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吴玲  王小丹  田冶 《海南医学》2013,24(21):3249-3251
目的 了解海南医学生自杀意念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其自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选取11个专业共696名海南医学院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尊调查表和自杀意念调查表(SIOSS)进行调查.结果 ①海南医学院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5.4%,自杀意念率男性高于女性(=7.161,P=0.006).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户口所在地在农村和高抑郁是自杀意念产生的危险因素,而积极应对方式、较高的客观支持和高自尊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结论 自杀意念在海南医学院学生中的发生率较高,且自杀意念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采取措施,减少自杀意念的产生,防止自杀意念转变为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妊娠期女性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及其累积效应,为临床早期识别自杀意念的高风险人群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山东省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产科门诊1825名妊娠期女性.采用自编问卷评估社会经济地位、妊娠相关情况、精神疾病史,采用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NEO-FFI)神经质分量表、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简易应对方式亚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职业倦怠与抑郁的关系,并探讨社会支持在二者间的调节作用。方法 于2016-04-01采用方便抽样法在北京协和医院募集护士700例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PHQ-9)、中国职业倦怠量表(CMB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分别用于评价抑郁、职业倦怠、社会支持水平。共发放问卷700份,有效回收509份,为排除性别因素影响,以其中的497例女性护士为研究对象。结果 497例护士的抑郁得分为(6.3±5.6)分,职业倦怠及其耗竭、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得分分别为(43.6±12.2)、(18.2±7.2)、(9.9±4.9)、(15.5±5.2)分,社会支持得分为(41.6±7.0)分。层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年龄、职称因素后,职业倦怠得分可以正向预测抑郁得分(P<0.05),社会支持得分对抑郁得分无影响(P>0.05);将职业倦怠得分×社会支持得分纳入回归方程,职业倦怠得分×社会支持得分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得分对职业倦怠得分、抑郁得分的关系起调节作用(△R2=0.009,P<0.05)。其中,控制年龄、职称因素后,职业倦怠的耗竭、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维度得分均可以正向预测抑郁得分(P<0.05),分别将耗竭维度得分×社会支持得分、人格解体维度得分×社会支持得分、成就感降低维度得分×社会支持得分纳入回归方程,仅耗竭维度得分×社会支持得分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得分对耗竭维度得分、抑郁得分的关系起调节作用(△R2=0.007,P<0.05)。结论 职业倦怠与抑郁呈正相关,社会支持可以调节职业倦怠与抑郁的关系,尤其是耗竭维度与抑郁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背景 大学新生刚进入新校园,环境适应等问题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各种不良情绪,其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研究发现D型人格是大学生抑郁的危险因素。但既往研究多采用横向研究,难以区分是人格因素影响了抑郁,还是抑郁影响了人格。而且没有考虑领悟家庭支持在新生适应中的作用。目的 考察领悟家庭支持对D型人格与大学新生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7年10-12月选取某大学2017级全部新生1 428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分两次收集数据,于2017年10月第1次发放问卷1 428份,包括人口学等一般性资料、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D型人格量表(DS-14)、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实际回收1 403份,有效问卷1 350份,有效回收率为94.54%;2017年12月第2次发放问卷1 425份,包括PHQ-9,实际回收1 398份,有效问卷1 270份,有效回收率为89.12%。纳入两次均有效的问卷1 224份。其中DS-14包括负性情感、社会抑制维度,PSSS调查领悟家庭支持维度。结果 1 224例大学新生D型人格检出率为16.01%(196/1 224),抑郁检出率为11.68%(143/1 22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负性情感得分和社会抑制得分与PHQ-9得分均呈正相关(P<0.01),与领悟家庭支持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领悟家庭支持得分与PHQ-9得分呈负相关(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负性情感得分、社会抑制得分均显著正向预测PHQ-9得分(β=0.225,P<0.001;β=0.077,P<0.001),负性情感得分和领悟家庭支持得分的交互项、社会抑制得分和领悟家庭支持得分的交互项均显著负向预测PHQ-9得分(β=-0.052,P<0.05;β=-0.328,P<0.001)。结论 D型人格能预测大学新生的抑郁,但是领悟家庭支持可以缓冲D型人格对大学新生抑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儿童期虐待对新兵自杀意念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对南京军区某部505名入伍新兵进行儿童受虐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自杀意念量表和贝克绝望量表评定.结果 ①儿童期经历虐待的新兵自杀意念和绝望程度得分[(5.56±4.58)分、(5.93±3.01)分]明显高于无虐待的新兵[(2.11±2.79)分、(3.10±2.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儿童期经历虐待的新兵积极应对得分[(18.98±6.16)分]明显低于无虐待的新兵[(23.27±7.