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术期刊微信传播著作权侵权风险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学术期刊微信传播中的侵权问题,以引起学术期刊对微信传播侵权行为的重视。【方法】采用网络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学术期刊微信传播著作权侵权问题进行定性研究。【结果】 学术期刊微信传播的侵权风险主要来自于微信公众号论文推送以及资讯分享部分未经授权发布作品行为。而公众著作权保护意识淡薄、公众号面临的内容运营压力和微信作品侵权救济困难是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侵权的主要原因。【结论】 专业团队集约化经营,建立版权联盟,微信运营商腾讯公司简化举报流程、加强微信抄袭的鉴定分析技术是有效规避学术期刊微信传播侵权风险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加深学术期刊对微信公众号服务的了解,引起学术期刊对微信公众号应用的重视。方法 针对学术期刊在微信公众号服务的具体应用上缺乏研究,以致其服务模式尚未成熟的问题,分析了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服务现状以及其不足。结果 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理念和改进措施,包括功能建设、编辑加工、信息服务和出版、读者互动服务、移动宣传、网络编辑人才的培养等创新模式,尝试建立一种适合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推动微信公众平台在学术期刊中的应用,达到最大化发挥微信的公众服务功能。结论 随着学术期刊移动数字化建设的深入,微信公众号服务将在学术期刊中得到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3.
学术期刊微信传播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学术期刊微信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的显著性进行分析并找出影响因素内各水平对微信传播的差异性,以期指导学术期刊微信平台良性运作。【方法】采用描述分析、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学术期刊微信传播效果影响因素进行大样本定量分析。【结果】微信内容的发布时间、发布次序、发布类型均对传播效果有显著影响,且影响因素内各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发布时间上夜晚发布对传播效果的影响最显著;发布位置越靠后传播效果越差;新媒体编辑形式发布的原创内容传播效果最好,其次是转载内容。【结论】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在发布内容时应关注发布时机、发布位置及文章发布类型。  相似文献   

4.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中的优势转化及实践盲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指出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中存在的优势和实践盲点,指导学术期刊合理地开发和运营微信公众平台。【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归纳分析的方法,并运用编辑学与传播学的相关基础理论及微信公众平台应用开发的相关技术理论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同时给出相关的建议措施。【结果】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在于可加快稿件查询进程,缩短出版周期,实现微信营销,这样的优势能否转化成学术期刊的办刊竞争优势,需要克服实践的盲点。结论学术期刊开发和运营微信公众平台时应合理定位,重视编辑新媒体素养培养,加强图文信息处理,利用公众账号托管平台,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特点及适宜应用形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特点及采用适宜形式,以促进传播效果最大化。【方法】以农业工程学报微信公众平台为案例,基于后台统计数据,分析平台用户关注和图文阅读情况。【结果】科研论文写作指导类、学报自身宣传类消息的图文转化率较高,根据论文内容所撰写的新闻通讯类消息以综合、土地和争鸣栏目的图文转化率较高;图文阅读渠道按阅读次数比例排序是:会话>朋友圈>其他>好友转发>历史消息。【结论】学术期刊微信平台较适宜的传播形式与措施主要有:将专业性强的学术内容以科普文章的形式传播;采用多图文发布形式;发布科研论文写作指导类消息,以及具有创新性、针对当前研究热点的科技消息等。  相似文献   

