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别研究首发未用药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和成年抑郁症患者脑活动性改变情况,探索两者的共性和差异,进一步明确青少年抑郁症与成年抑郁症病理生理学基础和发病机制上的差异,以期为青少年抑郁症的准确诊断及特异性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09年7月—201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和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抑郁症患者,通过广告招募、门诊推荐等方式收集受试者,在进行人口学资料收集及量表评估诊断后,对30名首发未用药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及其28名青少年健康对照,以及31名首发未用药的成年抑郁症患者及其34名成年健康对照,进行头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再对得出的青少年2组及成年2组标准ALFF脑图分别进行两样本t检验,以获得组间显著差异的脑区,再比较青少年组与成年组差异脑区的异同性。 结果 与健康对照相比,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右侧内侧额上回、右侧眶部额上回的ALFF值显著升高,未发现ALFF值显著降低的脑区;成年抑郁症患者与其健康对照相比,在双侧岛盖部额下回、双侧脑岛、双侧豆状壳核、右侧中央沟盖、右侧中央前回的ALFF值显著升高,未发现ALFF值显著降低的脑区。 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和成年抑郁症患者均存在脑功能异常,并且均表现为活动性增高,而未发现活动性降低的脑区,但两者发生改变的脑区存在差异,提示青少年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以及发病机制可能会区别于成年抑郁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及影像学机制.方法 纳入2014—2016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医学科住院的78例首发未服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以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因子分评估抑郁症状,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SCT)及连线测验(TMT)评估认知功能,并对...  相似文献   

3.
抑郁症电抽搐治疗的认知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定电抽搐治疗对抑郁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程度及影响因素。为临床电抽搐治疗减轻认知损害副反应 ,提高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5 5名符合CCMD 3抑郁发作患者进行了 6次电抽搐单一治疗方式 ,电抽搐采用硫苯妥钠诱导麻醉下 ,右侧电极直流巨形波的有抽搐治疗 ,于治疗前后分别测验临床记忆量及反应时。结果 电抽搐治疗前后临床记忆量表及反应时测定经配对t检验 ,指向记忆商 (分别为 15 .81± 7.5 8,13 .5 6± 5 .97,P <0 .0 1)及人象特点回忆商 (分别为 13 .78± 8.78,11.41± 6.69)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 ,联想学习商 (分别为 17.3 8± 7.96,19.5 6± 6.17,P <0 .0 1)分值较治疗前增高。治疗后反应时显著缩短 (分别为860 .16± 2 5 6.63 ,679.97± 176.0 0 ,P <0 .0 1)记忆商的减分值与硫苯妥钠使用总量、抽搐发作总时间、HAMD减分、诱发抽搐最低电压及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电抽搐治疗后 ,抑郁患者指向记忆和人象特点回忆的负相作用及联想学习的正相作用受电抽搐治疗和抑郁状态下认知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姜黄素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老年抑郁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12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65岁)随机分为C1、C2及C0组,各40例.患者均于治疗前3d开始服用姜黄素,其中C1组50mg/kg,C2组100 mg/kg,C0组服用安慰剂,1次/d,治疗日当天停用;治疗后次日予进食后继续服用,剂量...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定电抽搐治疗对抑郁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程度及影响因素.为临床电抽搐治疗减轻认知损害副反应,提高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55名符合CCMD-3抑郁发作患者进行了6次电抽搐单一治疗方式,电抽搐采用硫苯妥钠诱导麻醉下,右侧电极直流巨形波的有抽搐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测验临床记忆量及反应时.结果电抽搐治疗前后临床记忆量表及反应时测定经配对t检验,指向记忆商(分别为15.81±7.58,13.56±5.97,P<0.01)及人象特点回忆商(分别为13.78±8.78,11.41±6.69)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联想学习商(分别为17.38±7.96,19.56±6.17,P<0.01)分值较治疗前增高.治疗后反应时显著缩短(分别为860.16±256.63,679.97±176.00,P<0.01)记忆商的减分值与硫苯妥钠使用总量、抽搐发作总时间、HAMD减分、诱发抽搐最低电压及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电抽搐治疗后,抑郁患者指向记忆和人象特点回忆的负相作用及联想学习的正相作用受电抽搐治疗和抑郁状态下认知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低频振幅(ALFF)联合功能连接探讨原发性失眠患者脑功能及网络改变.方法 64名原发性失眠患者(患者组)和59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然后对两组间的ALFF值以及ALFF值差异脑区的功能连接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 患者组ALFF增高的脑区为右侧颞中回、右侧补充运动区、右侧额上回内侧、...  相似文献   

8.
