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背景 全科医生数量和质量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两个重要维度,其中,医生数量的新增、保持和流失,是全科人力动态规划、管理和评价的重要考量,也是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全科住培)的绩效指标。探讨全科住培学员的就业状况及影响因素,可以为今后住培政策和激励机制的制定提供参考,但目前针对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 目的 了解河南省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的就业状况,分析学员结业后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原因,从而为完善培训管理和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1年8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在河南省选取2014—2017年入培且已结业的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326例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课题组自行设计,主要内容为学员的基本信息、全科住培情况、目前工作情况及结业后从事与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原因。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由学员自行填写。 结果 共发放问卷326份,回收有效问卷271份(83.1%)。结业后,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者77例(28.4%),从事非全科医学相关工作者194例(7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生源类型、全科住培基地所在区域是学员结业后是否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影响因素(P<0.05)。与结业后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学员相比,结业后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学员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的比例更高〔70.1%(54/77)比32.0%(62/194),P<0.05〕,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的比例更高〔49.4%(38/77)比6.2%(12/194),P<0.05)〕。194例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学员中,从事内科学工作者78例(40.2%),从事急诊及危重症医学工作者33例(17.0%),从事外科学工作者17例(8.8%)。不选择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前3位原因分别为:单位安排〔34.5%(67/194)〕,所在单位没有全科医学科〔29.9%(58/194)〕,薪酬低〔26.8%(52/194)〕。 结论 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选择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的比例较低,年龄、文化程度、生源类型及基地所在区域是影响因素。建议加大全科医学理念宣传,加快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建设,提高全科医生薪酬待遇,以此增加全科医生的职业吸引力。  相似文献   

2.
背景全科医生队伍的长久、稳定发展对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现国家“大健康”战略目标至关重要。全科医生是否继续从事全科医学职业主要取决于其对全科医生职业的信心。探讨已结业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学员对全科医学职业认知情况,可以为今后培训内容改进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调查已结业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对全科医学职业认知情况,从而为能够更好地留住全科人才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8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河南省10家全科住培基地2014—2017年入培且已结业的非订单定向全科住培学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课题组设计,本研究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学员基本信息、住培情况、目前工作情况、对全科医学的职业认知等。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由学员自行填写。结果共发放问卷326份,回收有效问卷271份(83.1%),结业后从事全科医学工作者77名(28.4%)。结业后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学员对全科医学学科地位、全科医生社会地位的评分高于未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者(P<0.05);结业后从事全科医学相关工作学员中,80.5%(62...  相似文献   

3.
背景 全科医师是初级医疗保健体系和分级诊疗的重要支点,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全科住培)是培养高素质全科医师最重要的渠道,但目前我国的执业现状使学员易产生职业倦怠,分析其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可为完善全科住培管理和壮大全科医师队伍提供依据。目的 了解全科住培学员职业倦怠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3-4月,从江苏省13个市各抽取1家国家级全科住培基地,基地内全科学员全样本调查,共抽取682名学员。采用自制社会人口学调查表、职业倦怠普适量表调查学员的职业倦怠情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全科住培学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682份,回收有效问卷60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8.6%。职业倦怠3个维度情绪耗竭维度得分为(15.34±7.02)分、去个性化维度得分为(9.17±6.36)分、个人成就感低落维度得分为(13.61±8.12)分。零倦怠检出率为43.7%(264/604),轻度职业倦怠检出率为27.3%(165/604),中度职业倦怠检出率为21.5%(130/604),重度职业倦怠检出率为7.5%(45/604)。体育锻炼次数、睡眠时长是全科住培学员情绪耗竭的影响因素(P<0.05);学历、体育锻炼次数、睡眠时长、参加住培年度、收入水平是全科住培学员去个性化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身份归属和体育锻炼次数是全科住培学员个人成就感低落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全科住培学员职业倦怠检出率较高。