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体的肠道菌群是一个数量巨大的动态种群合集,且在每个个体中都是独一无二的。肠道菌群的定植从怀孕期间开始,分娩后受药物、饮食和压力等因素影响形成了个体的菌群差异,并随着时间推移大多数菌群结构保持稳定。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肠道菌群与抑郁障碍有密切关联,该关联源于肠道和大脑之间的双向通信系统,称为肠道菌群-肠道-脑(MGB)轴,MGB轴在维持大脑和肠道的正常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中枢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神经递质、神经调节物质、肠黏膜屏障和血脑屏障途径。基于肠道菌群与抑郁症的密切关系,如何逆转肠道菌群失调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肠道菌群干预治疗,即通过益生元、益生菌和粪菌移植(FMT)等方法来改善肠道菌群状态,可能为抑郁症提供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现对肠道菌群与抑郁症之间的相互影响、肠道菌群失调在抑郁症发病中的可能机制和肠道菌群干预治疗抑郁症的初步尝试进行全面综述,旨在更好地了解肠道菌群与抑郁症的关系,为探索抑郁症的防治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重度抑郁症是高度异质性的精神疾病,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遗传倾向、环境因素以及生物系统在重度抑郁症的发病中起作用.肠道菌群作为胃肠道生态系统共生的微生物,可通过肠-脑轴双向交流信息系统与宿主相互作用.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与重度抑郁症的发病相关.本文就肠道菌群与重度抑郁症的关系及在重度抑郁症治疗中作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粪便标本的微生物种群分布变化情况,分析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情况与抑郁状态之间的
相互联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使用Roche/45 高通量测序平台对32 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大便标本中的16S
RNA V3区进行定性分析,与30例正常健康成人粪便标本统计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健康成人对比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粪
便中细菌菌群中细菌物种OTU信息量明显增加(P<0.01),多样性指数(Shannon)增大(P<0.05)和物种均一度指标(Evenness)也
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肠道菌群丰度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梭杆菌门均较正常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加(P<
0.05),厚壁菌门数量明显减少(P<0.05)。在科水平上Acidaminococcaceae,Rikenellaceae,Sutterellaceae,Fusobacteriaceae,
Porphyromonadaceae,Enterobacteriaceae,比例明显增加(P<0.05) ,Bacteroidaceae,Ruminococcaceae,Prevotellaceae,
Lachnospiraceae,Erysipelotrichaceae 细菌比例明显减少(P<0.05)。在属水平上Phascolarctobacterium,Clostridium XIX,
Escherichia/Shigella,Roseburia,Lachnospiracea incertae sedis,Blautia,Oscillibacter,Parasutterella,Megamonas 比例明显升高(P<
0.05),Bacteroides,Prevotella,Faecalibacterium,Ruminococcus,Dialister细菌比例明显减少(P<0.05)。结论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肠
道微生态环境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均衡性与正常人群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初步研究抑郁症治疗前后认知应对策略的变化及其与抑郁的关系。方法对120例抑郁症患者经抗抑郁治疗后,给予8周认知应对策略治疗,并通过CERQ-C问卷、BDI评定抑郁情绪,评价抑郁症治疗前后认知应对策略的变化及其与抑郁之间的关系。结果经治疗,120例患者BDI总分、部分CERQ-C因子得分(责难自己、沉思、积极重新关注、灾难化、责难他人),及不适应性策略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积极重新评价因子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DI总分与部分CERQ-C因子得分(责难自己、沉思、积极重新关注、灾难化、责难他人),及不适应性策略总分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在对抑郁患者通过抗抑郁治疗后,给予认知应对策略治疗进行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不适应性认知应对策略,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抑郁症病人的情绪、情绪调节方式和人格特质特点及其对抑郁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对90名抑郁症患者及与之匹配的9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测评,测评工具包括日常情绪问卷、情绪调节方式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患者表现出更多的抑郁;(2)在日常情绪上抑郁症组有较多的悲伤、内疚和内向敌意,较少的兴趣、快乐;(3)在情绪调节习惯上抑郁症组对正情绪有较多的忽视,较少的重视和宣泄,对负情绪有较多的重视和宣泄;(4)在人格特质上抑郁症组有更强的神经质和内倾;(5)回归分析表明,在情绪调节方式上正情绪的忽视、重视、宣泄,负情绪的重视、宣泄对抑郁程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在人格特质上,神经质对正情绪的宣泄,负情绪的重视、抑制有显著预测作用;外倾对正情绪的重视、宣泄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人格特质-尤其是内外倾和神经质-可能通过一些不良的情绪调节习惯(对负情绪重视和宣泄,对正情绪忽视)导致更多的负情绪,更少的正情绪。