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期经历虐待的新兵消极应对得分[(9.27±5.04)分]明显高于无虐待的新兵[(6.93±4.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儿童期经历虐待的新兵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依次(69.38±10.43)分、(20.16±3.97)分、(25.73±3.68)分、(22.82±5.52)分]均明显低于无虐待组的新兵[依次(75.55±9.67)分、(23.25±2.50)分、(27.56±3.51)分、(24.67±5.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儿童期虐待与自杀意念、绝望程度、消极应对正相关(r=0.379,0.402,0.228),相关均达到显著性(P<0.01);儿童期虐待与积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负相关(r=-0.285,-0.302),相关均达到显著性(P<0.01).结论 儿童期遭受虐待的新兵有更明显的自杀意念;儿童期虐待导致不良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缺乏可能是产生自杀意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应对方式的特点。方法从山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中筛查出303例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研究组),按同性别、同年龄组(相差±3岁)、同村1∶1配对选择303名正常人(对照组),全部患者用SCID-I-P进行诊断。研究工具有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功能大体评定量表。结果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积极应对维度评分明显低于正常人的评分(P<0.01)。职业为农民/渔民者、受教育年限较低的或年龄较大的所有受试者的积极应对维度评分较低(P<0.05)。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社会功能损害程度严重者或反复自杀未遂者的积极应对维度评分较低(P<0.05),自杀意念强度高者,其消极应对维度评分较高(P<0.05)。结论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积极应对能力相对正常人较差;受教育年限、年龄、自杀未遂次数、社会功能损害程度可能是影响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积极应对能力的危险因素,自杀意念强度可能是影响重性抑郁障碍患者消极应对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有自杀意念的大学新生的自杀态度等影响因素及其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杀态度问卷、自尊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量表、自评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广西医科大学2009级500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自杀意念检出率为29.07%,大学新生对自杀的性质、对安乐死的态度持矛盾或中立的态度(〉2.5分-〈3.5分),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持肯定和宽容的态度(≤2.5分)。有自杀意念的大学新生对自杀的性质、对安乐死的态度倾向于认可和宽容,而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则倾向于否认和排斥,个体的自尊水平较高。有自杀意念的大学新生获得的总社会支持、主观社会支持、客观社会支持较少,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较低,表现出更多的抑郁焦虑情绪,较多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抑郁、消极应付方式、社会支持总分3个指标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01,0.014,-0.020)。结论:抑郁、消极应付方式、社会支持总分是影响大学新生自杀意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学生自杀意念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中学生自杀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安徽省芜湖6所中学约4572名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25.3%,女生的自杀意念报告率显著高于男生(P=0.000);高中生报告率高于初中生(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消极应对方式、家庭满意度得分低、学校满意度得分低和生活环境满意度得分低是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某市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应针对自杀意念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干预,减少自杀的发生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FCR)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接受术后化疗的乳腺癌患者280例。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癌症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患者的FCR水平、焦虑抑郁程度、社会支持水平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有效问卷270份,有效回收率为96.4%。乳腺癌患者FoP-Q-SF得分为(36.8±10.7)分,≥34分者171例(63.3%),生理健康维度得分为(19.3±5.5)分,社会家庭维度得分为(17.5±6.2)分。HADS得分为(16.6±7.4)分,焦虑分量表得分为(8.9±4.3)分,抑郁分量表得分为(7.8±3.9)分。PSSS得分为(59.9±13.9)分,家庭内支持维度得分为(21.7±5.1)分,家庭外支持维度得分为(38.2±9.8)分。不同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分期、疗效评价的乳腺癌患者FoP-Q-SF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HADS得分与FoP-Q-SF得分呈正相关(r=0.665,P<0.01);PSSS得分与FoP-Q-SF得分呈负相关(r=-0.464,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3.908)、婚姻状况(t=-3.218)、HADS得分(t=11.327)、PSSS得分(t=-4.672)是乳腺癌患者FoP-Q-SF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FCR检出率较高,年龄、婚姻状况、焦虑抑郁、社会支持是影响乳腺癌患者FCR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者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动思维问卷、应付方式问卷对166名研究对象施以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中有自杀意念者80名为自杀意念组(研究组),86名正常大学生为无自杀意念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调查情况。