体育锻炼次数、睡眠时长、参加住培年度、收入水平、学历、性别、身份归属是全科住培学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建议加强全科住培学员体育锻炼和心理建设、探索构建“行业社会人”的培养模式、夯实基层基地的建设、提高全科住培学员薪资待遇等,来缓解或降低其职业倦怠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简称“浙大一院”)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全科住培”)学员毕业后工作状况及对住培的看法,为今后全科住培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7年10~11月采用自行设计的“浙大一院全科住培毕业学员调查问卷”,通过微信对2008~2017年浙大一院全科住培毕业学员进行追踪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对全科住培的看法和满意度,毕业后参与医疗、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工作情况。结果 本研究纳入毕业学员18人,男6人,女12人,平均年龄(31±2)岁。77.8%的学员表示对全科住培满意,全部学员均表示有必要参加全科住培,88.9%的学员表示全科住培对自我提升有帮助。83.3%的学员在综合性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全科工作。83.3%的学员从事临床工作,38.9%的学员承担了各类教学工作。结论 全科住培毕业学员对全科住培的认可度较高,对后续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背景 近年来,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学员的心理健康逐渐受到重视,心理问题被认为是导致其无法完成规定时长培训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了解全科住培学员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出现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对住培政策及方案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的 了解全科住培学员心理健康状况,并从受访者处对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挖掘,旨在提高住培管理者及社会对住培学员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 方法 本研究采用基于解释性序列设计的混合研究方法。于2021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全体在岗全科住培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设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调查。分析全科住培学员SCL-90总得分及各因子得分情况,比较不同年级全科住培学员SCL-90各因子得分及总症状指数的差异。2021年2—6月,采用现象学研究法,目的性、异质性抽取已接受心理健康评估的全科住培学员作为访谈对象,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化深度访谈,以了解诱发情绪或心理问题的主要生活事件及其与住培或专业之间的联系、全科住培学员希望得到的帮助及其对住培方案的建议。应用NVivo 12软件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归类;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提炼访谈主题。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8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0%。84例全科住培学员SCL-90平均总得分为(149.61±50.55)分,平均总症状指数为(1.66±0.56)。其中29例(34.5%)总分≥160分;分别有45例(53.6%)、33例(39.3%)、29例(34.5%)、22例(26.2%)、19例(22.6%)、18例(21.4%)、16例(19.0%)、12例(14.3%)、12例(14.3%)全科住培学员的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敌对、精神病性、躯体化及恐怖因子分≥2分。不同年级全科住培学员抑郁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8.4%(15/31)的二年级学员抑郁因子分≥2分。最终对21例全科住培学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其中14例(66.7%)SCL-90总得分≥160分。共提炼出4个主题:个人问题对心理状况的影响、工作中人际交往带来的伤害与益处、与住培基地相关的心理压力、与专业选择相关的信心缺乏。 结论 全科住培学员心理问题阳性率较高,可能与个人因素、住培期间遇到的问题紧密相关。应将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作为住培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提升全科住培学员的存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进而助力其顺利完成培训。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学员心身医学服务能力的现状和培训需求。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 于2021年8—9月期间对同济大学4家附属医院参加住培的全科学员进行线上问卷调研。问卷内容包括全科住培学员的基本情况, 心身医学相关知识自评和培训需求, 以及社区患者的心身医学服务需求。结果共发放问卷159份, 回收有效问卷140份(88.1%)。25.7%(36/140)全科住培学员认为临床工作中遇到躯体症状伴发情绪问题的患者比例高达50%及以上;29.3%(41/140)认为50%及以上的患者存在睡眠问题;但60.0%(84/140)能采取恰当的处理方式。全科住培学员对"心身医学核心知识和概念"了解的比例为47.5%(665/1 400), 对"常见心身疾病"判断的正确率为(64.6±23.4)%, 自评对心身医学服务能力感到满意者仅占21.4%(30/140)。62.8%(88/140)认为目前全科住培方案对上述能力培训的涵盖率不足50%, 66.4%(93/140)认为"有必要"强化训练, 线上授课、工作坊、多学科诊疗和临床实践教学等形式的接受率为56.4%...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全科专业规培学员人文素质培养的方法与意义。 方法 选取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规培的2015—2016级全科医学专业学员共29名为研究对象,采取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基层实践、临床教学的方式对全科规培学员进行人文素质培养,以培训前29名学员的问卷及量表调查为基线,在培训后,对培训学员进行问卷、量表调查,采用自行设计开放式问卷、关怀特征量表(CAS)、关怀能力量表(CAI)、医患沟通技能评价量表(SEGUE)及全科医生胜任力问卷(GDCQ)对人文素质培养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规培学员人文素质培养的参与率为100.0%。89.7%的全科规培学员认为人文素质培养对临床工作开展非常重要。全科学员人文素质知识来源于临床教学的比例最高,占81.6%,其次是基层实践、专题讲座,占比分别为70.7%、60.3%,而来自课堂教学的比例最低,占53.4%。人文素质培养前后全科规培学员的人文关怀意识、关怀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及岗位胜任力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对全科规培学员进行人文素质培养可通过采取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基层实践、临床教学等方式开展,并且可显著提高全科规培学员的综合人文素质,其中课堂教学对人文素质的提升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8.
