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浅析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316例,对其分别开展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就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常规心动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室性、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及成对期前收缩以及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室性、房性频发期前收缩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开展动态心电图,能有效进行早期诊断,特别是无症状患者,能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2.
岑雪玮 《临床医学》2020,40(6):76-7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有效性及其临床意义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巩义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房性症状检出情况、心律失常室性症状检出情况及两组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结果。结果 研究组房性早搏二、三连律、期前收缩成对、房性传导阻、房性早搏早发等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室性早搏二、三连律、期前收缩成对、室性传导阻、室性早搏早发等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阳性检出率(90. 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72. 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应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进行检查诊断,其诊断效果比常规心电图更理想,阳性检出率更高更准确,且安全无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对提高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我院82例冠心病患者,均行常规心动图及动态心动图检查。统计对比两组检查方法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房室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室早搏成对、房室早搏早发、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早发)阳性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90.24%较常规心电图56.1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房室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室早搏成对、房室早搏早发、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早发)阳性检出率均较常规心电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用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检查中,可显著提高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24h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监测诊断的对比。方法:选取于2016年7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9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是进行常规心电图与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并对比本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结果:24h动态心电图的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的诊断阳性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两种心电图的冠心病、房性早搏早发、室性早搏早发、房室传导阻滞诊断阳性率差异性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h动态心电图在监测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要比常规心电图更加灵敏和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211-4212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首选均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做对照组,然后采用动态心电图再次检查做研究组,检测患者心率变化,用计算机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动态心电图在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及短阵室上速的项目检出率大于常规心电图,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在房性早搏早发、室性早搏早发、心房颤动及室速项目上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同时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较常规心电图应用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价值更高,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心电信号的变化,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冠心病心律失常采取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80例研究对象是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以入院病历号进行奇偶排序,分成各40例的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房性期前收缩早发、室性期前收缩早发比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动态、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纳入98例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其中49例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作为动态组,另49例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作为常规组。观察两种检测手段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动态组对心肌缺血阳性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动态组患者室性、房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房性早搏成对以及短阵室上速检出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而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早发两组患者检出率无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诊断率较高,对心律失常各特征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两组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检出率(67.92%)高于对照组(49.06%),且对房性/室性早搏二联律和三联律、房室传导阻滞、房/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所致的心律失常效果更好,可作为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评价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30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予以比较试验,对照组(n=2150)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监测,研究组(n=2150)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监测,对比两种心电图监测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经诊断,研究组检出的阳性率比对照组稍高,但组间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而研究组的室性和房性二、三联律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室早和房早成对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检出阳性率较高,有助于分析病情严重程度,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可有效减少危险事件发生,值得在其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24 h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为冠心病临床诊断辅助检查方法选择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117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24 h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冠心病及心律失常的阳性检出率;同时向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比较患者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评价。结果 24 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阳性检出率为78.63%(92/117),高于常规心电图的阳性检出率71.79%(84/1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动态心电图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早发及房性早搏早发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24 h动态心电图的实用性及准确性评分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种检查的舒适性、安全性、经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状态能够精准呈现,为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在冠心病并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应用动态心电图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抽取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接诊的冠心病患者,对总7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予以分组,对照组37例病例采取常规心电图检查与观察组纳入的37例病例采取动态心电图检查取得的结果展开对比。结果:相较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测评,其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结果呈更高显示(97.30%>81.08%)(P<0.05)。经观测,观察组同对照组检测的房室传导阻滞阳性检出率无意义(P>0.05);观察组的室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成对和短阵室上速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相较对照组均更高(P<0.05)。结论: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作为无创诊断措施,安全性高,对诊断冠心病所致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更加突出,精准反映其病情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从人民医院择取的250例冠心病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125例患者行以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125例患者行以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照分析两组心律失常检查结果。结果:在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上来看,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房性早搏成对检出率、室性早搏成对检出率、短阵室上速检出率、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检出率、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检出率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室性早搏检出率、房性早搏检出率上,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通过动态心电图可以有效诊断心律失常,检出阳性率比常规心电图高,临床价值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44例冠心病患者,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22例)患者行以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22例)患者行以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照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在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上来看,研究组17例阳性,4例阴性,阳性率为77.27%,对照组12例阳性,10例阴性,阳性率为54.55%,研究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从心律失常检出结果来看,研究组在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房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等方面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相比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以更好地反映心肌缺血情况,同时可以更好地诊断心律失常情况,临床价值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452-453
目的探究24h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将接受常规心电图的3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接受24h动态心电图的3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检出率、常规心电图与24h心电图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房性与室性早搏、房性与室性早搏成对、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与房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监测相比,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疾病检出率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912-1913
探析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诊断和心电图的表现。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9月冠心病患者89例,将所有患者分别采取超声心动图检测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测,所有患者经过采取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后,比较其检测结果。经过采取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冠心病患者,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8.43%和51.69%,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动态心电图检出的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房室早搏二、三联律、房室传导阻滞阳性率显著高于超声心动图检出的阳性率(P0.05)。采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检测出患者心律失常、心绞痛以及隐匿型的冠心病,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适合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心电图检查方法进行分组,其中采用常规心电图57例分为对照组,动态心电图55例分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房性心律失常检出率情况、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交界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为98.18%、58.18%、14.55%、30.91%、41.82%,均高于对照组(50.88%、31.58%、0、10.5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不同类型房性心律失常(房早)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心房颤动、阵发性房扑房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不同类型室性期前收缩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室性逸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中有较好的诊断效果,监测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小儿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心律失常患者12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种检查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并观察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的关系。结果动态心电图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及传导阻滞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性心律失常者心率变异性和非室性心律失常者心率变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小儿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测定心率变异性有助于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使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65例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测,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心电图检查方式对心律失常各种类型的检出情况。结果:动态心电图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及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分别为91.67%、90.00%、90.48%、88.37%、85.11%,常规心电图对各类型的检出率分别为72.92%、74.00%、71.43%、69.77%、63.83%,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伴心律失常,应用动态心电图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陈丽娟 《临床医学》2022,(11):66-68
目的 研究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CHD)伴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HD伴心律失常患者82例,均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统计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的阳性检出率、诊断符合率,并分析两种心电图检测优势。结果 动态心电图组阳性检出率[85.37%(70/82)]较常规心电图组[61.20%(51/82)]高(P<0.05)。动态心电图组诊断室性早搏成对[41.46%(34/82)]、房性早搏成对[37.80%(31/82)]、室性早搏二三联律[63.41%(52/82)]、房性早搏二三联律[63.41%(52/82)]、短阵室上速[28.05%(23/82)]较常规心电图组[18.29%(15/82)、12.20%(10/82)、19.51%(16/82)、19.51%(16/82)、9.76%(8/82)]高(P<0.05)。与常规心电图组比较,动态心电图组准确性、实用性评分较高(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检测CHD伴心律失常患者可以提高阳性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准确性和实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199-20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治疗的84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对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早搏二/三联、短阵室上速、室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成对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性早搏早发和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法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7.6%和8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进行诊断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心电图诊断效果,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