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4年和2005年选择居住在亚运村社区5年以上的居民600户,15周岁以上1765人作为基线数据,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自2006年至2008年每年随访一次,了解居民健康知识变化情况.几年里,社区居民对食物营养和疾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逐年上升;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群对总体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最低;不同文化程度者知识知晓率逐年上升;由奥运名义举行的活动、讲座、节目等途径获得健康知识的比率逐年上升;文化程度和年度为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祁连社区居民手足癣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KAP)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本社区手足癣流行病学特点,为手足癣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运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本社区常住居民、在校大学生和流动人员共计8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居民防治手足癣知识总知晓率为74.5%,且本地居民与另外两类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来流动人口对防治手足癣态度欠主动,居民接受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医疗机构。结论居民防治手足癣的知识水平亟待提高,应综合运用多层次传播手段进行防治宣传,对不同人群应当采取不同措施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健康服务状况,探讨居民对社区健康服务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优化社区健康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上海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含社区健康服务状况和居民满意度,筛选数据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居民对社区健康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48.2%,月薪、健康服务方式、健康服务地点、居...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天津市不同年龄社区人群对老年期精神心理健康知识的应答情况、掌握程度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天津市社区居民,采用老年精神卫生知识问卷对居民进行调查,共完成调查问卷1 606人,其中18~39岁447名、40~54岁498名和55岁及以上661名.结果 天津市社区人群的老年精神卫生知识问卷得分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上海市各区(县)精神卫生服务政府支出比例的影响因素,为完善上海市精神疾病防治的财政保障机制提供参考。方法调查2004—2008年上海市19个区(县)对于精神卫生服务的政府投入情况、区(县)的一般人口及财政状况、精神疾病发生情况、精神卫生服务提供状况等方面的数据。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精神卫生服务政府支出比例的影响因素。结果上海市各区(县)对于精神卫生服务的政府支出比例与人均政府财政收入、人均生产总值、在册精神疾病患者占总人口比例、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率以及精神卫生中心卫生技术人员数有相关性(P〈0.05),其中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率的影响最为显著(r=0.715,P=0.000)。结论上海市各区(县)需建立起与本区(县)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精神卫生筹资规模,建立精神卫生专项预算资金,保障精神卫生服务的资金供给。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上海市各区(县)精神卫生服务政府支出比例的影响因素, 为完善上海市精神疾病防治的财政保障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2004- 2008年上海市19个区(县)对于精神卫生服务的政府投入情况、区(县)的一般人口及财政状况、精神疾病发生情况、精神卫生服务提供状况等方面的数据.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精神卫生服务政府支出比例的影响因素.结果 上海市各区(县)对于精神卫生服务的政府支出比例与人均政府财政收入、人均生产总值、在册精神疾病患者占总人口比例、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率以及精神卫生中心卫生技术人员数有相关性(P<0.05),其中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率的影响最为显著(r=0.715,P=0.000).结论 上海市各区(县)需建立起与本区(县)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精神卫生筹资规模,建立精神卫生专项预算资金,保障精神卫生服务的资金供给.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保定市社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的认知态度和接触程度,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进一步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奠定基础。方法以河北省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简称686项目)城乡两个示范区为调查人群,重点调查社区医生、社区干部、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及城乡社区普通居民,并对4组人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4组人群对精神卫生知识的认知态度不同,患者家属对3个条目更是采取肯定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4组人群就医途径的首选都是精神病医院(76.57%),其次是综合医院(13.83%)、基层诊所(6.98%)、巫医神门求助(2.15%);(3)4组人群对精神卫生知识的接触程度不同,普通社区居民普遍低于其他3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本调查中人们获得精神卫生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广播(40.97%)、其次是书报(27.97%)、宣传培训(16.37%)、朋友聊天(14.69%)。结论保定市社区居民对精神卫生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和接触,4组人群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社区医生的认知普遍较高,普通居民相对较低,因此应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传覆盖面,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卫生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银川市餐饮业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水平以及影响卫生知识水平的因素。方法:采用笔试答卷法,60分以上为合格;结果:餐饮业从业人员卫生知识考核合格者占40%,性别之间、年龄组之间、文化程度之间、从业人员工龄以及卫生知识培训之间的卫生知识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银川市餐饮业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较低,要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以提高餐饮业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郑州市管城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宣传教育、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三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郑州市管城区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对其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该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总体正确率为56.1%。精神卫生知识问卷得分为(11.22±3.63)分,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及职业人群调查问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1.840、226.931、112.581、161.705,P均<0.05)。15~岁、65~岁和75~98岁人群得分较高;农民/渔民组和临时工组得分较低;教育程度为研究生及以上组得分较高;收入水平为3001~元组得分高于其他收入组。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显示,职业、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是精神卫生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管城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较低。受教育程度较低、收入水平较低者以及农民/渔民和临时工应作为今后精神卫生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农村和城镇各抽取4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0.50%,城镇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50%vs 87.50%,χ2=51.62,P<0.001)。除"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有可能得艾滋病吗?"外,其他7条知识点、美沙酮替代吸毒疗法、无偿献血和艾滋病治疗知识回答正确率在农村和城镇居民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美沙酮替代吸毒疗法知识回答正确率低于无偿献血和艾滋病治疗知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文化程度和宣传栏广告栏为知识掌握程度的促进因素,而性别为阻碍因素。结论: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并根据人群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或方式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聪聪  张伟波  杨莉  张琼  蔡军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9):2365-2369