6.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析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存在的问题,完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功能,提升服务效果。 方法 基于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调查情况,总结和分析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存在的问题。结果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命名未能体现期刊品牌、使用偏重科技类期刊、功能与结构参次不齐、信息服务未多样化、内容受制于传统纸版期刊。结论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应在体现学术期刊品牌、加快认证进程、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推送效果、加大平台宣传、提升服务意识等方面进行改进与努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建立以阅读效果为导向的阅读引导模式,提高学术期刊微信内容传播质量。【方法】 基于认知理论对学术移动阅读理解的认知过程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以具代表性的11个高微信传播力中文科技期刊公众号的278篇原创性推文为例,分析其阅读引导策略及存在问题,继而提出构建以阅读效果为导向的移动阅读引导模式。【结果】 具有良好阅读效果的学术移动阅读涉及具体阅读目标确立、重要内容注意加工和情境模型建构等主要认知环节,样本期刊尚未形成相应的阅读引导策略。可构建包含目标引导、视觉引导和要义引导的阅读引导模式,提升科研读者的学术移动阅读效果。【结论】 改变学术传播理念,从追求阅读量转向提升阅读效果,对于提升学术期刊移动传播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移动阅读环境下学术期刊的发展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揭示移动阅读环境下,微博或微信等新媒体形式给学术期刊发展带来的挑战。方法 结合已有的调查报告,采用比较法,分析了新媒体出现后,伴随受众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的改变,学术期刊在服务功能、交流功能、传播功能等方面发生的变化。结果 移动阅读环境下,学术期刊应尝试利用新技术,尽快创建微信或微博平台,一方面是为了逐步符合新媒体的阅读特性,另一方面,借助移动阅读平台的开放特性,提升期刊服务水平,监督学术规范。同时,建议学术期刊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平台的互动性,避免知识的过度碎片化,并注意版权的保护和管理。结论 学术期刊的移动数字化建设应尽快深入。  相似文献   

9.
10.
CSSCI来源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现状及优化策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CSSCI来源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现状,为科技期刊运营微信公众平台提供参考。方法 以533种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为样本,采用普查法获取其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及运营状况,调研截止到2016年1月15日。结果 164种期刊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开通率仅有30.77%;出现一些亮点,如多种媒介联通互动,提供多种增值服务,分层、分类推送消息等;整体运营现状不佳,存在数字化思维淡泊、运营思维缺乏、用户服务意识匮乏等问题。结论 学术期刊要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对此,全面树立用户观念,加快平台与多种新媒体融合,以期刊为基础、聚焦内容、凸显办刊特征,加大硬件与软件的双重技术投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考察学术论文经微信推广与否在知网下载量上的差异,探讨微信推广对学术论文传播效果的影响。方法 调查15种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2015—2019年发表的“媒介融合”“媒体融合”主题的论文在微信和中国知网上的传播情况,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比分析、独立样本 t检验等方法,分析学术论文经微信推广与否在知网下载量上的差异。结果 微信推广对学术论文的传播存在学科差异;经微信推广的学术论文知网下载情况较好,表明其传播效果更理想;微信推广对同一作者论文的传播效果不显著。结论 学术期刊应加大微信推广力度,同时要重视学科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科“量身定制”符合其学科特色的微信推广方案。  相似文献   

12.
基于Kano模型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用户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的需求,为提升用户满意度及优化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在网络调研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提炼出30个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采用Kano模型分析、混合类分析及Better-Worse系数分析方法,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进行需求属性归类及优先级排序。【结果】 在30个服务功能中,6个属于期望型需求,7个属于必备型需求,7个属于魅力型需求,10个属于无差异型需求。【结论】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应根据不同的服务功能需求类型和优先级优化功能设计,并追踪其变化方向,在提升用户满意度的基础上提高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广东省公开发行的17种学术期刊为调研对象,评析学术期刊移动传播效果,为提升期刊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 将期刊情况、网站情况、微博使用情况、微信公众号使用情况、入驻数据库客户端情况和期刊自有App 等数据代入已构建的学术期刊移动传播力评价模型,分析和探讨媒体融合下学术期刊移动传播力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为验证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依据学科分类将期刊分成社科期刊组和科技期刊组,比较两组期刊移动传播指数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纳入研究的17种学术期刊中,移动传播指数较高的是《电镀与涂饰》《体育学刊》《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器官移植》《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等,提示此类期刊的移动传播力较强。由于学术期刊移动传播指数的二级指标是动态变化的,因此该指数也是动态变化的。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不同组别之间的移动传播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构建的传播模型受学科因素的影响小。【结论】 此评价指标模型同时具有动态变化性和稳定性的特征,是可操作且科学合理的,能够明确学术期刊移动传播工作的指导方向和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4.
陈玲  孔燕  徐飞 《浙江预防医学》2021,32(5):621-17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中外学术论文与期刊,更好地了解我国科学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优势和短板,并提出优化策略,助力建设现代化科技强国。【方法】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分别对中美英德法日六个主要科技大国在不同学科方向的SCI、SSCI论文和期刊的数量与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一方面,我国在化学、数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科的学术论文成果及国际影响力突出,但在医学和社会科学学科还有待提升;另一方面,我国各个学科的学术期刊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美国,相对于目前科研水平明显滞后。【结论】 我国应鼓励发表高水平论文;补齐短板、谋划未来;向美英学习,加快建设一流国际期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我国学术期刊移动出版发展的整体图景,发现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方法】 以2019—2020年度CSSCI与CSCD来源期刊目录所涵盖的1454种学术期刊为样本,基于微信、微博和App,从基本信息、资源内容、功能设置、运营效果等维度,对学术期刊移动出版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半数以上学术期刊移动媒体的名称、图标、认证主体、简介等基本信息展示较为明晰;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功能较为丰富,其微博与App功能较为单一;大多数学术期刊移动媒体在发文量、互动效果等方面表现较差;资源内容主要围绕纸刊内容进行开发和推广,但存在更新不及时等问题。【结论】 我国学术期刊移动出版应注重内容创新,构建多渠道传播体系;广泛开展合作,实现内容与服务双驱动;依托内外部激励机制,强化学术期刊运营能力;完善面向新平台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促进学术出版转型。  相似文献   