结果:有自杀意念组自动思维问卷及退避、幻想、自责得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组(P0.01);求助、解决问题、合理化维度得分低于无自杀意念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自动思维与退避、幻想、自责呈正相关,与求助、合理化及解决问题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对于大学生自杀意念者,自动思维与自责是危险因素,求助是保护因素。结论:负性自动思维对于大学生自杀起到诱导作用,积极的求助及有效解决问题能力可预防自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与抑郁、自杀意念的相关性,为自杀行为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YoungK.S.编制的网络成瘾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以及自编的自杀意念问卷、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广东省某医药院校29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被调查的298名大学生中,网络成瘾检出率为20.8%,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9.2%;有124位学生表现为抑郁状态,占总人数的41.6%;网络成瘾是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x2=9.655,P=0.002),网络成瘾组的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是非成瘾组的2.237倍(OR=2.237,95% CI=1.205-4.155).结论: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较高,且会增加自杀的风险,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沈阳市综合医院急诊室自杀未遂者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以及自杀意念的风险因素。方法采用自伤情况问卷、贝克自杀意念量表和美国精神障碍与统计手册第4版病人版(DSM-Ⅳ)轴Ⅰ障碍临床定式检查为调查和诊断工具,对在沈阳市4所三级综合医院急诊室同一时段内诊治的自杀未遂者进行调查,并通过对239例完整的调查资料进行Logistic分析筛查出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果自杀意念终生发生率是69.46%(95%CI:60.25%~79.25%),多因素分析显示自杀意念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为近1周有绝望感(OR=2.88)、有现患精神障碍(OR=2.78)、为解脱痛苦(OR=2.29)。结论综合医院急诊室自杀未遂者有较高的自杀意念发生率,应及时对其识别并评估他们仍存在的自杀意念风险因素,同时需要对他们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防止其再次发生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13.
背景 抑郁症作为最常见的心境障碍之一,具有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致死率高等特点,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疾病负担,甚至出现自杀行为。但是,目前快速筛查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手段相对有限。目的 调查影响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行为的心理社会因素,建立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简易预测模型,为抑郁症患者自杀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Landeiman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Risk score法构建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简易预测模型,并检测其预测效果。结果 共发放问卷2 233份,回收有效问卷2 09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60%。2 090例抑郁症患者中,142例(6.79%)出现自杀行为。经常吸烟、重度饮酒、既往抑郁发作次数≥1次、既往因抑郁症住院次数≥1次、伴焦虑症状、伴精神病性症状、伴自杀意念、有精神障碍家族史、正在用抗抑郁药物、有其他内外科疾病的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比例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抑郁发作次数≥1次〔OR=4.308,95%CI(3.547,5.232)〕、伴焦虑症状〔OR=2.329,95%CI(1.201,4.518)〕、伴精神病性症状〔OR=2.492,95%CI(1.448,4.287)〕、伴自杀意念〔OR=4.044,95%CI(2.305,7.096)〕、SAS标准分高〔OR=1.036,95%CI(1.003,1.071)〕均是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P<0.05),正在用抗抑郁药物〔OR=0.110,95%CI(0.057,0.212)〕是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保护因素(P<0.05)。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的Risk score预测模型为:Risk score=40.56×既往抑郁发作次数+23.50×伴焦虑症状+25.36×伴精神病性症+38.81×伴自杀意念-61.25×正在用抗抑郁药物+1.00×SAS标准分。按照Risk score预测模型绘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为0.920〔95%CI(0.907,0.931)〕,Youden指数最大时为0.7,截断值为193.23分,灵敏度为76.8%,特异度为94.2%。结论 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较高,既往抑郁发作次数≥1次、伴焦虑症状、伴精神病性症状、伴自杀意念、SAS标准分高均为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的Risk score预测模型预测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灵敏度为76.8%,特异度为94.2%。  相似文献   

14.