背景 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急性期症状缓解或改善后回归社区康复。我国社区精神卫生资源服务利用率不高,患者满意度低,无法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需求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精神康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6年12月—2017年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18个区249个居(村)委2 285例社区在册管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特征与治疗情况调查表、无锡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需求调查问卷。比较不同特征患者康复需求总评分,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服务需求总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2 285例患者总需求评分为(2.93±1.07)分,需求评分较高的6个因子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保障(3.57±1.42)分、情绪管理(3.50±1.42)分、治疗依从(3.47±1.43)分、症状管理(3.39±1.39)分、精神卫生知识(3.33±1.34)分、心理社会关怀(3.12±1.49)分。性别、城郊类型、文化程度、居住状况、主要照料者、就业状态、由家人经济供养情况、疾病支出费用、残疾证持有情况、家族史、服药情况、门诊随访情况、精神症状缓解程度不同的患者康复需求总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总需求得分与年龄、病程呈线性负相关(r值分别为-0.230、-0.139,P<0.05);康复总需求得分与疾病复发次数、接受过康复服务的项数、服务满意度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值分别为0.113、0.469、0.330,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郊类型、就业状态、家人经济供养情况、疾病支出费用、门诊随访情况、年龄、疾病复发次数、接受过康复服务的项数、康复服务满意度评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服务需求总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上海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多个领域均存在康复需求,城郊类型、就业状态、家人经济供养情况、疾病支出费用、门诊随访情况、年龄、疾病复发次数、接受过康复服务的项数、康复服务满意度评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服务需求总得分的影响因素,社会和政府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根据患者情况提供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12.
背景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被列为改善人群健康状况的首选策略。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科普,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是健康促进中不可或缺的一步。然而目前针对社区居民健康科普内容、渠道、形式需求的研究较少。目的 调查社区居民健康科普需求现状并探索相关影响因素,为满足社区居民健康科普需求、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01-19至2020-03-12,全国范围内选取10个城市,采用多阶段抽样法抽取>12岁的中国居民2 846例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口社会学特征;第二部分为社区健康科普需求,包含内容、形式、渠道需求共3个维度。社区健康科普需求部分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维度内所有条目得分相加为该维度总得分。本研究进一步依据3个维度平均总得分将社区居民对健康科普的内容、渠道、形式的需求情况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然后采用单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社区健康科普需求等级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计回收有效问卷2 679份(94.13%)。社区居民健康科普内容、渠道、形式维度需求得分分别为(21.49±5.91)、(1...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虹口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背景家庭医生制度在新一轮基层卫生服务改革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实现全民健康的抓手。而同时,了解民众对于家庭医生的接受程度及其签约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十分重要。目的分析上海市虹口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推进基层卫生改革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证依据。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1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对上海市虹口区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情况,并采用自行设计的《上海市虹口区家庭医生制度评估调查》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人口学信息、自身健康状况(是否患慢性病)、首诊就医习惯(首诊医疗机构)、家庭医生签约综合满意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情况(是否清楚家庭医生签约后优惠服务内容)。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居民家庭医生签约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614份,有效回收率68.22%。其中家庭医生签约401例(65.31%),未签约213例(34.69%)。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年龄、上海本地户籍率、慢性病患病率、家庭医生签约综合满意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清楚率高于未签约居民,退休率低于未签约居民(P<0.05)。家庭医生签约与未签约居民受教育水平、月收入、首诊就医习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水平、首诊就医习惯、家庭医生签约综合满意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情况是居民家庭医生签约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受教育水平、首诊就医习惯、家庭医生签约综合满意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情况分别是居民家庭医生签约行为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2月—2017年1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石家庄市抽取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 047例患者采用现场自填的方法随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的一般情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及签约情况、居民对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应用统计软件对1 031份有效问卷采用统计描述、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 031例患者家庭医生签约率达86.42%(891/1 031)。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97.09%(1 001/1 03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生技术水平、签约家庭医生满意度、总体服务价格是社区居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石家庄市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居民对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情况尚可;应积极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从而促进分级诊疗制度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5.