背景 为加强农村地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我国于2010年开始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项目。2015年,国家要求订单定向毕业生在毕业后须参加为期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 目的 了解订单定向毕业生参加住培情况,分析住培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的影响,探究住培对订单定向毕业生培养和农村基层卫生人力的意义,为订单定向毕业生的高质量培养提供政策建议。 方法 2015年开始,在我国中西部3个省份共抽取4所承担订单定向培养项目的高校,建立订单定向毕业生队列,并按照班级1∶1选取同年毕业的普通临床毕业生作为对照,每年进行追踪随访。利用描述性分析展示订单定向毕业生参加住培的情况、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并与普通临床毕业生比较。采用Cox回归分析参加住培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的影响。 结果 2015—2019届订单定向毕业生中分别有86.69%(228/263)、86.78%(361/416)、87.79%(381/434)、91.08%(388/426)、94.43%(356/377)表示毕业后愿意参加住培,同届普通临床毕业生毕业后愿意参加住培的比例分别为72.20%(200/277)、58.75%(151/257)、70.42%(169/240)、73.23%(145/198)、61.03%(83/136);2015—2019届订单定向毕业生实际参加住培的比例分别为99.02%(202/204)、97.10%(301/310)、94.99%(322/339)、89.91%(285/317)、69.45%(241/347),同届普通临床生的参加比例分别为67.57%(100/148)、66.12%(80/121)、74.79%(89/119)、43.33%(39/90)、34.62%(27/78)。2015—2017届订单定向毕业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达到99.23%(259/261)、94.86%(351/370)、91.74%(311/339),同届普通临床生的通过率分别为97.74%(173/177)、95.87%(116/121)、88.24%(105/119)。Cox回归结果显示,校正人口学变量、家庭经济状况、学医意愿、医学教育情况、参加住培相关因素后,参加住培组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概率是未参加住培组的1.23倍〔95%CI(1.02,1.49),P=0.031〕。 结论 订单定向毕业生住培参加意愿、住培参加比例、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均较高。参加住培能提高医学毕业生的能力,对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对综合性医院全科医学科培训满意度情况,旨在探索全科医学科在综合性医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方法 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进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2014、2015、2016级的128名全体学员为调查对象。于2017年4—6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学员的基本情况,学员对本院各专科、全科医学科和社区轮转的满意度,学员对本院全科医学科已组织的培训的满意度情况。共发放问卷128份,回收有效问卷份128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00%。结果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者占98.44%(126/128)。学员对在医院各专科、全科医学科和社区轮转的满意度分别为47.66%(61/128)、75.78%(97/128)、46.09%(59/128)。学员对在医院各专科、全科医学科和社区轮转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员对在全科医学科轮转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在医院各专科和社区轮转的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学员对全科医学科已组织的培训的满意度为92.19%(118/128)。结论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对在医院全科医学科轮转和全科医学科已组织的培训满意度均较高。作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综合性医院应设置全科医学科,并加强全科师资标准化建设,参与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全过程管理,使全科理念、全科临床思维渗透到规培的每个环节,最终培养出合格的全科医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后疫情时代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方法,为改进和优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取228名2017级至2019级内科在培的住院医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其基本信息、内科住培医师面对疫情的抗疫态度和行动、疫情对内科住培医师执业规划及轮转计划的影响进行现况调查。数据通过“问卷网”问卷平台导出,使用Microsoft Excel进行数据整理,使用Origin软件进行作图分析。结果 本院在培的住培医师(“本院住培医师”)、社会化培训的住培医师(“社会化住培医师”)、外单位委托培养的住培医师( “委培住培医师”)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时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培医师( “并轨专硕”)愿意奔赴湖北支援的比例分别占100%(30人)、86%(6人)、84%(80人)和77%(72人)。99%~100%的内科住培医师都愿意加强疫情防控知识的学习和对人民群众的宣教。80%(24人)的本院住培医师参加了所在培训医院或当地的抗疫活动,而委培住培医师、社会化住培医师和并轨专硕则分别为46%(44人)、14%(1人)和12%(11人)。97%(29人)的本院住培医师、89%(85人)的委培住培医师、86%(6人)的社会化住培医师及82%(76人)的并轨专硕表示以后仍愿意从事临床工作。内科住培医师认为应该加强预防医学、传染病学、全科医学、中医药学及急危重症学知识培训的分别占98%(221人)、98%(221人)、90%(203人)、70%(158人)和60%(135人)。结论 各个身份内科住培医师都有非常强的抗疫意识和积极的抗疫行动,今后的内科住培工作应该进一步加强预防医学、传染病学、全科医学、中医药学及急危重症学科的培训。  相似文献   

11.