16.
王涵  方卿  翟红蕾 《浙江预防医学》2021,32(10):1310-81
【目的】 对专业性期刊与综合性学术社交媒体的传播内容与运营策略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学术期刊新媒体运营的建议。 【方法】 以20个专业性期刊公众号与20个综合性学术公众号为分析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其发布的2845篇推文进行质性分析。 【结果】 综合性学术公众号的微信传播指数普遍高于专业性期刊公众号;二者关于论文、学术活动、增值服务3个一级类目的传播内容相似,但二级类目和三级类目的传播内容各有差异;专业性期刊公众号以纸刊论文内容传播为主,服务模式较为单一;综合性学术公众号侧重于目标群体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传播,所提供的增值服务产业链更为完善。 【结论】 借鉴综合性学术公众号深挖社交媒体传播的特性,提出知识重组,打造专业内容传播新模式;利用技术赋能,加强学术知识服务与互动;通过学术媒体深度融合,构建多层联动协同传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合著型论文对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贡献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合著型论文对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贡献,对学术期刊科学评价体系进行优化,为提高办刊质量和期刊影响力提供新思路。方法 基于中文科技期刊评价报告和CNKI数据库检索6种高等教育领域期刊,获取论文作者、被引频次等相关数据,采用分类贡献度与总体贡献度来分析合著型论文对期刊影响力的贡献水平及类型。结果 合著型论文对期刊的贡献类型可分为论文h指数贡献主导型、被引频次贡献主导型和总被引频次主导型等。结论 分类贡献度和总体贡献度评价方法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地评价合著型论文对期刊影响力的贡献,有利于期刊精准施策,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与拓展。  相似文献   

18.
丛挺 《浙江预防医学》2020,31(7):783-277
【目的】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学术交流体系发生结构性重塑,揭示该背景下学术期刊服务重构框架与实施路径,在发挥学术期刊既有优势的前提下,积极开拓移动化服务。【方法】 采用系统分析法,对学术期刊服务重构框架,即服务目标、服务功能和服务链重构等方面展开系统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服务重构路径。【结果】 学术期刊移动化服务目标是提供用户友好型、适应移动社交场景的学术服务模式,围绕用户需求建立新的价值曲线,实现学术期刊、数据库、移动平台与社交服务机构等服务链节点重构。【结论】 学术期刊应树立移动优先服务意识、优化面向移动场景的工作流程、创新增强型学术内容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9.
学术期刊论文科普化方法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析学术期刊论文科普化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通过学术论文科普化并借助新媒体工具传播的典型实例分析,研究学术论文科普化的方法,覆盖论文遴选原则、写作要点、传播途径等。【结果】 将学术论文改写为科普文章,借助新媒体技术产生的传播效果远大于普通的学术论文推送,增加了作者、读者与期刊的黏性,但学术论文科普化工作对编辑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结论】 学术期刊应借助新媒体工具开展论文科普化工作,提升学术论文的显示度,进而提升期刊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