显著性增高(68.57%、25.00%,P﹤0.01)。在CRC组织中, AGR2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P﹤0.05)。②CRC组织中Lgr5阳性表达率较癌旁正常组织显著性增高(74.29%、40.00%,P﹤0.01)。在CRC组织中,Lgr5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③联合检测AGR2、Lgr5曲线下面积与单独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GR2、Lgr5在CR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对CRC患者肿瘤进展的判断,为CRC患者的分子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肿瘤干细胞理论认为肿瘤起源于小部分具有干细胞特性的肿瘤细胞。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具有自我更新、不对称分裂、放化疗耐受及致瘤性和转移潜能。因此,癌症的治疗必然要包含针对CSCs的靶向治疗。本文综述了乳腺癌干细胞与其临床转移及放、化疗耐受的关系和潜在的靶向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严雪冰  金志明  朱庆超 《医学综述》2014,(10):1781-1783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是指上皮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获得间质细胞表型的过程。研究表明,EMT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关键步骤之一。肿瘤微环境在恶性肿瘤进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因子、组织缺氧状况、肿瘤干细胞及相关的信号通路都可能参与EMT的过程。该文将上述相关因素在结直肠癌EMT启动和发展过程中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治疗后复发的根源在于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 ,CSCs)的存在,它能抵抗各种治疗方法并最终导致治疗失败。CSCs在放疗中的作用和意义也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其特殊的DNA损伤修复机制、和周围小生境相互依存的特殊关系及DNA损伤后其损伤修复信号通路的开放等都是肿瘤放疗抵抗和复发的根源。探明CSCs产生放疗抵抗的机制将为肿瘤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20.
王敏 《医学综述》2012,18(1):59-61
肿瘤干细胞(CSC)理论认为肿瘤组织内有一小群细胞具有与干细胞类似的生物学特性,这一小部分细胞被认为是肿瘤发生、扩散、复发过程中的根源。CSC细胞膜上表达的ABC转运蛋白以及CSC生长的微环境都使其对化疗和放疗相对不敏感,并且CSC具有多条自我更新的信号通路。因而,ABCG2的耐药性、CSC生长的微环境和肿瘤细胞的信号通路等都是肿瘤治疗的新靶点。现就CSC的来源、生物学特性以及它们与肿瘤的耐药性转移和治疗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