背景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起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但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识及从业意愿有待提高。目的 对医学院校学生开展全科医学临床技能工作坊培训,并评价工作坊的培训效果。方法 以海南医学院自主选择了全科医学临床技能工作坊课程的120例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包括医药类专业学生和非医药类专业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别于2018年6月(培训前)和2018年12月(培训后)对纳入学生开展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调查其在培训前和培训后的全科医学相关知识、态度、从业意愿及对全科医学教学的反馈意见。结果 共73例(60.8%)学生完成了培训,医药类专业学生29例(39.7%)、非医药类专业学生44 例(60.3%)。培训前,73例学生中有18例(24.7%)学习过《全科医学概论》。培训后,72例(98.6%)学生认为临床专业有必要开设全科医学课程。培训后,学生对全科医学定义、全科医学性质、全科医生角色、全科医生在卫生服务体系中作用的认知较培训前有明显提升(P<0.05)。培训前和培训后,分别有7例(9.6%)和37例(50.7%)学生的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测试评分为良好。医药类专业学生愿意从事全科医学工作者占比,从培训前的69.0%(20/29)上升到培训后的96.6%(28/29)。结论 全科医学临床技能工作坊培训有助于提高医学院校本科生对全科医学的认识,可提高医药类专业学生的全科医学从业意愿,可以为国内外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背景 全科医生是保障居民健康和控制医疗费用支出的“守门人”,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实施者和提供者,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着我国卫生服务提供的质量和效果。目的 调查深圳市2008-2014年开展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情况,总结其成功经验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8年7-8月,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08-2014年已经毕业的深圳市全科专业规范化培训医师638例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影响参加培训的因素、对实际工作帮助程度、效果最好的培训方式、与未参加规范化培训医生相比的优势和机会、培训满意度和需要改进的方面。结果 共发放问卷638份,回收有效问卷523份,有效回收率为82.0%。深圳市开展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数逐年增加,由2008年的54人增长到2014年的131人。调查对象对培训总体情况满意人数所占比例为46.8%(245/523),其中全科医师培训的理论学习(52.0%,272/523)、理论课程师资水平(56.6%,296/523)、临床基地教学师资水平(52.0%,272/523)、社区实践教学(51.4%,269/523)、社区实践教学师资水平(51.2%,268/523)5项满意度超过50.0%。在工作岗位上较未参加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69.2%(362/523)、57.2%(299/523)、38.8%(203/523)的调查对象认为其优势主要在诊疗能力、学习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需要改进的方面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独立实践机会、带教师资的能力、整体轮转科室的安排。结论 深圳市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数量和质量稳步上升,培训取得初步成效。优化集中理论培训课程内容,改进临床和社区实践培训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师资能力培养、加大带教激励力度、加强考核结果反馈等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13.