董琳  赵倩  杜卫涛  林贞 《医学综述》2009,15(16):F0002-F0002,F0003
目的观察多参数监护下可控多次电抽搐疗法对抑郁症的疗效与一般电针抽搐治疗疗效对比。方法采用YA-11型电针抽搐治疗仪,对49例抑郁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其中多参数监护下可控多次电抽搐疗法组(观察组)25例;一般电针抽搐治疗组(对照组)24例。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第4天后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量表)进行评分。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2.03,P<0.05),治疗后观察组认知障碍、阻滞及绝望感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参数监护下可控多次电抽搐疗法较一般电针抽搐治疗对抑郁症症状改善更快,可在较短时期内消除自杀观念及企图。  相似文献   

9.
电抽搐治疗(ECT)是一种精神“外科治疗”,即利用一定量电流刺激人的大脑,引起脑内异常放电,患者意识短暂丧失以达到治疗精神症状目的,在临床上表现为癫痫样发作。1938年由意大利神经精神病学家Ugo Cedetti和Laeio Bini发明创用。由于其操作方便,危险性小,疗效确定而被迅速推广使用。至1955年,ECT使用技术趋于安全文明和完善,ECT的运用发展进一步得到改良,称为改良ECT(Modified ECT简称MECT),MECT的适应范围更广,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黄雄  马静山  陈妙珍 《广东医学》2006,27(10):1521-1523
目的探讨合并改良性电抽搐治疗(modified electrocomvuhive therapy,MELT)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5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MELT组(33例)在原用抗抑郁剂的基础上加用MECT治疗。对照组(32例)使用原有抗抑郁荆。所有入组患者完成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大体评定量表(GA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总疗程4周。结果MECT组在治疗4周后HAMD总分值明显下降,对照下降不明显,MECT组显效率为6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0%(P〈0.01)。两组TESS分值无差异。结论加用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团体回忆治疗对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团体回忆疗法改善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效果。方法用老年抑郁量表(GDS)筛选出符合研究要求的老年人129例,随机分成干预组(62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接受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6周的团体回忆治疗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6周后测评老年人抑郁症状,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干预组G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干预组抑郁症状缓解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团体回忆治疗有助于缓解社区老年人的抑郁症状,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采用脑涨落图仪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个脑区神经递质功能特点的研究较多,也有关于无抽搐电休克疗法(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神经递质影响的研究,但关于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具体脑区神经递质影响的研究较少。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MECT治疗前后脑内及不同脑区神经递质水平变化而探讨其可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常州市德安医院收治的签署MECT治疗同意书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1例,均接受MECT治疗且在治疗期间所用抗精神疾病药物剂量保持不变。比较所有患者首次MECT治疗前24 h和MECT治疗结束后24 h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新5因子模型(20项版)评分、脑内和不同脑区神经递质水平。结果与首次MECT治疗前24 h相比,所有患者MECT治疗结束后24 h阳性因子、阴性因子、敌对兴奋、焦虑抑郁、认知功能损伤因子评分及总分,脑内γ-氨基丁酸(GABA)水平及左后脑区GABA、谷氨酸(Glu)水平均降低,脑内及右前脑区多巴胺(DA)水平升高(P<0.05)。结论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有一定治疗效果,并可能通过影响脑内GABA和DA、左后脑区GABA和Glu、右前脑区DA等神经递质水平而发挥神经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13.
低频电刺激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肢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低频电刺激疗法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其中常用的有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以及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nerve stimulation,TENS)。本文对NMES、FES和TENS在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方面做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知行分析疗法治疗抑郁症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 抑郁症患者常因强烈的病耻感、较低的治疗依从性导致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甚至加重抑郁的症状,因此,在治疗抑郁症的同时需开展降低患者病耻感、提高治疗依从性的心理治疗。目的 观察知行分析疗法(PBAT)对抑郁症(MDD)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病耻感以及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门诊治疗的MDD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西酞普兰治疗,此外,对照组予常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组给予PBAT(根据治疗设置,共需8次,50 min/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治疗8周时)采用Morisky治疗依从性问卷(MMAS-8)评估患者治疗依从性,病耻感自我评估量表(SS)评估患者的病耻感,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估患者抑郁症状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MMAS-8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MMAS-8得分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治疗依从性均优于本组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社交、能力、治疗维度得分及S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社交、能力、治疗维度得分及SS总分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HAMD-24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HMAD-24得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AT可有效增加MDD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其病耻感,减少抑郁症状,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行设计的相关因素调查表对120例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抑郁状况调查。结果54.2%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障碍,COPD并发抑郁组肺功能(FEV1、FEV1/FVC)、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02)与无并发抑郁组比较,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关回归分析:缓解期COPD患者的SDS评分与肺功能(FEVl、FEVl/FVC)、动脉血PaO2呈负相关(r=-0.325,-0.364,-0.253);与动脉血PaC02、病程、经济负担呈正相关(r=0.265,0.216,0.227)。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抑郁障碍,应针对性地开展干预措施降低患者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6.
