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淑敏  施荣富  王克玲  张凤珍 《河北医药》2009,31(10):1195-1196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癫痫儿童80例随机分为2组,卡马西平组(40例)用卡马西平治疗,左乙拉西坦组(40例)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治疗12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儿智商,分析2组儿童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2组儿童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总智商(FI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左乙拉西坦组知识、算术、词汇、图形拼凑五项得分高于卡马西平组(P〈0.05);卡马西平组治疗前后VIQ、PIQ和FI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木块图案、图形拼凑得分降低(P〈0.05);左乙拉西坦组治疗前后VIQ、PIQ和FI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知识、算术、词汇、图形拼凑得分增加(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对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患儿认知功能无影响并可改善患儿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口服液对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48例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及单一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丙戊酸口服液治疗,联合组予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口服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认知功能[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总智商(FIQ)]、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及药物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VIQ、PIQ、FIQ评分、IgG、IgA、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IQ、PIQ、FIQ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后仅联合组IgG、IgA、IgM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联合组各项评分、IgG、IgA、IgM较单一组明显高、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联合丙戊酸口服液可有效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及免疫功能,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药物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临床上能够有效治疗小儿癫痫的用药方案,可以较好的改善患儿的认知功能。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癫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以奥卡西平治疗,实验组以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智力评分和认知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种评分(VIQ、PIQ、FIQ、认知功能)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神经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各种评分(VIQ、PIQ、FIQ、认知功能)情况均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小儿癫痫,单独使用奥卡西平效果未达到理想状态,但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两者联合用药,疗效较好,且智力改善、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也存在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对颞叶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84例颞叶癫痫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44例)与对照组(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奥卡西平单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88.6%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语言智商为(91.51±4.27)分,操作智商为(101.47±5.22)分,总智商为(103.31±4.83)分。对照组治疗后的语言智商为(87.27±4.88)分,操作智商为(96.52±4.81)分,总智商为(100.20±4.07)分。研究组的语言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肝肾功能损害,心电图正常,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叶癫痫患者采用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并对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左乙拉西坦与卡马西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癫痫的疗效对比分析,评价两者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在本院门诊和住院部治疗的148例患者,分为左乙拉西坦组和卡马西平组,随访半年后观察两组癫痫发作控制情况;同时行动态脑电图检查了解放电情况.结果:左乙拉西坦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卡马西平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77%,左乙拉西坦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卡马西平组(X2=4.177,P=0.043,P<0.05);左乙拉西坦组动态脑电图检查异常率明显低于卡马西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5,P=0.041,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后癫痫控制率明显高于卡马西平,治疗后异常放电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创伤性难治性癫痫患者治疗中卡马西平、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联合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88例创伤性难治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研究组采用卡马西平、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次数及每次持续时间;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癫痫发作次数为(2.62±1.03)次,少于对照组的(4.06±1.14)次,每次癫痫持续时间(1.21±0.49)h短于对照组的(1.98±0.51)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为(26.84±3.59)分,高于对照组的(22.42±3.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难治性癫痫患者治疗中采用卡马西平、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癫痫控制效果,改善其精神状态,且不会加重患者的不良反应,建议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癫痫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观察组及对照组,均30例。对照组予以奥卡西平单独治疗,观察组联合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 M、Ig G、CD3+、CD4+]水平、认知功能指标[总智商(FIQ)、操作智商(PIQ)、言语智商(VIQ)]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症状改善指标(临床症状好转时间、癫痫持续时间、癫痫发作次数)。结果 (1)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其中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为93.33%(χ2=4.320,P=0.038<0.05)。(2)治疗后,两组患儿的Ig A、Ig M、Ig G、CD3+、CD4+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患儿的Ig A、Ig M、Ig G、CD3+、CD4+水平分别为(1.26±0.12)g/L、(1....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药实践》2017,(8):563-565