背景 为充实全科医师队伍,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作为全科医师过渡期培训形式于2010年相继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且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于2017年开始承担部分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目的 从柯氏模型的反应层评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转岗培训效果,旨在全面了解学员的主观感受,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将来的转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转岗培训的9名医师为调查对象。于2018年6月,通过转岗培训学员微信群发送调查问卷链接,学员各自于网上填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员基本情况、对转岗培训基地的评价、对自我能力提升情况的评价、对目前转岗培训方式的评价。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9份。对理论培训阶段的评价:8/9的学员对学时数设置以及教学水平的评价方面表示“满意”或“很满意”,7/9的学员对课程内容设置表示“满意”或“很满意”;对临床培训基地的评价:超过一半的学员对培训时长(7/9)和培训内容(8/9)“满意”或“很满意”,对师资水平均表示“满意”或“很满意”。在全科医学理论方面:9名学员均表示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对全科医学的认识和医患沟通能力有“较大提高”或“很大提高”,8/9的学员在全科适宜技术方面有“较大提高”或“很大提高”。在临床综合能力的评价中,8/9的学员表示门诊应诊能力有“较大提高”或“很大提高”。在全科实践能力的评价中,所有学员表示自己在全科常见病诊治以及全科医疗教学能力方面有“较大提高”或“很大提高”。所有学员参加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的教学活动,并认为这些教学活动提升了其综合能力〔如门诊应诊能力(9/9)、自学能力(9/9)、门诊带教能力(8/9)等〕。对于总体培训效果,5/9的学员表示“满意”,4/9的学员表示“很满意”。对于“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制度亟需改进方面”,7/9的学员认为应该合理提高培训人员工资待遇,5/9的学员提出培训方式应更加灵活多样,同时希望加强临床技能的培训。在工学矛盾方面,5/9的学员表示在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所有学员表示愿意在培训结束后注册为全科医生,其中8/9的学员愿意以后继续参加加强全科医生能力的培训。结论 学员对培训总体评价较好,也从培训中提升了自己的综合能力。但同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需求不一、培训计划欠灵活、存在工学矛盾、组织管理待加强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专科-全科联合教学查房(CSGR)模式在全科医师培养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 以高血压教学查房为例,于2012年6-12月选取在培的北京市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学员(60人)和北京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26人)共86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学员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及查房前高血压知识测试总成绩进行分层随机分组:试验组47人,采用由心内科师资与全科师资共同主持的CSGR模式;对照组39人,采用单纯心内科高血压教学查房模式.查房后对两组学员进行教学查房效果评价问卷调查,再次以相同试题测试高血压知识水平,并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在家庭与心理因素问诊、强调预防为主理念、健康教育指导等12项查房效果评价指标方面,试验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2.668,-2.482,-2.269,均P〈0.05);在对全科理念讲解的满意度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χ2=12.340,P〈0.01);试验组学员查房后高血压知识总成绩[(18.70±2.96)分]较查房前[(16.52±2.72)分]明显提高(t=5.043,P〈0.01),对照组查房前后总成绩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8%(44/45)的试验组学员对CSGR模式在合作、教学、医疗方面的价值表示认同.结论 CSGR模式可充分利用专科和全科两方面优势,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查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查房的效果和质量,有助于全科医师临床能力与全科临床思维的培养,在全科医生的培训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开展的实际情况,探讨完善培养制度的有效途径,为解决全科医师培养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0年参加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学科)的培训学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0.0%的学员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医学院校毕业生有必要在从事医疗工作前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在提高临床实践及专业技能方面有重要作用;学员对教师带教意识的满意度较低;有75.4%的学员,尤其是本科毕业生对住院医师培训与研究生培养相结合的模式表示认可。结论完善全科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加强规范化培训医院及社区培训基地师资建设,突出临床技能和社区技能培训,制定倾斜政策,培养高质量的全科医师。  相似文献   

16.
刘婵  许琰  罗荧荃  周昱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1):3858-3862
目的 探讨巴林特小组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5级和2016级接受国家规范化培训的全部全科医师为研究对象,共54名,同时选取5名全科教学小组带教老师为巴林特小组长。于2016年11月—2018年1月,共开展了30次巴林特小组活动,每名全科医师均参加5~6次巴林特小组活动。活动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全科医师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全科医师的基本情况、对巴林特小组活动安排的满意度、参加巴林特小组活动的收获、继续参加巴林特小组活动的意愿。共发放问卷54份,回收有效问卷54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0%。结果 54名全科医师中,对巴林特小组活动的活动时间、活动频率、小组人数、案例选择、小组长组织能力、小组氛围满意/非常满意者分别占94.4%(51/54)、88.9%(48/54)、100.0%(54/54)、96.3%(52/54)、88.9%(48/54)、100.0%(54/54)。54名全科医师中,认为巴林特小组活动在“提高沟通技巧,能够顺利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给予患者及家属理性的情感支持”“学会耐心倾听,能够自主识别和认知自身情绪问题”“理解自身角色对于患者及家属的重要性和责任”“释放职业压力,采取成熟的压力应对方式,正确地控制和表达情绪”“感受到理解和支持,提升职业认同感”“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更好地处理医患、医护关系”“帮助解决工作与个人生活交叉时出现的困惑”“有助于运用和谐医患关系,利于临床工作”9个方面比较有帮助/非常有帮助者分别占100.0%(54/54)、94.4%(51/54)、90.7%(49/54)、98.2%(53/54)、96.3%(52/54)、100.0%(54/54)、94.4%(51/54)、90.7%(49/54)、100.0%(54/54)。54名全科医师中,48名(88.9%)全科医师愿意继续参加巴林特小组活动。结论 全科医师对巴林特小组活动安排的满意度较高,参加巴林特小组活动后收获较多,且多数全科医师愿意继续参加巴林特小组活动。  相似文献   

17.
