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脑出血昏迷患者随机抽取50例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脑出血昏迷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为观察组,实施急诊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抢救结果、急救时间以及预后效果。结果对照组病残率38.00%高于观察组病残率16.00%,两组病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分诊时间(4.32±0.51)min,完成CT时间(22.34±5.09)min,静脉用药时间(9.84±1.63)min,急救全程时间(46.72±5.28)min长于观察组分诊时间(1.06±0.37)min,完成CT时间(15.13±2.26)min,静脉用药时间(3.50±1.17)min,急救全程时间(26.52±4.84)min。两组抢救时间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9.73±0.82)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66.90±3.56)分,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65.84±5.14)分。观察组NIHSS(5.11±0.79)分,Barthel(78.51±4.62)分,FMA(79.07±5.27)分。两组预后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脑出血昏迷患者给予给予全面急诊护理,可有效降低病残率,缩短急救时间,争取最佳治疗时机,有利于患者康复,改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高血压脑出血行开颅术患者急性期血压调控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2例高血压脑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1)急诊入院后即给予微量泵静脉注射乌拉地尔,监测控制血压低于150/90 mm Hg(MAP≤110 mm Hg);对照组(n=31)采用常规术前治疗,监测控制血压低于180/105 mm Hg(MAP≤130 mm Hg).术后根据病情给予常规降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术后再出血率等并发症及近、远期疗效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死亡3例,无术后再出血;对照组死亡5例,术后再出血2例,两组病死率、再出血率及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近期GOS预后比较:观察组优7例,良10例,对照组优3例,良6例,两组总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P<0.05);两组患者远期ADL评分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急性期强化降压优于常规术前治疗,能提高患者的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43),对照组行急诊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行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急救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57±0.73)min、(7.48±2.36)min、(35.4±2.2)min、(11.82±3.45)min,均高于观察组患者的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急救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0.48±0.26)min、(3.84±1.17)min、(23.7±1.3)min、(8.41±2.23)min,组间比较(P<0.05),对照组院内急性心肌梗死的再发率16%、院内再PCI率22%高于观察组的2%、5%,组间比较,P<0.05。结论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缩短了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急救总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降低了院内急性心肌梗死和院内PCI治疗的再发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现场猝死患者的急救护理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对现场猝死患者抢救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12月该院收治的现场猝死患者58例为观察组;另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该院收治的现场猝死患者116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急诊护理流程,根据医嘱进行急诊抢救护理工作。观察组按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抢救。比较2组复苏成功时间、抢救成功率及复苏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43.1%(25/58)高于对照组的22.4%(26/116),平均复苏时间为(12.8±3.2)min短于对照组的(18.9±3.6)min,并发症发生率为58.6%(34/58)低于对照组的72.4%(84/1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现场猝死患者,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时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急救中,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预见性护理),并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4.38±3.67)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1.43±5.46)d,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6.237,P=0.000);观察组患者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呼吸道感染=5.374,χ~2消化道出血=9.536,χ~2尿道感染=9.536,χ~2压疮=8.536,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快捷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8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到观察组(n=42例)和对照组(n=42例),观察组患者施以急诊快捷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分析并记录两组患者接诊到初步诊断分诊时间,以及初步分诊时间到送至住院时接受治疗的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接诊到确诊的时间分别为(18.13±2.65)min、(28.84±4.72)min;确诊到专科治疗的时间分别为(25.25±3.84)min、(46.67±5.48)min;两组比较,P <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施以快捷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急诊科接诊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路径进行抢救,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抢救。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患者满意度分别为(0.5±0.2)min、(60.3±12.1)min、(9.3±2.1)min、(94.1±2.2)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护理路径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率,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6,(15):126-128
目的探讨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管理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接收的符合标准的147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抢救,观察组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模式进行抢救。结果观察组急诊抢救时间、辅助检查时间、多科会诊时间、急诊到手术室时间以及有效救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并发症、满意度等情况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衔接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是严重创伤患者急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流程管理在急诊脑出血患者急救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急诊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0例接受常规急诊救治流程为对照组,另30例接受护理风险流程管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急救前后NIHSS、GC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急救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为(15.34±1.5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2.17±2.88)分(P <0.05),GCS评分为(12.08±1.3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16±2.04)分(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急诊脑出血患者急救中积极开展护理风险流程管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程优质急诊护理对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200例AMI患者,其中100例实施的是急诊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另100例实施的是全程优质急诊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种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0.73±0.18)min,急救总时间(40.94±7.16)min,心电图时间(4.18±1.06)min,静脉通道时间(3.77±1.51)min,各项急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院内AMI再发6例(6%),院内再PCI8例(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抢救AMI患者时应用全程优质急诊护理可取得更为满意的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在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95例,其中2019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47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7月—2020年1月收治的4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开展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急救情况(辅助检查时间、病情评估时间、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时间、急诊至手术室时间、有效救治时间)、急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辅助检查、病情评估、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急诊至手术室时间、有效救治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急救成功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能显著提高多发肋骨骨折急救工作效率及急救成功率,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严清 