目的:探究卡马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或托吡酯治疗儿童难治性部分性发作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进行治疗的儿童难治性部分癫痫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卡马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B组采用卡马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平均癫痫发作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B组(75%)(P<0.05)。A组治疗1个月、2个月后癫痫发作次数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后,A组发作次数明显少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或托吡酯治疗儿童难治性部分性发作癫痫临床疗效显著,但与托吡酯相比,卡马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可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使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左乙拉西坦治疗妊娠期癫痫的疗效及其对胎儿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万方、维普、CBM数据库,收集有关左乙拉西坦治疗妊娠期癫痫疗效及胎儿安全性的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依据纽卡斯-渥太华量表(NOS量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篇队列研究进行分析,采用NOS评分评估偏移风险,其中10项研究的得分均在7~9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妊娠期癫痫发作控制率方面,左乙拉西坦组低于丙戊酸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乙拉西坦与拉莫三嗪、托吡酯、卡马西平或苯妥因单药治疗相比,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严重先天畸形发生率方面,左乙拉西坦组低于拉莫三嗪、托吡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或苯巴比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乙拉西坦组与奥卡西平组相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组明显低于多药治疗组(P<0.05)。左乙拉西坦对宫内死胎发生率的影响与拉莫三嗪、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妊娠期癫痫患者服用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其癫痫控制率可能低于丙戊酸钠,但与拉莫三嗪、托吡酯、卡马西平及苯妥因单药治疗疗效大致相当。在胎儿安全性结局方面,左乙拉西坦致畸性可能优于拉莫三嗪、托吡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及苯巴比妥,合并使用其他抗癫痫药物增加其致畸风险;左乙拉西坦对宫内死胎发生率的影响与拉莫三嗪、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无明显区别。本文纳入研究均为队列研究,易受偏移风险的影响,故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赵蕾 《北方药学》2018,(6):103-104
目的:探究左乙拉西坦联合卡马西平和托吡酯治疗难治性癫痫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难治性癫痫合并糖尿病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卡马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观察组实施左乙拉西坦联合卡马西平和托吡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癫痫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难治性癫痫合并糖尿病中实施左乙拉西坦联合卡马西平和托吡酯,临床效果佳,能够有效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柯里拉京(Cor)干预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小鼠模型,分析柯里拉京对Toll样受体3(TLR3)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颅内注射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建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小鼠模型,每天定时灌胃1次等体积的柯里拉京或生理盐水,在第5天断头处死小鼠,取出右侧颞叶病变脑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脑组织病理改变,通过实时定量(Real-time)PCR检测TLR3及其下游信号分子TLR结构域的干扰素诱导链接蛋白(TRIF)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TLR3、TRIF蛋白表达情况,ELISA检测炎性组织细胞内干扰素α(IFN-α)的分泌情况。结果:HSE小鼠模型中TLR3及其下游分子TRIF的mRNA、蛋白表达及IFN-α的分泌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柯里拉京干预可有效缓解动物脑组织的病理变化,且TLR3及其下游分子TRIF的mRNA、蛋白表达及IFN-α的分泌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柯里拉京能明显抑制小鼠小胶质细胞内TLR3通路达到缓解单纯疱疹病毒1型引起的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左乙拉西坦(LEV)联合托吡酯治疗难治性癫痫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0例难治性癫痫综合征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B组及C组,各30例.A组单纯采用LEV治疗,B组单纯采用托吡酯治疗,C组采用LEV联合托吡酯治疗.比较三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韦氏儿童智能量表修订版(WISC-R)评分、头颅磁共振波谱、脑电图棘慢波指数.结果治疗后,三组总智商(FIQ)评分、言语智商(VIQ)评分及领悟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且C组FIQ评分(107.68±2.55)分、VIQ评分(108.15±3.20)分及领悟评分(15.28±2.70)分均高于A组的(100.20±1.83)、(102.36±2.85)、(13.02±1.50)分和B组的(100.15±1.85)、(102.35±2.88)、(13.00±1.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NAA/Cr、NAA/Cho+Cr与NAA/Cho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且C组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NREM期、清醒期脑电图棘慢波指数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且C组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癫痫综合征患儿接受LEV联合托吡酯治疗可显著提升智力水平,改善脑电波指数,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青春期学习困难学生的智商特点,为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用中国修订的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或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对93例青春期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智力测试。结果93例学生的总智商:(97.15±13.86),|操作智商-言语智商|≥15占44.10%(P〉0.05),以平常智商最多,占49.46%(46例)。男孩在总智商和知觉组织智商均高于女孩(P〈0.05)。青春期后期学生的记忆/不分心智商较青春期前期高(P〈0.05)。结论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就诊的学习困难青春期学生总体智力水平在正常范围,言语智力和操作智力发展平衡,但不同性别和年龄段在智力结构发展上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应用阿仑膦酸钠与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替勃龙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阿仑膦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密度、临床疗效与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结果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腰椎1-4骨密度为(0.820±0.020)g/cm^2,右侧股骨颈骨密度为(0.746±0.019)g/cm^2;观察组的腰椎1-4骨密度为(0.821±0.020)g/cm^2,右侧股骨颈骨密度为(0.745±0.021)g/cm^2。