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运用REHO技术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GE 3.0T磁共振成像仪对18例首发抑郁症
患者和2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进行静息态功能成像(fMRI)检查,排除全脑器质性病变,运用DPARSF、REST分析
软件进行全脑分析。结果抑郁症患者与正常志愿者比较,抑郁症患者存在多个与认知及情绪控制相关脑区的自发神经活动异
常,其中在左侧后扣带回、双侧颞下回、双侧颞上回、左侧到岛盖部额下回、左侧海马、左侧中央后回、左侧角回、右侧杏仁核、右
侧眶内额上回、右侧补充运动区、右侧小脑后叶局部一致性减低(P<0.05)。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存在部分脑功
能异常。这些脑区均与认知和情绪的控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探索静息状态下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海马的功能连接。方法:76例重症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其中43例为自杀未遂抑郁症(suicidal depression,SD)患者,33例为不伴自杀行为抑郁症(non-suicidal depression,NSD)患者,与44名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共同执行了功能磁共振扫描,通过研究海马与全脑的功能连接,探查3组海马之间功能连接的差异。抑郁症组实验对象的来源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门诊及住院部抑郁症患者,对照组实验对象来源为志愿者招募,采用的调查方法为横断面调查。结果:与HC组相比,SD组左侧海马与右侧角回功能连接减低,右侧海马与左颞下回、左枕下回功能连接减少。SD组与NSD组相比,左侧海马与左直回功能连接增多,右侧海马功能连接无变化。NSD组与HC组相比,左侧海马与右额中回、左额上回功能连接减少,右侧海马与左颞下回、右眶部额中回、右额中回、右侧角回的功能连接减少。结论:左侧海马与一些额叶的皮质区域之间功能连接的异常,或许是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神经生理机制,这可能与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及行为模式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脑震荡综合征(PCS)患者内侧前额叶皮质功能连接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PCS患者27例,同期招募27例健康对照者,采集并处理静息态f-MRI数据,分别以左右侧内侧前额叶作为感兴趣区与全脑进行功能连接计算,得出PCS患者内侧前额叶与全脑功能连接有改变的脑区.结果 左侧内侧前额叶与双侧豆状核、左侧脑岛、双侧额下回眶部、右侧颞中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功能连接减弱,与左侧梭状回、左侧颞上回、左侧颞中回及左侧顶上小叶功能连接增强;右侧内侧前额叶与双侧顶下小叶、右侧距状回、左侧中央前回及中央后回功能连接减弱,与左侧海马旁回及右侧颞下回功能连接增强(P<0.05).结论 静息状态下PCS患者内侧前额叶的功能连接存在异常,可能是导致PCS患者认知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rs-fMRI研究无先兆偏头痛(MwoA)患者脑功能的变化特征。方法 对26例MwoA患者和26例健康人行rs-fMRI检查。使用局部一致性(ReHo)和低频振幅(ALFF)评价大脑自发活动,把两组信号明显差异的脑区作为感兴趣区(ROIs),计算ROIs与全脑的功能连接(FC),评估两组脑网络水平活动的差异。采用相关性分析研究两组差异脑区的ReHo值、ALFF值和FC值与病程、发作频率、发病持续时间及偏头痛相关量表的关系。结果 患者组在双侧颞下回、右侧舌回的smReHo值增高,左侧岛盖部额下回的smReHo值减低,左侧颞下回的mALFF值增高,左侧岛盖部额下回、右内侧额上回的mALFF值减低;FC分析发现患者组存在全脑功能连接的异常。相关分析显示头痛的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以及M IDAS评分与患者组的多个脑区的指标值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MwoA患者存在多个功能活动异常的脑区,可以作为MWoA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为深入了解MwoA患者的大脑特征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别研究首发未用药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和成年抑郁症患者脑活动性改变情况,探索两者的共性和差异,进一步明确青少年抑郁症与成年抑郁症病理生理学基础和发病机制上的差异,以期为青少年抑郁症的准确诊断及特异性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09年7月—201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和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抑郁症患者,通过广告招募、门诊推荐等方式收集受试者,在进行人口学资料收集及量表评估诊断后,对30名首发未用药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及其28名青少年健康对照,以及31名首发未用药的成年抑郁症患者及其34名成年健康对照,进行头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再对得出的青少年2组及成年2组标准ALFF脑图分别进行两样本t检验,以获得组间显著差异的脑区,再比较青少年组与成年组差异脑区的异同性。 