《中国医药指南》2014,(17):356-357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抢救与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急诊收治的84例严重创伤急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科抢救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急诊救护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性急救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抢救与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有效时间为(43.3±19.5)min,抢救成功率为97.3%,病死率为2.7%,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16±3.5)d,并发症发生率9.52%,患者满意度96.4%,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创伤急诊患者采取有效的整体性急救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抢救患者生命,缩短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1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从入院到送入手术之间的抢救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从入院到送入手术之间的抢救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t=14.84,P<0.01),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治疗和护理,为抢救患者的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降低了致残率和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疗和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抽取某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的100例接受过急救的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下的一些护理措施。记录两组患者抢救所需时间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时间为(35.2±11.6)min,对照组抢救时间(48.4±15.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急诊临床护理路径适应患者和急诊医护人员双方的需求,能显著提高急诊抢救的成功率,有效地降低急诊患者的病死率,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得到有效保证,真正地体现出医院"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在急诊外伤患者中采用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我院采用常规急救的30例急诊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我院采用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的30例急诊外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急救各环节用时(平均伤情评估时间、医师接诊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入手术室时间、创伤控制时间)、抢救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伤情评估、医师接诊、急诊抢救、入手术室和创伤控制等诊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致残、休克、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急诊外伤患者护理中,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可以缩短诊治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确保急诊救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丰硕  张敏 《中国医药科学》2022,(13):184-187
目的 分析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急救中应用一体化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接诊治疗的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给予患者急诊常规模式为对照组(n=40),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急诊一体化模式为观察组(n=40),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时间效能、并发症发生率及急救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救治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P <0.05);观察组患者救治过程中所需的急救介入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及有效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00%(P <0.05);观察组急救总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2.50%(P <0.05)。结论 在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救治中,急诊一体化救治模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提高救治有效率,缩短急救时间,减少并发症,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早期血压控制对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出血风险的效果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超早期血压控制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观察组),未给予超早期血压控制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发病后6h或24h复查头颅CT有无再出血及出血量,随访3个月,使用欧洲卒中量表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CT显示超早期血压控制后观察组再出血11例,再出血率22%,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平均血肿体积为(17.90±5.9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组患者ESS评分为75.24±9.21分,明显高于非再出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血压控制可以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风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陈国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3):2012-2013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方法与疗效.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随机抽取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采用微创穿刺进行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小骨窗开颅治疗;对两组术后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导管拔除时间分别为(39±15) min、(14±3)d、(2.1±1.2)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8±20) min、(20±2)d、(4.3±1.4)d(t =0.76、1.64、1.42,均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90%)明显低于对照组(40.48%)(x2=8.87,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4.76%和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1,P>0.05).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均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但在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微创穿刺治疗优于小骨窗开颅清除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40例急诊科抢救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与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满意度、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5.71%,高于对照组81.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出诊到达现场的时间为(8.23±3.55)min、急救成功率为97.14%、差错发生率为5.71%,分别优于对照组(12.45±5.64)min、88.57%和17.14%,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有效提升急诊管理工作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9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通过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救,观察组患者给予院前急救。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以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出血停止时间、发病至入院时间分别为(18.34±0.69)、(43.12±4.35)min,均短于对照组的(23.19±1.31)、(59.31±8.4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73.33%(33/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7.78%(44/45),高于对照组的86.67%(39/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通过院前急救的进行干预,能够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减少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临床应该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