人格因素与不良情绪调节习惯因素的共同作用,可能是导致情绪障碍的重要机制,对抑郁严重程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改善首发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 将65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增加认知行为护理措施,各组在入组前和治疗护理第4周,分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治疗护理4周后,对照组HAMD评分为(18.97±2.21)分,HAMA评分为(12.09-2.75)分;干预组HAMD评分为(14.94±3.46)分,HAMA评分为(10.30±2.54)分,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首发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兰溪市某医院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认知情绪调节与焦虑、抑郁水平的相关性,为宫颈癌患者心理疏导和术后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CERQ)、Beck抑郁自评量表和Beck焦虑量表对86例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认知情绪调节与焦虑、抑郁水平进行调查,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测量其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焦虑的相关性。结果:71.89%的宫颈癌患者有抑郁症状,54.38%的宫颈癌患者有焦虑症状;沉思默想、积极调整、关注计划、积极重评、灾难化和责备他人的调节策略在不同抑郁状态组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P〈0.01),积极调整、关注计划、自我安慰、灾难化和责备他人的调节策略在不同焦虑状态组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有明显差异(P〈0.01);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抑郁与自责、沉思默想、灾难化、责备他人等策略呈正相关,与关注计划、积极重评呈负相关。结论:宫颈癌患者的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焦虑有密切联系,其中灾难化和沉思默想分别为宫颈癌患者抑郁和焦虑的主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心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两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目前冠心病现患人数约1 100万,冠心病住院患者与抑郁症共病率可达51%,合并重度抑郁症为3.1%~11.2%。但目前关于甲状腺功能与冠心病患者抑郁状态的相关性研究较少。 目的 探究冠心病患者甲状腺功能与其抑郁状态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并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561例,采用患者健康问卷-9(PHQ-9)评估患者抑郁状态,按照是否合并抑郁将患者分为冠心病无抑郁组及冠心病合并抑郁组。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急性心肌梗死)情况、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FT3对冠心病患者抑郁发生风险的影响。 结果 冠心病无抑郁组350例(62.4%),冠心病合并抑郁组211例(37.6%),其中轻度抑郁148例(26.4%)、中度抑郁46例(8.2%)、重度抑郁17例(3.0%)。冠心病合并抑郁组的FT3水平低于冠心病无抑郁组(P<0.05),而冠心病合并抑郁组与冠心病无抑郁组FT4、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抑郁组PHQ-9评分与FT3水平呈负相关(rs=-0.114,P<0.05);PHQ-9评分与年龄(rs=0.093)、hs-CRP(rs=0.090)呈正相关(P<0.05)。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FT3对冠心病患者抑郁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FT3每增加1个标准差,冠心病患者发生抑郁的风险降低20%〔OR=0.8,95%CI(0.67,0.96)〕。FT3五分组分层分析也观察到类似结果,其中FT3第四分位组(4.98~5.34 pmol/L)时冠心病患者发生抑郁的风险最低,且单因素分析(未调整)时FT3各五分位数组间OR值下降趋势性检验显著(P<0.05)。 结论 冠心病合并抑郁的患者血清FT3水平较无抑郁患者低,且重度抑郁亚组患者FT3的下降水平更为显著。FT3可能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发生抑郁的一种潜在生物标志物,建议冠心病合并抑郁的患者进行甲状腺功能评估。 相似文献
12.
凌宇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14,(8):747-749
目的 了解情绪调节认知策略在大学生神经质人格与抑郁症状关系中的调节效应.方法 对824名在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采取多层次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在大学生所使用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中,理性分析得分最高[(14.1±2.57)分],灾难化得分最低[(7.74±2.76)分].在控制了第一次抑郁得分后,神经质在抑郁上的标准回归系数(β=0.137,P<0.001)、情绪调节策略中的积极重新关注在抑郁上的标准回归系数(β=-0.073,P<0.05)以及沉思、灾难化在抑郁上的标准回归系数(β=0.137,P<0.001;β=0.143,P<0.01)均达到显著水平;抑郁与灾难化和责怪他人存在交互作用(β=0.0535,-0.620,P<0.05,0.01).结论 灾难化正向调节神经质人格对抑郁的影响,而责怪他人则负向调节神经质人格对抑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 病例来源于2011年3月~2014年2月笔者医院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106例,依据研究分组时的病情状况分为活动期UC组66例,缓解期UC组40例,同时筛选出54例身体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比较3组大便细菌种群的结构与数量,检查3组样本血液中IL-10、IL-6、IL-4、TNF-α与内毒素水平等炎性指标。 结果 与缓解期UC组及健康组相比,活动期UC组病患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的菌群数量显著减少,大肠杆菌、肠球菌和小梭菌菌群数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UC组与健康组相比较,拟杆菌菌群数量降低明显(P<0.05),其余菌群数量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缓解期UC组及健康组相比较,活动期UC组 IL-6、TNF-α与内毒素增高显著(P<0.05),IL-10与IL-4降低明显(P<0.05)。 