结果 与健康对照相比,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右侧内侧额上回、右侧眶部额上回的ALFF值显著升高,未发现ALFF值显著降低的脑区;成年抑郁症患者与其健康对照相比,在双侧岛盖部额下回、双侧脑岛、双侧豆状壳核、右侧中央沟盖、右侧中央前回的ALFF值显著升高,未发现ALFF值显著降低的脑区。 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和成年抑郁症患者均存在脑功能异常,并且均表现为活动性增高,而未发现活动性降低的脑区,但两者发生改变的脑区存在差异,提示青少年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以及发病机制可能会区别于成年抑郁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采集原发性痛经患者脑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dependent,BOLD)信号,并采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原发性痛经患者艾灸关元穴前后的脑功能活动,从脑代谢活动强度的角度探讨艾灸关元穴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枢镇痛机制。方法: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别在艾灸关元穴前及艾灸关元穴5 min后进行rsfMRI扫描,采用ALFF算法进行数据处理,进行艾灸前后配对t检验,比较艾灸前后ALFF值改变情况。结果:关元穴艾灸后 ALFF信号显著活跃的脑区为:右侧扣带回、左侧岛叶、左侧楔前叶、右侧中央后回、左侧钩回、左侧颞上回、颞中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额中回、右侧额下回(P<0.05,校正后);显著抑制的脑区为:左侧枕叶、右侧额上回、左侧额内侧回、左侧额中回、右侧小脑后叶山坡、右侧颞上回(P<0.05,校正后)。结论:运用rsfMRI ALFF算法可以对艾灸关元穴引起的脑活动改变情况进行研究。艾灸关元穴引起了多个与疼痛相关脑区的功能变化,为临床上艾灸关元穴可以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枢镇痛机制提供了可能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脑区低频振幅(ALFF)的改变及差异脑区与其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 选择30例未经治疗或已停药2周的首发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30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选人群进行3.0T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采集血氧水平依赖信号(BOLD)图像,低频振幅(ALFF)技术处理两组BOLD图像,对结果进行两样本t检验,获取差异改变脑区,并提取差异改变脑区的ALFF值与抑郁症攻击行为之间进行相关分析获得相关显著脑区.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左侧岛叶、顶叶亚脑回、中央前回,右侧颞上回、中央前回、额下回的ALFF值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lphasim校正);而左侧丘脑、楔前叶,右侧枕叶梭状回、舌回脑区的ALFF值减低(P<0.001,Alphasim校正).相关分析仅发现:抑郁症组ALFF增加的脑区中左侧中央前回与身体攻击、面向自我的攻击和攻击总分正相关(r=0.41、0.49、0.39,P<0.05或P<0.01);右侧额下回ALFF值增加与愤怒负相关(r=-0.44,P<0.05).结论 在静息状态下抑郁症患者大脑部分区域存在自发性神经活动异常,其中额叶有关区域的功能磁共振ALFF增加与攻击行为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首发未服药轻中度抑郁症患者脑功能的作用.方法 对13例首发未服药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及13例正常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患者在6周的认知行为治疗后再次接受功能磁共振扫描.运用Dparsf软件计算被试全脑的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值,采用SPM8软件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配对t检验,以分别检测两组间以及抑郁组治疗前后的脑功能差异.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治疗前右缘上回(t=-3.18,P<0.05)和右额下回岛盖部(t=-2.99,P<0.05)的ReHo值降低,且在治疗后趋于正常.患者治疗后左额中回眶面(t=3.24,P<0.05)和右额中回(t=3.06,P<0.05)的ReHo值较正常对照组增高.患者治疗后左海马(t=-3.92,P<0.05)的ReHo值较治疗前增高.