治疗后,对照组的腰椎1-4骨密度为(0.851±0.018)g/cm^2,右侧股骨颈骨密度为(0.764±0.022)g/cm^2;观察组的腰椎1-4骨密度为(0.856±0.014)g/cm^2、右侧股骨颈骨密度为(0.762±0.018)g/cm^2。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1-4及右侧股骨颈骨密度均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1-4及右侧股骨颈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与对照组的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患者E2水平为(32.04±25.08)pg/ml,FSH水平为(72.54±32.08)mIU/ml;观察组患者E2水平为(33.54±29.10)pg/ml,FSH水平为(69.09±27.08)mIU/ml。治疗前,两组患者E2及F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E2水平为(64.32±28.54)pg/ml,FSH水平为(45.08±25.27)mIU/ml;观察组患者E2水平为(33.62±22.08)pg/ml,FSH水平为(71.04±22.42)mIU/ml。治疗后,对照组患者E2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FSH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2及FSH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与激素代替疗法均能有效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但是与激素代替疗法相比,阿仑膦酸钠对患者的血清E2、FSH水平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抽动障碍患者智力状况及其结构特点,探讨各亚型之间智力状况是否存在差别,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药物对智力是否有影响。方法应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测定38例抽动障碍患者(病例组)总智商(FIQ)、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并与2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FIQ为(98.71±13.07),VIQ为(104.63±14.42),PIQ为(92.13±12.02),对照组FIQ为(108.25±14.35),VIQ为(114.00±15.54),PIQ为(99.55±11.97)。两组间各均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病例组各亚型之间FIQ、VIQ、PIQ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病例组中治疗组与未治疗组之间FIQ、VIQ、PIQ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抽动障碍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智力缺陷,在治疗该类患者的过程中值得参考。抽动障碍各亚型之间智力无明显差别。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药物治疗抽动障碍对智力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法骨化醇联合钙剂对肾脏病患者发生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28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阿法骨化醇1μg日一次口服和碳酸钙750 mg日三次口服;对照组12例,碳酸钙750 mg日三次口服。治疗前及以后每3个月检查血清白蛋白、钙、磷、24小时尿蛋白定量、甲状旁腺素,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观察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均呈下降趋势,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腰椎0.967±0.105,0.896±0.131,P〈0.05;股骨颈1.078±0.124,0.925±0.107,P〈0.05),对照组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阿法骨化醇合用钙剂对预防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是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特立帕肽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仑膦酸钠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特立帕肽注射液,20μg/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时腰椎骨密度相对于治疗前有明显上升,全髋与股骨颈骨密度则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治疗6个月时腰椎、全髋、股骨颈骨密度均明显上升,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各部位骨密度均未出现明显上升,治疗6个月腰椎骨密度较治疗前有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治疗6个月时腰椎、全髋、股骨颈骨密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6个月血清骨钙素(OC)水平逐渐上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逐渐下降,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3、6个月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TX)水平逐渐下降,对照组也逐渐下降,对照组下降幅度则明显大于治疗组(P0.05)。结论特立帕肽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增加患者的骨密度,可有效改善骨代谢,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共69例,给予阿仑膦酸钠连续治疗半年,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骨密度、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变化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腰椎正位、股骨颈、股骨粗隆及前臂进行骨密度检测值均比治疗前有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休息痛、活动痛及压痛平均积分分别为(1.104±0.550)、(0.057±0.521)、(1.076±0.627)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在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仅有便秘7例,腹泻3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结论阿仑膦酸钠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8月来医院治疗的160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服用阿仑膦酸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比较疼痛改善状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者显效62例,好转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2组患者在腰椎正位、前臂、股骨颈及股骨粗隆等部位的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在腰椎正位、前臂、股骨颈及股骨粗隆等部位的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但试验组患者的骨密度增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患者发生恶心、便秘、头痛、腹痛腹胀等不良反应的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状况,显著提高腰椎正位、前臂、股骨颈及股骨粗隆等部位的骨密度,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和鲑降钙素注射液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Ⅰ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建平县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Ⅰ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予以辛伐他汀联合鲑降钙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前后股骨颈、腰椎正位的骨密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股骨颈、腰椎正位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股骨颈、腰椎正位骨密度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和鲑降钙素注射液联合金天格胶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Ⅰ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其骨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