雷祎  赵焱  孙静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5):3049-3054
背景 双向转诊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但目前仍存在转诊不畅、上转易下转难、单向转诊等问题,了解社区居民双向转诊现状及影响因素对于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社区居民双向转诊现状,分析社区居民双向转诊行为影响因素,为医联体制定转诊方案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量性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转诊预约中心提供的上转人数及科室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第二部分选取2018年2-6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北医三院医联体有转诊经历的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自行设计,主要包括社区居民基本情况、转诊经历及影响因素等内容。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4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2%。质性研究选取1例医联体核心医院门诊部领导、2例三级医院医生、2例基层医生、10例有转诊经历的社区居民进行访谈。结果 2014-2016年,医联体上转人数增加2 507例,增幅为106.5%,2017年上转人数较2016年有所下降。547例社区居民中,474例(86.7%)有上转经历,106例(19.4%)有下转经历,33例(6.0%)有双向转诊经历。居民上转最主要的原因为认为三级医院诊疗水平高(73.0%),年龄、月收入、文化程度和医保类型是居民上转的影响因素(P<0.05);下转最主要的原因为离家近(51.9%),月收入、是否了解双向转诊是居民下转的影响因素(P<0.05)。质性访谈结果显示促进居民转诊行为的因素主要有满足转诊居民需要和转诊方便居民就医,阻碍居民转诊行为的因素主要有基层宣传力度不足和基层医生主观能动性较差。结论 实施双向转诊以来,北京市海淀区医联体在转诊方面总体呈良好发展趋势,但尚未实现真正意义的双向转诊。为贯彻落实医联体双向转诊政策,可从加大基层医院投入、提高居民双向转诊的认知水平、建设基层医院优势科室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制度。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社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背景 云南省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起步较晚,了解社区居民的签约意愿及影响因素,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家庭医生服务的利用与开展成效,切实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率。目的 了解云南省社区居民的家庭医生签约意愿,并进一步探讨影响其签约意愿的因素,为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根据云南省昆明市13个区(县)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选取2个区1个县;采用典型抽样法,分别从每个区(县)中选取1个社区,依次为五华区的红云社区、西山区的前卫社区、晋宁区古城镇;采用方便抽样法,在每个社区中抽取90户家庭,以符合条件的家庭成员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7—9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主要内容为居民的基本情况、就诊行为及签约意愿等。共发放问卷1 412份,回收有效问卷1 318份,有效回收率为93.3%。结果 1 318例居民中,有签约意愿者1 187例(90.1%)。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类型、个人年收入、城乡环境、患慢性病情况、选择社区首诊情况、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候诊时间、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花费时间的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疗保险类型、城乡环境、患慢性病情况、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候诊时间、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花费时间是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云南省社区居民的家庭医生签约意愿较高,参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居住在城区、患慢性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候诊时间≤0.5 h、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花费时间≤0.5 h的居民具有更高的签约意愿。  相似文献   

17.
张巾英  彭滟  刘晓  王黎  李洁  杨燕妮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3):1577-1583
背景 生活方式因素是认知功能下降及痴呆发生的重要可调控性影响因素,了解社区中老年人坚持有益于降低痴呆风险的生活方式现状和影响因素是医护人员制定个性化痴呆一级预防干预措施的基础,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了解社区中老年人降低痴呆风险的生活方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1年1—10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重庆市沙坪坝区5个社区中参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体检的506例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降低痴呆风险的生活方式量表(DRRLS)对其进行调查,比较不同特征社区中老年人DRRLS得分水平,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中老年人DRRLS得分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506例中老年人DRRLS平均得分为(88.00±13.27)分,脑力活动和健脑运动维度中位条目水平得分处于低水平(≤2.00分)。不同性别、年龄、个人月收入、痴呆相关健康教育接受情况的社区中老年人DRRLS得分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和是否接受过痴呆相关健康教育是社区中老年人DRRLS得分水平的影响因...  相似文献   

18.