酒精依赖伴有自杀意念患者认知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华侨  柴萌  王爱伟  孔永彪  张津津 《医学综述》2013,19(18):3447-3449
目的 探讨伴有自杀意念的酒精依赖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天津市安宁医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55例伴自杀意念的酒精依赖患者和同期68例不伴自杀意念的酒精依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对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 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HAMA-14)及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①伴或不伴有杀意念酒精的依赖患者间年龄、教育程度、HAMD-17评分及HAMA-1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自杀意念者与不伴有自杀意念者的婚姻状况不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13,P<0.05);②伴自杀意念酒精依赖患者患者视觉广度、注意因子、延时记忆因子分值及RBANS总分均显著低于不伴自杀意念酒精依赖患者组(t=3.567、4.903、6.007、3.103,P<0.05);③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视觉广度、注意因子是酒精依赖患者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 伴自杀意念酒精依赖患者存在注意等认知功能损害,视觉广度、注意因子分值低的酒精依赖患者存在自杀意念的危险性可能更高,对有自杀意念的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末期癌症患者自杀意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林  唐玉芳  宋英丽 《海南医学》2013,24(23):3572-3574
目的调查末期癌症患者自杀意念、社会支持度、心理抑郁状况,分析其自杀的可能原因,为预防癌症患者自杀提供参考。方法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SS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行设计的自杀原因问卷调查38例末期癌症患者。结果 38例末期癌症患者最近一周自杀意念总评分为(3.95±2.92)分,最消沉和最忧郁时自杀意念评分为(6.68±4.25)分,28.9%曾有自杀意念;38例末期癌症患者SSQ、HADS、SDS评分分别为(37.18±5.73)分、(2.99±2.14)分和(49.55±7.62)分;疾病自身的症状、患者心理变化、社会(家属)支持度、疾病医疗费用等都是导致患者自杀的可能原因。结论末期癌症患者有较高的自杀意念和较低的社会支持度,并存在较为严重的抑郁心理,应注意预防其自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北京市朝阳区高危妊娠情况并探讨干预措施,为有效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病死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6年朝阳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上报的《孕产妇保健健康情况年报》《孕产妇保健情况调查表率表》及北京市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的《北京市围产保健管理登记册》孕产妇个案信息,将其分为高危孕产妇组及对照组(正常孕产妇),收集高危孕产妇管理情况、产检情况、高危因素情况、分娩结局、孕产妇死亡情况。结果 2013—2016年朝阳区孕产妇共141 702例,高危孕产妇85 544例(60.37%),高危孕产妇管理人数85 452例(99.89%);高危孕产妇《北京市母子健康档案》建立时间:在孕l3周前68 009例(79.50%),孕13~27周13 434例(15.70%),孕28周后4 101例(4.80%)。未产检的高危孕产妇逐年减少,产检>5次的孕产妇逐年增加;高危孕产妇组死胎死产发生率、早期新生儿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013年高龄、巨大儿、流产≥2次位居高危因素的前3位,2014—2016年高龄、瘢痕子宫、糖代谢异常/糖尿病位居高危因素的前3位;6例孕产妇死亡中,5例孕产妇在妊娠期间具有不同的高危因素。结论 高危孕产妇逐年增加,而产检>5次的孕产妇也逐年增加,因此通过严格筛查,实行孕产妇全覆盖管理,加强围生期监护,提高孕期保健及监测质量,有效、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区妇幼保健机构-各助产机构全程动态三级管理模式的功能,提高产科质量,降低高危妊娠的发生率,从而降低孕产妇、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背景 睡眠紊乱是精神障碍患者最突出和普遍的问题,部分研究指出睡眠紊乱可能会增加精神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然而这些研究结果尚存在争议,因此确定精神障碍患者睡眠紊乱与自杀的关系十分必要。目的 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精神障碍患者睡眠紊乱与自杀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Ovid、EBSCO、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引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04-01。收集相关文献,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后,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1项研究,其中17项横断面研究、4项队列研究,共8 11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未矫正与矫正混杂因素后,精神障碍患者睡眠紊乱与总体自杀的相对风险增加均相关〔OR=2.22,95%CI(1.98,2.49),P<0.001;OR=2.17,95%CI(1.92,2.44),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未矫正与矫正混杂因素后,总体睡眠紊乱、噩梦、其他睡眠问题与总体自杀、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和其他自杀类型的相对风险增加均相关(P<0.05);失眠与总体自杀、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相对风险增加均相关(P<0.05)。矫正抑郁症状后,Meta分析结果显示,精神障碍患者睡眠紊乱与自杀的相对风险增加相关〔OR=1.69,95%CI(1.33,2.15),P<0.001〕。结论 精神障碍患者睡眠紊乱可以增加其自杀风险。  相似文献   

18.
背景 抑郁症的康复技能训练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治疗方法,本课题通过引进成熟的抑郁症康复技术,使基层医务人员熟练掌握,为辖区内广大抑郁症患者开展康复训练,以期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疗效,降低自杀风险。目的 探讨抑郁症康复技能训练程式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取门头沟区龙泉医院2018年1-9月门诊就诊的65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全部接受康复训练,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结束3个月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服药依从性、自杀风险评估量表(nurses' global assessment of suicide risk,NGASR)和自杀风险问卷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共61例患者完成研究,与训练前比较,训练结束3个月后患者HAMD、SDSS评分明显降低,服药依从性除自行停药外均明显提高,自杀风险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郁症康复训练程式能有效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抑郁症状,减少自杀观念,在基层医院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