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早期可能通过同时启动认知抑制系统的两个主要脑区(右额下回和背外侧前额叶皮质)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MDD)患者前扣带回(ACC)功能连接的变化。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收治的50例青少年MDD患者纳入MDD组,患者均未接受治疗。选取同期周围学校和附近社区的29例体检健康的青少年纳入对照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扫描研究对象头部,双侧ACC为感兴趣区。比较两组ACC与全脑脑区功能连接的情况,分析功能连接改变与MDD病程和病情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DD组左侧ACC与右侧旁小叶、右侧丘脑、右侧眶额部的功能连接增加,MDD组右侧ACC与左侧壳核、右侧眶额部、右侧中央后回的功能连接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侧ACC与右侧眶额部的功能连接与MDD的病程呈负相关(P<0.05)。结论青少年首发MDD患者的ACC功能连接存在异常,ACC功能连接可能参与MD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探索奥卡西平对癫痫患者听觉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1例应用奥卡西平(奥卡西平组)及21例年龄、性别匹配但未使用奥卡西平治疗的癫痫患者(非奥卡西平组)。利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 ALFF)和局域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 ReHo)比较两组患者听觉皮质功能活动差异。结果 与非奥卡西平组比较,奥卡西平组在右侧颞上回、双侧颞中回以及视觉联合皮质等区域ALFF值增高,双侧眶额区及颞下回等区域ALFF值降低;在右侧颞上回、双侧颞中回、眶额区及左侧视觉联合皮质等区域ReHo值增高,而在双侧颞上回、颞下回、右侧颞中回等区域ReHo值降低。在同一横断面,右侧颞上回、右侧扣带回、右侧体感皮质及左侧视觉联合皮质区域ALFF及ReHo均增强,双侧颞下回ALFF及ReHo均减弱。但两组在双侧颞横回及颞横沟等区域ALFF和ReHo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奥卡西平可能会影响癫痫患者听觉皮质功能,并且主要作用于次级听觉皮质或调节听觉网络的兴奋性平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度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DC)的分析技术,从网络节点的角度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研究,探讨ADHD功能脑区的病理机制.方法 学龄期ADHD患儿与正常儿童各30名分别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使用度中心度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ADHD组DC值较正常组低的脑区,右侧后扣带回、左内侧额上回、右侧顶下小叶、右侧额中回、左侧额上回、右侧额上回(t=-5.21,-3.53,-4.87,-4.21,-3.56,-4.0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HD组DC值较正常组高的脑区,小脑前叶、右侧枕中回、左侧中扣带回、右侧中扣带回(t=4.27,4.25,4.80,5.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默认网络及前额叶区域DC值的降低引起中心结构的破坏,认为与ADHD患儿在记忆认知、执行控制等方面的障碍有关;在DC值增高的脑区,可能与ADHD脑功能失调代偿作用,引起执行控制障碍、注意力下降等症状有关.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度中心度技术为多动症儿童认知障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研究利用脑磁图(MEG)技术以及表情类型识别实验范式来探讨抑郁症患者识别面部悲伤动态表情时功能网络神经基础的性别差异.方法 利用脑磁图检测12例女性抑郁症患者以及11名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男性抑郁症患者以及正常对照者识别动态表情视频时的脑部反应.结果 与男性抑郁症患者相较,女性抑郁症患者识别面部悲伤动态表情时活动增强的脑区依次为双侧额下回(x,y,z=58/-60,12/22,20/20,T=2.17,1.88)、左前扣带回(x,y,z=64,12,4,T=2.37)、双侧额上回(x,y,z=30/-24,64/-4,0/50,T=2.86,2.36)、左脑干(x,y,z=-12,-16,-18,T=1.96)、右额中回(x,y,z=40,60,4,T=2.22)、双侧中央前回(x,y,z=-62/56,16/10,10/8.T=1.99,2.65)、左海马(x,y,z=-26,-14,-20,T=1.77)、左海马旁回(x,y,z=-16,-12,-20,T=1.72)、右枕中回(x,y,z=50,-76,-14,T=1.75)等;活动减弱的脑区依次为右颞上回(x,y,z=68,-18,2,T=1.85)、右海马旁回(x,y,z=20,-36,-14,T=1.92)、左楔叶(x,y,z=-6,-98,14,T=2.46)、双侧颞中回(x,y,z=52/-34,-80/-62,20/28,T=1.95,2.57)、左楔前叶(x,y,z=-40,-74,38,T=2.58)、右海马旁回(x,y,z=24,-32,-18,T=2.05)等.