背景 随着世界范围内慢性肾脏病患者日益增多,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已广泛应用于肾脏损伤患者的筛查和监测。研究表明白蛋白尿是糖尿病、高血压乃至心血管疾病、肾脏损害预后及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因此有必要在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老年、肾脏损害家族史等)中进行白蛋白尿的筛查。目的 了解苏州市相城区6个社区50~60岁社区人群白蛋白尿的发病情况,探讨该人群白蛋白尿与临床及生活习性风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5-6月对在苏州市相城区第二人民医院体检的6个社区50~60岁户籍居民进行健康普查,收集该体检人群652例相关体检资料、血液标本及清晨尿液,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水平,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确定本实验室Abbott C8000生化仪检测ACR≥2.88 mg/mmol为诊断临界值(诊断cutoff值)。统计该人群白蛋白尿发生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652例受试者中,ACR 0.29~26.72 mg/mmol,ACR≥2.88 mg/mmol 110例(16.9%)为白蛋白尿组,ACR<2.88 mg/mmol 542例(83.1%)为对照组,两组运动情况、嗜盐程度、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尿组女性比例、高血压及糖尿病发生率、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空腹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肌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运动情况、嗜盐程度社区人群白蛋白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是否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不同吸烟情况社区人群白蛋白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情况是发生白蛋白尿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该地区50~60岁社区人群白蛋白尿发生率较高,女性高于男性。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及男性吸烟情况是发生白蛋白尿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社区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 良好的自我管理是提高患者临床照护结局和治疗效果的最佳方式,对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社区层面冠心病的自我管理水平不容乐观,且针对其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较少。目的 了解社区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6年4-6月,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在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电子健康档案内抽取冠心病患者248例。对纳入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问卷、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HPLPⅡ)、冠心病知识和认知问卷、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以HPLPⅡ得分评价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行为,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患者HPLPⅡ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248份,回收有效问卷23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2%。患者的平均HPLPⅡ得分为(110.9±19.0)分,被评价为自我健康管理行为差21例(8.9%)、一般172例(72.9%)、良好43例(18.2%)。患者的平均冠心病知识和认知问卷、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得分分别为(14.0±3.2)、(6.0±1.3)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心肌梗死史、冠状动脉造影次数、冠心病知识和认知问卷得分、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得分是患者HPLPⅡ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社区冠心病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处于较低水平,已婚、无心肌梗死史、冠状动脉造影次数少、冠心病相关知识水平和自我效能高的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因自知力欠缺及高复发性、高致残性等特点,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做好社区面访管理工作意义重大,通过定期面访患者本人,可以更好地综合评估患者病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提高管理服务质量。目的了解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律面访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社区患者的面访服务管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0年10—12月,利用2019年底江苏省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系统中建档管理的无锡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基础档案及随访管理信息,分析当年度无锡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律面访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规律面访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7 778例研究对象,其规律面访率为81.08%(22 523/27 77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本地户籍〔OR(95%CI)=0.704(0.640,0.775)〕、年龄≤44岁〔OR(95%CI)=0.522(0.472,0.578)〕、学历为高中及以上〔高中/中专OR(95%CI)=0.493(0.446,0.545),大专及以上OR(95%CI)=0.470(0.415,0.532)〕、目前有正式工作〔OR(95%CI)=0.715(0.668,0.766)〕、未婚〔OR(95%CI)=0.746(0.665,0.838)〕、经济状况为非贫困〔OR(95%CI)=0.587(0.517,0.666)〕、没有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OR(95%CI)=0.491(0.440,0.548)〕、服药时长0~10年〔OR(95%CI)=0.881(0.778,0.998)〕、不是"以奖代补"监护补助对象〔OR(95%CI)=0.807(0.704,0.926)〕、不参加社区康复服务〔OR(95%CI)=0.844(0.716,0.996)〕是患者规律面访的消极影响因素(P<0.05)。结论无锡市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律面访率尚需进一步提高,应重点关注非本地户籍、年龄≤44岁、高中及以上学历、目前有正式工作、未婚、经济非贫困、没有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服药时长0~10年、不是监护补助对象和不参加社区康复服务的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可通过制定倾斜性政策、开展宣传教育、降低患者病耻感、改善患者疾病认知、加强患者社会支持等措施提高患者规律面访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