背景 我国的全科医师培训面临着基础薄弱、建设规模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难以满足等难题,上海市闵行区与高校合作,在政府部门的助力下,建立了医教研协同型服务体系,有利于全科医师培训质量的提升。目的 了解教学双方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评价与需求情况,以分析能有效提升全科医师培养水平的策略。方法 以上海市闵行区2家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问卷有效回收的带教教师(n=36)和管理人员(n=10)为教学供方,以在培学员(n=36)和出站学员(n=30)为教学需方,于2016年4—6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受试者的基本信息及其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认知、评价、需求情况。结果 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2份(93.3%)。84.8%(39/46)的教学供方和69.7%(46/66)的教学需方对培训制度非常/比较了解。80.5%(37/46)的教学供方单位对培训制度感到非常/比较满意,56.0%(37/66)的教学需方单位对培训制度感到一般/不满意;80.5%(37/46)的教学供方个人认为培训制度合理但执行不到位,40.9%(27/66)的教学需方个人对目前的培训制度不满意。对于学员最需要提高的能力,43.5%(20/46)的教学供方认为是诊疗流程规范完备,28.3%(13/46)的教学供方和40.9%(27/66)的教学需方认为是临床诊疗能力。4类研究对象所在单位对培训制度的评价、个人对培训制度的评价以及认为学员最需要培养的能力、学员最需要提高的能力、考核最需要重视的方面、带教教师最需具备的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教学需方对培训制度的满意度较低。教学双方的培训需求均侧重于临床实践能力,但不同角色教学供、需方对培训的评价与需求情况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全科医师师资培训中心学员的反馈意见的调查,为完善全科师资培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整群抽取2012年4月17-20日第23期全科师资培训班的171名学员进行调查,分析培训课程及内容设置的合理性.结果 共回收170份有效问卷,其中86人(51%)认为培训课程安排非常恰当,76人(9%)认为安排恰当;97人(57%)认为培训形式非常生动,65人(38%)认为较生动;学员对教师的总体评价分为4.64分;170人中93人(55%)表示很愿意参加培训,70人(41%)表示愿意;156人(92%)最希望学习医学新进展,111人(65%)最希望学习教学技能和全科理论知识;32人(19%)认为培训内容与学员的需要完全符合,129人(76%)认为大部分符合;82人(48%)认为收获很大,80人(47%)认为收获较大;147人(86%)认为培训开阔了思路,104人(61%)认为提高了临床诊治能力;53人(31%)认为提高了理论水平;87人(51%)对本次培训的总体评价很满意,75人(44%)较满意.结论 海市全科医师师资培训中心的培训计划及课程设置基本合理,经过培训学员收获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和比较上海市助理全科医生培训(3+2模式)和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5+3模式)学员的职业认知,为完善全科医生培养方式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8月至10月问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市嘉定区3+2模式培训学员和6家全科培训基地的2012级5+3模式培训学员的职业认知进行研究。结果30名3+2模式培训学员[平均年龄(22.6±0.7)岁,男性占16.7%]和76名5+3模式学员[平均年龄(24.6±1.8)岁,男性占35.5%]完成调查。3+2模式学员在“全科医生的社会地位”(平均秩69.37比47.24,Z=-3.589,P〈0.001)、“全科医生的职业前景”(平均秩66.13比48.51,Z=-2.953,P=0.003)和“目前社会对全科医生的需求”(平均秩68.17比47.71,Z=-3.261,P=0.001)三方面的总体判断均好于5+3模式学员。93.4%(28/30)的3+2模式学员和47.4%(36/76)的5+3模式学员均认为目前全科医生最急需改善的是工作收入。5+3模式学员的期望工作收入高于3+2模式学员[(8436±2963)形月比(6600±2694)形月,t=-3.087,P=0,003]。仅35.5%(27/76)的5+3模式学员毕业后首选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而39.5%(30/76)首选进入二、三级医院工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户籍、毕业院校、学历、专业、培训前工作经验和预期收人与其首选就业意向无相关性。结论5+3模式学员职业认知有待提高,就业意向尚需调整,全科医生的收入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