设P<0.05时,均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抑郁症患者的悲伤情绪识别功能网络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gender differences of brain activation betwee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in recognition of dynamically sad expression with magnetoencephalography (MEG) technology and the paradigm of expressional experiment,and further to examine its neurological basis. Methods Brain activities were detected using MEG during the recognition of dynamic facial video with 12 female depressed patients, 11 male depressed patient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normal controls matched by age and education. Results Compared with male depression,female depression showed increased activation during different time periods were in turn as follows: bilateral inferior frontal gyrus ( x, y, z = 58/- 60,12/22,20/20, T = 2.17,1.88 ), left anterior cingulate gyrus ( x, y, z = 64,12,4, T = 2.37 ), bilateral superior frontal gyrus ( x, y, z= 30/-24,64/- 4,0/50, T = 2.86,2.36 ),the left brainstem( x, y,z = - 12, - 16, - 18 ,T = 1.96) ,right middle frontal gyrus( x,y,z =40,60,4,T = 2.22 ),bilateral precentral gyrus(x,y,z = -62/56, 16/10, 10/8. T = 1.99,2.65 ) ,left hippocampus ( x,y,z = - 26,- 14, -20,T = 1.77) ,left parahippocampal gyrus(x,y,z = - 16, - 12, -20,T = 1.72) ,right middle occipital gyrus( x ,y ,z = 50, -76, -14 ,T = 1. 75 ),while the decreased brain activation were in turn in right superior temporal gyrus ( x, y, z = 68, - 18,2, T = 1.85 ), right parahippocampal gyrus ( x, y, z = 20, - 36, - 14, T = 1.92 ), left cuneus( x,y,z = -6, -98,14,T =2.46) ,bilateral temporal middle gyrus( x,y,z =52/-34, - 80/-62,20/28,T = 1.95,2.57 ), left pre-cuneus ( x, y, z = - 40, - 74,38, T = 2.58 ), right hippocampus( x, y, z = 24, - 32, - 18,T = 2.05 ) in recognition of dynamically sad expression. ( p < 0. 05, corrected). Conclusion The data suggest that there may b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of functional network in depressed patients during recognizing dynamical sad facial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白质纤维及皮质结构的异常改变.方法 对36例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1名健康对照进行全脑弥散张量成像(DTI)及脑结构成像.通过基于纤维束的空间体积分析(TBSS)比较两组间白质纤维FA值的差异.使用基于表面的分析方法(FreeSurfer)进行两组间皮质结构的比较.结果 TBSS分析显示患者组中双侧上纵束、双侧后扣带束以及左侧皮质脊髓束的FA值减低.FreeSurfer分析显示,患者组皮质厚度减低的区域有:左侧额上回、额中回、眶回、中央前回、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中央后回、楔前叶、侧枕叶、楔叶、扣带回及右侧额上回、颞中回、颞下回、岛叶、缘上回、中央后回、扣带回;表面积减小的区域有左侧额上回、额中回、眶回、中央前回、颞下回、颞中回、颞上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缘上回、中央后回、岛叶、楔前叶、扣带回及右侧额中回、顶上小叶、颞中回、岛叶、中央前回、额上回.结论 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白质纤维束及皮质结构的多区域异常,且两者在解剖关系上具有相关性;灰质结构异常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低频振幅(ALFF)联合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价轻度脑外伤(MTBI)患者脑功能活动;探讨ALFF异常脑区DTI的变化。