结论 UC患者肠道正常菌群结构失衡,并导致机体肠道炎症,致使机体内部抑制炎症的因子分泌下降,促进炎症的因子分泌增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脑微出血(CMBs)患者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测参数与认知功能障碍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笔者医院神经内科98例脑微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在笔者医院检测未发现脑部微出血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表(ADL)对日常生活进行评定,蒙特利尔认知评分表(MoCA)对受试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所有受试者均能进行DTI成像检测,观察CMBs病灶数目以及分布情况,对比两组MoCA、ADL评分,DTI参数FA、MD值与MoCA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检测出325例CMBs病灶,基底核区占44.31%,大脑皮质以及皮质占26.46%,丘脑占8.31%、脑白质占8.00%、小脑占6.77%、脑干占6.15%。观察组脑白质、丘脑、小脑FA值低于对照组,MD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间执行能力、命名能力、记忆力、注意力、抽象能力、语言、定向能力、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步行、转移、上下楼梯等各项评分以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oCA评分中空间执行能力、命名能力、记忆力、注意力、抽象能力、语言、定向能力、总分与基底核、脑皮质、脑白质、丘脑、小脑、脑干FA值呈正相关,与MD值呈负相关。结论 DTI检测FA值、MD值与CMBs患者MoCA评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恢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癫痫患者情感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和探讨癫痫患者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的关系以及人口学因素和生活质量对认知障碍和情感障碍的影响.方法 收集湛江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的癫痫患者320例,正常对照组56例.分别进行韦氏智能测定,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0例癫痫患者中,智能水平低于正常者(IQ<90分)259例(80.9%),智能水平明显低下者(IQ<70分)168例(52.8%).秩和检验结果显示单药服药组之间的认知水平和焦虑抑郁情感评分无显著差异,但联合用药组的认知水平明显低下,焦虑抑郁评分明显增高,丙戊酸钠 妥泰 卡马西平组的认知功能水平最低,而焦虑抑郁评分也最高.进行多元逐步线形回归检验,结果显示患者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病程长短、发作次数多少以及是否存在脑部继发性疾病等则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焦虑抑郁情感影响显著.相关分析显示认知功能水平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感评分呈显著负相关,与患者的情绪、精力、认知功能、用药顾虑显著相关,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与其情绪、精力、认知功能显著相关.结论 癫痫患者认知障碍和焦虑抑郁情感障碍是多种因素交互或综合作用的结果,其认知障碍和情感障碍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癫痫的认知.提到患者的文化素质,对降低癫痫后认知功能障碍和情感障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17.
颈椎病(CS)既往被视为外力劳损引起的脊柱退行性病变,多从结构改变方面予以研究,而对其形成的免疫机制研究较少。肠道菌群(IF)已被证明广泛参与了人体各组织系统的免疫调节,其同样可能通过免疫炎症途径影响CS的发生发展。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和分析IF失调对骨骼、血管、神经和肌肉等组织产生的影响,阐述IF失调可能以肠脑轴为主干作用于颈部相应组织,引发颈周组织病变。由IF失调形成的长期低度免疫炎性反应可引起骨骼、血管、神经和肌肉等颈周组织的损伤,是CS形成的根本基础,而劳损只是辅助性因素,颈周组织退变亦只是过程或结果。CS绝不仅是颈椎老化废用的表现,其更应被视为肠源性免疫紊乱引起的颈部损伤。在CS的临床治疗中应重视合理饮食以保护胃肠道功能,维持IF的既有属性。 相似文献
18.
以往对情绪调节的研究大都集中于正常群体,而对情绪障碍患者如焦虑、抑郁等临床患者则关注较少。此外,目前对情绪障碍的治疗主要应用认知行为疗法,但是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存在着不足,它们倾向于减弱情绪与思想和行为的联系,而对情绪障碍患者的情绪调节研究为我们思考情绪障碍的治疗带来了新的观点。文章主要从情绪调节的策略、神经机制来说明情绪障碍患者的情绪调节,并探讨了情绪调节对治疗情绪障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肠道菌群的宏基因组、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迅速,但与肠道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尚不十分清楚.固有淋巴细胞3群(ILC3)是一类富集于肠黏膜的固有免疫细胞,是抵御肠道微生物感染的重要防线.一方面,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ILC3的发育、增殖及功能,在不同的微生物信号的作用下,ILC3表型可以发生转变,其作用亦具有两面性;另一方面,ILC3维护了肠道菌群的共生平衡,并调节了其他免疫细胞对共生菌的反应.本文就ILC3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脂代谢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脂代谢与肠道菌群有密切的关系,机体发生脂代谢紊乱时往往会造成肠道菌群中的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多种菌属数量及分布的异常,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而肠道菌群的失调则会进一步加重脂代谢紊乱,故明确两者间相互作用机制对临床上高脂血症、脂肪肝、肥胖症等相关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就脂代谢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及相互影响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