电抽搐治疗抑郁症时的脑电图变化及疗效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电抽搐治疗抑郁症时即刻脑电图和疗后脑电图的变化,即刻脑电图与疗效间的关系.方法 将符合CCMD-3中抑郁发作诊断标准且有自杀倾向的42例病例随机分入电抽搐治疗组(简称A组)17例、无痉挛电抽搐组(简称B组)16例、电刺激组(简称C组)9例,分别施以不同电压,在通电后即进行脑电图(EEG)描记,并对电抽搐治疗组后24小时的EEG进行观察.疗效评价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自杀项评分,于治疗前及第4次治疗后各评定一次.结果 (1)A、B两组均对控制自杀有效,无显著差异(P>0.05),而C组无疗效.(2)A、B两组即刻EEG均呈现类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样改变,C组无此变化.(3)A组疗后24小时EEG有异常之改变,但是可逆的.结论 (1)适当电压刺激诱发脑细胞异常放电,使EEG呈现类GTCS样改变是ECT获效之关键;(2)电抽搐治疗和无痉挛电抽搐治疗均可控制自杀,疗效相似;(3)ECT治疗EEG有轻度影响,呈可逆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治疗老年冠心痛伴有抑郁障碍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伴有抑郁障碍的老年冠心痛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在常规心脏药物治疗基础之上加用西酞普兰20mg口服,1次/d.治疗12周;对照组只给以常规心脏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心肌缺血明显改善,一般症状的改变和心电图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西酞普兰对老年冠心痛伴抑郁障碍的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和丙泊酚诱导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发作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MECT治疗,隔日治疗1次共3次,A组给予依托咪酯(0.21-0.3mg/kg)、B组给予丙泊酚(1.82-2.44 mg/kg)诱导麻醉,以治疗前后PANSS量表评分的改变来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MECT发作指数以评估MECT发作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PAN-SS量表总分、阳性量表与阴性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依托咪酯组脑电发作时间(28.76±3.29)s,较丙泊酚组的(23.84±7.18)s长(P<0.05)。治疗后第5时间点依托咪酯组收缩压、舒张压较丙泊酚组显著升高(P<0.05)。3次治疗后两组间肌肉震颤、头痛、尿失禁等不良反应发生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诱发MECT发作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和丙泊酚相当,脑电发作时间较丙泊酚长,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苏邹  丁迎  陈婷婷  徐寅  王程强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7):3333-3338
背景 抑郁症患者体内血清叶酸水平与其发病程度存在一定关系。叶酸作为增效剂能够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其机制未明。目的 探讨叶酸辅助舍曲林对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湖北省武汉市第二精神病医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100名符合研究标准的抑郁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舍曲林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舍曲林治疗基础上增服叶酸。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叶酸、BDNF、Hcy、星型胶质源性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临床疗效。并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叶酸、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叶酸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S100B、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BP、IGF-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100B、NSE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HAMD、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有效率为96.0%(48/50),高于对照组的82.0%(41/50)(χ2=5.005,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8/5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7/5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8,P>0.05)。结论 叶酸辅助舍曲林能够有效提高抑郁症患者血清叶酸、BDNF水平,降低血清Hcy、S100B、NSE水平。  相似文献   

20.
洪茶花 《中外医疗》2016,(28):123-125
目的:比较阿托品压抑疗法与遮盖疗法用于治疗小儿弱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小儿眼科进行弱视治疗的小儿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采用阿托品压抑疗法的为实验组,采用遮盖疗法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在相应治疗中的依从性与治疗后的疗效。结果实验组好率69.05%、总依从率90.47%,均高于对照组28.57%与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23.81%与85.71%,均优于对照组11.90%与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遮盖疗法相比较,运用阿托品压抑疗法治疗小儿弱视能取得更加明确而优异的疗效,提高患者依从性,保障患儿接受足够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