方法:17例MTBI患者(MTBI组)与17例健康者(对照组)行静息态脑fMRI及DTI扫描。用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伤后6个月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评估MTBI神经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静息状态下,MTBI组双侧额叶、小脑后叶ALFF升高,右侧丘脑、海马、脑干、双侧枕叶、左侧中央后回和右侧放射冠ALFF降低(P〈0.005),双侧海马、左侧丘脑、右侧小脑的表观弥散系数降低,双侧额叶、脑干及左枕叶的各向异性分数降低(P〈0.05)。两组间MMSE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息状态下,MTBI患者脑功能与微观结构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合谷穴功能的特异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健康志愿受试者扫描序列分为对照序列和针刺序列。对照序列采用合谷穴与非经穴贴皮电刺激,针刺序列采用针刺合谷穴与非经穴贴皮形成电刺激。针刺受试者左合谷穴或右合谷穴,通过Bold-fMRI观察针刺合谷穴在大脑皮层的激活区域。采集fMRI大脑扫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脑功能图像。结果:针刺左侧合谷可激活右侧额内侧回、右侧颞上回、右侧颞中回、右侧岛叶、左侧尾状核,双侧额下回;针刺右侧合谷可激活:左侧额内侧回、左侧颞中回、左侧额下回、右侧辅助运动区。结论:针刺合谷穴可激活大脑皮层语言运用中枢、面部反应区、听觉皮区,与合谷穴功能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技术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全脑灰质体积的改变情况。方法纳入初诊放疗前(G0组)、放疗后0-6月(G1组)、6-12月(G2组)的鼻咽癌患者各15例,采用3.0T MR扫描仪,进行高分辨力T1WI扫描,采用基于SPM8软件的VBM8工具箱分别分析治疗组(G1组、G2组)与对照组(G0组)脑灰质体积变化的差异。结果与G0组比较,G1组双侧额叶(右侧中央前回、双侧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左侧后扣带回、左侧岛叶灰质体积减少。而对比G0组,G2组双侧颞叶(左侧颞叶钩回、右侧梭状回)、左侧额叶(左侧额下回、左侧额中回)灰质体积减少;右侧扣带回及左侧顶下小叶出现灰质容积的增加。结论鼻咽癌放疗后不同时期与放疗前存在脑灰质体积的异常,而VBM技术可以敏感地检测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组块设计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分析语言熟悉性对汉英'’晚双语者n两种语言神 经认知模式异同影响的重要性。方法利用1.5T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13名中国汉族成年健康男性“晚双 语者”,同时给予预先录制编辑的中英文声音刺激,并通过反馈系统实时记录反应结果。应用基于Matlab 平台的SPM2 (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软件处理、分析功能成像数据。结果熟悉声音比较,汉语较 英语在右颞上回显著激活,英语较汉语在左楔前叶、额中回和左后扣带回显著激活;不熟悉声音比较,汉语 较英语在右颞中回和右额叶显著激活,英语较汉语在右额下回、额中回和左颞中回显著激活。结论语言 熟悉性在听力水平上可能是影响双语者两种语言神经认知方式异同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失眠症(insomnia disorder,ID)患者静息状态下大脑默认网络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变化。方法: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纳入失眠症患者56例,同期招募50例健康对照。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晚发性抑郁症患者抑制控制加工过程的神经环路.方法 14例晚发性抑郁症患者(首次发病年龄≥60岁)和13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对照组),采用视觉Go/Nogo试验范式进行fMRI扫描,要求被试对正立的三角形尽快准确地按键(Go),对倒立的三角形不按键(Nogo),比较两组被试在Go、Nogo两种不同任务下脑区激活的差异.结果 (1)晚发性抑郁症患者在Go任务下反应时间、正确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Nogo任务下的误按率晚发性抑郁症患者[(0.09±0.06)]高于对照组[(0.04±0.02)],差异有显著性(P<0.05).(2)在Go任务下,晚发性抑郁症患者较对照组激活增强的脑区有左中央后回、左顶下小叶、右中央前回、左中央旁小叶、右顶下小叶、右前扣带回、左额中回、右额中回、右额上回.在Nogo任务下,晚发性抑郁症患者较对照组激活增强的脑区有左顶下小叶、左额中回.结论 晚发性抑郁症患者抑制控制功能障碍与前额叶-纹状体环路损害有关,其中双侧额中回、右前扣带回过度激活可能是其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